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思州,後有貴州:面積最大的思州土司因何出現了分水嶺?

提起貴州,那肯定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其下轄地區包含了六個地級市和3個自治州,囊括了黃果樹瀑布、梵淨山、遵義會議會址等著名景區,有貴州大學、貴州醫科大學、貴州師範大學等高等學府。然而貴州卻在中國地名上出現得極晚,因宋朝時期的土著首領普貴以控制的矩州歸順, 宋朝在敕書中有“惟爾貴州,遠在要荒”一語,這才有了貴州之名。在貴州這個地名還未聲名遠揚時,此地卻有一個地名聲名大噪,那便是思州。

《思州府志》有記載:“先有思州,後有貴州。”由此可見,思州的歷史悠久,而與思州一起聞名的便是思州田氏。作為貴州四大土司之一的思州土司,貴州史上就屬思州土司的面積最大,曾達到貴州的三分之一。


先有思州,後有貴州:面積最大的思州土司因何出現了分水嶺?

貴州四大土司分佈圖


集天時地利人和,思州田氏搶佔先機

思州的“思”字拆之為“田心”,似乎冥冥之中自有天意,這思州就在田氏一族的心頭。清康熙《思州府志·古蹟》卷一載:思州“乃由秦漢以來以至唐宋,歷千五百餘年迄於元季,田氏猶得據而有之”。作為貴州四大土司之一的思州田氏,其歷史悠久。根據嘉靖《貴州通志》記載,“唐有天下,田氏始祖克昌陟巴峽,絕志宦遊,從事商賈,遂卜築思州”,田氏一族應該從唐朝便定居於思州。不過,在《思南府志》中的記載,則將田氏入黔的時候又推前了幾十年,其歷史可以追溯到隋朝,“田宗顯為黔中太守,後陟居巴峽,唐高宗時,其四世孫田克昌卜築思州。”

因思州多為少數民族定居之所, 歷代的朝廷都制定了相關的政策進行管理,從唐宋時期的羈縻政策到元時期的土司制度,土官“世有其地、世管其民、世統其兵、世襲其職、世治其所、世入其流、世受其封”,思州遂為田氏世土。


先有思州,後有貴州:面積最大的思州土司因何出現了分水嶺?

思州古鎮


鼎盛時期的思州土司佔據了有多大的面積呢?宋元時代,不僅僅是整個黔東北,還有黔東南和渝東南和湖南部分地區都是思州土司的勢力範圍。除了面積的優勢之外,思州的經濟和文化也非常繁華。在明朝之前,貴州地區經濟最發達的就是播州和思州兩地,思州的汞礦產量充裕,思州茶、思州石硯聞名遐邇。其高海拔、低緯度等優質的地理環境,更是讓思州古茶得到了很好的發展。思州古茶不僅銷路廣,甚至還留美名於各種文籍之中,陸羽在《茶經》稱讚道,“黔中生思州……其味極佳”,而《明實錄》中則有“思州方物茶為上”的高度讚譽。

可以說,這時候的思州不僅面積大,資源也非常的豐富。然而也正是這樣一個鼎盛的氏族,卻在元末明初時出現了分水嶺,最終止步於明永樂十一年,以不太體面的方式結束了八百多年的傳承,令人惋惜不已。

先有思州,後有貴州:面積最大的思州土司因何出現了分水嶺?

思州古茶聞名遐邇


明朝初期實行“調北征南”,在雲貴駐紮軍隊鎮守雲南

元末時期,正值朝廷動盪,朱元璋、陳友諒、明玉珍等人揭竿而起,而此時的思州田氏也面臨著巨大的考驗。在元至元年間,嫡系中田茂烈的兒子田仁厚承襲了思州宣撫使,三房田茂安接管了知鎮遠州軍民事和思南等地軍務。三房田茂安不願低人一等,時刻想著爭一個前程,於是在明玉珍入川建立大夏國時,主動將鎮遠、思南等地獻給明玉珍,得以受封思南宣慰使,自此思州田氏一分為二,為思州思南兩個土司。不僅如此,明朝獲得大權之後,貴州土司中第一個歸順的便是思南宣慰使田仁智,因此朱元璋任命其為思南宣慰使。後來思州宣撫使田仁厚也歸附了明朝,嫡庶兩系平起平坐。此時的思州並不僅僅是田氏的天下,還是明朝的江山。明朝怎麼可能不知道嫡庶之分,扶持旁系的思南,只為了將其分散,一分為二的思州代表著中央朝廷的介入。


先有思州,後有貴州:面積最大的思州土司因何出現了分水嶺?

思州古鎮


除了兩位田氏土司的共同存在之外,明朝還計劃著調北征南。因天下還未安定,邊疆地區頻繁動亂,尤其是雲南等地更是藏匿著元朝殘部在蠢蠢欲動,於是明太祖調派傅友德、沐英等將領揮軍南下,與藍玉率領三十萬大軍征戰雲貴西南地區,在消滅元朝殘餘勢力的同時,奪取對西南的統治權。

在平息戰亂的同時,那些部隊大多便以軍屯的方式留在了當地,既是鎮守一方,也是為了穩固主權。

貴州建省:土司制度的土崩瓦解,改土歸流已成必然

而思州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如管轄下的鎮遠屬於進入雲南的咽喉之地,史稱“欲據滇楚,必佔鎮遠;欲通雲貴,先守鎮遠”因此對於思州的一舉一動,更是牽動著中央朝廷的心絃。明朝選定的屯兵位置非常的巧妙,他避開了四大土司的管轄範圍,而選擇將大部分的兵力駐紮在安順一帶。這裡遠離了四大土司的掌控,又能快速地瞭解他們的動態,及時做出反應。

從洪武五年(1372年)置普定土府,管轄安順州、鎮寧州、永寧州、習安州和普定縣;到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八月,朝廷以安順州屬普定軍民衛。史稱其“屹為邊壘,襟帶三州”。可以說,中央朝廷的軍隊在當地已經逐漸站穩了腳,成為懸掛在土司頭上的一把利劍。如果貴州土司守護一方太平,那麼朝廷的兵力便會為他護航。一旦出現民不聊生的事情,那麼朝廷的利劍將不會留情。


先有思州,後有貴州:面積最大的思州土司因何出現了分水嶺?

銅仁萬山國家礦山公園內的貴州汞礦970多千米長坑道


而由田氏家族內部引發的砂坑之戰,自然成為了導火索。思州思南兩府為了爭奪銅仁、萬山一帶的礦坑,因此打得不可開交,相互廝殺,引起了地方的動亂。 明永樂九年(1411年),思南宣慰使田宗鼎又與思州宣慰使田琛為爭奪硃砂礦井發生戰爭,朝廷知曉後屢禁不止。不僅如此,兩府的恩怨甚至還上升到破壞倫常之事、慫恿周邊寨子作亂,令人髮指。永樂十一年二月初二日(1413年3月3日)廢思州宣慰司、思南宣慰司,思州思南二司分為八府,

以思州之地置思州、黎平、新化、石阡四府,以思南之地置思南、鎮遠、銅仁、烏羅四府,設貴州布政使總轄,設流官,貴州行省由此始。

洪武十五年正月置貴州都指揮使司,治貴州宣慰使司。永樂十一年置貴州等處承宣布政使司,與都指揮使司同治。領府八,州一,縣一,宣慰司一,長官司三十九。《明史、地理志》

先有思州,後有貴州:面積最大的思州土司因何出現了分水嶺?

石阡萬壽宮


雖說在這之後田氏還有幾十個長官司,但元氣大傷的田氏根本沒法東山再起。自此,那個歷經了八百多年的思州土司逐漸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我們唯有從相關文籍和建築中窺見思州田氏其當年的繁華和意氣風發。

本文的參考書籍如下:

《明史紀事本末》

《中國土司制度史》

《土司制度與西南邊疆治理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