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發現自己身邊喜歡NBA的人越來越少了?你怎麼看?

籃球直男兄弟


曾經的NBA資深球迷前來作答:

NBA進入中國正值中美關係升溫時期,NBA是作為文化領域友好使者這一形象進入普羅大眾眼界的,其時也確實代表了更加先進更加精彩的體育價值和籃球文化,在中國收貨了一大批忠實擁躉。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當時的NBA包括姚明時代,美國社會包括民間對中國是相對寬容甚至是帶著俯視和教化心態的,認為我們落後,構不成威脅,所以來自NBA的聲音多半友好。畢竟生意就是生意,對於在中國取得的成功,美國人樂享其成。國人也享受了籃球的樂趣。

然而,這段時期的蜜月期,不能掩蓋體制機制和制度差異衍生的價值觀衝突、文化差異。特別是涉及到國家層面的利益交鋒。

中國自本世紀頭個十年開始真正崛起,第二個十年就有趕超趨勢,這對向來打壓老二的美國來說是難以接受的,尤其是在意識形態完全相左、歷史矛盾又比較尖銳的中美之間。感受到威脅,也深知威脅不可逆轉的美國一定會努力打壓暫緩這一趕超趨勢。

體現在國策層面,軍事上制裁,經濟上圍堵,文化上自然也會有所動作。NBA自後姚明時代,可沒少給中國人民添堵,頂峰就是火箭總經理莫雷的不負責言論自己整個NBA乃至美國輿論的雙標和無禮。

自這件事後,NBA就從我的世界基本消失,也從很多中國人的生活中淡化。這是國人在國家強大後文化自信道路自信的體現,沒有NBA,中國並非不可接受,在國家大義面前興趣愛好是可以讓路的。我認為這個代表了很大一部分國人目前的心態。畢竟,nba的主要國內受眾,是享受著國家發展紅利成長起來,並且構成中國主體的70、80、90後,這部分人對國家發展強大更有認同感和自豪感,對涉及國家利益的敏感和錯誤言論容忍度更低。

當然,這只是NBA在中國日間式微的一個原因。另外的原因,還包括NBA聯賽觀賞性、話題性的減弱,聯賽風格較之原先偏軟、報團奪冠等,也都是扣分項。特別是真正籃球偶像的缺失,無法引領這個聯盟。後喬丹時期,隨著姚明的退役,詹姆斯的老去,科比的離世,這種趨勢將會更加凸顯。

我依然熱愛籃球這個美國人發明的運動,但NBA,真的是越來越遠離我的生活了。



五花馬千斤肉


我這樣看:

1、陪伴我們走過青春的時間就是那段NBA時光記憶。我是一個95後,可以說,NBA陪伴了我的整個青春。我想跟我一樣看NBA的大都是80和90年代的人,而那段時光也正是NBA最好看的時候,現在的90都已步入而立之年,現在的NBA大都是影響著00後這一代人,而且科比的走,也算給自己的NBA青春歲月畫上了句號。


2、成長的道路讓我們不再年輕。像我們已經步入了社會,已經在為自己的人生和家庭打拼的人,每天就辛苦地想著賺錢,買房買車,還房貸車貸的,種種原因都不得不讓我們這一代人再沒那個閒情再去看看NBA的每一場直播,每一場的精彩瞬間。像NBA的直播一般都是在早上的時候,而那個時候,咱們這一代的人都在上著班,根本就不可能會有時間允許去看。

3、當時年少一腔熱血,如今步入社會已看清現實。我們不得不承認當時少小看著陽剛熱血,激烈對決的籃球比賽,都有那麼一個藍球偶像或英雄,便開始自己打起了籃球,跟著學會了一些投籃技巧,運球持球動作等等。但是我們已經長大,家庭和生活都不再給我們太多的時間去玩這些了。所以看清了,也就發現身邊觀看NBA的人已經越來越少了。NBA現在屬於00後一代的了。



CC體育


作為一個從喬丹時代就開始看NBA的球迷,從當年的舉國關注,到現在冷冷清清,NBA在中國的受關注度的確日漸走低。

從我的親身經歷來看,這樣的情況出現其實並不意外,在世紀之交,NBA對於中國球迷來說還是個新鮮事物,一週能夠看兩場直播就已經算是非常幸福的事情了,而那個時代群雄並起,喬丹、奧尼爾、科比、鄧肯、加內特、奧拉朱旺、巴克利、尤因等超級球星聲名顯赫,他們給中國球迷帶來的視覺享受堪稱頂級。

後來,王治郅和巴特爾加盟NBA球隊,中國球迷就更加關注NBA了,只要是有王治郅和巴特爾的消息,報紙會被一掃而光,雜誌就更不用提了。

再後來,姚明以狀元秀的身份登陸NBA,至此,中國球迷在NBA有了主隊,姚明的比賽一場不落,央視一週至少三場左右的火箭隊直播,大學生們翹課、上班族翹班看火箭隊的比賽,球迷們甚至對一些角色球員如數家珍。

媒體、記者蜂擁前往美國駐紮,一大批報紙、雜誌開始創辦,光靠NBA就養活了一大批人,那個時候的NBA和中國正處於蜜月期,別說易建聯、孫悅,就是薛玉洋都能被NBA選中。

但是,隨著姚明的退役和易建聯回國,中國球迷再無代入感,無論你怎麼去關心NBA,那都是別人家的聯賽,除了一些賭狗,跟中國球迷有多大的關係?

2016年周琦被NBA選中,倒是掀起過一番高潮,然而周琦本身的實力達不到NBA的標準,一個多賽季以後打道回府,純粹就是在打醬油。

本來,一些忠實的NBA球迷還可以關注哈登、詹姆斯、庫裡,然而因為去年那個胖子的一番言論,導致NBA在中國遭遇滑鐵盧,直到現在NBA都沒有在央視復播,騰訊也只直播個別場次。

當然,這些年NBA太過於追求投籃,而忽視身體對抗,以及球星抱團等,也是導致觀賞性降低的一些原因。

總之我認為,未來NBA再難達到像姚明時期在中國的盛況,中國球迷還是多關心一下CBA,這個自己的聯賽吧,再怎麼說也是自家的孩子,而且隨著姚明的改革,正變得越來越好。


大嘴爵爺侃球


萬水千山總是情,關注一波行不行!

造星斷代

NBA這幾年的發展確實不盡如人意。在斯特恩離開之後,NBA就開始走下坡路。一方面,與全球經濟不景氣有一定聯繫,另外一方面與NBA造星計劃出現斷層也不無關係。斯特恩時期就開始大量造星計劃,當一個個籃球明星成為偶像的時候,他們自然就會帶來粉絲和關注度。但是非常可惜,在如今的NBA,我們看到的偶像竟然是35歲的勒布朗·詹姆斯等人。新一代球星中,字母哥普及和推廣工作開展地並不順利。所以,沒有絕對偶像,而已詹姆斯為偶像的一代人目前都身負生活和工作的重擔,自然也沒有更多時間和精力關注NBA。

特殊事件

這一段時間中美之間猶豫貿易戰以及莫雷香港事件的影響,也讓NBA在中國的發展陷入低谷甚至倒退。在這裡且不討論正確和錯誤,至少這些事件在客觀上造成NBA在中國影響力下滑。影響力下滑、減少轉播平臺等等情況都意味著直接的經濟損失。由於觀看NBA比賽的難度加大,一些原本很有影響力的球隊遭到全面封殺,這也讓一些球迷失去看球的樂趣,當然關注度會日漸減少。

疫情影響

我一直猶豫疫情的影響算不算一個原因。因為受到疫情影響,CBA、NBA、日本籃球聯賽、韓國籃球聯賽等全部受到影響。從這個角度出發,這是一種全方位的影響,並不算NBA的個體影響。不過,無論如何疫情還是影響到NBA的關注度。

實力懸殊

NBA這幾年可以用實力懸殊來形容。一些球隊實力很強,而另外一些球隊實力偏弱。實力強的球隊越來越強,實力弱的球隊也不見起色。其中,NBA出現連續幾年總決賽對手相同就是一個不好的現象。除此之外,球星扎堆抱團也不是一個好現象。聯盟沒有通過規定來阻止球星扎堆,這導致很多球星為了奪冠都選擇抱團。斯特恩時代,一座城一個人的故事不再出現,這也是NBA失去很多觀眾的原因之一。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關注薄荷貓籃球世界!


薄荷貓籃球世界


我感覺還是和個人的成長有關係,我從自己角度出發回答,希望題主有所借鑑。

最開始接觸籃球還是在小學,那會電視臺在播放《灌籃高手》動漫,雖然,那會不會打,但是,對籃球的一些技術用語還是非常清楚的,哈哈,這可能是最早的雲玩家了。

在初中,班裡同學有人看NBA,一塊聊天,一塊吹牛,慢慢的喜歡上了艾弗森,喜歡上了NBA。也是在這段時間,開始和同學在體育課上一塊打球。在此之前,我是一個性格比較內向,而且也不愛運動。正是因為籃球,讓我越來越開朗,身體也越來越健康。

後來在高中,在大學,對籃球的熱愛達到了最高點。高中那會,還沒有普及手機,那會住校,每天最迫切的就是,等下午上課前,回家吃飯的同學帶回一些籃球消息。特別是火箭22連勝期間,當得到連勝消息,幾乎是所有男生最高興的時候,不管會不會打球。愛打籃球的應該都會有這種體會,就是,每個班裡總有那麼幾位自己認識的人,當然是因為打球認識的,還會彼此給對方起外號,哈哈。還記得每個瘋狂練球的暑假,還記得每個揮灑汗水的週末。。。

工作之後,也可能是工作上的事情多,也可能是因為娶妻生子,沒有了那麼多事時間。沒有那麼多人那麼多時間在一起討論一個事情,導致對籃球的愛,不在那麼深刻。隨著,喜歡的球星一個接一個退役,新晉的球星,可能會有好感,但怎麼也喜歡不上來,也導致了對NBA喜歡的程度也越來越低。可能還會偶爾看下NBA,但是再也找不到當年的感覺了。


雲飛看書


關於身邊人看NBA的越來越少,這個確實是一種逐漸增長的趨勢。原因有很多,下面從幾方面說明!

時間的衝突

總的來說,看NBA的人群應該是80後、90後那一代。而現在這個側重點正在像00後這一代偏移!處於2020年的節點裡,90後都邁入三十而立的人生階段。更多時候看NBA球賽這些,應該是學生時代的泛黃記憶了。

再隨著社會競爭大,人們需要為買房、買車等生存因素而遊走奔波。沒有以前那種寬裕的時間,去可以很輕鬆的觀看比賽。就算有富裕的時間,更多的是在節假日偶爾看看。

像我們都知道,NBA一般直播都是早上的時刻。你說那種黃金時刻的時候,大多數人們都在上班吧,不可能抽出時間去看比賽。這一點是主要不能看比賽的原因,時間的衝突導致人數驟減,更多的是去看回放、集錦等等吧。

成長的必經之道

我們小時候也許滿懷一腔熱血,想去打美職籃、打CBA這些。只是當我們逐漸長大,就會發現社會的必要就是不斷捨棄,無論是那些我們喜愛或者嚮往的,看NBA比賽就是如此。

畢竟來說,NBA離我們還是太遠。像我們小時候喜歡的科比、加內特、麥迪等人,也在逐漸模糊在記憶裡。而像陪伴一批人的喬丹、皮蓬,更是逐漸朝著60歲邁進。喜歡的球星都在成長老去,更何況我們呢!

對於很多人來說,現在去看比賽,都叫不來好多球員的名字吧。我們再去回味比賽,也許更多的是一種懷念,一種追憶以前的情思。每個人都會成長,這是必經之道,它從一方面阻斷了我們的熱愛……

其他因素方面

像我們都知道,比賽再重要,也不會有國家重要。由於去年休斯敦火箭的總經理莫雷,對於香港的不正當言論,可以說讓我們國人很生氣。要知道火箭以前可是我們的主隊,姚明、周琦這些,都是被他們所接納。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有些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抵抗、拒絕,這一點是導致許多人不看NBA比賽的原因。

此外新冠病毒的原因,本來就是在我們國家還沒有完全消退。

而且疫情最近席捲了美國,NBA迎來了歷史上的又一次停擺。而且有很多球員感染了新冠肺炎,官方的停賽決定,讓NBA的熱度降下去了。畢竟人的安全還是更加重要,困難來臨之時,人們的第一反應就是自保。這也是為什麼,現在看比賽的人逐漸變少了。

總結

當然啦,看NBA比賽的人變少的原因還有很多。但是就像我綜上所述的一樣,我們並不是不喜歡看NBA了,只是那種熱愛逐漸降低,但是仍然是踉蹌在內心的一種懷念……


關山北Yuki


我這個年齡層次是85後,可能代表很多這一年齡段球迷的心聲。

目前我已經找不到跟我一樣年齡段的人,可以跟我好好聊NBA。no,none。。

我分析原因無外乎以下兩點:

1,這個年齡段基本是上有老下有小,很少有精力和時間去追逐曾經的籃球夢想,曾經大學時期可以跟舍友一個晚上聊麥迪與科比孰優孰劣,可以聊某些球員的緋聞,聊一堆東西,甚至徹夜聊,興致來了,直接逃課,大家圍在一起守著電視看季後賽。但是,當大家進入社會以後,忙著賺錢,任時光匆匆,再也追不回往昔少年。

2,球星也跟著老去了,比如我這個年齡段的球星馬布裡,艾弗森,科比,麥迪,鄧肯,喬丹。。等等都已經退役了,我們老了,球星也老了,大家激情已然褪去。

所以我有時候會去找小我一大輪的小朋友,比如00後,或者90後談論NBA,這可能是莫大的悲哀與現實的無奈吧。


雞哥愛打球


首先是最重要的,以前看比賽不收費,打開電視直接看,非但不收費而且還可以參與比賽互動,小編就有朋友贏得過科比的戰靴。現在好了,很多比賽都是會員制,想看比賽要定期充會員,不然只能看一些弱隊較量。這對於我們這些從學生時代一路免費看比賽過來的人多少有點不適應。小編沒說花錢看比賽不對,畢竟轉播平臺也要賺錢,只是這樣一來無疑減少了很多人看比賽的興趣,久而久之看比賽的人也就少了。

其次,以目前20多歲的人為起點,上至四五十歲的老球迷,應該是目前中國看NBA的主力軍。在這龐大的觀賽人群中,對他們影響最深的球員從喬丹到科比到艾弗森再到麥迪,很多朋友可以說就是看科比和麥迪等人的比賽長大的。即便現在的聯盟中有杜蘭特、庫裡、哈登等超級球星,但是在這幫球迷眼中,他們顯然不能和喬丹、科比、艾弗森等人相提並論。喜歡的球星都退役了,NBA真的也沒什麼看頭了。

現在的NBA就連喬丹都說,和他們那會比,現在的NBA真的是差太多。的確是差太多,現在的NBA缺少對抗和強打,多的是以三分為主的“小球戰術”,有的球隊恨不得中鋒都出來投三分。這樣的比賽怎麼好看的起來?我們看NBA想看的就是對抗和內線進攻,少了那股“熱血”勁,比賽的觀賞性也大打折扣。

看NBA的球迷最重要的還是看自己喜歡的球星,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崇拜和英雄主義。現在的NBA也不缺少球星,但是大家發現了嗎?以前很多球隊頂多就1到2個超級球星,球隊與球隊之間的差別不是很大,比賽的懸念還是有的。我們想看的就是這些球星在比賽最後如何力挽狂瀾甚至是上演絕殺。現在呢?“巨星抱團”成了聯盟的主流,有的球隊甚至先發五虎全是球星,這就導致了強隊很強,弱隊很弱,比賽還沒開始勝負就已經註定了,絲毫沒有懸念感。少了懸念,這比賽還有什麼看頭呢?

所以NBA收視率下滑不是沒道理的,我們說沒時間看比賽只是因為多方面的因素導致我們沒有看比賽的熱情了。與其花時間看比賽,不如花時間做別的事,你覺得呢?


小白體育視角


確實發現身邊喜歡NBA的人越來越少了,不知道你們可有這個感受。我是一名大學生,我一個寢室也就我一個人看NBA比賽,另外的五個室友都不看這個。對於這樣的情況,我認為是一下幾個原因:

1.如今人們的工作壓力大,沒有太多的時間看NBA比賽

2.今年的馬賽克隊的經理的言論以及蕭華的言論深深的刺激到了中國的NBA的球迷

3.以前騰訊每天都有幾場NBA的免費直播,如今每天都只有一場的了,其他的全改成了圖文直播,這讓很多看球的人選擇了放棄

4.由於疫情,NBA也選擇了停擺,這讓NBA的這賽季變得撲朔迷離,不知道該走向何方

作為一名湖人球迷,我希望所有的運動人都能夠健健康康,給我奉獻一場場精彩的比賽,最後想喊出那五個字:湖人總冠軍!



左先生199


這個問題確實存在。我算是看NBA比賽比較早的一波,從兩千年左右就開始看了,那時剛上高中,好吧,我承認自己暴露年齡了。

在看NBA之前,我對籃球所知甚少,瞭解籃球的唯一途徑就是灌籃高手漫畫和動畫片。雖說那是中國男籃國家隊也剛經歷過黃金時代,但是對國家隊印象也只是在新聞報道里面,對於他們賽場的表現瞭解的確實不多。

剛看NBA的時候,當時就被震撼了,之前自己初中的時候也打籃球,並且因為身高臂長的原因,也很少遇到對手,所以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以高手自詡,但是等看到NBA的比賽之後才發現,自己之前都算不上打籃球,頂多算是玩球。用少林足球裡面星爺的話來形容,就是“球不是這樣打滴。”

這感覺就像當初看春晚一樣,小時候看春晚和現在看春晚的感覺完全不同,並不是現在春晚的節目水準下降的多厲害,而是我們的品味和審美在逐漸提升。之前覺得春晚好看,一方面是節目精彩,一方面是因為我們當時的娛樂方式太匱乏,如今覺得春晚不如以前,一方面是我們的審美標準提高了,另一方面是節目水準確實不如之前用心。

同樣的道理,NBA也一樣,之前喜歡看,是能選擇的太少,但是看了十幾年,總有審美疲勞的時候。

並且自從蕭華上任以來,NBA的吸引力正在逐步下滑。特別是小球風暴的開啟,整個聯盟的球風都開始偏軟,浪投三分,突破碰瓷,看著花裡胡哨絢麗奪目,但是前提是防守心不在焉心照不宣。體育比賽的魅力在於競爭,而不是表演,目前聯盟的打法看似華麗,但是也只適合表演,就像世界盃上一樣,平時個個三分秀出天際,一遇到強硬防守就慫的稀碎。

今年的全明星正賽就是最好的例子,全場比賽也就最後幾分鐘真防真守的時候值得一看,之前嘻嘻哈哈互相放水的表現實在是難以下嚥,再說了,要是真看錶演,還不如去看籃球火這樣的神劇,空中乾坤大挪移場上凌波微步這才是表演,何必玩的不倫不類讓人失望。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之前的球星都要臉面,一人一城的例子比比皆是,有多少球星就是因為堅持,才終身無冠抱憾退役。雖然馬龍佩頓加內特都晚節不保,但也有情可原,畢竟最好的年華都貢獻給了球隊,快退休了想抱個大腿也是人之常情,但是現在的NBA簡直就有點沒有底線了,不管是當打之年還是正值巔峰,打不過就想著抱團取暖,實在是讓人無語。要是這樣的話,其實NBA只保留兩隻球隊就足夠了,東部一支,西部一支,把聯盟最好的球員一網打盡,直接打總決賽就行,何必還裝模作樣的故作矜持。

我懷念的是石佛狼王內線廝殺,我懷念的是答案面對紫金城牆撞的頭破血流也誓死不退,我懷念的是35秒的麥迪身處絕境力挽狂瀾,我懷念的是姚明吃飯睡覺打魔獸。

此情可待成追憶,前塵往事成雲煙。如今的NBA比賽,有花哨的過人,有華麗的扣籃,有風騷的助攻,還有圓柱體碰瓷,詭異後撤步,但是唯獨少了刺刀見紅每球必爭的廝殺。

這感覺就像有時候在野球場打球,都懶得防守,都想對方趕緊進攻結束,好自己拿球秀一波操作,但是野球場是業餘的娛樂,你們職業的也這麼娛樂,那以後籃球乾脆移出體育板塊跳槽娛樂版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