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從不囉嗦:只需瞄一眼藏品就行

所謂收藏高手高在哪裡?他們跟一般文物專家和行家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研究出一套來源於自身實踐,並通過實踐檢驗,行之有效的理論體系。作為一位鑑定高手,既有實踐能力,又有理論水平,必須具備這樣四個基本條件。

高手從不囉嗦:只需瞄一眼藏品就行

高手既有獨立的個性,又能夠站在客觀的基礎上,通過具體新舊實物對比的觀察實踐得出結論。這個結論對不對?是否符合客觀規律,有沒有抓住事物的本質,還要放在實踐中反覆檢驗,最後才形成切實可行的理論。

高手對真理的追求,是非常認真執著的。搞文物鑑定,首先要判斷真假新舊,這不能憑感覺看問題,而是要理性地看。如果說某件文物是真的,就一定要說得出道理來。

高手從不囉嗦:只需瞄一眼藏品就行

因此,高手在具體實踐過程中,為了搞清新舊真假文物之間的本質區別,解釋各類疑難雜症的情況,即使在市場上冒險吃假也在所不惜,甚至可以傾家蕩產。同樣的原因,搞文物鑑定研究,高手犯錯誤是不可避免的。但這不是盲目地、重複地犯錯誤,而是通過不斷總結經驗教訓,調整思路,改進方式方法,進一步認識規律。

高手具備豐富的實戰經驗,這是經過長期市場實踐和買賣交易,化巨大的精神、智力和財力代價換來的真功夫。一件瓷器,不但要鑑定真偽,還要斷代、斷窯口等等。而器物傳世、半傳世還有出土的情況,由於受環境、物質和時間的綜合影響,又是非常複雜的。高手就既能抓住真舊文物“老”的共性,也能分清各類個性的情況,把握好特殊性。

高手從不囉嗦:只需瞄一眼藏品就行

比如說出土文物的情況是多種多樣的,南方出土和北方的不一樣,因為氣候環境、溼度、土壤都不一樣,南方潮溼,北方乾燥。坍塌墓道和未曾坍塌、密封性好的墓道里出土的不一樣,因為前者已埋在土裡或浸在水裡,後者卻在封閉的環境裡。這些問題,只有多看多實踐才能瞭解,高手會根據不同情況,區別對待。

高手必須有相當的悟性和巨量真品的研究,否則,就不清楚比如新舊瓷器如何對比,看什麼東西,比什麼內容,如何觀察,如何思考,是否符合自然的、社會的和思維的邏輯。可以說沒有廣博的知識和靈活運用的本領,是搞不出什麼名堂來的。而且會越搞越糊塗。前面說過專家為手工藝品設立標準器,但怎麼可能做到一模一樣呢?

高手從不囉嗦:只需瞄一眼藏品就行

按照標準器來鑑定,是不是器物的紋飾、器型有微小的差別,就不是真的、不是到代的、不是同等的官窯器了呢?現在有的專家又鼓吹儀器鑑定,且不說現在的儀器檢測價格不菲,而且只能提供不痛不癢的參考證明,並不能確定“是”或“不是”,反倒是說明了專家內心裡對自己的眼力越來越沒有信心了。

其實無論是新舊瓷器,都實實在在地出現在我們的眼前,為什麼會看不出來呢?包括一般的文物專家,主要是認識論和方法論上或多或少地存在著問題,並沒有實際解決。而廣大收藏愛好者則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他們的誤導。

高手從不囉嗦:只需瞄一眼藏品就行

高手只看東西,不需要問來路,自有一套成熟的認知體系,也不輕易給人看東西。

一是因為高手的眼學是巨量的真品大量的時間鑽研出來的,沒有時間也不願意和外行去廢話。

二是不願介入業界是非糾紛,因為收藏界是中國最奇葩行業,無論懂不懂都敢在行家面前班門弄斧、指點江山,而且一個比一個牛逼,誰也不賣誰的帳,直至惡言相加。

作為一個明智而潛心研究的古玩高手,不僅對古玩有獨到的眼光,而且更是閱人無數,對人心和業界亂象心知肚明,唯恐避之不及,豈會去到處亂點鴛鴦譜?

高手從不囉嗦:只需瞄一眼藏品就行

即便無法推卻之時也是實話實說,一副:信則聽,不信請自便的做派。一是因為他們不是以此為生,二是知道對認知不是同一級別的多說無益。自古行家都明白:古玩行家各有所長沒有全家,不是同一門類的人即使也是行家,也只有學習的份,請教的份,更何況是來讓他掌眼的?!

那些整天走穴指點江山的專家,即使有一定的功力,長期把精力放到了作秀賺錢上了,自然研究少了,對沒見過的東西一無所知,新仿技術毫無瞭解,更何況那些本就是沒眼力的濫竽充數之輩,不問來路讓他們怎麼算命?怎麼忽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