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2、人類的生命信息觀念:


L2、人類的生命信息觀念:

自古以來,宗教、傳統、哲學、網絡和科學等都堅信靈魂的存在。而現代唯物主義、馬列主義和科學技術等都反對靈魂的實在性,認為沒有靈魂存在的證據。人死後,生命消失,肉體逐步分解,不會留下任何非物質性(靈魂)的存在。但是,近代科學技術界提出了“生命信息”觀念,認為人類的生命是由肉體和生命信息組成的,生命信息是肉體的主宰,肉體是生命信息的依託。

1、物質、能量、信息觀念

《量子力學》學者大衛·博姆提出:分子的組合和振動表達了“明在系”的物質世界,而量子的組合和波動(即信息場)構成了“暗在系”的神秘世界。“明在系”裡有生命體的存在,“暗在系”裡有生命信息的存在。一明一暗兩個世界組成了一個完整的生命世界。

奧地利科學家薛定諤一語道破了生命的本質,說“生命的基本核心是信息問題”。

德國貝爾教授曾指出:“生命的基本活動實質是電子傳遞,只有當電子傳遞停止了,人的生命也就停止了。”

中國科學院院士貝時璋說:“什麼是生命活動?根據生物物理學的觀點,無非是物質、能量和信息在生命系統中無時無刻地變化,這三個量有組織有秩序的活動是生命的基礎。”

科學研究的成果已經充分證明:生命信息有著神奇而偉大的力量,是它控制著生命的物質和能量的變化。

只有當你認識到人體是高度秩序化的信息系統以及生命信息在生命活動中發揮著積極主動的重要作用時,對生命才會有著清醒的認識。

如今,許多專家、學者已經充分論證:生命是物質和信息完美組合在一起的、高度有序化的活性物質。雖然生命的外部表現是物質或能量的變化,但其本質都是在信息指導下的運動過程。實際上就是生物遺傳信息(DNA、RNA)的變化過程,而遺傳的變異在本質上就是一種信息轉移過程。

2、現代的生命信息觀念

姜堪政博士、袁心洲工程師著《生物電磁波揭密—場導發現》中說:現代科學研究發現,生命信息可以傳達生命體的實在特性。

姜堪政博士的生物場導理論和實驗研究成果,讓我們走近了生命,看到了生命裡的另一個側面。生命實質上是生命信息指導下的物質、能量的轉化運動過程。

姜堪政博士經過五十多年的研究發現:動、植物在旺盛生長的時候可以發射出載有旺盛生命信息的電磁波,這種電磁波的信息和能量是統一的,能量的表達即信息的表達。這種攜帶生命信息的電磁波可以在生命活動中完成細胞之間的溝通和交流,而且能夠糾正基因的信息表達,甚至可以激活潛在的基因,讓潛在的基因取代衰老基因的控制功能。基因有動力,細胞才有活力,才能夠進行新陳代謝,生命才旺盛。

3、肉體與生命信息(生命特性)

一切事物都是由其結構與特性構成的,粒子有粒子的結構與特性,原子有原子的結構與特性,分子(無機物分子、有機物分子和生化物分子)有分子的結構與特性,細胞有細胞的結構與特性,組織器官有組織器官的結構與特性,系統有系統的結構與特性,生物體有生物體的結構與特性,人體有人體的結構與特性。

特性(即“功能”)是從客觀世界上講的,特性在主觀世界(人大腦)中的反映,稱為“信息”。特性與信息雖指同一事,但有區別。結構不會直接對人大腦發生作用,發生作用的是特性,特性通過“波”(指機械波、電磁波和量子波等)傳遞而在人大腦皮層中形成為“信息”。因此,“結構與特性”和“結構與信息”相對應。對於人類生命而言,則是“肉體與生命特性”和“肉體與生命信息”相對應。

人類生命是由肉體與生命特性構成的。對於人類生命而言,若只認識了肉體而不認識生命特性,則不算是認識了生命,只有肉體與生命特性都認識了,才算是認識了人類生命。

人類生命的肉體是由原子、無機物分子、有機物分子、生化物分子、細胞、組織、器官、系統構成的。原子是基本運行系統,質子、中子與電子的運行狀態(電磁態與量子態)受無機物分子特性與有機物分子特性(稱“理化特性”)的調製,受生化物分子特性(稱“生化特性”)的調製,受核酸大分子DNA、染色體特性(稱“遺傳特性”)的調製,受組織器官系統特性(稱“生理特性”)的調製,還受大腦特性(稱“心理特性”)的調製。這樣,我們將理化特性(理化功能)、生化特性(生化功能)、遺傳特性(遺傳功能)、生理特性(生理功能)與心理特性(心理功能)合稱為“生命特性”(生命功能)。受生命特性調製的原子電磁振盪與原子量子振盪,稱為“生命電磁振盪”與“生命量子振盪”,它們都具有生命特性。

生命電磁振盪或生命量子振盪在人肉體內傳輸,調控人體(從原子到各部)協調一致運行,則人類生命才能正常,這就是生命特性對人肉體的主宰,即“調控”。肉體是生命特性調控下的肉體,生命特性是肉體蘊含的生命特性。有肉體而無生命特性,它不是生命,只是一般性物質;有生命特性而無肉體,它也不是生命,只是一般的生命信息。所以,對於人類生命必須要從肉體結構與生命特性(生命功能、生命信息)兩個側面來認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