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春採茶記,回憶兒時見聞

山間小路 崎嶇而上

牧歸老牛 和我同伴

藍天斜陽 依舊燦爛

挑擔茶葉 隨風輕蕩

我是牛郎 你是織女

愛我茶鄉 埋頭苦幹

風雨同舟 永遠做伴

幸福安康 浪推一浪

僅以此文 獻給辛勤耕作的寧德鄉親、茶農朋友!

開春採茶記,回憶兒時見聞

位於壽寧犀溪的茶園,阿全攝於2020.3.21

同城網友大家好,我是來自大福建寧德市壽寧縣犀溪鎮的阿全。今天是24節氣春分的第二天,現在寧德疫情趨於穩定,復工春耕生產已經全面展開,在茶鄉壽寧正是新茶開始上季,也是茶農收穫滿滿之時。

開春採茶記,回憶兒時見聞

今天上午阿蓮採了茶青26斤,每斤7元收入182元。

茶農是辛苦的,栽種、施肥、除草、採摘、一天日頭曬,早出晚歸。最早接觸茶葉記憶,那時還很小,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我們的生產隊裡有個茶葉加工作坊。是在一個偏僻的土坯房裡頭,我跟祖父去的,他是一名師傅,我看到一群大人汗流狹背的在幹活,有部分在竹墊裡頭忙活,進去看時見他們用自己一雙大腳丫踩揉著冒著熱氣的茶葉,聽說這茶葉賣給鄉里的茶站。有很長一段時間裡都不敢喝茶了,想起那發黃的腳丫都有點怕。

開春採茶記,回憶兒時見聞


沒種新茶時,農村幾乎沒什麼收入,頂多養一兩頭豬,到年底把債還清就沒剩,後來鄉親們爭先恐後的開始種植新茶品種,有些收入了,生活就慢慢改善。記得那時上山看到,一片片新開墾荒地裡騰起滾滾狼煙、蔚然壯觀,那是創造美好生活的開始。

開春採茶記,回憶兒時見聞


原先我們壽寧種的都是紅茶,那是老茶種。每年要到清明節有采摘的算很快了,叫“清明茶”、醇香上口,是我們土茶葉最好極品。我家裡就有一片,聽說茶齡超過半百,根本不像茶園,遠遠望去像似一片小樹林。上世紀九幾年給我父親砍了,我奶奶聽後躲在房間裡流淚,她對老茶園太有感情了,她親手做的茶葉就特香,我母親過去安慰,跟她解釋:“這茶葉沒有產量,已退化了,採不了錢,必須換成新種”…

開春採茶記,回憶兒時見聞

說起品茶,想到採茶,那是一種愉悅的工作。大清早,揹著竹簍,一路沐浴鳥語花香,處處美景如畫。空氣清新、沁人肺腑、可以高歌,可隨意大聲自言自語,渴了就飲一口甜美的山泉,餓了吃一點帶去點心什麼的。無憂無慮,有一種恣肆田園,淡泊自如、多少人嚮往的農耕生活,多麼愜意的憧憬。這是以前的回憶,採第一季時最辛苦,茶青價格不菲,收入也最高。真正茶農是冒著酷暑烈日、颳風下雨也要去的,茶葉長粗就買不到好價錢。

開春採茶記,回憶兒時見聞


我們也知道大人的辛苦,只要閒著就會去幫忙。每去回來多少的鈔票都會上交,這時母親就會誇獎一句“人要勤,越做越精明”還說“茶葉就是最好的作物,現博應”,有付出就有實在的回報,這是她老人家對茶葉鍾情吧。

開春採茶記,回憶兒時見聞

圖文:鄉村阿蓮阿全2020.3.21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