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2、人类的生命信息观念:


L2、人类的生命信息观念:

自古以来,宗教、传统、哲学、网络和科学等都坚信灵魂的存在。而现代唯物主义、马列主义和科学技术等都反对灵魂的实在性,认为没有灵魂存在的证据。人死后,生命消失,肉体逐步分解,不会留下任何非物质性(灵魂)的存在。但是,近代科学技术界提出了“生命信息”观念,认为人类的生命是由肉体和生命信息组成的,生命信息是肉体的主宰,肉体是生命信息的依托。

1、物质、能量、信息观念

《量子力学》学者大卫·博姆提出:分子的组合和振动表达了“明在系”的物质世界,而量子的组合和波动(即信息场)构成了“暗在系”的神秘世界。“明在系”里有生命体的存在,“暗在系”里有生命信息的存在。一明一暗两个世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命世界。

奥地利科学家薛定谔一语道破了生命的本质,说“生命的基本核心是信息问题”。

德国贝尔教授曾指出:“生命的基本活动实质是电子传递,只有当电子传递停止了,人的生命也就停止了。”

中国科学院院士贝时璋说:“什么是生命活动?根据生物物理学的观点,无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在生命系统中无时无刻地变化,这三个量有组织有秩序的活动是生命的基础。”

科学研究的成果已经充分证明:生命信息有着神奇而伟大的力量,是它控制着生命的物质和能量的变化。

只有当你认识到人体是高度秩序化的信息系统以及生命信息在生命活动中发挥着积极主动的重要作用时,对生命才会有着清醒的认识。

如今,许多专家、学者已经充分论证:生命是物质和信息完美组合在一起的、高度有序化的活性物质。虽然生命的外部表现是物质或能量的变化,但其本质都是在信息指导下的运动过程。实际上就是生物遗传信息(DNA、RNA)的变化过程,而遗传的变异在本质上就是一种信息转移过程。

2、现代的生命信息观念

姜堪政博士、袁心洲工程师著《生物电磁波揭密—场导发现》中说:现代科学研究发现,生命信息可以传达生命体的实在特性。

姜堪政博士的生物场导理论和实验研究成果,让我们走近了生命,看到了生命里的另一个侧面。生命实质上是生命信息指导下的物质、能量的转化运动过程。

姜堪政博士经过五十多年的研究发现:动、植物在旺盛生长的时候可以发射出载有旺盛生命信息的电磁波,这种电磁波的信息和能量是统一的,能量的表达即信息的表达。这种携带生命信息的电磁波可以在生命活动中完成细胞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而且能够纠正基因的信息表达,甚至可以激活潜在的基因,让潜在的基因取代衰老基因的控制功能。基因有动力,细胞才有活力,才能够进行新陈代谢,生命才旺盛。

3、肉体与生命信息(生命特性)

一切事物都是由其结构与特性构成的,粒子有粒子的结构与特性,原子有原子的结构与特性,分子(无机物分子、有机物分子和生化物分子)有分子的结构与特性,细胞有细胞的结构与特性,组织器官有组织器官的结构与特性,系统有系统的结构与特性,生物体有生物体的结构与特性,人体有人体的结构与特性。

特性(即“功能”)是从客观世界上讲的,特性在主观世界(人大脑)中的反映,称为“信息”。特性与信息虽指同一事,但有区别。结构不会直接对人大脑发生作用,发生作用的是特性,特性通过“波”(指机械波、电磁波和量子波等)传递而在人大脑皮层中形成为“信息”。因此,“结构与特性”和“结构与信息”相对应。对于人类生命而言,则是“肉体与生命特性”和“肉体与生命信息”相对应。

人类生命是由肉体与生命特性构成的。对于人类生命而言,若只认识了肉体而不认识生命特性,则不算是认识了生命,只有肉体与生命特性都认识了,才算是认识了人类生命。

人类生命的肉体是由原子、无机物分子、有机物分子、生化物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构成的。原子是基本运行系统,质子、中子与电子的运行状态(电磁态与量子态)受无机物分子特性与有机物分子特性(称“理化特性”)的调制,受生化物分子特性(称“生化特性”)的调制,受核酸大分子DNA、染色体特性(称“遗传特性”)的调制,受组织器官系统特性(称“生理特性”)的调制,还受大脑特性(称“心理特性”)的调制。这样,我们将理化特性(理化功能)、生化特性(生化功能)、遗传特性(遗传功能)、生理特性(生理功能)与心理特性(心理功能)合称为“生命特性”(生命功能)。受生命特性调制的原子电磁振荡与原子量子振荡,称为“生命电磁振荡”与“生命量子振荡”,它们都具有生命特性。

生命电磁振荡或生命量子振荡在人肉体内传输,调控人体(从原子到各部)协调一致运行,则人类生命才能正常,这就是生命特性对人肉体的主宰,即“调控”。肉体是生命特性调控下的肉体,生命特性是肉体蕴含的生命特性。有肉体而无生命特性,它不是生命,只是一般性物质;有生命特性而无肉体,它也不是生命,只是一般的生命信息。所以,对于人类生命必须要从肉体结构与生命特性(生命功能、生命信息)两个侧面来认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