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經常有人嚼舌根子,為雞毛蒜皮的事吵架,該怎麼看待?

琪琪騎白馬


農村人與城裡人生活方式最大的不同就是農村人可以隨時串門,聊家常。鄰里之間有土地、宅基地等多邊交集,有了這些邊界交集,就會產生邊界糾紛。

農村賺錢不容易,大家對利益相對看得重點,對影響自身切身利益時,他們會拼命維護自己的利益。

農村人農閒時間較長,人閒是非多,他們沒事就聚在一起就聊東家長李家短。

沒事嚼嚼舌根,為維護自己的利益吵吵架,這就是部分農村人他們的生活方式。


我是您的菜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價值觀,有思想的人沒有時間浪費在雞毛蒜皮的吵架上面。


職場小白客棧


少出門,少去人多的地方。

我就掉過坑。1還沒結婚時,去過老公那裡。說好十二月十八訂婚。但對門十八結婚。後來就把日子訂到十六,我生日那天。

先介紹一下我自己,我這人沒什麼心眼,有什麼說什麼,但不該說我,我肯定不會說,接著15年底生了小孩,到16年開春對門那女的也生了娃。中間懷孕時從她家門口過,讓她叫住了,去坐了一下就回家了,她生完娃,要代親戚,我去吃飯去過一次。之後就是帶娃,從她家後門口過時,她叫我我去過一次。

那一次,我問她,你娃裡,她說奶奶帶著出去玩了。沒一會娃的奶抱著娃回來了。娃放床上就去洗衣服,當時都快晚上了,所以我就說了一句咋現在洗衣服。之後就回家了

當天晚上那女的婆婆找到我家。說什麼我倒她家裡生活了。我說個過個的日子,我倒你幹啥。後面她就說下午是她看病兒媳非讓她抱著娃才兩個多月一起,人不看

接著就是說昨天半夜一二點沒睡覺,就是說讓她家婆看娃,不讓出門打工,孃家媽媽天天也來說,她說因結婚欠外款還多,還有一小閨女在上學。所以要出門打工。我說可能才生娃抑鬱,之前西安一女的因生娃跳樓了,她婆婆直接說,那她咋不去跳裡,死了我兒子這輩子打光身,另一個就是因她兒子一直在外打工,生娃回來,她兒媳讓婆婆老公還有她都睡一個床上[我想靜靜]。還說什麼婆婆睡衣太透。別在她兒子面前逛,她婆婆說那是我兒子裡,就算不穿又怎麼。她兒媳說那是我老公,就是不願意你這樣穿。還非讓她婆婆在家給她看娃,說的意思我婆婆給我看娃了

奇葩的人真多,接著就給那女人的扣扣刪了,倒了八倍子黴了,找到我家,很久我都不能理解。怎麼會有這樣的人,真是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豫見楠妹


在農村就這樣,農閒時候你看街上三五成群的,東家長西家短,誰家媳婦不刷碗誰家婆婆不洗臉的,就聊開啊!真是覺得這種現在不好。管好自己家那一畝三分地好了,議論人家幹啥啊。

就在前幾天俺村裡就有兩家因為說話,打起來了呢,這兩家還是堂兄弟。兩家都有一個一歲多的孩子,在外面哄孩子也經常在一起玩,這天西邊這個嬸子帶著她孫子,東邊那家小媳婦帶著她兒子一塊在外面玩,小媳婦婆婆去幹了好幾天活了。西邊這嬸子就說了,:俺家裡看孩子分工,一個人看三個小時的。

就這句話小媳婦回家跟她婆婆學了,小媳婦沒生氣還是笑著說的,就說西邊嬸子說話真幽默來!她婆婆就認為西邊嬸子給她挑家務事,說:俺剛去幹兩天活,你就說你家看孩子分工,挑活俺媳婦家來找事啊,埋怨俺不給他看孩子啊!她就去找西邊這嬸子了,問題你跟俺兒媳婦說這話幹啥,這不是給俺挑家務事嗎?西邊那嬸子就不承認說過這話,就這樣家人就吵吵起來了,叫東邊小媳婦對質,如此云云,越吵越兇,話說吵完都回家了,本該事情就這樣結束了吧!錯…

轉折來啦!第二天東邊這個嬸子騎電動車在路上為了躲小狗差點倒了,正好西邊這家兒子看見了,就朝東邊那家嬸子也就是他大娘說真是個瞎狗!哇天哪爆發了!那嬸子聽她侄子說她是瞎狗,不幹了,破口大罵,一會西家那嬸子和兒媳婦出來了,東家那兒子兒媳婦大叔都出來了,兩家吵開了,我沒在場據說東家那些男人沒動手,西家那兒子在拉扯中鼻子破了…最後被鄰居拉開各送回各家啦!

真是禍從口出啊就因為一句話的事,鬧得兩家吵的不可開交,哎!人啊還是管好自己的嘴,沒事別胡扯!


轉轉在農1


小時候農村就見得很多,因為雞毛蒜皮的事吵架,現在就比較少見。有些看到了,都是因為兄弟之間地皮爭吵建房子。現在都是妯娌嚼舌根的比較多,因為我,外出的人比較多。留在家裡的都是老年人。老年人一般不怎麼嚼舌根,都是一些中年婦女。現在我們在農村生活比較少見。有時候會看到隔壁的兄弟爭吵,一塊建房子的基地,現在生活的這個農村很少嚼舌根。可能是因為文化的問題,現在的人都是有文化有知識的一般。都不會跟人家吵架。有時候,老人會說幾句,但是他們的孩子會說讓他們想開一點,不要鑽牛角尖,這樣就好。想一下就過去了,不用說老是,想著那件事情。


甘春霞


農村人是特別愛嚼舌根,還蠻不講理,前天我就遇到一個奇葩的潑婦。

在30年前,我家都搬到城裡,在農村老家,基本無人居住,委託隔壁鄰居,幫忙照看,我家宅地基,屋前屋後的堰塘,土地留給他種,到時,我們回家就還給我家。

因為今年的新冠病毒影響,我一家人被滯留鄉下兩個多月,我母親以商量的口氣要求返還,在聊天的時候,僅僅說一句:“我們門口堰塘,什麼什麼的”,話都沒有說我,這個人反應強烈,態度極端,囂張跋扈的說:哪裡是你的。我母親80高齡,並沒有與他理論,只是回來告訴我們,我們姐妹不知道如何處理此事,這個女人平時,也是很喜歡戳事撩非,嚼舌根的,東家說的事情,立馬就到了西家耳朵裡,討厭死了。

在我看來,這些又霸道,又喜歡嚼舌根的人,是唯恐天下不亂,沒有受過文化教育,個性好強,自私自利的表現。


武漢樂樂姐


有個朋友談起一件因為媽媽和鄰居吵架,對方打了他媽媽他一氣之下在外面喊了一幫人,把對方打重傷住院,他為此也付出了代價,被拘留,還有罰錢,因為這件事讓他時時會記得:做人真的不可以衝動,媽媽和鄰居吵架是口頭上的糾紛,過去了就過去了,將人打傷了,就犯法了,婆婆媽媽的鄰里處好了如親情,處不好變仇人,這些人吵架皆因為心間小,格局小,便會時常擦出矛盾,現在的年輕人就極少會有這樣的行為,人們格局大了,性子也變了,變得更加文明瞭。


蘇姐884


經常能聽到有的農村人愛嚼舌根,為雞毛蒜皮的事吵架的事,我認為在平常不過了。因為農村住房的分佈,導致了鄰里鄰居隔著院牆都能看到你家院裡鹹菜缸裡剛淹的是什麼鹹菜。還因為農村空曠,人和人之間交流需要提高分貝才能聽清,進而人們形成習慣,即使在屋裡也是大著嗓門說話,有時就會被鄰居乃至過路的同村人聽到。房屋的平鋪分佈,和農村人的豁達淳樸,大家都會東家走,西家的串門。而經常的聯絡,各家的裡裡外外,長長短短,就都會掛到嘴邊,搬到桌面上來了。說三道四,亂嚼舌根的事,是常有的。其實這本來就是農村生活的小插曲,聽一聽,笑一笑,也就完了。可樸實的農村人還有一股倔強勁兒,覺得被別人講究笑話是丟臉的事,是大事,於是就拌嘴糾紛起來。有時還會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事,吵起來,其實作為旁觀者的我們不必持有鄙視的眼光看他們,因為正是由於他們是一群善良、樸實、勤勞的人,才會極力的爭取和維護自家的成果與名譽,才會各家的相互趕超,努力過好自己的日子。其實大多數的農村人各家各戶相處的還是很融洽的,今天你家缺了做菜的香菜,和鄰居喊一嗓子,直接跳過院牆薅幾顆來。明天他家鎬子壞了,就把你家的借走了。這種生活是居住在城裡的人所向往的生活。城裡面的人即使住在對門,見面了只是點頭打個招呼,關上門,就各過各的,不會串門嘮家常。這種情況,就是想嚼舌根,想吵架也是困難的。其實,農村的人自己過的很快樂,也很滿足。如果能提高他們的修養,那麼在他們和別人聊天時,就會分辨出什麼該說什麼不愛說。也就不會有嚼舌根和為了雞毛蒜皮的事打架的事情發生了。這是我們的理想,任重而道遠。加油吧,為了我們理想中的桃花源而努力吧!



今閣


作為一名農村出來的80後,深有感觸,俗話說得好三個女人一臺戲,在農閒時都喜歡聚在一起聊聊東家聊聊西家,這是她們打發時間的一種方式,關鍵是她們不一定天天是固定的幾個人聊,今天是李王劉大嫂,明天張周孫大嫂,昨天李王劉聊的到今天去和張周孫聊就不是昨天聊的原話了。天天不同的人聊天,從最初的原話小夢可能下個月結婚到最後小夢聽到的可能就是小夢下個月要結小孩做滿月酒了,小夢聽到可能會很生氣,婚都還沒結那來的孩子,但是又問不到是誰的。所以在農村千萬不要去和誰計較,聽到就是了,你去計較是給自己找不開心


隨手記333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農村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但磕磕碰碰同樣也是少不了,人是社會上的人,只有適應它,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對於提問者的問題,我是這樣看待的:


首先是心態,所謂“無風不起浪”,既然有人嚼舌根子,肯定對某人某事不滿,通過這樣的方式,引起吵架,遇到這樣的事,先調整自己心態,冷靜下來,先找出是什麼雞毛蒜皮的事導致吵架?


其二,處理分析問題,說實在話,雞毛蒜皮的小事是能讓則讓,退一步海闊天空,儘量規勸雙方都大度一點;接著找到嚼舌根的人,當面說清楚事態的嚴重性,並握手言和。


其三,多自己總結教訓,以後遇到類似嚼舌根的人,雖然改變不了別人,但可以提升自己的覺悟和修養。對待鄰里鄉親要以德抱怨,相信總會有解決的辦法。


最後,我想說,凡事多謙讓一點,遇事不急躁,不管是農村還是城市的,相信好人的還是多一些。況且現在都提倡和諧社會了,還有什麼理由不支持響應國家的號召,為社會盡自己的一份責任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