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索沃為什麼不被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承認?

ayukisama


科索沃並沒有不被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承認,自從2008年科索沃從塞爾維亞獨立以來,目前已經獲得了全世界108個國家和地區承認,並於2016年首次以主權國家的身份參加奧運會。科索沃這個地區對於塞爾維亞人來說特殊的意義,說他是塞爾維亞人的起源地也不為過,這樣一個地區為什麼會鬧獨立,科索沃又是如何獨立出去的呢?

科索沃-塞爾維亞人的祖宗之地

科索沃的歷史非常悠久,最早生活在科索沃地區的是伊科裡·特拉切好戰的遊牧部落,他們也是阿爾巴尼亞人的祖先。

公元9世紀,塞爾維亞人在科索沃地區建立了自己的國家,13世紀,塞爾維亞帝國建立,當時的塞爾維亞帝國是歐洲最大的國家之一,塞爾維亞帝國最開始也是建都在科索沃,因此,科索沃對塞爾維亞人非常重要,稱其是塞爾維亞人的”祖宗“之地也不為過。

14世紀,塞爾維亞成為奧斯曼帝國的附庸,為了將塞爾維亞伊斯蘭化,奧斯曼帝國將阿爾巴尼亞人移居到科索沃,這也是為什麼儘管科索沃是塞爾維亞人的“祖宗”之地,但是阿爾巴尼亞人是科索沃地區主體民族的原因。

二戰結束之後,鐵托在蘇聯的幫助下建立了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鐵托時期,科索沃並沒有像塞爾維亞、克羅地亞等獲得自治共和國的地位,科索沃地區的阿爾巴尼亞人認為自己沒有得到公平的待遇,因此多次舉行示威活動,同時民族政策的失誤造成了塞爾維亞人和阿爾巴尼亞人之間衝突不斷,這也為之後科索沃的獨立埋下了禍根。

科索沃戰爭的起源

科索沃戰爭是由生活在科索沃地區的阿爾巴尼亞族和塞爾維亞族之間的矛盾所引起的。上世紀80年代,鐵托去世後,民族主義運動在科索沃地區逐漸興起,這也直接導致了阿爾巴尼亞族和塞爾維亞族之間矛盾日益尖銳。

1991年,東歐劇變,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解體,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馬其頓,波黑等多個加盟共和國宣佈獨立。科索沃境內的阿爾巴尼亞人也開展全民投票,宣佈科索沃是一個獨立的國家,一些激進分子甚至建立了武裝組織“科索沃解放軍”,旨在通過暴力的方式將科索沃獨立出去。

1997年,時任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總統的米洛舍維奇對科索沃地區採取強硬手段,旨在通過軍事鎮壓的方式消滅“科索沃解放軍”,至此,科索沃地區衝突不斷,百姓流離失所。

1998年底,北約開始介入科索沃危機,與南聯盟的衝突愈演愈烈,科索沃戰爭爆發,半年之後,科索沃戰爭以南聯盟的失敗而告終,科索沃地區的獨立也成了定局。

以美國為首的北約之所以要打擊南聯盟,支持科索沃獨立,最主要的原因是,南聯盟歷來屬於俄羅斯的勢力範圍,打擊南聯盟可以壓縮俄羅斯的生存空間,有利於北約東擴。

科索沃作為塞爾維亞人的“祖宗之地”,在奧斯曼統治時期,逐漸伊斯蘭化,主體民族也從塞爾維亞人變成了阿爾巴尼亞人。二戰之後,由於政策上的失誤,導致塞爾維亞人和阿爾巴尼亞人直接的矛盾不斷,東歐劇變,南斯拉夫解體,科索沃也在這一時期謀求獨立,由於美國等國的參與,在科索沃戰爭中,南聯盟大敗,科索沃最終從南聯盟獨立出去。


國聞雜談


科索沃的確是個主權國家,之所以不被大多數國家承認,主要是科索沃開了一個極其惡劣的人口聚集獨立先河。科索沃地區自古以來都是塞爾維亞人的祖地,大量的塞爾維亞人一直生活在這裡,只是由於近百年來信仰穆斯林的阿爾巴尼亞人不斷的遷入,最終人口超過當地的塞爾維亞人,導致了最終的科索沃獨立。打個比方就是一大堆外來人跑到別人家的地方,後來自己人佔多數了,就搞了個獨立。

科索沃獨立的首要原因要歸咎於前聯盟鐵托民族政策的失敗,首先是對塞爾維亞主體民族的打壓,限制其發展,甚至將塞爾維亞人中信仰穆斯林的人劃分為一個獨立的民族——穆族。這直接導致了塞爾維亞這個民族的分裂,在後來的南聯盟內戰中,穆族是對抗塞爾維亞人最狠的一個。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鐵托大量扶持少數民族穆斯林的發展,給予其很多優惠政策,並未限制其發展,最終導致科索沃地區穆斯林人數超過塞爾維亞人。


後來人數佔多數的穆斯林積極謀劃科索沃獨立,不斷的迫害當地的塞爾維亞人,導致大量的塞爾維亞人不斷外逃,穆斯林得以真正控制了整個科索沃地區,後來在西方勢力的干預下,科索沃最終脫離塞爾維亞實現了獨立。因此科索沃已經成為一個實質獨立的國家,大多數國家之所以不承認科索沃,主要是不願意開這個先河,各國境內都存在著大量的民族聚集地,誰都擔心承認後會引起連鎖反應,危及自身。由於大多數國家不承認科索沃,因此聯合國也沒有承認科索沃,以防為這種惡劣的獨立模式提供了法理支持。



新視鑑


恰恰相反。截止2015年科索沃已經被108個主權國家承認了,其中包括英法美德日等國。不承認科索沃的主要有塞爾維亞、俄羅斯和我國,我國一般稱之為“科索沃地區”。

科索沃地區位於巴爾幹半島,北臨塞爾維亞,南臨馬其頓,西南與阿爾巴尼亞接壤,西北為黑山,面積1.1萬平方公里,人口180萬人。其中90%以上是阿爾巴尼亞人,分佈在科索沃大部分地區,還有少部分塞爾維亞人集中在北科索沃地區。科索沃最大城市為首府普裡什蒂納。

科索沃地區在12世紀的時候納入塞爾維亞版圖。奧斯曼帝國時期,塞爾維亞被奧斯曼吞併,原先信奉基督教的塞爾維亞人北遷,而信奉伊斯蘭教的阿爾巴尼亞人則填補了空缺,遂成為科索沃的主要居民。

19世紀初,塞爾維亞在沙俄的協助下獨立。1912年第一次巴爾幹戰爭後,奧斯曼帝國戰敗,科索沃在500年後重歸塞爾維亞的版圖。但是此時信奉伊斯蘭教的阿爾巴尼亞人已經成為科索沃的主要居民,所以科索沃一直傾向阿爾巴尼亞。二戰時,南斯拉夫地區被軸心國瓜分,科索沃併入“大阿爾巴尼亞”,科索沃人不僅沒有感到憤怒,而是格外興奮。

二戰結束後,科索沃並沒有爭取到共和國的地位,而是成為塞爾維亞下屬的自治省,對此科索沃的阿族人雖然耿耿於懷,但被鐵托的強硬手腕所壓制。1980年鐵托去世後,隨著塞族人比重的建設,科索沃的離心力越來越強。南斯拉夫內戰後,塞爾維亞雖然無力阻止南聯盟的解體,但始終不放棄科索沃,因此雙方的矛盾不斷加劇。

1999年科索沃戰爭爆發,以塞爾維亞為首的南聯盟戰敗從科索沃撤軍,科索沃在北約的支持下贏得了戰爭。此後,科索沃地區由聯合國託管,並一步步走向“獨立”。2008年,科索沃宣佈從塞爾維亞獨立,獲得了以美國為首的許多西方國家的支持。雖然塞爾維亞對此並不認可,但還是未能改變事實。

俄羅斯是塞爾維亞的堅定盟友,所以俄羅斯不承認科索沃。而我國和塞爾維亞的關係也很好,再加科索沃問題對臺灣問題的解決有惡劣影響,所以我國也不承認科索沃。

2016年,科索沃加入歐足聯,並於同年派代表隊參加了倫敦奧運會。現在足壇上有很多球星是科索沃裔,最有名的是瑞士球星沙奇裡,雖然他加入了瑞士國籍,但還是在球鞋背後繡著科索沃國旗。在今年的世界盃比賽中,瑞士隊和塞爾維亞隊在小組賽交手,比賽中進球的沙奇裡做出了雙頭鷹(代表阿爾巴尼亞族)的手勢,用來宣洩心中的怒火。

由此可見,雙方的矛盾和仇恨有多深。


石頭說歷史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目前科索沃獲得了聯合國114個國家的承認,第114個承認科索沃為一個國家的是孟加拉國,該國在2017年的2月份承認了科索沃的國家地位。因此,從數量上來看,科索沃已經得到了世界上超過半數的國家的承認,所以,世界上大多數的(至少已經過半)國家是承認科索沃的,

再來說說為什麼有些國家不承認科索沃的獨立。因為很多國家內部都有少數民族獨立自治問題的存在,一旦承認,就給了自己國家內部分裂分子以口實.如 塞浦路斯、希臘、斯洛伐克、西班牙、保加利亞、羅馬尼亞6國就不承認科索沃獨立.另一方面,有些國家與被分裂國家關係緊密,一旦承認會破壞國家間關係.如美英等國不承認克里米亞獨立. 塞爾維亞雖然承認其民選政府,但只承認該地區為塞爾維亞的兩個自治省之一科索沃和梅託希亞自治省。2008年之前,科索沃名為塞爾維亞的自治省,實際上是由聯合國科索沃臨時行政當局特派團(UNMIK)所管轄。UNMIK已設立了議會、政府、以及總統。聯合國科索沃臨時行政當局特派團發行的護照、身份證、車牌只被一部分國家承認,科索沃的地址也只被一部分國家承認,萬國郵政聯盟建議寄往科索沃的信件應該註明“Kosovo(UNMIK)”的字樣[5]。

科索沃在國際上依然被視為塞爾維亞的一部分。談判定於2005年舉行,但阿塞雙方各持己見,談判有相當的難度。阿族人不承認塞爾維亞對科索沃的主權,認為塞對科索沃的統治不可能尊重阿族人的權利。而塞方則視科索沃為塞爾維亞自古以來的領土,不接受科索沃獨立的可能性。國際社會則擔心,科索沃獨立的先例會重新引發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境內的內戰。當時認為可能的折衷解決方案是:繼續維持現狀,將科索沃交予歐盟管轄。

科索沃總理塔奇於2008年2月17日宣佈科索沃從塞爾維亞獨立。科索沃獨立後,聯合國科索沃臨時行政當局特派團的權力大幅縮小。而在科索沃獨立之後,塞爾維亞系居民設立了自己的議會。


本來世界觀


目前科索沃已經獲得了世界上過半數國家的承認,但尚未成為聯合國認可的正式國家。不承認科索沃的國家,主要是擔心類似模式引發各種獨立分裂。

實際上,科索沃的所謂獨立,是典型的“傳播-擴大人口比例-鬧分裂-獨立”,再加上西方國家推波助瀾,所造成的國家悲劇。


科索沃是斯拉夫人塞爾維亞王國的發源地,千年以來都是塞爾維亞的領土。14世紀,塞爾維亞被信仰伊斯蘭教的奧斯曼土耳其征服,科索沃成為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領土。當時,科索沃的塞爾維亞人信仰東正教,阿爾巴尼亞人則信仰天主教。奧斯曼帝國本身是伊斯蘭教立國,對非伊斯蘭教徒徵收重稅。這樣,塞爾維亞人紛紛出逃,而阿爾巴尼亞人則皈依伊斯蘭教,成為穆斯林。加上奧斯曼帝國有意識把外地阿爾巴尼亞人遷入科索沃,到18世紀,原本為少數的阿爾巴尼亞人,已經在科索沃佔據多數。

等到1912年,已經獨立的塞爾維亞打敗土耳其,重新收回科索沃,這時候大部分居民已經變成阿爾巴尼亞人。兩族的矛盾加劇。二戰中,德國入侵南斯拉夫,科索沃的阿爾巴尼亞人對德軍“喜迎王師”,在納粹的支持下興高采烈合併入阿爾巴尼亞。

二戰末期,剛解放的科索沃既爆發了塞族和阿族的內戰。阿爾巴尼亞軍人禁止原居住j科索沃的塞爾維亞人和黑山人返回科索沃。經過激烈戰鬥,塞爾維亞重新控制了科索沃,科索沃併入塞爾維亞共和國成為一個省。塞爾維亞對當年阿爾巴尼亞人中的親德分子進行了懲罰,這又進一步激化了矛盾。

冷戰時期,有數十萬阿爾巴尼亞人進入科索沃。加上阿爾巴尼亞人生的多,比率不斷提高。1961年塞族還佔科索沃人口的四分之一強,1991年只佔11%。阿族人趁機起來鬧事,而塞族政府則堅決鎮壓。

因為塞爾維亞是俄羅斯的小弟,1999年北約繞過聯合國,打著“防止科索沃人道主義危機”的旗號,開始對塞爾維亞狂轟濫炸。最終南聯盟兵敗。聯合國安理會通過1244號決議,重申南聯盟對科索沃地區擁有主權,科索沃由聯合國特派團進行管理,北約提供安全保障。之後數年,科索沃雖然名義上還屬於塞爾維亞,實際上阿族人在北約的庇護下,已經建立了自己的政府機關和軍隊。

2007年,科索沃的阿爾巴尼亞人在未達成一致的情況下,舉行議會和地方選舉,這是自1999年6月被聯合國託管以來科索沃舉行的第三次議會和地方選舉。2008年,科索沃在美國支持下宣佈獨立建國。塞爾維亞則堅決不認可。


從上面的經歷我們可以看出,科索沃獨立,簡單說就是阿爾巴尼亞人在科索沃不斷遷入,不斷生育,佔據了人口絕對優勢,然後就鬧事要求獨立。恰好美國等西方國家從削弱俄國勢力的角度,認為此舉有利,遂進行了支持和鼓勵。然後,在未能談判達成一致的情況下,阿族人就擅自宣佈獨立建國了。按這個模式走,塞爾維亞簡直毫無挽回的辦法,打吧,美國和北約罩著;談吧,人家根本不理你。

這個模式如果推廣開來,世界上很多國家只怕都要受到波折。所以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這些國家都不肯承認科索沃獨立。俄羅斯在支持南奧塞梯獨立和克里米亞脫烏的時候還順手噁心了一道北約,說你們同意科索沃獨立,我如法炮製你們跳什麼跳?

目前在聯合國的總共190多個成員國裡面,科索沃已經得到了110多個國家的承認,佔了六成左右。承認科索沃的,主要包括歐洲國家、美國及其美洲跟班國家,還有諸多伊斯蘭國家等。


(如果覺得我說的有點道理,歡迎點贊、轉發,關注巴山夜雨涮鍋)


巴山夜雨涮鍋


首先不能不指出,這個問題的題目是錯誤的,應改成“科索沃為什麼不被那麼多國家承認”。因為,世界上共有193個國家(不包括地區),科索沃宣佈獨立後,致函192個國家要求承認其獨立。至2013年6月,已獲得102個聯合國成員國承認。

科索沃始終是大國關係的縮影。公元前4-5世紀,阿爾巴尼亞族人(簡稱“阿族”)的祖先伊利里亞人就在科索沃居住。公元6-7世紀,大批斯拉夫移民越過多瑙河進入巴爾幹地區。1453年東羅馬帝國被奧斯曼土耳其滅亡後,信奉東正教的塞爾維亞族人紛紛逃離科索沃,而信仰伊斯蘭教的阿族人則紛紛遷入,據土耳其1910年進行的人口普查,當時科索沃的阿族人佔當地人口約60%。

1913年第一次巴爾幹戰爭,奧斯曼土耳其在當地的統治被推翻,科索沃被併入塞爾維亞。一戰後,塞族人在科索沃佔據主導地位,大批阿族人移居土耳其,當地阿族人口急劇減少。據統計,1929年科索沃阿族人口降至佔總人口39%。

1941年,南斯拉夫一度被軸心國瓜分,科索沃被併入墨索里尼拼湊的“大阿爾巴尼亞”,阿族人驟增,成為最大民族。戰後,南斯拉夫和阿爾巴尼亞為科索沃的歸屬發生武裝衝突。最終,南斯拉夫重新控制了科索沃。1945年7月,科索沃人民議會決定,將科索沃作為一個自治省,併入塞爾維亞共和國,阿族人佔約90%的科索沃非常不滿,認為科索沃也應該是“加盟共和國”。

1990年代初,南斯拉夫分崩離析,科索沃選出了自己的議會和政府,組織了自己的軍隊――科索沃解放軍,並宣告建立科索沃共和國。

1995年11月代頓協議簽署、波黑內戰結束後不久,科索沃成為新的世界熱點,主要基於以下原因:第一,冷戰結束後,由於蘇聯解體,華約解散,北約面臨“生存危機”——成了“沒有對手的拳擊手”。為此,美國及北約逐步將原來的“前沿防禦戰略”和“靈活反應戰略”,改為以“預防衝突和處理危機”為主要任務的“全方位防禦戰略”,科索沃問題是很好機會。第二,美國將科索沃問題國際化並藉機打擊南聯盟,有利於為北約東擴和南下掃平道路。第三,可以壓縮俄國傳統勢力範圍和戰略空間,達到削弱、制約俄羅斯,將俄羅斯逐漸擠出巴爾幹的戰略目的。

如上所述,不承認科索沃的國家,大都是俄羅斯“朋友圈”的國家。


馮瑋


科索沃位於歐洲東南部巴爾幹半島上,東、北兩面與塞爾維亞毗鄰,南部和北馬其頓為鄰,西南與阿爾巴尼亞接壤,西北同黑山交界,面積約1.1萬平方公里,“首都”為普裡什蒂納。科索沃人口近182萬,其中90%是阿爾巴尼亞族,主要信奉伊斯蘭教。



科索沃在歷史上屬於塞爾維亞的固有領土,並是塞族人的起源地、聖地和文明的搖籃,對於塞族人來講意義極端重要(堪比烏克蘭對於俄羅斯的意義)。塞爾維亞是個命運多舛的國家,早在9世紀時,便建立起塞爾維亞王國,並在14世紀中葉達到勢力的巔峰。


塞爾維亞人的強勢崛起引起奧斯曼帝國的恐慌,後者不遺餘力地削弱它,並通過1399年的科索沃戰役將其擊潰。到15世紀末,奧斯曼帝國已完全征服了塞爾維亞,並統治該地長達5個世紀。塞爾維亞被征服後,大批生活在科索沃的塞族人為擺脫奧斯曼帝國的壓迫,紛紛逃往隸屬於奧地利帝國的匈牙利和克羅地亞,而阿爾巴尼亞族則開始遷入科索沃定居。



18世紀末,塞爾維亞民族獨立運動勃發,經過近百年的戰鬥,終於在1878年獲得獨立。日益沒落的奧斯曼帝國因為擔心塞爾維亞會重新變得強大起來,便開始採取支持阿爾巴尼亞人對抗塞爾維亞的政策。受此影響,大批塞族人被驅逐出科索沃,而阿族人則大規模地遷入。以致於1910年時,阿族人已成為科索沃的主體民族,併為後來的科索沃獨立運動埋下伏筆。


第一次巴爾幹戰爭結束後,奧斯曼帝國被巴爾幹同盟(保加利亞、塞爾維亞、希臘、黑山)擊敗,被迫放棄除伊斯坦布爾外所有在巴爾幹半島的領地,而塞爾維亞則趁機收復科索沃。1918年,塞爾維亞聯合先前已經獨立的黑山,以及先前被奧匈帝國統治的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波斯尼亞等地區,組建起聯合王國,並在1929年改名為南斯拉夫王國。



科索沃雖然重新併入塞爾維亞,但作為主體民族的阿族人,卻迫切希望跟“母國”阿爾巴尼亞合併。正是在這種思潮的影響下,當南斯拉夫在1941年被軸心國瓜分後,科索沃正式併入阿爾巴尼亞,而定居在該地區的近10萬塞族人被強行驅離,從而加深了兩族間本已尖銳的矛盾。


1944年11月,由鐵托領導的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解放了國家,並重新收復科索沃。然而科索沃的阿族起義者並不滿意這種結果,為爭取能繼續留在阿爾巴尼亞,便在1945年3月擅自成立軍政府,並與南軍展開激烈交火。結果,阿族起義者被徹底擊潰,塞爾維亞重新控制科索沃,而成千上萬名阿族人則被流放到土耳其。


1945年,鐵托組建起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簡稱南聯邦),並依據民族自治原則,將聯邦劃分為6個加盟共和國。在南聯邦時期,阿族人雖然是國內第五大民族,但科索沃並沒有成為加盟共和國,而只是塞爾維亞的一個自治省。不僅如此,由於政策性歧視,阿族人的權益長期遭到忽視,生活、文化水平遠遠落後於塞族人,由此激發他們更大的不滿。



隨著鐵托在1980年病死後,科索沃地區爆發了由阿族大學生為首的大規模遊行示威,要求獨立建國。塞爾維亞當局對阿族人的抗議活動進行強力鎮壓,並在1989年悍然取消科索沃的自治省地位,導致兩大民族間的矛盾更加尖銳。1991年,南聯邦解體前1年,科索沃分離主義者單方面宣佈獨立建國,並迅速得到阿爾巴尼亞的承認。


1992年,南聯邦解體正式解體,各加盟共和國紛紛獨立,唯有塞爾維亞與黑山依然聯合在一起,並組建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簡稱南聯盟)。南聯盟成立後,政治強人米洛舍維奇對科索沃的分離活動進行更加嚴厲的打擊,直接派軍隊掃蕩科索沃解放軍,大肆驅逐阿族人,並將大批塞族人遷居到科索沃,由此導致嚴重的人道主義危機。



1999年3月24日,在多輪調停失敗後,北約對南聯盟進行持續78天的狂轟濫炸,導致2500多人喪生、12500多人受傷,近100萬人淪為難民。當年6月,米洛舍維奇被迫接受“八國集團”提出的和平協議,從科索沃撤軍,並同意北約派出5萬名維和部隊進駐該地區。隨後,北約又將科索沃的行政管理事務移交給聯合國,由它主導有關科索沃最終地位的談判。


2007年2月,聯合國特使阿赫蒂薩裡分別向塞爾維亞、阿族領導人提交關於科索沃未來地位解決方案的草案,建議讓它在國際監督下獲得獨立。對於這項草案,塞爾維亞堅決反對,而阿族領導人則表示支持,並在2008年2月17日正式宣佈獨立。對於科索沃宣佈脫離塞爾維亞獨立的做法,國際法院在2010年7月作出裁決,認為此舉並不違反國際法。



科索沃宣佈獨立後,迅速得到包括美、英、法、德等大國在內的全球107個國家外交承認。但包括中國、俄羅斯、西班牙、希臘等在內,一些國家並不承認科索沃,並呼籲塞爾維亞和科索沃在國際法框架內繼續通過談判尋求妥善解決辦法。正是在中俄等國家的反對下,科索沃固然獲得很多國家的承認,但並不能加入聯合國,堪稱歐洲最尷尬的國家。


資料來源:《科索沃通史》、《科索沃的歷史、現狀及未來走向》


文史磚家


你錯了!科索沃已經被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所承認,包括美英法德!但中俄拒絕承認其的合法性,因為科索沃是從塞爾維亞鬧獨立出去的,中俄只承認塞爾維亞的領土完整,所以不可能承認科索沃作為國家的存在!當年的南斯拉夫聯盟強大到令西方頭疼,因為它是以社會主義制度存在,觸碰到了西方的神經,從強人鐵托到米洛舍維奇,南斯拉夫都是西方國家的眼中釘。所以科索沃是被西方國家支持獨立出來的,作為塞爾維亞的領土,生活的確是阿族人,所以科索沃“獨立”之前一直想要併入的是阿爾及利亞!


這個用戶是929


先說一個數據,截至2018年11月4日,“科索沃共和國”作為一個獨立國家已獲得116個外交承認,其中6個又撤回。承認科索沃的這個數字佔193個聯合國會員國的55%。

也就是說,大多數國家是承認科索沃的。

另外談談,一個國家能不能被承認主要考慮什麼?

這其實是一個國際政治學的常識問題。

木叔認為有兩點,可以寫的多一些,大家多交流!

第一,這個國家有沒有基本的國家元素,比如領土邊界、主權概念、貨幣、軍隊、經濟來源等要素。

第二,這個國家是否有相應的國際法的合法性,也就是它的獨立、繼承等問題是不是得到了國際法的認可。

對科索沃的看法也是要以以上為依據。

第一,科索沃其實具備了基本的國家元素,但並不特別完全。

比如他們沒有一個正常國傢俱有的國防部。

最近的一個例子是,科索沃議會聲稱要把安全部隊改個名稱,成為軍隊。這就是現實國家的一個重要表徵。

軍隊和安全部隊的稱呼不同,性質也差別很大。

比如日本,目前日本是沒有嚴格意義的軍隊的,只有自衛隊。自衛隊的意思就是專守防衛,不能對外發動戰爭,只能別人入侵你,你自衛而已。

這是日本和平憲法規定的。

所以安倍要突破和平憲法,就意味著自衛隊未來將成為國家軍隊,也就是自衛軍。甚至自衛軍都可能改名。與自衛隊相比,發展的空間就更大了。

有了正規軍,日本就更像一個“正常國家”了!

科索沃的性質類似,也就是越來越像一個“正常國家”。

你認為日本是一個國家嗎?那麼科索沃其實在國家的要件上也可以被視為一個國家。

舉個例子,巴勒斯坦,為什麼至今都不能算一個國家?他們沒自己的貨幣、自己的首都、自己的領土邊界,連自己的軍隊都沒有。

科索沃這些要素都有了。

第二,科索沃獨立的合法性受到質疑,所以有45%的國際社會沒有承認。

該國之所以成為國家,是因為戰爭。

當年蘇聯解體東歐劇變之際,巴爾幹半島的南斯拉夫也解體了。因為該國和蘇聯體制差不多,都是有眾多的加盟共和國。

南斯拉夫解體後分裂為6個國家,勢力比較大的是塞爾維亞。他們和黑山共和國組成了南斯拉夫聯盟,這有點類似俄羅斯在蘇聯的地位。

科索沃當時是南聯盟的地方政府,但阿爾巴尼亞族分裂勢力強大,組織武裝勢力與塞爾維亞族對抗,最終衝突擴大,北約介入,科索沃戰爭打響。

戰爭結果是科索沃形成了自治局面,幾乎等於被西方接管。2008年宣佈獨立。

獨立是通過公投進行的,南聯盟是反對的。但是公投結果依然被西方承認。

就是對這場戰爭和這個公投,很多國家有異議,因此至今不承認科索沃。

西方為什麼承認公投?

他們認為,當地發生了種族屠殺,也就是說塞族人對阿族人的屠殺,使得科索沃這個阿族人多數的地區,已經不能正常與塞爾維亞在一起生活了,因此他們獨立是可以被接受的。

為什麼當時南聯盟總統米洛舍維奇能被國際法庭審判?就是因為西方認為他對科索沃的阿族人實施了種族屠殺。

如果沒有塞族對阿族的屠殺,沒有塞族人無理在先,科索沃也不會獨立。或者西方認為,雙方或許還有結合的可能,但屠殺造成了難以挽回的損失,獨立是最後的取捨。

其實有點類似這個比喻——你非要讓納粹和被屠殺的600萬猶太人做好基友?可能麼?

另外再多說一句——

有人可能想:那西方為啥不承認克里米亞公投?

原因類似,只不過反過來了。

克里米亞95%都是俄羅斯人,哪有烏克蘭對他們的屠殺啊。

所以西方認為這就是俄羅斯無理在先,而不是烏克蘭對克里米亞實施了屠殺或者什麼反人類的措施,因此克里米亞當然沒有獨立的理由。


你如何看待科索沃問題?


木春山談天下




科索沃原本是塞爾維亞人的發源地,但是隨著戰亂和歷史變遷,信奉伊斯蘭教的阿爾巴尼亞人逐漸的進入了科索沃。塞爾維亞人受到阿爾巴尼亞人的排擠和迫害,逐漸搬離了科索沃。

南聯盟時期,科索沃是塞爾維亞的一個自治省。到了上個世紀80年代,阿爾巴尼亞人開始大量的排擠塞爾維亞人和黑山人,製造動亂,南聯盟派出軍警進駐科索沃維持恢復秩序並取消科索沃自治省的地位。

科索沃阿族人全面要求獨立並自行組建政府,併成立了科索沃游擊隊進行武裝暴動,爭取獨立。於是在米洛舍維奇領導下的南斯拉夫,對科索沃武裝力量予以武力打擊。

北約在這個時候介入了南斯拉夫局勢,對南斯拉夫首都貝爾格萊德及南斯拉夫軍隊、政府、民間目標進行了全方位的空襲。給塞爾維亞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財產損失,並承認了科索沃的獨立,肢解了南聯盟。

不過塞爾維亞政府和國際社會絕大多數(包括聯合國)並沒有承認科索沃的獨立地位,所以科索沃為在國際上不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而是塞爾維亞的一個圖謀分裂的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