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記“優秀項目”水吉匯民農機專業合作社事蹟

建陽區水吉匯民農機專業合作社成立於2012年,市農村青年致富種子工程"種子"戴春生擔任理事長。目前合作社及社員已擁有各種農機具146臺套,近幾年實現年均機插1500畝以上、機耕6000多畝、機收12000畝,糧食烘乾超過1000多噸,合作社年經營收入345萬元,有力帶動合作社社員及周邊農戶發家致富。在福建省農村青年致富種子工程的大力推動下,在建陽區關工委、區農業局的有力扶持下,合作社建設得到了更進一步的發展。

一、樹立榜樣 帶動創業

合作社通過樹立水稻種植典型,紮實推廣農村青年農民機械化水稻種植生產,帶動當地水稻種植以及相關農業生產。“全國種糧大戶”和福建省第二批優秀農村實用人才戴春生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合作社理事長戴春生,今年31歲,出生於水吉鎮池中村一個普通農民家庭。2002年初中畢業後到外地打工,2004年回鄉創業。在區農業局有關人員的鼓勵和支持下,戴春生拿出打工賺來的積蓄,毅然從一些農戶手中流轉了部分田地,開始走規模種田的路子。但是,傳統的種植模式勞動強度大,經濟效益低,於是,他通過向親戚借和向銀行貸款籌資,購買了村裡的第一臺插秧機、收割機和病蟲防治機械,形成了耕、整、插、防一條龍的機械化作業,向父輩“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耕作模式說再見。有了一整套的農機設備,農忙時節,在忙完自已的生產任務之餘,還能抽出時間幫助村民們整田、插秧。與此同時,還大力發展多種經濟作物,成為遠近聞名的種植大戶,2004以來,戴春生承包的田地面積逐年增加,現在每年穩定在300畝以上。除種植水稻外,他還種植60畝菸葉、100多畝玉米,通過自己的努力,他不僅還清了創業初期的貸款,還收入了第一桶金,現在每年的收入比在外打工翻了十倍多。近年來,在黨的強民富民政策的鼓舞下,他立足農村,靠一雙勤勞的雙手,不斷髮展新的農業項目,開拓新的致富門路,在創新增收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寬,成為當地遠近聞名的新型農民。

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作為水吉匯民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戴春生身邊逐漸匯聚了一批勤勞實幹的青年農民。不僅成功的推廣了技術與對農戶的幫扶,也使水吉鎮的農民得到了實惠,很快就帶動了一批青年農民創業致富。

二、依託科技 提升效益

合作社重視依託科技,因地制宜地探索水稻種植生產技術。戴春生深知科學種糧的重要性,他積極主動地參加國家、省市地的各種培訓,比如參加國家級南方五省種植大戶培訓、泉州蘭田基地實用人才培訓、南平黨校農村實用人才培訓,他還組織合作社人員參加了安徽糧食烘乾技術及插秧機等機械操作培訓,並將適用於建陽區實際生產的農業機械以適宜的價格帶回。他還多次參加農業機械的各種實用培訓,並將所學的技術帶回合作社一一指導合作社及建陽區東片的農機手。他還經常主動幫助周邊農業合作社解決農業機械方面的問題。他與當地糧站交流溝通,向糧站技術人員學習糧食的保管與儲存,通過與金山都的一些大企業合作,學習綠色發展水稻種植,並掌握新的發展模式,努力提高糧食安全生產,學習綠色無公害發展技術。

2012年來,為了進一步提高種糧效益,合作社重點開展機收再生稻生產推廣,在農業局支持下,合作社積極與區農技人員吳隆燦開展項目合作與尋求技術幫扶,開展著各項技術試驗和再生稻技術的推廣,一是開展機收再生稻品種篩選試驗,在500畝機收再生稻示範片選擇甬優2640、佳輻佔、金優38、深兩優5814、隆兩優華佔等有代表性的品種,進行機收篩選試驗,選拔出一批適宜當地種植的品種,不斷探索再生稻高產栽培新技術、新模式,全面推進全區再生稻的發展。二是示範推廣主推品種。重點主推選用具有頭季稻產量高、再生力強的“雙高”品種,主要推廣再生芽眼低,萌芽力強,適於低留稻樁的水稻品種。實行畦廂式栽培、間歇性溝灌、適時重施促芽肥、低指標綜合防治病蟲害、頭季稻十黃搶晴收穫、適高留樁、再生季早施壯苗肥,噴施根外肥等再生稻關鍵栽培技術。並配套應用拋秧、旱育秧、機插秧等技術,促進高產、節本、增效。要嚴格把關,採取強化措施,對遲熟高留樁品種,要確保每畝20公斤尿素促芽肥這一核心技術及時、足量實施到位。實施病蟲綜合防控。三是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貫徹“公共植保、綠色植保”的理念,做好水稻病蟲害的預測預報,科學制定綜合防治方案。加強統防統治隊伍建設,推進專業化、社會化服務,大力推廣應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提高病蟲害防控效果。重點抓好水稻重大病蟲害特別是紋枯病、稻瘟病、稻飛蝨、稻縱卷葉螟、螟蟲、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等遷飛性害蟲和流行性病害防治。核心示範區病蟲專業化統防統治率達到100%。戴春生在自己的承包地上率先推廣新技術,試種新品種,把適合水吉鎮當地好的新技術、新品種挑選出來,推薦給農戶。2016年水吉鎮池中村被列為福建省再生稻產業國家重大農技

三、開拓市場 助農增收

合作社還與金山都等多家糧食企業開展合作,簽訂訂單,發展“訂單農業”。戴春生經常幫助種植大戶解決糧食生產環節中種子、化肥、農藥、技術以及銷售上的困難,並引導農戶種植優質水稻,毫不保留地為鄉親們提供水稻種植技術,幫有困難的農戶墊付資金購買種子、化肥、農藥等生產資料,並動用自家的收割機為農戶統一收割,為農戶統一大批量訂購的化肥、農藥等生產資料,降低了農民各家各戶購買的費用,為合作社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近年雨水天氣多,在收割期間遇到颱風及大雨天氣,如果不及時烘乾,易發生黴變導致水稻變質,建陽作為產糧大縣,晾曬場地不足,很多農戶將稻穀直接在道路攤曬糧食影響交通安全。看到這種情況,在政府的幫助下,合作社又搞起了糧食烘乾廠,引入糧食烘乾機。目前廠內已有6臺糧食烘乾機及烘乾設備多套,每年烘乾糧食產量都在1000噸以上。

四、多種經營,提高效益

首先是擴種,利用休閒田種地瓜300畝、蔬菜500畝。第二是實施代耕模式,為外出打工經商做小生意農民統一耕地、抪種、耘田、插秧、除草、收割、烘乾等七亇統一的代耕新模式。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在建陽區農機站、區財政局和區關工委的指導下,合作社因業績進一步提升。2017年7月,福建省財政廳、省農業廳授予合作社“福建省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基地”牌匾,極大的鼓舞了社員們的信心。在全面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的今天,在省市農村青年致富種子工程的推動下,水吉匯民農機專業合作社將站在新起點,積極響應新要求,為當地水稻種植與發展做出新時代農民群眾應有的貢獻。

參加“新作者扶植計劃”第二期活動之十九


圖1戴春生(右一)在秀一秀孕穗期生長情況。圖2筆者(左二)與小戴查看孕穗巳到第幾期(水稻生育期一般分為8期)。圖3戴春生開著聯合收割機在收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