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贏家》免費網播,為何不會像《囧媽》一樣遭聯合抵制?

3月20日,大鵬的新電影《大贏家》於西瓜視頻網絡首播,並且依然如當初《囧媽》一樣,“今日頭條請全國人民免費看電影”被作為響亮的推廣口號。

《大贏家》免費網播,為何不會像《囧媽》一樣遭聯合抵制?

《大贏家》預告海報

《大贏家》由於淼(來電狂響)執導,大鵬、柳巖這對“網絡cp”主演,集合代樂樂、孟鶴堂、田宇、臧鴻飛、孟非、騰格爾等等配角和客串,講述了一次搶劫演習中所發生的幽默故事;

影片原定檔於2月下旬,曾因疫情原因宣佈映期推遲,僅三週後,就在西瓜視頻重新亮相。影片主演大鵬表示,雖然很遺憾,但作為演員是可以理解的;

那麼,為何在《囧媽》遭到抵制的“珠玉在前”,大鵬依舊敢接今日頭條系的合同選擇“普惠大眾”呢?

《大贏家》免費網播,為何不會像《囧媽》一樣遭聯合抵制?

《大贏家》電影截圖

之前《囧媽》遭到了抵制,是因為作為一部重點春節檔電影,2019年1月份開機,經過一年的運作,在過年前已經進入了院線宣發環節,各大電影院都投入了相應物料和人員調動以應對春節檔期的流量;

撤檔在線免費上映,相當於擾亂了傳統電影市場,並且斷掉了疫情過後上映的可能性,所以院線宣發的人力物力都白白浪費了,行業內的驚慌、憤怒在情理之中。《大贏家》還沒有進入院線落地的環節,所以其實沒有這個關鍵問題。

《大贏家》免費網播,為何不會像《囧媽》一樣遭聯合抵制?

《大贏家》電影截圖

《大贏家》於2019年8月開機,原定檔期2月份上映,算上拍攝、後期製作、宣發環節,只有半年,所以從製片方角度來說希望的是短平快。俗話說:槍打出頭鳥,《囧媽》已經扛下了大部分輿論攻擊,所以作為後來者,《大贏家》基本不會有太大的阻力;

以《大贏家》陣容和背書的熱度和體量,不管哪個檔期上映,在今年電影市場的頹勢下都不會有很大的爆款希望。所以早出手早回本,將投資壓力轉移也是很明智的選擇;

《大贏家》免費網播,為何不會像《囧媽》一樣遭聯合抵制?

《大贏家》電影截圖

《囧媽》在線免費上映,雖受到行業內詬病,但並沒有收到電影局和政策方面的阻力,你看,“父母”都不管的事,也就成了“孩子們”自己的遊戲;《囧媽》在字節跳動大佬瀟灑的免費放出後,得到了相當大程度的民意和流量,網絡觀眾狂歡著回應抵制,讓行業的聲音不免“灰溜溜”地銷聲匿跡;

這也是字節跳動意圖在2020年發展長視頻領域的戰略操作,如果你觀察的夠仔細,《囧媽》上映時,還有很多非首映電影也跟著一起在西瓜視頻上線,也就說這是頭條系早就布好的局;當然,其他電影都不是首映,所以如果不是《囧媽》,也就不會有這出戏。

《大贏家》免費網播,為何不會像《囧媽》一樣遭聯合抵制?

《大贏家》電影截圖

反觀《大贏家》,當然無需畏懼所謂的抵制,因為字節跳動大佬已經給完片方錢了,心裡踏實,並且我又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抵制我幹嘛?甚至可以說,這次全球事件的突發狀況,促進了今日頭條系佔有率的快速發展,《大贏家》僅僅算是乘勝追擊。

眼看著形勢,這艘船上不光我自己,並且以後還會有其他兄弟上船,我怕啥?不說人多力量大,那也是風險共擔。

《大贏家》免費網播,為何不會像《囧媽》一樣遭聯合抵制?

《大贏家》電影截圖

疫情的影響下,對於不可抗力和網絡流媒體的發展態勢,說白了,院線傳統行業只有接受並且去適應的長期可能性,所謂抵制也好,反對的聲音也好,並不是絕對的沒道理,但也確實無法阻擋大趨勢;

換句話講,院線的壓力無法全部轉嫁到互聯網產品上,畢竟不是所有電影都選擇流媒體,每個電影產品都有自主操作的意志和觀眾定位,在投資模式的區別下,也不是所有老闆都敢壓在新媒體這個平臺上,畢竟網劇和網大才是“原住民”;

《大贏家》免費網播,為何不會像《囧媽》一樣遭聯合抵制?

《大贏家》電影截圖

傳統院線領域裡,國內每年超過千部電影的產量,實際上映率不及50%,這50%裡還包括了很多“一日遊電影”,一兩天就下架了;因為院線排片的原因,很多電影拍完了沒有放映渠道,也沒有盈利的可能性,因為經濟效益的原因,很多院線不願意給小眾電影或者非大製作大明星的電影排期份額;

因為市場環境的豐富度,以及觀眾群體的細分程度,這並不是想當然的事情,很多資源都扎堆在流量電影身上,院線為了考慮自己的生存,肯定要給“大製作電影”讓路,只有這些電影才能讓放映廳滿座,這個矛盾打電影市場化那天就存在,到今天也不會真正的解決;

《大贏家》免費網播,為何不會像《囧媽》一樣遭聯合抵制?

《大贏家》電影截圖

當然,電影應當大眾還是小眾,什麼是好什麼是壞,這個問題過於龐雜,我們有機會再詳聊。大家不覺得,現在都是在聊票房、收益、流量、爆款的背後,其實是在消解電影本身的意義麼?看電影變成看熱鬧,這是電影藝術悲哀的一面。

《大贏家》免費網播,為何不會像《囧媽》一樣遭聯合抵制?

《大贏家》電影截圖

再看看網絡視頻領域,在網劇火熱的背後,其實網大並沒有生存的特別優越,同理於院線電影,在網絡平臺的回報率可能也沒有想象中那麼大,畢竟你我都是以免費或者低價作為消費習慣的,網絡付費內容的單價遠不如電影票的單價高,限於作品時長和週期,電影的營銷模式和植入辦法也不如網劇豐富;

《大贏家》免費網播,為何不會像《囧媽》一樣遭聯合抵制?

《大贏家》電影截圖

關鍵的關鍵是,網劇是個長期陣線,動輒幾十集,裡面有大量的注水空間,還不用看的太專注,各種“尿點”隨便你去幹什麼,培養觀眾感情黏性的時間基礎確實高一些;

電影呢,無非火一個月,也就基本涼了,兩個小時的電影我看它三五遍,能分析的都分析了,能找到的穿幫都找到了,還能幹嘛?所以生命週期短的多。

《大贏家》免費網播,為何不會像《囧媽》一樣遭聯合抵制?

《大贏家》電影截圖

我大膽猜測,傳統院線圈的競爭壓力不會隨著互聯網產品的增長,而大幅削弱生存空間;換句話說,本來影院在過去幾年的擴張,就產生了很多供需關係上的落差,很多放映廳平時都坐不滿,二線及城市以上的銀幕數基本接近飽和,三線及以下城市的市場規模又不足夠大,除了多樣化經營,可能也就剩下“電影下鄉”了。所以歸根結底還是要先解決自己的問題,再去找別人的毛病。

《大贏家》免費網播,為何不會像《囧媽》一樣遭聯合抵制?

《大贏家》電影截圖

上游電影產品找到了新的買家,下游院線分銷也只能在自己身上縫補。遙看大洋彼岸“網飛”的發展,無疑也是在利用傳統行業的迂腐,以觀眾興趣和大數據為出發點,在自身盈利模式的基礎下,鼓勵某些新的形式和作品,促進了行業的平衡,而非固守保守的電影產品(比如大量的續集電影和漫威系電影);因為電影類似期貨的性質,動輒兩年以上的回報週期,讓投資方不敢冒險。

《大贏家》免費網播,為何不會像《囧媽》一樣遭聯合抵制?

《大贏家》電影截圖

這一點上,馬丁·斯科塞斯、阿方索·卡隆等導演都是受益者,因為很多電影是不受傳統片廠歡迎的,那麼網絡的包容性就體現出來了;而且網絡影迷可不比院線影迷差,他們是賽博化的觀影群體,知識儲備和審美基礎要高的多。

國內“BAT”、以及字節跳動、歡喜傳媒等等誰不想虎視眈眈的當中國版的網飛呢?當然,關於流媒體和院線電影的觀影感受和作者表達,是另外一個話題,我們依舊改日再聊。

《大贏家》免費網播,為何不會像《囧媽》一樣遭聯合抵制?

《大贏家》電影截圖

那麼說回到《大贏家》,在線點映或者付費放映,本來也不是新鮮事,只不過是因為沒搶過院線的蛋糕,很多電影是先在院線上,再到網絡放,或者壓根就沒上院線,直接做網絡發行,比如甄子丹的《肥龍過江》在前段時間的獨家付費網播,也並未引起很大波瀾,排除電影本身“太差”的問題,網播形式其實也不值得太過於糾結。畢竟這都是資本的遊戲而已。

《大贏家》免費網播,為何不會像《囧媽》一樣遭聯合抵制?

《大贏家》電影截圖

《大贏家》的主演大鵬,因“屌絲男士系列”植根於網絡與草根,在流媒體上看大鵬的電影從感官上也不奇怪,尤其是對傳統電影圈來說,大鵬不過是所謂的“外行”,在加上前作《縫紉機樂隊》在網上的持久熱度,從感性層面上,大鵬也不如徐崢和甄子丹招黑,既然他們都能相安無事,那就當然沒事了唄。

對於觀眾,總的來說,不管怎麼市場操作,能“花錢”看到好電影才是目的,這個好不光是“炒作、包裝”的好,還要是真的“好”,少一點“不可抗力”、少一點“不可告人”的那種好,就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