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炒股是什麼心態,是否會有良好的收益?

韭菜財經wz


最近,頭條、抖音等社交軟件,增加最多的就是一個個曬自己的股票、基金的收益的文章和視頻,大部分投入都是幾千塊錢,多的幾萬。前段時間是興致勃勃,因為是盈利的,後面就少了不少,而且一個個稱自己為小韭菜,這裡面最多的就是90後。

說明90後參與炒股的心態就是想掙點小錢,特別是疫情期間沒有收入的情況下。2020年2月份A股戶數達到創紀錄的1.6億。

新參與者大部分是因為獵奇,所以註定對股票的基本知識瞭解不夠,而且非常容易追逐熱點,追高被套。特別是科技股,特別是半導體行業,股東數量和基金吸金速度都呈現爆發式增長,幾個科技類基金都採取了限額申購的方式,大大助漲了科技股的炒作力度。下圖為科技股年後走勢。

年後第一天整個A股出現了大的跌幅,之後科技股一路飆升。現在已經回撤了60%以上。大部分買點都是熱點最高的地方,之前的春風得意已經轉變為現在的一臉陰霾,甚至割肉離場。


鐵血狂刀


【這是文章都是肺腑之言,建議大家收藏,迷茫的時候拿出來看看!】

不止是90後,普通股民做股票都是急功近利的,注重短期收益,恨不得當天買入當天就漲停,稍微跌一點,就受不了,第二天立刻就割肉,結果第三天又漲了,便捶胸頓足,懊悔不已。

普通股民做股票存在哪些共性:

1.喜歡買漲的多的,漲的越高的,越喜歡,羊群效應,一哄而上,結果買入就套;

2.買入沒有邏輯,你問他你為什麼買這個票,他也說不出個所以然,買賣全憑感覺,不仔細思考深層次的邏輯;

3.迷戀各種戰法,什麼龍頭戰法,什麼龍頭首陰,什麼漲停板戰法,迷戀各種技術(這些都是我幾年前玩爛的東西,我就是打板起家,太瞭解這些東西,技術派最後都會被市場淘汰),這裡我想告訴你,所有的技術只能用來做解釋,所有的技術只有在行情好的時候才有用,行情不好的時候,任何技術都不管用;

4.行情不好的時候,只有成長驅動、業績驅動、邏輯驅動,才能立於不敗之地,哪怕是在2018年那樣的熊市,照樣能立於不敗之地。

【大家仔細想一想,上面我說的那幾點,有哪些能在你的身上找到影子?】

【不要過分迷戀技術,迷戀各種戰法,你說句實話,你學了這麼多技術,你靠技術能夠穩定盈利嗎?誠實一點,評論區說說!】

【多做成長驅動、邏輯驅動、業績驅動,這樣的話,無論牛熊,你都能立於不敗之地!都是肺腑之言啊,希望你認真考慮一下,收藏這篇文章,當你迷茫的時候,多拿出來看看這篇文章!】


研報女魔頭令新


90後作為經歷如今高速發展,高節奏,高壓力的一代,我覺得抗壓能力還是蠻大的。

我是90後,買理財產品主要涉及自己熟悉的領域,結合一些降低風險的策略,其他的產品就算是收益再多,我也不碰。

我覺得炒股收益其實跟是不是90後沒有關係。股市現象普遍都是七虧二平一賺。也就是你光持有現金就打贏了70%的炒股人。原因就是有些人追漲殺跌。

牛市是人們看到別人賺錢,紛紛追漲買入,殊不沒過多久,牛市到達頂點,急轉直下,斷崖式下跌,導致沒來得及贖回的股票低價套牢,損失慘重。

如果學會一些策略,瞭解到在低估區買入,就能降低買入陳本,減少股價下滑的概率,提高股價上漲的概率。在採用長期投資策略,等股價上漲到高估去賣出,才是穩妥之策。

也或者買入分紅穩定,基本面良好的股票,長期吃分紅。

股市往往採取穩妥的策略,就算賺的少一點,每年8%,長期下來也是一筆很不錯的收入。如果過於冒進,雖然收益能達到50%,往往一次失誤,就能導致前功盡棄。這樣的例子很多,炒股好事理智的好


Elvin愛學習


我身邊90後大部分人都是虧損狀態,而且90後容易上頭,有時候虧了後就繼續加碼,最後都被套裡面去了。我印象最深的時候就是2015年,一邊慘淡,都是從高點買去,那時候全民炒股。結果過了幾點大盤迴落,套住了很多人,我也不例外。所以說90後大部分都是韭菜,除非你有人脈,跟著大佬走,喝點湯才能盈利。


金融圈小草


1.滿倉操作容易產生焦躁心態。至2020年3月22日,大盤震盪,趨勢未明,不宜滿倉操作。假如滿倉操作,遇到大盤調整,可能被套幾個點,這時候就會讓初學者產生焦躁的心態;

2.初入股市不宜加槓桿炒股。槓桿雖然可以放大收益,但是也會放大虧損。90後意味著炒股經歷不長,沒在股市中歷練多久,這時候選股方法往往不太成熟。這時候如果加槓桿炒股,股票一旦被套,就失去了持股的信心,容易割肉操作;

3.用閒錢才能氣定神閒。用閒錢炒股,認真選股後買入,即使買後虧損比很大,自己也會有耐心等到它回漲的那一天。

以下是本人的收益,本人會定期發交割單截圖,歡迎指點。

————2020年3月22日



用戶2928708415665340


題主好,本人也是資深90後老韭菜,雨裡來雨裡去,也有幾載,對股市真是又愛又恨,疼並快樂著。

虧錢捨不得止損,賺錢捂不住好股,總而言之,虧多賺少,心態決定了一切,如果想賺錢,這種心態要不得,否則到頭來,總是新鮮韭菜一把割!!!

股神大佬巴菲特的炒股理念,很多國內的投資者會選擇花幾十萬、幾百萬美金去和巴菲特共進晚餐,都希望巴菲特把自己炒股的思路方法告訴他,但是每次在別人問起巴菲特的炒股方法時,巴菲特永遠就只有一個回答,“別人在貪婪的時候,我恐懼;別人在恐懼的時候,我貪婪”。這其實和中國老太太的方法是一樣的。但對於我這個專業的股民來說,很難做到一兩年只做一次交易,我相信大多數投資者都很難做到,有的人一天也不止交易一次,所以我們這些理念都懂,但是仍然賺不到錢。

股市逢低補倉,逢高賣,道理非常簡單,但是為什麼小散往往都會做反,逢高買,逢低賣,因為我們都不是巴菲特,沒有巴菲特的交易體系,沒有巴菲特的資金量,我們能做的就只有選好股,捂股,順應趨勢,不跌破不賣,不要天天盯盤,心態會崩的!



愛吃大健的辣條


做事要未雨綢繆,90後不同於80後更不同學70後60後,獨生子女佔多數,沒有經歷過饑荒年代,經濟能力沒有趕上房地產大幅增值年代,但是90後有一個好處,就是說,這個群體背後,父母買房了的並且有穩定工作的,生活壓力會小很多很多,所以其中有很大一批人有一定得經濟能力去做一些投資或者投機活動,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國家政策也是在潛移默化的往證券市場作引導,包括一些相關法規的不斷完善,對外國資本或者個人開放交易權限等。從外部環境來說,對於90後入市都會有推動作用。

另一方面,國內可供投資的機會或者說品種並不多,沒有可以代替股市這種門檻低,輻射面廣的產品,同時股市也具備一定得社交屬性,容易上手。回顧歷史後再往長遠一點看,幾乎每個資本市場的發展都會有一些共性,比如說經濟週期論,發展階段論,而我們剛經歷過房地產市場的繁榮,就目前的房地產市場而言,不跌已經是國家做宏觀調控的強力表現,財富暴增的機會不大,提高製造成本,也是拖住房價的一種方式。所以未來的大方向或者可以說是一種必然結果就是金融證券市場,普適性和全民性,這是社會總體財富增長後實施財富分配的一個有效手段。因為分配成本足夠低。

很多人畏懼地看待市場,不妨目光放長遠一些,拿些閒錢,找些好的公司,做長期的定投也好,就當做長期的固定存款也好,不妨礙正常生活,為自己在未來經濟浪潮中爭得一個不起眼的位置[奮鬥][奮鬥]



已是穀雨


不請自來,說說我的個人看法吧。90後現在是20—30歲,處於人生最好的一個階段期。擺脫了學生時代的懵懂,相對家庭的柴米油鹽還不想三四十歲的大叔一樣各種羈絆。建議你應該把更多的經歷用在挖掘自己潛能上,尋找自己人生的意義。股市是個大染缸,花太多的經歷和財力上很有可能只是為他人做嫁衣,可以瞭解投過股市去了解目前國內的發展趨勢,不建議過多的投入。


破土豆芽


改善生活,提高生活品質是大眾的需求!

90後已經成年了,最大的90後都30而立了,但90後普遍剛剛走入社會,並沒有很多資源,也沒有固定資產比如房子等,反而為了在城市中更好的生存下來希望能夠擁有自己的房子,這,這,這些都需要錢。為了養家餬口,為了更好的生存,每一位成年人都希望獲得工資收入以外還有其它收入。

那怎樣才變得更有錢呢?來錢也快一點呢?腳踏實地的一些人通過加倍加點,通過技術輸出,通過副業來獲得更多的錢。而有另外一些人發現資本市場,而且資本市場看上去很美,只要努力每天賺個1%好像輕而易舉,那麼財富就會很快增加和積累。我想這是大部分90後炒股的初衷。但作為老韭菜必須提醒一下: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當然有小部分人本身就是這個職業另當別論。




牛貓哥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