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 王翬《 山川渾厚圖軸 》,意境寧靜清幽,筆墨爽健雄厚

清 · 王翬《 山川渾厚圖軸 》,意境寧靜清幽,筆墨爽健雄厚

清 王翬 山川渾厚圖軸 絹本設色 145x49.7cm 天津博物館藏

作為清初正統畫派的集大成者,四王的山水畫代表了清代山水畫的一種主要山水畫風並綿延至整個清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便是王翬。王翬師從王時敏、王鑑。但他所畫山水不拘於一家,廣採博攬,集唐宋以來諸家之大成,熔南北畫派為一爐。王翬在王時敏、王鑑發展南宗畫派的基礎上,借鑑北宗的某些技法,比較全面地對山水畫傳統進行整理,形成具有綜合概括性質的法則。作為王時敏和王鑑的弟子,王翬的畫在骨血裡滲融進了老師的基因和精髓,但是,與一味摹古的王時敏不同,王石谷的山水在縝密中多了幾分疏朗,比恩師王鑑也在靜謐中多了些自然生機。王石谷是一位既師法古人又師法自然的畫家,同時代的名家惲南田是他交往過密的好友,在《南田畫跋》中就有記述:“虞山名勝甲江南,吾友石穀子朝夕與斯,探其賾幽,得其勝趣,因取其地之最著稱者,摹寫十二景,用古人筆法寫眼前丘壑。”

清 · 王翬《 山川渾厚圖軸 》,意境寧靜清幽,筆墨爽健雄厚

用古人筆法,寫眼前丘壑,這就是王石谷的繪畫特色。在王翬的山水裡,山石是輕靈而雋秀的,河水是浩渺而平緩的,樹木是茂盛而疏朗的,這些景緻似乎曾經所見又彷彿觸景生情,讓人流連不忍掩卷。王翬的藝術造詣不僅在“四王”中卓然不俗,就是在整個中國繪畫史上也是罕見的。他的老師王時敏也對王翬表現了不同尋常的推譽,第一個提出“畫有南北宗,至石谷而合為一”的看法。

《山川渾厚圖》中層巖雄踞,山勢疊起,樓觀錯列,喬柯掩映,山下小徑溪橋,有扁舟一葉,高士獨釣,意境寧靜清幽。此圖畫法,石谷融合南北畫派為一體,把巨然的披麻皴參以范寬的點子皴,用圓柔靈活的筆法,隨畫輪廓,隨加皴擦,山石陰面及側面略以淡墨渲染,然後在山石輪廓的周邊和交界處用以濃淡疏密不等的苔點,更見蒼茫渾厚。樹的畫法,先用淡潤墨,再以復筆由淡入濃,由潤入幹,線條長短粗細,紋理自然,其筆墨爽健雄厚,開合有度,很好的表現了江南地區山勢盤礴和自然環境中的人情風光。

清 · 王翬《 山川渾厚圖軸 》,意境寧靜清幽,筆墨爽健雄厚

畫家自題:“山川渾厚,草木華滋。歲次壬戌三月既望,仿北苑五墨法。虞山石穀子王翬。”

畫上還有査士標和笪重光題跋。

查士標(1615-1698) ,字二瞻,號梅壑、懶老、梅壑散人,安徽休寧人。後流寓揚州、鎮江、南京。善書畫、工詩文、精鑑賞。用筆不多,惜墨如金。與弘仁、孫逸、汪之瑞稱“新安四大家”。山水師法黃公望、吳鎮、倪瓚、董其昌,筆墨疏簡,格調秀遠,書法受董其昌影響。在新安四家中,是位高產書畫家,他學倪黃,但能廣泛吸收前人各家各派畫法。

笪重光(1623-1692),回族,清朝著名書畫家。字在辛,號君宜,又號蟾光、逸叟、江上外史、鬱岡掃葉道人,晚年居茅山學道改名傳光、蟾光,亦署逸光,號奉真、始青道人,江蘇省句容人。一江蘇丹徒人作。順治九年進士,官御史,巡按江西,以劾明珠去官。罷官歸鄉,隱居茅山之麓,學導引,讀丹書,潛心於道教。卒年七十。笪重光工書善畫,與姜宸英、汪士鋐、何焯稱四大家。精古文辭。有《書筏》、《畫筌》傳世。

清 · 王翬《 山川渾厚圖軸 》,意境寧靜清幽,筆墨爽健雄厚

清 · 王翬《 山川渾厚圖軸 》,意境寧靜清幽,筆墨爽健雄厚

清 · 王翬《 山川渾厚圖軸 》,意境寧靜清幽,筆墨爽健雄厚

清 · 王翬《 山川渾厚圖軸 》,意境寧靜清幽,筆墨爽健雄厚



清 · 王翬《 山川渾厚圖軸 》,意境寧靜清幽,筆墨爽健雄厚

清 · 王翬《 山川渾厚圖軸 》,意境寧靜清幽,筆墨爽健雄厚

王翬(1632—1717年),清代畫家。字石谷,號耕煙散人、劍門樵客、烏目山人、清暉老人等,江蘇常熟人。畫有家學,初拜張珂為師,專摹元代黃公望的山水畫。後轉師王鑑,畫藝大進。經王鑑推薦,又師王時敏。在名師的指導下,王翬悉心臨摹歷代佳作且遊歷山川,畫藝終登堂入室,聲譽益著。康熙三十年(1691年)奉詔入京,主持繪製《康熙南巡圖》,三年後完成,遂榮歸故里,以畫終其一生。弟子眾多,形成了“虞山派”,影響後世頗深。王翬與王時敏、王鑑、王原祁合稱“四王”,加上吳歷、惲壽平合稱為“清初六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