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彈道”有多強?這一優勢無法超越,美俄都拼盡全力想解析

上個世紀40年代,美國加州理工大學成立了一個死亡俱樂部。為首者分別是美國著名的鍊金術師(自稱):傑克帕森斯,以及大名鼎鼎的錢學森。當然,這個俱樂部可不是什麼一群人找死,或者是什麼奇怪的邪教團體。他們組建的這個俱樂部,其實是世界上第一個現代意義的火箭研發團隊。

“錢學森彈道”有多強?這一優勢無法超越,美俄都拼盡全力想解析

之所以會用這樣一個名字,是因為這些人的實驗實在是太危險了,經常一不留神炸飛整棟實驗樓。所以當時加州理工的學生和教授們都喜歡叫他們死亡俱樂部(Death Club)。

不過根據這些人想表達的意思來看,恐怕他們真正真正想表達的意思恐怕是作死小組。

不過一般人作死叫作死,傑克·帕森斯,錢學森這樣的職業火箭學家作死,那就是科學研究了。在這些人經歷了無數次作死實驗之後,他們開發出了非常穩定的火箭。錢學森更是在那裡提出了一個超越了當時那個時代,哪怕是到了今天都可以說是無人能及的科學理論:錢學森彈道。

“錢學森彈道”有多強?這一優勢無法超越,美俄都拼盡全力想解析

這是一款能在法國投降前打到巴黎的武器

這個彈道的原理是讓彈頭在距離地面20千米到100千米的臨近空間位置進行滑翔,然後利用臨近空間的大氣進行輔助,讓飛行器如同石子在水面上打水漂一樣飛行。從而增加火箭的速度和射程。

這一技術理念被美軍得知之後,認定它擁有巨大的戰略價值。這也是為什麼後來錢學森想回國的時候,美國人不惜一切代價也要阻攔的原因。

從錢學森彈道的提出到今天,很多國家都想消化這份技術遺產,只不過美國和俄羅斯都沒有足夠的科技實力和水平解析錢學森彈道。只能選擇技術難度更低,和錢學森的理論類似的真·水漂彈:德國科學家桑格爾提出的桑格爾彈道。終於也跟著研發出來了高超音速武器,沒有在這一領域落後。

但是即便他們有高超音速武器,和中國的東風-17比起來,性能還是相差甚遠的。最主要的原因就出在彈道的區別之上。

“錢學森彈道”有多強?這一優勢無法超越,美俄都拼盡全力想解析

桑格爾彈道和錢學森彈道的區別

桑格爾彈道作為錢學森彈道的技術簡化版,雖然在速度射程方面與錢學森彈道不相上下,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缺陷,那就是這款飛彈的彈道在發射之後只能按照既定的軌跡飛行。

雖然現在為止,美國和俄羅斯的高超音速導彈因為速度問題,難以被現如今全世界所有的主流防空反導武器所針對,但是這個缺陷只要存在一天就有可能被解決。只要使用了桑格爾彈道的導彈,其路徑被解析,那麼在計算機的輔助下實現提前攔截不成問題。

“錢學森彈道”有多強?這一優勢無法超越,美俄都拼盡全力想解析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美國的高超音速導彈其實是有缺陷的

而錢學森彈道飛行依靠的並非是技藝,而是乘波體。乘波體依靠的是壓縮勝利和激波升力進行飛行的。如果這麼說不明白,我們其實可以想象一下衝浪。

也就是說隨著氣流的變化,飛行器“踩”在激波的鋒面背後“衝浪”。這樣的話想要預測這個導彈的飛行軌跡就需要先從周圍的天氣預測開始。我們都知道預測天氣,甚至說單純的預測氣流走向和氣流變化是一個很困難的事情。所以一旦使用了錢學森彈道的飛彈進入到了中段巡航階段,那麼整個導彈的飛行軌跡將再也無法捕捉。這才是錢學森彈道真正的殺招。

“錢學森彈道”有多強?這一優勢無法超越,美俄都拼盡全力想解析

東風導彈才是真正無敵的

這也是為什麼美國和俄羅斯儘管已經有了高超音速武器,卻仍在研究和解析錢學森彈道的原因。這種軌跡無法預測的飛彈,簡直就是對全世界所有反導武器的挑釁。然而,中國超音速武器發展之所以能屢創奇蹟,離不開我們在相關領域的大量專業人才團隊的努力。

弱國無外交,只有國家實力強大了,才能讓祖國立於不敗之地,讓世界所忌憚。如今的中國能夠有今天這樣的發展成就,背後是無數人不懈奮鬥的結果。誠然,發展軍事科技,人才是關鍵。西方學者曾說,中國人之所以能在軍事科技領域超越歐洲,主要是因為他們的創新和智慧。與西方一些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培養了更多的數學方面的人才。

“錢學森彈道”有多強?這一優勢無法超越,美俄都拼盡全力想解析

在中國,數學從小學起就一直是孩子們的一門重要學科,所以家長應該更加重視孩子數學的培養。說到數學,我們不得不提的是,我國著名的數學教育家劉燻宇先生,他畢生致力於數學研究,他的數學思想影響了許多人,包括我們耳熟能詳的一些名人。

他是民國時代曾任春暉中學,暨南、同濟、西南聯合大學等中學大學教師,他在數學上有著深厚的功底,在教學方式上劉薰宇採取了與眾不同的方式,往往會把數學中一些枯燥無味的知識用很幽默的形式講給孩子們聽,比如他講的這個故事:

“錢學森彈道”有多強?這一優勢無法超越,美俄都拼盡全力想解析

一個故事把函數講得生動有趣,這樣的例子在他的書中比比皆是。他一生論著頗豐,深受人們喜愛,很多人正是讀了他的書才喜歡上了數學。

諾貝爾獎獲得者曾在一次演講中就說到:當初正是讀了劉燻宇先生的書,才激發了我對數學的興趣。當代有很多著名的數學家也是非常崇拜劉燻宇的,他說初中學習數學非常讓人頭疼,但後來,接觸了劉薰宇先生的作品,便覺得學數學既簡單、又有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