疫情過後,一二線大城市人流量會大量流失嗎?

炫彩康哥


個人認為首先要區分一下一二線大城市,一類是政府效率,整體服務水平較高的城市;另一類是城市大,GDP高,但公共服務水平跟不上經濟發展水平的城市。顯然,對前一類城市,經過疫情的考驗,反而更能吸引人;而對第二類城市來講,如果不加強城市治理能力,恐怕難以吸引更多的人才。


秋燈夜讀


這個問題,個人覺得不會,主要有一下幾個原因。

第一,大城市無論在工作機會還是在薪資水平上都遠高於三四線城市,尤其像剛畢業的應屆生很多人還是會選擇去大城市作為第一份工作的起點。就像我自己剛畢業的時候,投的簡歷所以工作地區都是北京,上海,杭州這樣的城市,因為在自己的家鄉,自已喜歡的工作機會基本沒有,所以很多人還是會“孔雀東南飛”。

第二,很多人在大城市已經工作了很久,已經站穩了腳跟,很多社會資源都在目前工作的城市,很難下定決定心離開,除非有更好的工作機會。像我的家在東北的一個地級市,我目前所做的工作是跟藥品和醫療器械臨床試驗相關的,如果我回到我們家那邊,無異於失業或者從頭再來,這對大多數人來講是沒辦法接受的。

第三,目前疫情的影響也只是暫時的,改變不了大城市在國家經濟發展中的地位,這也是大城市吸引人才的地方,同時國家經濟的發展離不開人口的流動所帶來的流動經濟,很多人都是在大城市打拼然後回到家鄉去消費,當然,誰都願意在離家近的地方找到一個自己喜歡而且高薪的工作,到目前來講還很難實現。

綜上大城市不會出現人口大量流失的情況。





唉呀鴨喔去


生活在當今社會的人,實在是太難了!尤其是年輕人,無論學歷如何,能力怎樣,奮鬥在各行各業中,不敢說風餐露宿,但飽一頓飢一頓,一兩天不合眼,應該是常有的事吧!

原來疫情未來的時候,就有不少人動了心事,考慮下一步的規劃。有些人就不打算回原單位上班了。現在疫情持續惡化,恐怕短時間內難以平復,加上各處關門封地,許多人想出門都難,一切都只能看看再說了!

這幾年的招工,尤其是招可用的人才非常非常的難!招來了留不住,用不上的招了也白瞎。學校的高材生誇誇其談,喝茶聊天上酒席的一套一套的,但你讓他辦點事還真不行。很多單位為了降低人力成本,業務、開單、出庫、運輸、送抵都是一個人在努力。

所以,疫情什麼時候過去不知道,相信2020年是一個艱難困苦的年份。撐過了還是一片白雲,撐不過去直接就是黑夜!

希望看到藍天,看到明媚的陽光!


海韻501


我認為一二線大城市人口不會流失!

這次疫情是由於野生動物引起的,最終通過切斷傳染源,控制傳播途徑,疫情會逐漸得到控制,大家會恢復正常的生活。判斷依據如下:

1,我國的城市化進程還遠未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目前我國的城鎮化率只有60%,而發達國家的城市化已經達到80%以上。我們有14億人口,60%才是8.4億,距離80%的11.2億,還有2.8億的人口增長。

2,城市的收入不是更多的人聚集。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吸引人口聚集的最重要因素就是高收入。

3,城市基礎設施可及性(也就是當地的醫院、學校、商場和車站等基礎設施的便利程度,並將其量化成了數值,數值越小,便利程度越高)。

4,時間成本回報率高。城市是一張網,人的匯聚和交互形成社交、交易等人際網絡,支持人的活動的則是“基礎設施”功能網絡,包括水電煤衛通訊、道路交通、醫院、學校等等。和人際網絡一樣,功能網絡中最有價值的是“樞紐節點”,也就是能實現更多“鏈接”的節點,比如城市的中心地帶,各種交通幹線的交會處,學校、醫院、商圈等優質資源配套齊全處,等等。這些節點可以將人與各種基礎設施和功能機構緊密連接。換句話說,和這些樞紐節點越近,你和這個城市的鏈接就越緊密,你的能耗(e.g.時間、精力)會更少,效率更高。

5,房產的增值率更高。比如成都北部距市區40多公里的彭州市,和市中心的差距越拉越大。還有,就連三線城市臨沂,也有類似的情況,市中心和郊區的房產差距從2011年的40%變成了60%。

也就是說,過去十年,各個城市都在出現內部分化:城中心的房價漲幅遠遠高於城市郊區。

假設你2010年投資一套100萬元的房子,在北京西城區大約就是一個30平米的小套間,而在延慶則可以買一套100多平米的大公寓。到2018年,這兩筆投資的價值分別是360萬和200萬,回報率相差160%。如果當初是貸款買的話,那回報率會相差更多,能相差到530%。




濟南房百科


不會的,疫情過後中國的第二次城市化進程將加快,人口進一步向城市群集中。


家庭理財規劃師


去哪工作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是社會大環境讓你去哪的問題。都知道守家在的好,可賺不到錢。人都是習慣幹嘛還幹嘛。服務員很少有去跑保險的,回頭還幹服務員。幹火鍋的服務員很少去大酒樓工作,離開這她還會選擇火鍋店。起碼算是熟行。所有的行業都如此。在一個城市呆習慣了很少南京的跑北京幹去。

小城市工作機會少,工資低。尤其這次疫情,小城市的企業承受能力比一線城市壓力還會大。各方面條件也達不到。

所以疫情過後對於職業打工還是該去哪還是去哪,缺少人手是暫時的。要有幾個月恢復期


家有良廚


可能會加快產業佈局,金融,科技,服務還會在一二線城市,生產製造會向外擴散,既要控制中大城市相當的人口,又要保證高質量人才引入,金字塔頂層,中小城市勞工,製造,加工,給予一定的發展空間和人口,協同化發展,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的加速推進。


夢迴樓蘭111


相反,疫情過後,一二線大城市短期可能會人流量少,但長遠看人流量不會流失。而且原本計劃離開大城市的打工者,也許會放棄原來的計劃,繼續留在一二線城市。原因有以下幾點:

工作機會決定。

現金為王,對於年輕人,什麼地方最能賺錢?當然是大城市!中國的國情在於大企業扎堆在大城市,三四線城市嚴重依賴服務業,而小工業城市的工作機會世襲化嚴重。所以年輕人要想獲得更多的公平的工作機會,得到更高的報酬,只能去一二線大城市尋找機會。既便房地產提倡的“返鄉置業”能夠成功,置的也只是物業,而不是實業。人多了,人流量就多。

人的心理決定。

長期緊張的心理需要恢復。一張一弛,緊張過後,就是全民的狂歡。不出意外的話,疫情過後,許多受到嚴重打擊的產業會急速復興,特別是餐飲業、娛樂業,到時候,你會看到帶著口罩去餐廳,去歌廳,去舞廳。而這些產業最發達、甚至24小時營業的地方,只有一二線大城市。與其說這是人的劣根性,不如說這是人的天性。

新興職業決定。

疫情過後,許多自媒體人員肯定會第一時間走向一二線大城市街頭,報道疫情過後人們的生活,而一二線大市能給自媒體從業者提供更多鮮活的素材,對更多受眾有更多的吸引力。自媒體人員工作不需要固定的工作地點,甚至吃睡在車上都可以,疫情過後,我們會發現,在一二線城市的街頭,到處者是手拿自拍設備,一路自言自語的自媒體工作者。

醫食保障決定。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次疫情雖然對大城市影響最大,但我們也發現,大城市能給老百姓提供的醫療、飲食保障更多、更迅速。假如說,疫情集中發生在一個三四五線的小城市,以這個小城市的醫療及後勤保障能力,能給患者提供大城市那樣的資源嗎?在全國支援到位的窗口期,本地力量足以應對迅猛攀升的患者數字嗎?這還沒有算上惡劣的交通環境帶來的交通困難。


莊燕水


武漢就是集中式發展的失敗樣本。很明顯經不起災難,換做其他大城市也一樣不可控。

比如房價貴也是因為“省域資源”過於集中引起。

武漢領到坐地起價

隨著人們意識的覺醒,5g技術的運用,未來應該是一種分散式的 城市-農村發展的新格局


災難面前房子如糞土


肯定不會啊。

人對於災難總會隨著時間流逝而自然選擇忘記。而對於更好生活的渴望求時時刻都在內心迴盪。

對庝痛的忘卻和對慾望的渴求是我們人性中屬於生而具有的能力和特質。大城市相對於小地方,它的一切都會讓人有飛奔而去的衝動。

即使是飽受煎熬後歸隱田園或退回故土,相信沒人會後悔曾經的這一段時光。

所以,一二線城市是未來,無論是從人口的角度,還是從房價的角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