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影版《三生三世》口碑撲街談起,中體西用電影的尷尬何在

仙俠算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特色文化,在我心中,渡劫濟世與恩怨情仇應該齊頭並進,相輔相成的東方仙俠和西方魔幻一樣,都應該是史詩級別的存在才對。可惜國產仙俠小說目前大多格局太小,大部分都是打著仙俠旗號的小言文,只有輪迴虐戀和世仇宿命這兩個梗,沒有渡劫濟世維護正道的仙俠情懷。

拋開抄襲,唐七寫的仙俠小說《三生三世枕上書》講得就是三生三世輪迴愛戀糾葛的神仙故事,改編的影視劇更是大爆,就是可惜了期待了好久的影版《十里桃花》口碑撲街,以下我總結了下五大原因。

從影版《三生三世》口碑撲街談起,中體西用電影的尷尬何在

一是原著涉嫌抄襲不必多說

二是從影片整體審美上看,作為一部中國古代仙俠劇,那就應該是中國古代的樣子,我們的風格可以是磅礴瑰麗,可以是渺遠寫意也可以是清新雋永。但是絕不是西方的魔幻或愛麗絲夢遊仙境這種風格。

劇版的服道化和特效還是很符合我們心目中中國古代的仙俠風格的,影版不僅人物造型滑稽毫無美感,特別是女主白淺的大婚造型!

從影版《三生三世》口碑撲街談起,中體西用電影的尷尬何在

而且影片特效來自新加坡的VHQ公司,儘管導演之一是好萊塢的安東尼·拉默里納拉,因而這部作品特效雖然夠美但不夠古典和仙俠,不能感同深受中國人眼裡的那種仙俠之美。

從影版《三生三世》口碑撲街談起,中體西用電影的尷尬何在

三是電視劇版播出在前,劇粉對故事和演員難免先入為主,時不時就拿兩版對比,畢竟每個人品味不同。

四是因為時長太短,影版刪減了許多人物,只保留了主線故事中部分人物,但改得太支離破碎了,沒有足夠的情節可支撐故事內核,且剪輯確實有問題,很多鏡頭還沒交代清楚就剪掉了,反而通過閃回追溯過往,東拼西湊,對人物交代不足。比如白淺和夜華毫無邏輯地愛戀,古人雖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但也不能只用兩三個鏡頭交代白淺救了夜華,然後就愛得死去活來吧?

五是臺詞尷尬。

作為好萊塢導演與中國導演合拍的IP大片,就由於這種種原由撲街了。那今天我們就來簡單探討下:中體西用電影為什麼會頻頻遭遇滑鐵盧?

從影版《三生三世》口碑撲街談起,中體西用電影的尷尬何在

1、中國電影對好萊塢電影模式的中體西用

由於歷史原因,西方不少人對中國存在刻板印象。而消除這種印象,最好的方式就是文化輸出,而電影就是一種很好的文化輸出。

作為世界電影發展的最高水平,一直以來,以好萊塢為代表的西方電影就被諸多國內電影人奉若神明。時隔多年,根植於國人內心“師夷長技以制夷”“中體西用”的思想理論也再一次上演了。比如2014年,國家廣電總局便指派了甯浩、陳思成、郭帆、陸陽、肖央五人,作為中國青年導演代表赴好萊塢學習。

而從自身的文化出發,堅守本土立場不動搖,繼續向世界開放,學習世界,跟世界融合,借鑑人類經驗中一切有用的東西,這是我們今天的“中體西用”。而“趕超好萊塢”,是中國電影行業一直以來的目標。為此,中國電影人不惜花費大量金錢,努力用資本獲取好萊塢各種資源,並試圖從創作上縮小與好萊塢的差距。

可以說,從美國好萊塢拉人來參與國內電影創作,早已不是一件新鮮的事情了。而當拉人不再滿足國內電影人的需求時,合拍片就成了另一種親近好萊塢的方式。看看截止2016年,我們國家和外國合拍的各種大片就有14部。此外,還有中日合拍的《妖貓傳》《追捕》,中印合拍的《絕地逃亡》等。

但縱觀這些合拍片,大部分都是動作冒險的視效大片。

從影版《三生三世》口碑撲街談起,中體西用電影的尷尬何在

雖然大多票房平平,但不管是主動學習技術,還是拉來各種人員,一起操盤項目,這都是從創作的角度與好萊塢進行交流合作。

從《三生三世》電影裡充斥著諸多混搭的東西方元素上來看,這就是一部很典型的中體西用電影失敗的例子。

原著小說講的是一個串聯了三生三世的愛情故事。電影裡跳過前兩世,直接從第三世講起,中間靠回憶穿插前兩世的記憶。因為情節之間跳躍度極大,邏輯混亂,導致很多觀眾看的有點懵。

從影版《三生三世》口碑撲街談起,中體西用電影的尷尬何在

其實一部電影作品,用不用心,好與不好,不靠其他,因為總體口碑自會為其做評價。

2、影版《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為洋用的尷尬何在?

在宣傳上說《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是一部中國仙俠大製作,但事實上神仙的設定、三生三世的理念這些文化內核全是東方的,但是影片的整體外觀上卻是西方的。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是一個架空的仙俠故事,如何把這個20多萬字的原著,改編成2小時以內的電影故事,它要求創作者不僅要有想象力,還要有中國風審美,同時還會講故事。像東皇鍾、無妄海、誅仙台的樣子在原著中有基本的描述,要做出來,就要靠整體影視團隊的努力了。

不可否認,這部片在視覺上很“精緻”——

首先,個別場景真的很唯美很仙氣飄飄。

從影版《三生三世》口碑撲街談起,中體西用電影的尷尬何在

其次,據悉,電影95%的鏡頭都由特效完成,並且邀請多家業內頂尖製作公司參與到特效製作過程當中,其中包括DEXTER、PIXOMONDO、4th Creative Party、Digital Idea、視點映畫、VHQ、時光座標等,這也就導致了影片整體特效風格不是很統一。

從影版《三生三世》口碑撲街談起,中體西用電影的尷尬何在

這裡,就不得不說下導演,這部影片的導演是趙小丁和安東尼·拉墨里納拉,兩種風格不同的導演被硬拉到一起。

先說下趙小丁,這部影片也是趙小丁的導演處女作。

趙小丁是繼顧長衛、侯詠等之後的張藝謀又一位“御用”攝影師。他們曾合作了《十面埋伏》《千里走單騎》《滿城盡帶黃金甲》等多部經典影片,趙小丁還憑《十面埋伏》獲得第7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攝影提名。這些作品雖然訴求不同,但個個都唯美精細,這是他的特色。

從影版《三生三世》口碑撲街談起,中體西用電影的尷尬何在

2015年,趙小丁首次執導《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到全國多地取景拍攝。趙小丁曾談到,電影《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開拍比電視劇版早,“現在有一些評論說我跟風,賺快錢等,其實他們完全不瞭解幕後的創作,我們比電視劇開機要早,在電視劇之後上映是因為花了很長時間做後期。”

因為趙小丁多年從事攝影工作,本片作為處女作,個人經驗特別是對影像和畫面上的直覺也融入到電影創作中來,是以整部影片唯美的地方特別唯美,所有劉亦菲和楊洋同框的畫面,均宛如寫真大片;而混搭不符國人審美的地方也相當明顯,這就要說道另一個導演了。

再說此片的聯合導演:安東尼·拉墨里納拉,主要是做視覺特效的導演,第77屆奧斯卡最佳特效導演獎得主。也有諸如《蜘蛛俠》《玩具總動員》以及《阿凡達》前期開發等多部知名作品,然而本片有了他西方視角的視效加持,中西兩種風格的混合,卻顯得不倫不類。

從影版《三生三世》口碑撲街談起,中體西用電影的尷尬何在

長久以來,國內一直呼籲要學習好萊塢模式,而好萊塢電影那些能夠被觀眾看到的模式和特點,比如絢麗的特效、宏大的場面等等,但在觀眾看不到的地方,才是中國和好萊塢電影真正的差異——好萊塢實行的是製片人中心制,而國內則是導演中心制。即一個製片人說了算,一個是導演說了算。

再加上兩個導演一個是攝影師出身,一個是好萊塢動畫導演,所以場景有西方魔幻味道,畫面都足夠美。卻不夠古典和中國仙俠。

從影版《三生三世》口碑撲街談起,中體西用電影的尷尬何在

還有這部片子的剪輯是許宏傑,憑《七月與安生》《十月圍城》提名金馬最佳剪輯。

雖然造型雷,但是《三生三世》的服裝確實是花了大力氣的,尤其是造型指導勞倫斯·許,來頭真不小。勞倫斯·許是一位在國際範圍內都極負盛名的服裝設計師,也是第一位受邀登上巴黎服裝高級定製周T臺的中國設計師。他最著名的紅毯服裝設計,大概就是范冰冰戛納紅毯那身霸氣的龍袍了。

從影版《三生三世》口碑撲街談起,中體西用電影的尷尬何在

看得出來,他們想打造一個龐大的中國古代仙俠玄幻世界。

但其實,講好中國故事才是根本。

片中無論是楊洋和劉亦菲,在裡面演技都是中規中矩,既無驚喜也不是太差。但可惜,影片中的這個世界,空有仙氣飄飄的景,卻沒有連貫的故事,更沒有立得起來的人物。

下面這段是豆瓣上的劇情簡介:單劇情簡介就完全忽略了它作為一部電影的連貫性以及完整性。看下面,你能感覺這部影片是以誰為視點嗎?而視點也絕不僅僅只決定了影像的處理方式,它同時還決定了故事流中的情節編排和取捨。

天族戰神墨淵鎮壓鬼君擎蒼於無妄海,魂飛魄散,仙體冰封於青丘炎華洞內。青丘帝姬白淺同天族太子夜華早有婚約,二人卻一直未曾相見。直至東海盛宴,夜華髮現白淺竟然同亡妻素素相貌一樣,就勢住進白淺的青丘,放下太子身段,為求解開白淺與素素之謎。夜華側妃素錦生妒,暗中協助鬼族王后玄女搶走墨淵仙體。白淺一怒之下血戰鬼族大紫明宮,身負重傷,終被夜華救下。白淺跟隨夜華來到九重天,通過天族聖器結魄燈恢復記憶,回想起身為素素一世之時所受傷害,不能原諒夜華。陷害白淺的素錦受到責罰,發配至無妄海,由妒生恨,終至瘋狂,利用夜華之子小天孫阿離之血釋放出被墨淵封印的鬼君擎蒼。夜華為維護四海八荒,以元神生祭東皇鍾,將擎蒼封印。世事輪迴,萬般糾葛不過一個愛字。命運輪迴,夜華與白淺究竟何去何從……

從影版《三生三世》口碑撲街談起,中體西用電影的尷尬何在

再說說裡面的人物:為了迎合顏粉,影片弱化了其他角色,對男女主的鏡頭百般修飾,力求盡善盡美。

先說下男女主:白淺上神是自小被寵愛著的青丘帝姬,長大後自然會自信有魄力,而影版白淺竟然會因為素錦幾句話當面分寸大亂痛苦流淚,又不是凡人素素!而書裡形容夜華不苟言笑,比東華帝君這類老神仙還要板正,影版夜華的確很帥,但個別情節很沒必要也真的很尬,比如拉麵那段!

書裡素錦處心積慮逼迫素素,被夜華識破後因為獻了結魄燈無奈接入洗梧宮,在洗梧宮裡沒有地位,被夜華處處防備,根本不被允許接近阿離和夜華,影版素錦不但可以跟著夜華去赴宴而且還可以去青丘接小天孫!影版三生三世缺少了離鏡,天君數位對劇情具有推波助瀾作用的人物,從而導致劇情上下不連貫。

從影版《三生三世》口碑撲街談起,中體西用電影的尷尬何在

畢竟再美的佈景、再酷炫的特效,再精的裝飾,都只能是為劇情服務的,即只是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的。

這個電影很大的問題是改編,節奏太按著書來了,而只是在臺詞、畫面上發揮,沒有真正的”改“出來。書裡是回憶的方式帶出凡人間劇情和墨源司音的故事,電視劇為了通俗易懂就按時間線來演,不回憶了,電影則完全按書來,又因為影片時間不夠長,所以沒有任何鋪墊和必要的設定構建的情況下,反而通過閃回追溯過往,東拼西湊,對人物交代不足,很多東西都沒怎麼講清楚就結束了而且剪輯凌亂,導致電影的前半部分和後半部分劇情相當不協調。

因而沒有劇情支撐,一切都是空中樓閣,沒有地基的房子,裝修得再精緻漂亮,大風一吹就散。就像作為號稱“文化輸出”的中美合拍電影《長城》,全片除了中國元素的堆砌之外,對於價值觀的討論和闡述,也是十分的混亂。

所以這部影片籌備8個月,拍攝90天,後期製作15個月,歷時兩年,才終於製作完成。但很遺憾,這部作品的完成度並不是很高。

從影版《三生三世》口碑撲街談起,中體西用電影的尷尬何在

而同樣由外國導演拍攝的中國題材電影《末代皇帝》,這部1987年上映的電影卻在1988年第60界奧斯卡金像獎上橫掃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攝影、最佳美工、最佳服裝設計、最佳剪輯、最佳音響效果、最佳原始音樂等在內的9項大獎。這是一部典型的中為洋用

的成功例子。

不用多說,導演對於整個故事內核的把握是用心的,有誠意的:這部影片的劇作物料和故事素材來主要來源於兩部回憶錄,一部是溥儀本人的《我的前半生》和他的英國老師莊士敦的《紫禁城的黃昏》,它們為電影的劇作提供了主要骨架和營養。比起個人傳奇,貝託魯奇更關心的,是溥儀個人的悲劇與不幸。

從影版《三生三世》口碑撲街談起,中體西用電影的尷尬何在

影片講述了古代中國最後一個皇帝愛新覺羅·溥儀的人生故事。意大利導演貝納爾多.貝託魯奇將西方式的表達與東方式的故事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跨越了文化的阻隔和意識形態的疆界,以嫻熟的、教科書一般的電影手法,將溥儀的一生娓娓道來,勾勒其命運和境遇,令人感慨萬千。

《末代皇帝》也是首部允許西方導演在古老的故宮內拍攝的影片,製片方還請到了溥儀的弟弟溥傑擔任電影的歷史顧問。

從影版《三生三世》口碑撲街談起,中體西用電影的尷尬何在

而且貝託魯奇在先前作品中呈現的各種主題全都凝聚在這部影片中,它的攝影、燈光和美術等視覺元素都很考究,且整部影片每一個時期都有一個重要的見證者,正是通過他們的視角,客觀而又感性的完整展示了溥儀悲劇性的一生。

斯托拉羅出神入化的攝影,坂本龍一悽美憂傷的音樂都是在這個巧妙絕倫的劇作基礎上才發揮了他們應有的魔力。

從影版《三生三世》口碑撲街談起,中體西用電影的尷尬何在

總結:

繼續對外開放,繼續學習外國的先進經驗,這就是廣義上的“西學為用”持續展開之含義。

而好萊塢之所以強大,除了工業化製作體系的成熟,還有包裹著文化輸出的強大內容故事內核。從目前來看,雖然國內尚未形成普遍的工業化流程製作體系,但我們已經在走向這條路了。但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容易受習慣和既得利益的束縛,學習得還不夠系統,認識還不夠深刻,態度還不夠端正,容易浮躁,甚至走回頭路。

因為國內創作者常常會忘了:工業化製作只是形式外殼,講好中國故事才是根本這個核心要素。既然學了別人的長處,也不要忘了發揮自己的優點,用工業化手法講述自己的故事啊。像《戰狼2》的劇本就打磨了4年之久,《我不是藥神》也前後花了2年的時間來做劇本。

從影版《三生三世》口碑撲街談起,中體西用電影的尷尬何在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

小銀子壁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