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麼拯救你——考試焦慮

  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新階段,天津市婦聯《津門戰“疫”家課堂》將繼續推出家庭教育理念、疫情科學防控、家庭心理建設等方面課程,持續為廣大家庭、特別是奮戰在一線的醫務人員家庭,提供科學、便捷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

  目前,天津市學校復課開學工作正在緊鑼密鼓的推進,初高三這兩個畢業年級將作為首批開學的對象返校復課。高考、中考涉及千家萬戶,面對即將到來的“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很多考生和家長表示“壓力山大”。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怎樣克服考試焦慮。

  1.面對考試,家長和孩子誰更焦慮

  臨近考試,家長們往往如臨大敵,經常批評孩子複習時間利用率不高,用別人家孩子的優秀成績激發自己孩子的鬥志,花錢為孩子報各種補習班,在生活上無微不至地照顧等等。我們以為這些行為能給孩子助力,殊不知是在給孩子施加壓力。面對考試,多數家長的焦慮程度相較於學生本人,是有過之而不無不及的。

拿什麼拯救你——考試焦慮

  參加考試的明明是學生,何以家長更加焦慮呢?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孩子偏離了我為他做的人生規劃

  我的孩子必須是最優秀的

  現在學習不好,將來一事無成

  我為他付出了那麼多,都白費了

  上述五種心態就像五座大山,壓得家長們喘不過氣,孩子那亮起紅色的成績單就像定時炸彈跳動的倒計時,令人提心吊膽,坐臥不安。

拿什麼拯救你——考試焦慮

  2.家長需要處理好自己的焦慮

  家長如果對成績感到焦慮,這種情緒必然會傳遞給孩子。即便鼓勵孩子去追求更好的成績,那也是為了達成他們自己的目標,而不應是為了滿足父母的需求。

  我們如何處理好自己對孩子成績的焦慮呢?

拿什麼拯救你——考試焦慮

  劃清親子邊界

  在尊重孩子獨立性的前提下,與孩子各自肩負起自己的責任。家長可以為孩子購買複習資料,也可以為孩子請輔導老師,但考試是孩子面臨的挑戰,好成績靠他自己去爭取,而接受孩子的成績是家長面臨的課題,平衡的心態需要自己來調整。

  悅納自我,提升自我

  如果孩子的成績不理想,不代表家長教育的失敗和無能,我們的能力和價值不需要通過孩子的成績來證明。想要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們先要成為那樣的人,再華麗的語言、再科學的教育技巧,都不及家長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更有力。

  尊重孩子的自主權

  渴望優秀是人性,即便我們不作任何要求,孩子也有自己的底線。追求成功的過程必然伴隨著失敗,我們要允許孩子經歷失敗的過程,耐心等待孩子重整旗鼓,才會看到他們所向披靡。

  關注孩子的全面發展

  與成績相比,我們要更加重視孩子興趣的培養、能力的提高、品質的鍛造。如果孩子有強烈的學習動力、明確的學習目標、具體的學習計劃、良好的學習習慣,且遇到瓶頸時表現出開拓進取的品質和分析探究的意識,即使成績不理想,那也只是暫時的,沒什麼好擔心的。

  3.家長要正面關注孩子的考試焦慮

  大部分孩子有考試焦慮,只是程度不同罷了。適度的焦慮是有價值的,它作為一種警示信號逼迫我們面對威脅和挑戰,在考試焦慮的推動下,孩子會積極為考試做準備,這有利於考試成績的提高,也能鍛鍊他們管理情緒和任務的能力。但過度的焦慮會限制孩子的思維能力和行為能力,甚至產生軀體反映,影響孩子在考場發揮自己的真實水平。

  舒緩孩子的焦慮情緒,可以遵循下面的步驟:

  步驟1:消除對焦慮的恐懼。先不去關注成績,而是重視情緒本身,表達我們對孩子焦慮的理解,指引孩子看到焦慮積極的一面,告訴孩子正常的焦慮會讓我們更加珍惜時間,讓我們活得更專注、更熱情,適度的焦慮不僅不會影響臨場發揮,還有利於促進超常發揮。

  步驟2:與焦慮和諧共處。幫助孩子給焦慮一個全新的身份定位——它不是敵人,而是夥伴。既然不是敵人,就不需要對抗、消除它;既然是夥伴,就可以帶著它一起正常學習生活。

  步驟3:調整引起焦慮的認知。要啟發孩子全面評估考試的意義,考試可以檢測階段學習效果,可以提高壓力的耐受性,可以鍛鍊管理時間和平衡多元學習任務的能力等等。引導孩子在分析考試成績的過程中,發掘優勢,積累經驗,驅動成長。

  步驟4:積極行動緩解焦慮。當孩子感到考試焦慮時,鼓勵他們積極為考試做準備,看書,做題,提問,總結……擔憂換不來好成績,好成績的取得依靠明確的目標、科學的計劃和紮紮實實的落實。

  步驟5:放鬆訓練調節身心。常用的放鬆訓練有漸進肌肉放鬆、呼吸放鬆等。生活中很多娛樂活動都可以起到放鬆訓練的效果,比如做運動、練瑜伽、聽音樂會、做手工、看電影等等。讓孩子選擇他們願意接受的放鬆形式,我們也可以陪孩子一起嘗試,用行動來表達我們對孩子的關心和支持,放鬆身心的同時,還能進一步增進親子感情。

拿什麼拯救你——考試焦慮


  本期內容來源:《天津市家庭教育系列叢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