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景——榆林女警扶貧記(八)

俗話說,吃飽不想家。市局駐村工作隊的廚房師傅用鍋碗瓢盆奏出每日的三餐之歌。早春的清晨,盛夏的午後,秋日的黃昏,寒冬的夜晚,師傅們用米麵粥餅傳遞著食物背後的情感,用油鹽醬醋詮釋著生活的滋味。 苗林大哥掌勺時我是小廚,他回局機關後,我升級為大廚。雖然廚藝差他好遠,但看著小夥伴把盤子吃空時,廚師的成就感也瞬間爆棚。小夥伴們越誇我動力越足。鎮上的幹部來村裡檢查工作時,我們會留他們一起吃飯。人多的時候我做過十多個人的飯,摘菜、清洗、煎炸、擀麵、炒米…… 每天下來腰痠背痛,雙腿腫脹的毛病也越嚴重。突然發現,我白天基本都在廚房,做了上頓做下頓,晚上再把白天的工作補上,沒幾天就扛不住了。曉健書記決定僱傭廚師,一來給村民增加收入,二來把我從廚房的勞力中解放出來。短時間湊合還行,畢竟我的主要工作不是在廚房。小兄弟們也不太會做飯,天天涼麵、方便麵、稀飯不行的!於是,小夥伴們商量後,同意自己掏腰包僱來廚師。

劉延霞,女,53歲,烏鎮劉家山人。她是我們從小院窯洞搬進彩鋼房的第一任廚師。劉姐文靜,皮膚白皙,眉清目秀,扎著馬尾的黑髮在太陽下發亮。身材苗條,走路輕快,衣衫乾淨整潔,生活習慣好。廚房的置物架上有她的一個專用塑料袋,裡面是她“工作”期間所有的家當:梳子、小鏡子,專用水杯,擦手毛巾,袖套和雪花膏。劉姐話言雖少,但常爆金句,金句多為歇後語。


   劉姐從來不與工作隊的小夥伴們在一個餐桌上用餐,老是倚在窗臺邊站著吃飯。她說,昂米(我們)莊戶人身上土(指灰塵)多,豁攪(撥來撥去)地盤子裡到處都是,你們城裡人愛乾淨......昂(我)家裡也是站著吃,站著吃飯吃得少,腸子直,一下就吃飽了,吃得少就長肉少。她身材苗條的秘笈很快透露了。


   劉姐家住在鄰村的劉家山。離劉家峁還有幾里路的地兒。她一般步行,偶爾丈夫會騎摩托送她。估摸著上午十點鐘,彩鋼房的鐵門就吱吱地響著聲開了,那是門軸生鏽的聲音。我的屋離鐵門最近,劉姐進門時,會地墊上先跺兩下腳,再磕掉鞋子的泥土,我聽得清清楚楚。雖然,我從來沒有發現地墊上有過汙漬和泥塊。


盛夏的午後,大太陽把彩鋼房快要曬裂了,把人悶得四肢都是火,嗓子眼快要被燒著了。小夥伴兒們一邊咒罵該死的彩鋼房,冬天把人凍死,夏天把人熱死;一邊也念叨著彩鋼房的密封性好,老鼠蚊蟲進不來。彩鋼房最大的特點是冬天冷,夏天熱。我沒有說反話,真是這樣。單位給駐村辦公室裝了空調,廚房裡有風扇。劉姐執意要在廚房裡歇息,不肯到我屋裡來。儘管我給她購置了新床單,枕巾,準備了拖鞋,但架子床的上鋪始終是空著的。


每天餐飯時,彩鋼房最熱。鍋是熱的,碗是熱的,餐桌是熱的,觭角旮旯是熱的,連窗戶的接縫和封條都冒著熱氣,我們在廚房就是蒸桑拿。但劉姐從來不會拿擦了汗的手直接拿取食物,她不停地洗手,不停的擦汗。餐後,劉姐一定要等到大夥兒吃好走散後,才會在餐桌上撤下餐具和剩飯,我們沒有離開廚房時,她是不會洗涮鍋碗,清理廚房的。這是她的習慣和禮貌。有時,飯畢我會習慣性地順手把桌上的碗碟篩勺收拾到鍋臺上,用抹布擦乾淨桌子。她一邊奪走我手裡的抹布一邊對我說:“你的手是用來握筆桿子的,快不要糟踐了那雙好手。這些活兒是我們莊戶人乾的!”有好幾次,我都是背過身哽咽的,不願意讓她看見。後來,又有一次奪我手裡的洗鍋刷時,我沒忍住直接開口了:“姐,你我都是女人,在家裡我不也是洗洗刷刷?往後,咱們一張桌吃飯,別離我那麼遠!忙完到屋裡來午休,我們還能說說話”。


自打那天起,吃飯時我故意放慢速度,等小夥伴們吃完走出廚房後,我和她一起用餐。可是,我在哪個盤子夾菜的次數多了,她的筷子就不再動了,把菜全部撥到我的碗裡來。我突然想起了我的外婆,看似和大家沒有區別的一碗米飯下面藏一塊瘦肉或半個煮雞蛋。劉姐挑個兒大的紅薯留給我,我愛吃的菜在裝盤前撥在另外一個碗裡。她特勤快,做完飯忙著洗拖把,拖地,整理房間,我很少見她閒下來。拖乾淨我們幾個人的三間屋子,又去清理公共的洗漱間和衛生間。裡裡外外一塵不染了,她才笑嘻嘻地說,閒著也沒事嘛。


她終於願意來我的屋裡歇息了。與以往不同的是,飯後她總要問我下午工作多麼?起先我沒有意識到,後來才明白,只要我有工作安排,她就不到我屋裡來休息了。即使她在上鋪休息時也不敢翻身,小心翼翼的撥弄頭髮,屏住呼吸,偶爾咳痰也捂著嘴壓著聲。午休醒來第一句話問:中午打呼嚕了嗎......漸漸地,她與我的往來多了,也不拒絕我送她一些舊衣舊鞋了。說是舊衣舊鞋,其實只是樣式有點過時而已。女人愛美是天性,我挑選一些較為時尚的給她,心裡曾擔心她會不會嫌棄。有一次我倆去鎮上趕集,發現她腳上穿得就是我曾穿過的鞋子,我安心且歡喜。 


沒有工作時,我幫她收拾鍋碗瓢盆,也在屋裡拉家常,聊農事。我教她做過幾道菜,鄉村田園蔬菜的“城市做法”:“冰糖銀耳燉雪梨”、“火腿土豆泥”、“蔬果拌沙律”、“南瓜蓉蒸蛋”......還有她沒有下過手的“黑椒耗油杏鮑菇”、“檸檬汁溜雞片”“小米蛋奶粥”。一向沉默少言的她話匣子突然打開了:“哎呀呀,原來昂米鄉下種的菜有這麼多種吃法!昂(我)就光知道饃饃、麵條、米飯。炒菜能變幾個花樣不錯蘭”“你咋這疊利薩?愛得人來來!(方言,意為:你手腳麻利,羨慕的人)。


快到中秋節時,劉姐給曉健書記請假,她要去西安給女兒收月子。請假前她早已物色了接班廚娘,劉姐就這麼靠譜。臨別的那天下午,她醃製了好幾罐下飯的小碎菜(泡菜),還把我的房間裡裡外外清掃整理了一遍。出門時,劉姐掏出一瓶炒熟碾碎的芝麻鹽塞我手裡:“村裡沒什麼稀罕的,知道你喜歡吃芝麻,帶回家,吃完告訴昂(我),都是攔羊打酸棗--捎帶的事兒”,不停地叮囑我照顧好身體,學會對付(方言,愛護或保護的意思)我的嗓子,一定記得多喝涼瓜(苦瓜)水......


我送她出門,直到她的身影消失在小路的盡頭。夕陽下,發亮的頭髮,臨別的微笑,揣在手裡的熟芝麻一一都攝在我心的底片上,留下了永恆。我時常懷念著和她在一起絮叨、細碎的日子,將它們託在思念的掌心。


秦愛蓮,是劉姐物色好的廚房“接班人”,也是劉家山人。 “愛蓮為人實在、說話風趣、手裡出活兒快,經常在村裡的事情(紅白事)上幫灶。本村人,昂(我)瞭解她,不好的不敢給工作隊推薦!”


果真,秦姐一上崗我們就感受到她的實誠與幽默。秦姐生於1958年的冬天。她說自己忠誠的像只狗,如她的屬相,愛“臥”在主人的身旁。秦姐不太標準的“佳縣話”裡略帶一點普通話。她不敢講方言,怕我聽不懂。我說能聽懂方言時,她捂著嘴說:“哎吆,這下不用生搬硬套了,割攪的昂(我)個自也不曉得說了些啥?”村裡有位老人去世了,是佳縣公安局劉豔利的父親。也是我的書友王和平的舅舅。雖然平時與豔利並無往來,但我早把自己當作劉家峁人,前年貧困戶劉向周出嫁女兒我也隨禮道喜。按照陝北習俗,我得去老人家裡燒紙弔唁。我備好紙錢準備出門,被秦姐擋住。她氣喘噓噓地不知跑哪裡給找了一個紅布條,臉曬得紅紅的回來了。紅布條用剪刀開了個小口,掛在我的鈕釦,然後和我一起出門,直到把我送到劉豔利家的礆畔上。秦姐知道我膽小,晚上一個人都不敢出院子。原來,這個小紅布條是為了避喪,免驚擾。


尋常的一個上午,我在辦公室整理照片,秦姐敲門進來。“昨天,你是喉嚨咳咳一整天,今兒給你拿了幾顆夏梨,鍋裡還煮著梨水等會好了,端過來你喝”,說著便把梨子放在桌上。她指著我與貧困戶劉鵬飛之妻王紅梅的合影說,“能與你們城裡人合影、紅梅幸福哩!”我拉著她的手就出門,拿手機與她自拍合影。她推搡不肯:“你看你細皮嫩肉的,則看昂(我)的臉,長得這疊害(難看),不起碾(眼)的(方言,意為長得太難看)辱沒了你好看的臉!但我執意拉她拍,直到她願意對著鏡頭露出牙我才罷休。

   返村時,我把合影沖洗了兩張,一張給她留念,一張貼在我的床頭牆上。她拿到照片時,噗嗤一笑,指著照片大笑起來,“看昂(我)這兩隻齙牙嚇死你也。”可是,當她看見我們倆的合影被貼在牆上時,突然停止了笑,只見眼淚順面頰滑落。房間裡沒有聲音了,我們互相望著對方......


中秋節前一天,我從城裡帶來一盒廣東好友寄來的肉鬆、蛋黃月餅分給秦姐吃。她捨不得吃,包了塑料袋準備帶回家。我想把整盒都給她,但她拒絕了,她低頭吃著,我也陪她吃。一枚小月餅,吃了好久,每一口營養和新鮮都咀嚼在無言中,與上次不同的是,我倆都看到對方眼裡噙著的淚。 出門時,我偷偷把盒子裡餘下的幾枚蛋黃、肉鬆、蓮蓉餡的月餅裝在她集市上買來的袋子裡。


秦姐十分努力地豐富著我們節日的餐桌: 燴菜粉湯,雞蛋攤餅,肉臊子渾湯餄餎。還不時地把把健康、營養飲食理念也植入我們的小廚房。我們在城裡的大超市買鄉下沒有的蔬菜帶回村,西蘭花,杏鮑菇,蓮藕......秦姐每次炒完菜都拿筷子自己先嚐一口。俗話說,好廚子一把鹽,她是怕下手重了,大家不對味,何況飲食還是以清淡為上。後來,我給秦姐也教了幾道菜:“土豆燜飯”“香菇玉米粥”“青瓜蛋花湯”“番茄雞蛋餃”。她說,你們真會吃,料還是那些料,換了種做法,味道就不一樣了,到處都是學問呀!


四個月後,秦姐離職了。聽曉健書記說,去西安幫女兒帶外孫兒了。我被抽到市裡參加市縣區“幸福扶貧.光榮脫貧”故事巡講活動,也沒有與她告別,覺得遺憾。去年十二月上旬,我接到了秦姐的電話,她說最近要從西安回劉家山了。囑咐我返城的時候,一定在劉家山停一下車,帶上新打的小米和晾乾的老鹹絲兒(鹹菜絲)。還說,她把我們的合影帶到西安給人看,見人就拿出來誇。

秦姐對我的好,在這些裝滿山貨的口袋裡,在她流露出的眼神裡,在悄悄給我蓋上毯子、輕拿輕放怕吵醒我的午休。她和劉姐一樣。她們忘記了當初在山貨上流過的汗水,她們會為鳥兒偷吃一口穀穗而難過,但裝給我這些山貨時,恨袋子太小,恨袋子不結實,恨不得把每個縫都塞滿。

從陌生到熟悉,就在一碗飯和一盤菜之間。“城裡人”,是廚師們最初的稱呼。從“你甚時下來的?”到“你甚會兒回來的?”這一個“回”字,是他們語言、語氣的轉變,也是對我情感上最本質、有溫度的接受。 


我把她們與我的合影,貼在我的床頭。每天一睜眼就能看到。很多人喜歡電子版,但村裡人喜歡指著照片給別人看,他們眼裡的滿足感、幸福感,令我動容,就像冬日裡的一米陽光溫暖、明媚。我從秦姐和紅梅那裡明白了一個道理: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尊重,是平等。我終於學會了用農民朋友的語言與他們交流,用農民朋友喜歡的方式與他們相處。


深夜,是用來想念的,此刻,我望著這些照片,思念便飛簷走壁,穿山越嶺。

光景——榆林女警扶貧記(八)

我的宿舍,劉姐睡上鋪,我睡下鋪。

光景——榆林女警扶貧記(八)

夏天,劉姐泡好的菊花是我們的最愛。

光景——榆林女警扶貧記(八)

從前,我吃水果蛋糕,是這樣的

光景——榆林女警扶貧記(八)

現在,我的水果蛋糕是這樣的。

光景——榆林女警扶貧記(八)

劉姐在幫我們稱土雞蛋。

光景——榆林女警扶貧記(八)

劉姐不用擀杖碎芝麻,用碗來碾。她說,芝麻半碎半整最好吃。

光景——榆林女警扶貧記(八)

劉姐很美,幹活兒時的背景更美好。偷拍。

光景——榆林女警扶貧記(八)

劉姐朋友圈下載的照片,她不知道呢。

光景——榆林女警扶貧記(八)

這是我和秦姐唯一的一張合影。

光景——榆林女警扶貧記(八)

好多人都習慣保存電子版的照片,但村裡人喜歡把照片拿到手裡看。上次在紅梅家看到我的照片被放到她家最顯眼的地方,內心最柔軟的地方蕩起了漣漪。

光景——榆林女警扶貧記(八)

光景——榆林女警扶貧記(八)

光景——榆林女警扶貧記(八)

光景——榆林女警扶貧記(八)

光景——榆林女警扶貧記(八)

光景——榆林女警扶貧記(八)

光景——榆林女警扶貧記(八)

光景——榆林女警扶貧記(八)

我的床頭,貼滿的是回憶。

光景——榆林女警扶貧記(八)

照片牆,貼滿了懷念。

光景——榆林女警扶貧記(八)

照片牆,貼滿了思念。

光景——榆林女警扶貧記(八)

照片牆,貼滿了感動。

光景——榆林女警扶貧記(八)

照片牆,貼滿了快樂。

光景——榆林女警扶貧記(八)

照片牆,貼滿了祝福。

光景——榆林女警扶貧記(八)

  傍晚,在村裡拍到一組雲彩,我給照片起名叫《如果雲知道》。想託雲兒捎話給兩位姐姐:我們有太多太多回憶,都哽住呼吸。現在,只剩下心,愛你們美好靈魂,為你們祈禱健康平安。

光景——榆林女警扶貧記(八)

光景——榆林女警扶貧記(八)

光景——榆林女警扶貧記(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