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朱元璋得國最正?

武漢校園足球


為什麼說朱元璋得國最正?就是因為這些:

明朝的建立:

朱元璋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起義反抗元朝,攻佔集慶路,將其改名應天。至正二十七年命徐達、常遇春以“ 驅逐胡虜,恢復中華” 為號召,舉兵北伐,以推翻元朝統治。洪武元年初,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同年秋攻佔大都,結束了元朝在全國的統治。又平定西南、西北、遼東等地,最終統一全國。

一、而之所以說他得國來路最正,從他起義的口號“ 驅逐胡虜,恢復中華 ”、“ 山河奄有中華地,日月重開大宋天。 所謂“天道好還,中國有必伸之理;人心效順,匹夫無不報之仇”不難看出。

這裡可以理解為“形式正統”:

朱元璋是漢族人,漢族自古以來就被認為是華夏正統,而其他少數民族被稱為蠻夷。而元朝的統治者是蒙古人。

元朝壓榨百姓,民分四等 ,民族矛盾尖銳。蒙古人無需勞動就可以享有漢族人和其他民族的所有財產,殺死漢人的唯一代價是僅賠償一頭驢;賦役沉重,再加上災荒不斷,廣大民眾在死亡線上掙扎。漢族人被認定為下等人,生殺予奪全部掌握著在元朝貴族手中,在蒙古帝國入侵中原的時候,至少造成了無數漢人的死亡,漢族的文明也遭受了極大的毀壞。

而朱元璋以漢族人的身份從蒙古人手中奪回了天下,這一取得天下的形式被認為是對正通文明和文化的拯救,其得國形式被認為是其他皇帝不可相比的正。

而且還有一條,對前朝寬宏大量,沒有大肆殺戮前朝餘孽,願意回到漠北的蒙古人都通通放行。

不過在今天中華五十六個民族的大家庭看來這是一種狹義的民族思想。因為無論是古代的元朝還是清朝政府,他們雖然是少數民族政權,但是治國、用人的理念、文字都是漢族的方法。所以,他們只是少數民族實行了漢民族的治國思想,或者說是少數民族代漢人治理了一段時間中國。他們並沒有改變中國的思想與文化,因為他們改變不了。

二、他不是靠謀權篡位得來的天下。這可以理解為“行為最正”:

朱元璋起義,擊敗了蒙古人奪得天下,並非靠的陰謀詭計,而是通過正面的戰場對決,方式光明正大,成王敗寇,從這一點來看,朱元璋得國最正。

歷史上的秦二世胡亥。是秦始皇第十八子,秦始皇出遊南方病死途中時,在趙高與李斯的幫助下,謀殺了其兄扶蘇當上了秦朝的二世皇帝。

唐太宗李世民通過“玄武門之變”當上的皇帝,這種方式就屬於不正,雖然他的功績對後世影響很大。

還有宋太祖趙匡胤是通過“陳橋驛兵變”黃袍加身,這完全是搶老闆柴家的江山,也是屬於不正的。

簡單點說就是這些人藉助前朝的資源幹著謀逆的事,吃著前朝的飯卻對前朝不忠。以此類推秦是周的封臣,魏晉為權臣謀逆,五胡十六國加上南北朝也多是前朝的權臣或封臣,隋是外戚奪權,唐是權臣作亂,五代更是節度使叛亂,宋是欺負孤兒寡母,元是部落貴族起家還受過金封打著大金的旗號統一蒙古,清本來是大明的臣子,後來叛亂政權。

這些行為都是不正的,跟這些朝代的開國皇帝相比朱元璋得國的“方式最正”。

三:朱元璋與民休息,體恤百姓,所以可以理解為“民心最正”:

朱元璋得天下後,民生不穩定,朱元璋採用嚴苛刑法治理天下,嚴厲懲戒貪官汙吏,卻十分注重與民休息,為民謀利,不侵害百姓,致使天下迅速安定,得到了民眾的支持。天下歸心使朱元璋政權的正統地位得以迅速確立。

這主要跟他出生於寒門貧苦人家與經歷有很大的關係,可以說所有皇帝中他最明白“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真諦,他做的事情是一般皇帝做不到的,也不敢做的,他全心全意為百姓。所以說他“民心最正。”

總結:朱元璋得國“形式正統”、“行為正統”、“民心正統”,所以說他得國最正。







張三痴


朱元璋能獲得得國最正的評價是因為他出身社會最底層,其天下是真刀真槍打出來的,而且他最後統一天下是擊敗了元朝,恢復了漢家天下,深得民心,而他也是自古以來由南而北成功奪取天下的第一人。所以有得國最正的評價。

朱元璋奪取天下歷程艱辛

朱元璋出身貧寒,家裡好多人都是餓死的,他做過乞丐,當過和尚,之後從軍反元,從底層幹起,憑藉過人的能力和魅力,身邊聚集了一批能人異士,歷經千難萬險終於成長為亂世中的一位梟雄。

至正四年,旱蝗,大飢疫。太祖時年十七,父母兄相繼歿,貧不克葬。—《明史》

之後敗陳友諒,滅張士誠,而這個過程是相當不易的,特別是陳友諒兵多將廣,張士誠富甲天下,但朱元璋硬是突破重重難關,戰勝對手,在眾多強大軍閥中脫穎而出,成為元朝最大的對手。

朱元璋推翻元朝,深得民心

而在平定南方之後,朱元璋終於對上了元朝,朱元璋先是攻佔了集慶路,改名應天,之後派遣大將徐達,常遇春北伐,而這兩位名將不負眾望,在朱元璋在應天稱帝同年,便攻佔大都,元朝滅亡。

太祖入城,悉召官吏父老諭之曰:“元政氵賣擾,干戈蜂起,我來為民除亂耳,其各安堵如故。賢士吾禮用之,舊政不便者除之,吏毋貪暴殃吾民。”民乃大喜過望。改集慶路為應天府,闢夏煜、孫炎、楊憲等十餘人,葬御史大夫福壽,以旌其忠。—《明史》

但這還遠遠不夠,之後又接連平定了西南,西北,遼東等地,實現了全國的統一,而元朝也被打成了北元。

而這對於被元朝壓迫,地位卑微的廣大漢人來說,這無疑是深得民心之舉。

朱元璋由南而北成功的第一人

在朱元璋之前,還沒有一個南方政權可以通過北伐,成功奪取天下的,這與地理環境,人文特點等都有緊密的關係,因此這是相當不容易的,但朱元璋卻做到了,他打破了這個宿命。

而朱元璋之所以能成功與其戰略思想得當,後方的穩固都是密不可分的。而也正因為此,朱元璋得國含金量極高。

總結:綜上所述,朱元璋之所以有得國最正是因為朱元璋奪取天下靠的是實打實的戰績,而因為趕跑了元朝統治者,恢復了漢家天下,深得民心,加上朱元璋是由南而北成功的第一人,統一天下的含金量極高,所以會被稱為得國最正。


臨石觀海


從朱元璋的經歷來看,出身貧苦,年輕參軍,帶領的是自己的武裝部隊,反抗的是元蒙外族的殘暴統治。從南到北一路打過來,重新恢復了漢族的統治,得國不可謂不正。

既然說到最正,就得看明之前的歷代王朝得國是什麼來路,沒有比較,就不能說朱元璋得國最正。秦漢不必說,都是依靠自己的武裝建立的政權,尤其是光武帝劉秀,白手起家,消滅王莽軍和赤眉軍,恢復大汗天下。魏晉都是竊國,歷來被後世質疑不斷。南北朝各政權都是半壁江山,且中間夾雜了世族權貴的爭鬥,沒有正統可言。隋朝雖然結束了分裂局面,完成了天下統一,但隋文帝的政權是從北周手機搶過來的,終究不是自己的東西。唐朝開國皇帝李淵原本是山西軍閥,後來反隋自立,嚴格來說算是叛亂。後面的五代和宋都是半壁江山,且是依靠政變奪取的政權。

所以綜上來看,除了秦漢,往後當屬朱元璋得國最正。





泠喃


有關“得國最正”的問題,眾說紛紜。說朱元璋得國正的,有不少;說其他人得國正的,也很多。

朱元璋為什麼得國正呢?原因無非是這麼幾條:

一、他不是靠篡權,而是靠實打實的戰功打下來的。元末天下大亂,群雄逐鹿,各自為王。在這個時候,朱元璋以一介“淮右布衣”之身,用二十年的時間從無到有,定鼎中原。相比於那些欺負孤兒寡母(說的就是你,趙匡胤),和架空皇帝自己當老大(曹操、宇文泰和高歡罵罵咧咧地退出群聊)的人比起來,確實得國最正。

二、他完成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使命。在把蒙元入主中國視作蠻夷入侵的視角里,誰能把這些韃子從華夏趕出去,誰就是真龍天子。而老朱確實做到了這一點,並且靠的是純粹的武力。相比於劉裕功敗垂成、楊堅靠與鮮卑結親(以及欺負自己女兒和外孫子),確實得國最正。

但是,也有著名學者提出了不同意見。比如呂思勉先生就曾在他的《兩晉南北朝史》中認為:“從來人君得國者,無如陳武帝之正者。”當然,按朱元璋的標準,陳霸先既沒有驅除韃虜,還欺負了梁朝的小皇帝,不能和朱元璋比。

但是如果按這個邏輯來說的話,某些包衣奴才的話,也就有道理了——以“民族融合”的觀點來看,滿清也不是靠篡權,甚至都沒有直接逼死崇禎皇帝,反倒是在大順攻破北京城後才在明朝臣子的邀請下入關為崇禎復仇。那看來,得國之正恐怕無出愛新覺羅福臨之右啦?

所以,有些事不能細想,否則就會鑽牛角尖,甚至被包衣阿哈洗腦。



青言論史


說朱元璋得國最正的意思,主要包含著兩個方面的含義。一個含義是指朱元璋取得天下的手段,另一個含義指的是朱元璋取得天下的意義。

先說第一個含義。朱元璋取天下靠的是自己的個人能力。朱元璋在祭祀歷朝歷代的開國之君時,曾經自豪的和漢高祖的神位說過一句話。大致的意思就是,縱觀中國的歷史,只有我和你劉邦兩個人,是布衣起家,憑三尺劍打下的江山。所以,在這次祭祀的時候,我單獨多敬你一尊酒。

不依靠其他的力量,憑藉自己個人努力打拼,最終登上皇位,這是中國歷史上極為罕見的事情。漢高祖劉邦打天下的時候,好賴還有一群朋友,在沛縣有自己的勢力。他起兵憑藉這自己多年的人脈,建立起自己的軍隊,然後建立起自己的政權。

而朱元璋比起劉邦來說,條件更差。朱元璋可以說是根本沒有一點起家資本的人。朱元璋出身農民家庭,家境貧苦。他小小年紀就放牛、種田,歷盡人間疾苦。後來六親俱斷,只得又去當和尚,四處化緣要飯。最後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才去投奔紅巾軍,當了一名小卒。

可以說,朱元璋取得的成就,完全是靠他白手起家打拼出來的。他依靠自己的軍事才能,經過十六年的戎馬生涯,才建立了明朝。在戰爭中,他指揮若定,創造了許多優秀的戰例。

比如說在對張士誠和陳友諒的戰爭中,面對張陳的東西夾擊,他制訂了先陳後張的戰略,順利平定了江南。在對元朝的北伐中,也是他制訂了周密的計劃,先除元朝的外藩,然後再取大都。朱元璋的北伐戰役,也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北伐成功的戰例。

因此,朱元璋奪取天下,完全是依靠自己的能力,用正大光明的手段奪取的。他和劉邦雖然手段差不多,但是,朱元璋的困難更大。這也體現了朱元璋卓越的政治軍事能力。

第二個方面就是朱元璋面對的對手。在宋朝滅亡後,以蒙古統治者建立的元朝統治了中原。在當時,元朝統治者對江南的漢人欺壓很深。他們將人們分為四等,按照征服的時間順序,來劃分權利。

江南的漢人被劃分為最底層,在政治和經濟上遭受極度的歧視和壓榨剝削。這嚴重激化了社會矛盾。當時的漢人為了生存,開始密謀驅除蒙古統治者,恢復漢族的政權。

最終,一切矛盾爆發,形成了元末的大起義。而朱元璋的紅巾軍也是這場大起義中的主角。朱元璋經過奮戰,將蒙古統治者驅除出去,重新建立了以漢族為主體的政權。這在當時,是得到了以漢族為主要居住者地區人民的擁護的。從這一點來說,明朝的統治階層認為自己有功於民族,對漢族政權有再造之德。

結語:

朱元璋和劉邦一樣,從布衣出身,白手起家,憑三尺劍取得了天下。他沒有依靠任何外援,而且沒有采取任何卑鄙的手段,比如說那些暗殺、篡權之類的手段。所以大家認為他得國很正。

同時,與劉邦繼承秦朝不同,劉邦主要的目標是元朝統治者。他以自己的力量,重新建立了以漢族為主體的政權。從這一點上來說,那些明朝的知識分子,認為朱元璋有再造之德,功業要超過劉邦。因此,才說朱元璋得國最正。

我是歷史笑春風,歡迎大家關注我,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歷史笑春風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典型的中原封建王朝,太祖皇帝朱元璋憑藉能力和運氣,一舉開創300年盛世王朝。歷史學家一直認為,明朝是華夏正統王朝,朱元璋自然也是得國最正的皇帝,無外乎有3點原因:

朱元璋的出身正

朱元璋毫無疑問是根正苗紅的漢人,歷史上能夠與他出身相提並論的也只有漢高祖劉邦,可是劉邦與他相比仍然要稍遜一籌,畢竟劉邦當年在老家沛縣做過亭長,相當於現在的街道派出所所長職務。朱元璋人家是一窮二白的窮苦漢人出身,要過飯、放過牛、出過家,但凡是封建社會最底層的職業,朱元璋幾乎都曾嘗試遍,也都接觸過。

朱元璋1328年出身於地地道道的農民家庭,直到1353年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才選擇投身入伍,從此開始自己的從步卒到將領,再到帝王的傳奇生涯。

從這一點來看,無論是階級成分,還是民族歸屬,朱元璋的特性是所有帝王都無法比擬的。同為封建王朝的晉朝是漢朝的貴族司馬氏建立,隋唐楊李二家更是有著濃厚的家族傳統,他們是甘隴貴族集團的八柱十六國,宋朝是後周柴氏的重臣等等。綜合來看,朱元璋從起家的本錢來看,與他們根本無法比擬,他真正的做到一窮二白,白手起家,這點不得不令人佩服。

朱元璋帝位來的正

明朝與任何一個封建王朝最大的不同是帝位來的最正。他是從遊牧民族蒙元政權手裡躲回來的天下。人家不是中遠內部的廝殺搶奪,明朝的建立一定程度上說解救中原漢人於水火之中。

再與其他封建王朝相比,漢朝是從秦朝搶來的天下,雖然秦朝暴虐無道,可是秦朝仍然是漢人所建立,秦漢之爭一定程度是漢族人內部的政權鬥爭。晉朝、隋朝、唐朝、宋朝更不用多少,都是家臣反其道而行之,推翻自己的老東家,廢前朝皇帝而自立,一定程度上說從法統的來源,本身帝位來源不正,因為中國社會是最講究帝位的傳承和君臣之禮,你作為臣子就應該,受其俸祿,而忠於君王之事,那些王朝的開國皇帝都沒有做到這點。

另外,想遼金西夏、蒙元、滿清,他們本身是遊牧民族所建立的政權,從階級的層面來看,本身與中原文明有著世代的衝突,文明的不同導致價值觀的認同上存在極大的差異,所以他們更不能算是帝位來源正規。

朱元璋的口號正

朱元璋之所以能夠成為後人讚揚的千古不朽帝王,主要是他起兵時的口號和矛盾指向最正。“驅除韃虜”,朱元璋說的非常明確,他起兵的目的是要帶領中原人民驅除蒙元,從價值認同和心理歸宿上來看,朱元璋的口號最正,也與其他王朝有著本質的不同。

晉朝、唐朝都是以前朝江山氣數已盡為口號,實際上深入地思考會發現,所謂的江山氣數已盡,不過都是事在人為,哪有所謂的玄學,只不過是服務新政權的一個幌子。另外,漢朝、唐朝則是以前朝倒行逆施,皇帝無道為起兵口號;隋朝、宋朝則是以統一中原,完成大一統為奮鬥口號。由此可見,他們的口號和指向都沒脫離一個私心,唯有朱元璋做到,統一華夏民眾的心願,一直對抗“外來壓迫”。

所以,朱元璋作為華夏民族的偉大帝王,被歷史學家封為帝位最正的皇帝,是非常有道理,也很有歷史和現實依據,是真正做到窮苦出身、白手起家的帝王。


讀史匯


秦吞六國靠的是殺伐,滅兩週,置三川,道義上講不通。又況且,彼時東方六國都以蠻夷視之,贏了也沒人服氣。

劉邦是撿了項羽便宜,鴻門宴沒死靠智謀也是靠運氣,楚河漢界後反水殺人,人品實在不咋地。連司馬光都同情西楚霸王的悲壯可惜。

魏蜀吳三國演義,曹操在戲曲裡從來都是白臉奸臣。又兼他篡漢這事兒好說不好聽,果然遭了報應。前腳剛篡漢,兩晉司馬氏後腳又奪了他的曹家江山,真是一報還一報。

南北朝時期,少數民族大規模入侵,什麼宇文,拓跋,慕容,尉遲。中原亂成了一鍋粥,若不是閔冉大帝一紙殺胡令,咱多數人的身份證恐怕都得改。只可惜閔冉早死未能定國。

這之後,像流星一樣閃耀的大隋走上歷史舞臺,開國皇帝楊堅,還有個很特別的姓氏:“普六茹。”又兼他祖上原本就是南北朝的軍事貴族。血統有瑕疵。

唐朝雖強大,但卻反而更亂,楊廣既是李淵的親表弟,又是李世民老丈人,由此你就知道隋與唐,在血統上,有多麼緊密的聯繫。大白話就是親戚打架,誰贏誰輸我管你?咱有熱鬧看就得。

唐宋之間,又是一個戰亂頻仍。五代十國不多說,宋朝是怎麼建的國?他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欺負人家孤兒寡母,柴榮要是泉下有知,棺材板都得掀翻:“我對你不錯啊!你特麼就這麼對我?”

接下來的元和清,就更不用多說了吧?

所以,只有人家老朱,那是實打實的白手起家,從一個飯都吃不上的放牛娃,不到三十年,幹到開國皇帝,這是何等超神表現?又身披驅除韃虜光環,還有那句流傳甚廣的“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帶感不帶感?尿性不尿性?

(圖片侵刪)





圓豆子


這個問題哦來回答一下!

什麼是最正?說的是朱元璋建立的大漢王朝是比較正統的,“合法的”。還句話說就是大家都支持他,認為他建立明朝是最合適的。

為什麼說朱元璋得國最正?我認為這是有多和方面的原因的。

其一,元末明初。天下大亂,群雄四起,百姓遭殃,民不聊生。朱元璋帶領一群人成功的統一了天下,將蒙古人趕回了大漠草原。從此,天下重新回到了漢人的手裡。這在當時是非常了不起的。對於朱元璋來說,別人辦不到的事情他辦到了。

其二,明朝開國以後,百姓安居樂業,天下從歸於太平。朱元璋又是社會最低層人士出身,他是非常瞭解百姓疾苦的。以至於在他心裡認為天大,地大,老百姓最大。在朱元璋時期,開國後很多事情都是以百姓根基來著想的。這樣一來,明朝自然就會受到全國上下的擁戴和支持。

其三,在元末時期,和朱元璋並存的割據勢力有陳友諒、張士誠等。和這些人比起來,朱元璋是最正義的、最受擁戴的。所以他能夠走到最後,並且把蒙古人趕出中原。傾覆元帝國統治。


馨晨復語


明的大好河山,是一個窮苦漢人赤手空拳從蒙元異族手裡搶回來的,這當然在道德層面是非常乾淨和正派的。

至於是不是“最”,可以比較一下。

周,天下從老東家商朝搶的,商紂汙名化

秦,秦是周的諸侯,平六國先滅周,可見其決絕

漢,劉邦是秦亭長,項羽劉邦曾結盟為兄弟,對劉邦不薄。

晉,曹魏篡漢、司馬篡魏

唐,身為隋太原守將,主危時趁火打劫

宋,身為柴榮大將,陳橋驛黃袍加身

比較到最後,史上只有一個隋文帝,在道德層面能和明太祖相媲美。楊堅徹底終結了二百八十年的五胡亂華,意義更加重大,不過他沒這麼朱元璋剛烈,而是屢世貴族靠政治手腕篡取鮮卑人政權北周,武力攻南陳,實現統一。

所以,明得國最正,並非虛傳。

答自劉羽舟和蕭銘珏


劉羽舟和蕭銘珏


清代史學家孟森在《明史講義》中已經給出了標準答案:中國自三代以後,得國最正者,唯漢與明。匹夫起事,無憑藉威柄之嫌;為民除暴,無預窺神器之意。世或言明太祖曾奉韓林兒龍鳳年號,為其後來所諱言,此不考史實而度以小人之心者也。明祖有國,當元盡紊法度之後,一切準古酌今,掃除更始,所定製度,遂奠二百數十年之國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