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即便人性有惡,也要將其理解為“愚蠢”

菜根譚:即便人性有惡,也要將其理解為“愚蠢”。

菜根譚:即便人性有惡,也要將其理解為“愚蠢”

01

人心有善,但是人性也有惡,當我們受到傷害時,就會很自然的將那些傷害自己的人歸類為“惡”的層面。

但是很多時候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他的惡並非是發自內心的刻意,而是一種愚蠢和無意。

生活中,我們所認為別人對自己做出的刻意針對和為難,其實並非如我們自身所想,從真實角度而言,並非是對方的故意針對,只是我們主觀臆斷作出的錯誤結論。

從對方的角度來說,這些事情很有可能只是誤會,或者只是他的愚蠢所致,就是在於他未能認知客觀,或者考慮不周而隨意說出的話,但是自己卻將這一切歸類為“惡”。

惠能大師說過一首禪語: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菜根譚:即便人性有惡,也要將其理解為“愚蠢”

縱觀世間萬象,從本源角度來看並非是真實存在的,只是我們主觀臆想,將這些事情過度擴大而產生人性矛盾。

人具備主觀意識和情感,所有通過情感加工的東西,都會背離本質。

所以,最糟糕和最痛苦的人生就是想的太多,想的太多的人會無中生有,將對方無意之間的行為當做刻意來針對。

在他的世界裡面,世界都充滿了陰暗和邪惡。

有這樣一句話:“對於善良的人來說,善良本身就是最好的福報。”

因為一個善良的人內心平和,別人的無意而為之,在他的心裡不會演化成刻意傷害,他的人生自然也不會有怨恨,仇恨,痛苦等等。

菜根譚:即便人性有惡,也要將其理解為“愚蠢”

但是對於內心陰暗和百般計較的人來說,別人的無意而為之,在他那裡就成了刻意。

人生痛苦皆源於此,因為從人性的角度而言,一個人被傷害時,情緒的痛苦遠大於傷害本身。

所以,一個內心陰暗的人故意將別人的行為曲解成傷害時,就會深陷於痛苦之中,甚至會百般思慮,為什麼別人可以傷害自己,為什麼自己會遇到這樣小人等等。

但是從客觀角度而言,這一切或許只是誤會,所以要送給那些思慮過多的人一句話:你身邊遇見的小人遠沒有自己想象的多。

菜根譚:即便人性有惡,也要將其理解為“愚蠢”

02

在現實生活中,除了你所認為的“刻意”之外,還存在著一種現象,那就是“愚蠢造成傷害”

別人對你的傷害,並非是對方的有意而為之,只是因為愚蠢而造成的。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有一天你開著車走在路上,突然有一輛車“搶”你的車道,你特別生氣,覺得這個人肯定故意針對你,於是你立馬犯了“路怒症”。

但是這並不是真相,實際情況只是他的技術不好,開車的時候又剛好聽到了電話鈴響,因為太緊張,車子偏離了車道,稍微貼近了你的車子,而這一切無知而又愚蠢的行為,卻被你當成了刻意傷害。

《菜根譚》中有這樣一句話:

福不可徼,養喜神,以為招福之本而已;禍不可避,去殺機,以為遠禍之方而已。

福分不可強求,只有保持愉快的心境,才是追求人生幸福的根本態度。禍患不可逃避,只有排除怨恨的心緒,才是作為遠離禍患的方法。

菜根譚:即便人性有惡,也要將其理解為“愚蠢”

佛家說人有三患:貪嗔痴,這是人皆有之的內心禍患。

有詩云:“百年三萬六千日,不在愁中即病中”,思慮過多,才是人生的問題根源,更何況是內心的嗔心戾氣。

對人生來說,傷害自己的本不是事情本身,而是無法走出來的情緒,所以調節自己的內心,讓自己從痛苦中解脫,這也是溫和的內心給自己帶來的最好福氣。

在這種心態的驅使之下,即便是你運氣真的不好,遇見了一些刻意傷害你的小人,也能以平和去化育戾氣時,也會在無形中脫離傷害本身。

即便別人傷害了你,只要自己不陷入痛苦的情緒之中,那麼這件事情的傷害就能停留於過去。

如道家思想中所說的無為之心,內心無為,不生妄念,以冷眼觀世,冷心思慮,冷情當感,人生自能化育萬般雜念。

菜根譚:即便人性有惡,也要將其理解為“愚蠢”

文|國學書舍


品讀國學智慧,感受古人文化,體悟不一樣的世界,看見不一樣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