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元代高僧,9歲就通曉《春秋》大義,這些佛典他一看便知

允若法師,九歲時就能明曉《春秋》大義,15歲遂剃髮為僧。習《天台四教儀》《十不二門指要鈔》,瀏覽一遍,便悉數盡知這些典籍的要旨。他的弟子比較著名的有集慶寺友奎、演福寺良瑾、延慶寺如瑩、隆德寺法讓、淨聖寺圓證等。2020年3月22日,農曆二月廿九,恭逢允若法師圓寂紀念日,頂禮緬懷允若法師!南無阿彌陀佛!

他是元代高僧,9歲就通曉《春秋》大義,這些佛典他一看便知

允若(1280~1359),元代高僧,諱允若,字季蘅,號浮休,紹興相里路人。九歲時就能明曉《春秋》大義,正因如此,他的父母就特別地鍾愛於他。當他年紀稍微大了一些的時候,他卻修然有絕塵之趣,日漸生出出家之念。父母、鄉人苦苦勸解,希望他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在仕途上春風得意,光宗耀祖。但允若卻執著一念,堅持要出家為僧。家人苦勸不聽,最後只好聽由他自己的選擇。於是,允若便辭別家人,來到雲門寺,開始了他的僧侶生涯。十五歲時,寺廟見他仍然不改初衷,執意出家,這才給他剃度,他也才成為一個真正的和尚。

之後不久,允若隨著其他僧眾來到杭州興福寺,第一次拜謁了當時頗為知名的大山恢法師。大山恢法師見他年少聰慧,銳意求學,心中歡喜,便慨然傳授給他《天台四教儀》、《金錍十不二門指要鈔》諸書。出乎大山恢法師意料之外的是,這位年紀輕輕的允若和尚居然只瀏覽一遍,便悉數盡知這些典籍的要旨!

這時,湛堂法師主持南竺寺。允若聽說後,隨即辭別大山恢法師,前往拜謁。到了南竺寺,允若和尚一如既往地師尊湛堂法師,廣採博學,學識日見精進,凡是法智所結,沒有不作深入學習、思考、探究的。憑著自己這一腔認真、刻苦的治學、上進的態度與精神,竟然以小小年紀、後輩晚學的身份,深得許多大和尚都難以攀援的湛堂法師的特別青睞。

元英宗至治初年(公元1321年),湛堂法師奉皇帝之命,北上燕都(今北京),負責校核《大藏經》。於是,他便將允若和尚的特異之行上奏皇上,藉以昭示允若和尚的居止、品行。皇帝一聽,也不禁大加讚賞,皇恩浩蕩,特別欽賜“慈光圓照”的名號,以示優寵。同時,又欽命允若和尚前往昌源淨聖院,出任寺院的住持之職。

允若和尚奉命來到昌源淨聖院,大出意料,感慨良多:當年香火茂盛的一大名寺,由於長年失修,管理欠當,竟然四處頹弊,破落不堪;尤其是風雨之夜,更給人一種搖搖欲墜的感覺……

但是,眼前荒蕪的院落、頹圮的房舍卻沒有嚇跑允若和尚,反而堅定了他光大寺廟、重振寺廟昔日風采的決心。在這種精神的支配下,允若和尚經過仔細考察和認真分析,決心花大氣力重新修整寺院:開墾荒蕪了的田地,修葺坍塌了的屋宇,重塑佛像金身,敲響晨鐘暮鼓……就這樣,在他的努力下,三年之後,這座淨聖院重又放射出燦爛的光華,再現昔日的繁榮,終於成為遠近聞名的一座巨剎!

完成了這一重任後不久,湛堂法師又飛鴻相招,請允若和尚迴歸京都,位居自己法座下的首座,負責校驗、攝正其他僧眾的日常規範。這樣一直到元泰定帝泰定年間(公元1324-1328年),允若和尚再次辭別湛堂法師,前往杭州興化寺,出任住持之職。不多久,允若和尚又回到他當年出家的雲門寺,退居歸隱。

元順帝至正年間(公元1341-1368年),允若和尚居停在浙江圓通寺,後來又來到上竺寺。在這裡,有一座山,山上有一眼早已廢棄了的纓絡泉,已經乾涸了許多年。有一天,允若和尚漫遊來到這裡,便手持錫杖,輕輕地敲打著泉水邊上的岩石,一邊祝禱說:“如果我的佛緣尚存在的話,那麼,泉水啊,你應當為了我再湧現出來;如果我的佛緣已盡了的話,那麼,泉水啊,你儘管一如既往地乾涸著好了。”

允若和尚禱告完畢,便見泉水汩汩湧出,清徹碧透,一會兒便將乾涸多年的泉湖注得滿滿的。隨行的人見了,無不感到十分驚訝。

這事後來讓戶部尚書貢師泰知道了,也不免十分感慨,便把它比作鐵樹開花,慈雲重榮;又稱此泉為“再來泉”。

隨後,允若和尚重又退隱雲門寺,築建了一座小小精舍,專門鑽習《法華經》、《三昧經》,以此作為自己暮年的淨修之業。

這時,已是元末之際,天下大亂,群雄蜂起,干戈紛呈,人民四處逃難,無以為生。雲門寺一帶久仰允若和尚法心慈容的民眾,紛紛前來投奔;卻又見佛門淨土同樣戰火燒身,無以活命,因此,大家就好心地勸說允若和尚和大家一起,遠避山野,躲逃殺身之禍,待天下平靜了,再來還就佛門。沒想到允若和尚不僅不聽大家的建議,反而怒斥說:“你們誰聽說過災難是可以躲避的呢?我的對敵就要到了,我還是守在這裡,等候他們的到來好了——你們別管我,趕緊走吧!”

等到大家都離開後,允若和尚就獨坐精舍之中,等候敵人的到來。果然沒過多久,賊寇蜂湧而至。允若和尚兀自端坐,剛毅不屈,辭色俱厲,威攝人心。這群賊寇的頭目憑藉所見所聞,心知允若和尚一定是一位得道高僧,不覺心有所動,命令手下之人撤退,不得傷害這位高僧。

但是,就在這幫賊寇之中,卻有一名賊寇,向來膽大包天,行為蠻野,聽了頭目前勸告,只是當作過耳邊風,不執行命令,舉刀向允若和尚劈去,說時遲,那時快,只見刀光一閃,允若和尚便如山一樣,頹然倒地……

與眾不同的是,允若和尚被殺之時,半點不見血濺地,而是一腔白色乳液,從刀口湧出,沾滿了地面……

這一天,是元順院帝至正十九年(即公元1359年)二月二十九日。允若和尚壽年八十,而僧侶生涯則長達六十五個春秋。

允若和尚在世的時候,風度簡遠,不苟言笑。因此,趙孟頫敬稱之為“僧中御史”。他的弟子很多,其中比較著名的有集慶寺友奎、演福寺良瑾、延慶寺如瑩、隆德寺法讓、淨聖寺圓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