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市:白龍潭廟


安陽市:白龍潭廟

  白龍潭廟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白龍潭廟位於安陽市西南12公里龍泉鎮白龍廟村,交通便利,這裡依山傍水,林木茂盛,水流潺潺,在怪石深潭之上,古樸精巧的白龍潭廟古建築群就掩映在蒼松翠柏之中。

  白龍潭廟現佔地1萬平米,廟中現存兩進院落,兩座大殿,四座廡殿,四座廂房,一間拜樓,一座戲樓。有山門、戲樓、拜殿、白龍爺正大殿、黑龍爺殿、三奶奶殿、娃娃殿、接官廳,西院為景樓,東院為中樓。有房屋56間,其中古代建築45間,現存古碑15塊。據《續安陽縣誌》載“元泰定年間,總督府總管馬合漠因祈雨有應,立廟潭上,按縣西南白龍廟村,原系六潘流之一,自廟建成後,即以廟名村焉。民國十七年,縣令催學……改建為公立小學。”明朝崇禎年間、清朝乾隆、嘉靖及雍正年間得到重修,是安陽市西部保存比較完整的一座古寺廟。1985年4月被定為安陽市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白龍潭廟規模宏大,雕飾精細,尤其戲樓最富特色,中軸線上自南向北,依次為戲樓、大殿、拜樓、寢殿。

  戲樓為三間,坐南朝北,面朝大殿,二者在中軸線上正對而建。中軸線兩側有廂房,共同圍合成庭院式戲場——寺廟戲場。戲樓磚木石結構,南北長8.20米,東西闊6.65米。正中一間的下面為山門,上有木板做頂。前臺約24平方米,高約7米,捲棚灰瓦頂。後臺約12平方米,懸山灰筒瓦頂,前臺與後臺之間的兩根明柱中間架後臺大梁,上部架前臺大梁。舞臺高約2米,臺前正面有4根方形石柱支撐,石柱上陽刻楹聯一副,東為“歌舞薦馨香但碩大澤無疆”,西為“絲絃奏春秋惟祈甘霖時布”。中間柱礎各有一個抱柱狀石猴雕像。

  戲樓面朝大殿,寺廟戲場演出主要是為了祭祀,演戲是為了供奉寺廟的主要神靈。正因為如此,為了讓“神靈”更好地觀看演出,戲臺的臺口只能正對正殿了。戲臺和正殿之間的庭院則作為主要的觀眾區。

  中國傳統戲臺的基本構成,大致分為三大類型,即單幢式、雙幢前後串聯式和3幢左右並列式。單幢式,就是戲臺的支撐結構、構成方式和屋頂構造是一個完整統一的整體。雙幢前後串聯式就是前臺和後臺分別用不同的建築單體,前後組合在一起。3幢左右並列式就是在戲臺的左右兩側分別建耳房,用作後臺。河南清代戲臺主要採取單幢式和雙幢前後串聯式。白龍廟戲臺就採用這一形式。

  就屋頂形式而言,河南清代戲臺可謂不拘一格,有歇山頂、懸山頂、硬山頂、捲棚頂等,有時將幾種屋頂形式集中在一起。白龍廟戲樓就是採用捲棚頂和懸山頂兩種屋頂形式的集中運用,屋頂造型顯得更加豐富。另外,河南清代戲臺往往和山門結合而建。這一點不難理解,寺廟坐北向南,戲臺位於正殿之南,這就使戲臺和山門合建成為可能。同時,戲臺需要高的臺基,而將臺基貫通之就成為山門,不僅節省了寺廟的面積,而且拓展了戲場的空間。這樣,山門式戲臺就顯出優勢。白龍廟戲樓就是山門和戲樓合建而成。

  前臺正面四根石柱的排列滿足了正面觀眾視線的需要。戲樓正中蓋木板,下面作通道,上面作戲臺,

  戲樓建在正殿對面,兩側有廂房,共同圍合成庭院式戲場。戲樓結構主要採取單幢式和雙幢前後串聯式,二樓明柱在不同部位,架託前後臺兩架大梁,構成一柱架雙梁形式,形成房頂捲棚頂和懸山頂兩種不同樣式,創意新穎。可見白龍廟戲樓無論從建築佈局、結構等,充分代表了清代河南寺廟戲場的風格,可稱得上是河南清代戲樓的代表了。

  更可珍貴的是,這些清代戲場建築是中華民族寶貴的遺產,有非常高的保護價值。遺憾的是,這些戲場建築在以飛快的速度消失著。根據文獻資料記載,20世紀80年代時,河南留存有400餘座傳統戲場建築。但是,現存河南的戲場建築僅存約100餘座,僅為20世紀80年代的三分之一。

  看著這古色古香的樑柱,撫摸著這佈滿灰塵的戲臺和一塊塊被磨的圓滑的青石,您是否聽到了那久遠年代的祈雨聲和戲曲唱腔呢?

  戲樓對面的白龍爺大殿面闊5間,前有抱廈3間,大殿正中供奉有白龍爺,前方還塑有黑龍爺、白龍爺、黃龍爺和昌龍爺神像等。

  相傳,白龍爺兄弟四個,老大是黑龍爺、白龍爺排行0,所以,這裡還塑有黑龍爺、白龍爺、黃龍爺和昌龍爺神像。

  白龍爺正大殿東側為黑龍爺殿。西側為接官廳。

  二進院裡正中為三奶奶殿。廡殿還有娃娃殿等。

  出廟門順著石階下行,便來到白龍潭。這是一個群山環繞,青翠欲滴的小峽谷,潭水清冽,芳草萋萋,儼然桃源再現。向南不遠處有一被稱為“黑龍潭”的小潭,潭水深幽昏暗,潭上立有一巨石,古怪嶙峋,引人注目,民間廣為傳誦的白龍爺智鬥黑龍也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

  相傳遠古時期,有一自南海而來黑龍潛居此潭,或興黑風惡雨,或致連年乾旱,鬧的民不聊生。玉皇大帝得知後,馬上派白龍去擒獲這個做惡多端的傢伙。白龍俠肝義膽,智勇雙全,與黑龍在水潭中鏖戰了三天三夜,終於戰敗黑龍。為防止黑龍再起禍端,白龍爺便在太上老君那裡搬來一塊煉丹石壓黑龍於潭下,從此民間風調雨順,百姓安康。人民為了銘記白龍爺的功德,便將此處廣大水域成為白龍潭,立廟奉祀,香火不斷,而那塊巨石下的小潭,也就被稱為黑龍潭了。至今那塊巨石仍在白龍潭廟前的白龍潭裡。

  地址:安陽市龍安區龍泉鎮白龍廟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