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齊哈爾市第一制粉廠:曾是全市十大支柱企業,始建於83年前


齊齊哈爾市第一制粉廠:曾是全市十大支柱企業,始建於83年前

早期齊齊哈爾的官糧多由吉林、奉天運來,當地百姓多自種自吃,糧食交易很少。清朝中後期以後,隨著商人、移民的湧入,出現了糧食交易,多由雜貨鋪兼營。在中國,南方多吃米,北方重麵食。黑龍江地區向來以面類為主食,自古以來人們使用石磨、石碾加工麵粉,到了民國時期仍沿用此法。當時磨坊多為糧商兼營,其經營方式是自購原料,自銷產品。據1925年《滿蒙都邑全志》記載,當時齊齊哈爾的磨坊存60戶,而且多是小營業者(家眷鋪)。1907年(清光緒三十三年),黑龍江在省城齊齊哈爾西門外設立火磨麵粉廠,所產麵粉,質地優良,銷路頗佳。1922年(民國十一年),成立了“德增盛火磨”,同年在昂昂溪建成投產了“振昌火磨”,徳增、振昌當時在本地是具有代表性質的民族工業。


齊齊哈爾市第一制粉廠:曾是全市十大支柱企業,始建於83年前

1931年11月,日本侵佔齊齊哈爾。為達到永久佔據中國東北的目的,日本加緊了對齊齊哈爾的經濟掠奪,其重要手段之一就是扼殺齊齊哈爾的民族工業。他們大興土木,利用本地區的原料、材料、人力和物力開辦工廠,對齊齊哈爾地區民族工業中佔有重要地位的糧食加工業更是不肯放過。1937年11月在齊齊哈爾南浦路建成投產規模大、設備先進的“日滿制粉株式會社齊齊哈爾工廠”(本地人稱之為“日滿火磨”)。由於工廠採用先進工藝設備,價格便宜,“每袋比振昌火磨的便宜一角錢”(《昂昂溪的經濟興衰及其狀況》),對地方民族火磨極為不利。隨著戰爭的升級,日本侵略者為了掠奪更多的糧食,把對農產物的嚴格統治變為強制收繳,1940年,偽滿政府實行“糧食出荷”(強制收購)和“糧食配給制”兩項政策,使齊齊哈爾糧油工業陷入困境。“八·一五”光復前夕,大部分工廠停業、倒閉,齊齊哈爾的制粉業已奄奄一息。


齊齊哈爾市第一制粉廠:曾是全市十大支柱企業,始建於83年前

解放後,“日滿制粉株式會社齊齊哈爾工廠”由省政府實業廳接管,成為公營企業,並和“日滿釀造廠”、“隆興榨油廠”合併一起,命名為“三和盛制粉廠”,於1946年9月恢復生產,同年10月嫩江省主席於毅夫視察了三和盛制粉廠。


齊齊哈爾市第一制粉廠:曾是全市十大支柱企業,始建於83年前

廢棄的車間

解放後的制粉廠,面貌煥然一新,全廠職工競選廠長,選舉工人唐永林為第一任廠長,重新評定工資,按工作難易程度和技術高低為標準、依據各部門工作繁簡程度按勞付酬,一切賬目公開。工人成了單位的主人,大家情緒高漲,生產隨之提高,我軍攻打四平時,工人自覺加班加點突擊搶任務,支援前線。新中國成立這年,制粉一班出席省先進集體表彰大會。


齊齊哈爾市第一制粉廠:曾是全市十大支柱企業,始建於83年前

閒置的設備

1950年制粉廠成立了技術委員會,負責組織全廠工人定時研究和學習技術,委員會由黨、政、工及老技術工人參加,選出技術工人楊亨昌為主任,調動了工人積極性,發展了生產,為工廠進一步發展打下基礎。


齊齊哈爾市第一制粉廠:曾是全市十大支柱企業,始建於83年前

1950年,美帝國主義悍然發動對朝鮮的侵略戰爭,志願軍戰士“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他們在冰天雪地裡,口吞雪水、嚼著炒麵,同當時世界上武器裝備最精良的所謂“聯合國”軍進行了殊死搏鬥。在這場舉世矚目的保家衛國戰爭中,志願軍軍糧之一的“炒麵”,其中一部分就來自齊齊哈爾三和盛制粉廠,為此,省政府於1953年至1963年授予制粉車間為省先進集體單位。


齊齊哈爾市第一制粉廠:曾是全市十大支柱企業,始建於83年前

第二車間,廠內還有火車專用線

1954年,三和盛制粉廠及其所屬的三個麵粉供應門市部,由省工業廳企業公司移交齊齊哈爾市糧食局領導,改稱齊齊哈爾市第一制粉廠。制粉廠生產的黑龍牌面粉暢銷東北,遠銷津、京,在瀋陽、天津設有辦事處,“黑龍”牌也是齊齊哈爾市第一個註冊商標。1966年,第一制粉廠出席國務院財貿紅旗單位,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是建廠以來最好的時期,工廠實行三班倒,歇人不歇機,湧現出許多勞動模範,其中有兩位“鐵牛”式省勞模。全廠職工幹勁足,不斷進行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將原來陳舊的自產磨粉機全部換為國產磨粉機,增加了產量,提高了出品率,滿足了本地的軍需民用。


齊齊哈爾市第一制粉廠:曾是全市十大支柱企業,始建於83年前

1976年,第一制粉廠和第一糧庫合併,實行以廠代庫,經濟效益年年增長,至到八十年代以前,齊齊哈爾市第一制粉廠一直是全市十大經濟支柱企業之一。


齊齊哈爾市第一制粉廠:曾是全市十大支柱企業,始建於83年前

1982年5月,第一制粉廠又迎來一個發展高峰,第二車間興建動工,這也是省重點工程之一,採用國內最先進的制粉工藝機器,考慮到將來技術工人後續問題,工廠招收了四十名應往屆高中畢業生,並派他們到南京學習制粉工藝。當時上海、南京、無錫等地的制粉工業在全國處先進行列,這些學員在南京制粉廠不僅跟工人倒班工作,而且每週還有兩天由該廠工程師和技術人員對他們進行制粉工藝培訓。回齊後,廠領導又請機械工程師和本廠有經驗、有技術專長的老工人給他們講課,二車間的安裝也主要是這些南京學員在老工人和技術人員指導下完成的。後來許多南京學員都成為工廠的技術和業務骨幹力量,有位學員生產技術全面,由班長到車間主任,後成為廠裡主管技術的副廠長,周邊外縣制粉廠制粉工藝或機器出現問題,也往往由他們出現場解決,有的至今還在省內其它糧食企業做技術或業務指導。


齊齊哈爾市第一制粉廠:曾是全市十大支柱企業,始建於83年前

在二車間的安裝生產動員會上,廠長李傑做了熱情洋溢的動員講話: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會越來越高,人們對面粉的需求會越來越多,我們的麵粉不僅要供應齊齊哈爾地區,還要投向黑龍江西部及內蒙古東部一帶,一車間已不能滿足將來的需求,未來的希望和繁榮就寄託在二車間身上,你們要嚴把質量關,生產出人民信得過的產品!二車間投產後,生產出高級麵粉“沙子面”、適合糕點食品的精粉“特一粉”、以及貼近百姓的“特二粉”、“標準粉”等等。這些優質麵粉暢銷到黑龍江西部地區及內蒙東部一帶,當時各大食品廠爭相排隊訂購麵粉,兩個車間機器轟鳴,開足馬力,晝夜不停;拉原糧的火車應接不暇,運出麵粉的汽車源源不斷。廠內人員川流不息,工資、獎金豐厚,大家臉上喜笑顏開,工廠還在附近蓋了一座七層的家屬樓,全部分給了辛勞多年的老工人,這時的制粉廠又迎來再一度繁榮。


齊齊哈爾市第一制粉廠:曾是全市十大支柱企業,始建於83年前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左右,制粉廠出現了困惑,隨著糧食的放開,外地的麵粉不斷流入齊齊哈爾。這些麵粉含水率高,很可能添加劑超量,但價格便宜,對本地市場衝擊很大。工廠召開了基層幹部大會,會上專門討論是否放入添加劑問題。當時麵粉添加劑分為兩種,一種是增白的,可以使黑麵變白;另一種是增筋的,可以使麵粉有拉力,使用添加劑可以提高出粉率,降低成本。會上有人反對:添加劑對人體有害,不能放入;也有人支持:不放入添加劑,產品缺乏競爭力,企業會慢慢衰落。最後廠領導決定添加劑可以放,但必須按國家標準。沒多久,工廠又取消了添加劑,原因是反對的人太多,社會輿論壓力大。即使不放入添加劑,企業仍有一部分市場,一些老客戶和許多本市居民仍喜用當地麵粉。


齊齊哈爾市第一制粉廠:曾是全市十大支柱企業,始建於83年前

新中國成立前的齊齊哈爾

1998年的廠庫分家,一糧庫歸市糧食局領導,制粉廠歸地方政府。第二年工廠決定更名為“三和盛麵粉有限責任公司”,並設計了新的商標。就這樣,三和盛麵粉廠又斷斷續續生產了幾年,終因資金不足、缺乏市場競爭力等原因於2004年全面停產。


齊齊哈爾市第一制粉廠:曾是全市十大支柱企業,始建於83年前

齊齊哈爾老火車站

作 者:李亞飛 齊齊哈爾市政協文史研究員、原第一制粉廠職工

史料來源:齊齊哈爾市政協出版的《齊齊哈爾文史資料第三十五輯——工業雄風(第一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