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這次的疫情,英國小留學生家長會接孩子回國接受教育嗎?

S隱身


他們兩頭都想佔,前有利成為外國人,後有難裹挾政府,張口中國人動輒學成為國效力


誤入凡塵的佛陀


如果沒有這次疫情,山村認為,英國的這些小留學生家長是不會接孩子回國教育的。家長如果不是覺得外國的教育和環境比國內好,又怎麼會花那麼多的錢把孩子從小送到國外去留學呢?這又怎麼會有哪些“外國的空氣、月亮總是比國內的香和圓呢?”


很多家長把孩子從小就送出國,缺少父母的陪伴和教育。從小接受的是國外的教育,缺少愛國主義教育。在成長過程中很有可能會對自己祖國沒有多少熱愛。很有可能大學畢業後就留居國外,甚至更改國籍也不一定,這樣的例子有很多。


但山村相信,通過這次疫情,人們看到了祖國的強大,也看清了國外的一些真面目,更多的家長願意把自家孩子接回國內教育了吧!對於留學生,你有什麼想說的嗎?歡迎各位留言吐槽!


山村老師看教育


一位媽媽寫信給大使館:“我的孩子才13歲,懇請包機回國隔離”, 目前國外疫情肆虐,而我國在英留學的小學生大約在1.5萬人左右,這些小學生大多是借住在英國的各個家庭,這些家庭大多以老人為主。老人,又是新冠疫情的高危人群。而且目前已經有家庭明確提出:拒絕這些小學生繼續寄宿。所以,如何讓這些孩子儘快回國成為眾人關心的話題。

人們不禁想問:如果沒有這次的疫情,英國小留學生家長會接孩子回國接受教育嗎?

答案其實大家心裡都有數。那就是:如果沒有疫情這些孩子的家長基本不太可能會讓孩子回國接受教育。

能出國留學的孩子,他們的家長大多是資歷雄厚的。畢竟出國需要很大一筆費用。無論是學費還是國外的生活費,或者是當初付給出國留學中介的費用,都是一筆不小的花銷。

而家長費勁心力送孩子出國留學,無非就是想要孩子拿著國外的綠卡,成為當地人,享受當地的優厚待遇。如果沒有疫情,家長基本會一路規劃孩子在國外讀完高中甚至是大學的。這樣的想法也算正常。畢竟國內找工作的時候,留洋回來的整體上有一些優勢。

所以,現在出國留學,即便孩子以後不留在國外,回過來找工作也更具競爭力。所以可以推測:如果沒有疫情,這些家長多半也不會讓孩子回國接受教育。

小學生階段,正是孩子三觀價值觀培養的重要階段,把那麼小的孩子送去國外,未必是一個最好的選擇。

我自己有一個原則,小學和初中階段,我兒子必須在我身邊。因為我一直覺得,一個孩子的成長絕對離不開家庭的教育。甚至我認為在這個階段,家庭教育和影響,比學校教育更重要一些。父母的言傳身教真的非常非常重要。如果孩子那麼小就脫離父母的管教和看護,如何能保證孩子形成一個正向的價值觀。誰又能代替父母,執行教育孩子的這個任務呢?很顯然,這些教育靠那些寄宿家庭是無法實現的。

其實,外國的月亮沒有更圓,小學的孩子那麼小去留學,我甚至懷疑他們還能聽到我們的國歌嗎?每週一會有升旗儀式嗎?如果這些都沒有,那麼小的孩子如何養成自己的愛國情操呢?所以,我從來不認為,那麼小的孩子,獨自一人孤身在國外留學,會對孩子未來的發展更好。

歡迎您在評論區發表自己的不同意見~(我是格格鬥,2歲男孩的媽媽,喜歡讀書,熱衷兒童心理學研究,育兒路上與寶寶共成長。歡迎你關注我的頭條號@格格鬥愛baby)


格格鬥愛baby


小留學生家長要求接回孩子是因為英國疫情擴散,祖國才是安全的,是回來避難的,過年的時候他們想法肯定是不一樣的。這麼小把孩子送出去,應當去提前想到一些潛在的風險。現在英國停課,小留學生們單獨在國外確實風險很大,家長應該過去照顧,這樣最大程度不給國家添亂,也能保護孩子的安全。國家自己的花朵都急切盼著安全返校呢?現在嚴防輸入是重點,包機的話還是自己去組織吧,回國請自覺申報和隔離。

這些家長既然小小年紀把孩子送出去了,怎麼可能回國接受教育呢?他們要麼是逃避國內中高考升學壓力,要麼是為了10年永居,拿綠卡。原來的差生包裝下就海歸或外籍人士了,國家認同感普遍較弱。其實留學海外是各家的自由,不便評判,看看一身專業防護裝備,其實他們大部分有經濟實力在國外做好自我防護的。

我們的祖國已經很強大,這群小留學生應該定期回國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學習中國悠久的歷史,這才是家長應該去想的。我們不仇富,但也不允許超國民待遇,國家現在忙得很,自家的困難應該自己去克服,正好培養孩子自立自強,避免成為巨嬰。


一學堂王老師


【我是將將,我來回答。】

這些孩子之所以選擇去國外留學,是因為他們已經放棄了國內的教育。

既然他們已經大費周折的去了英國,要是沒有什麼特殊的原因,又怎麼會回國接受教育呢?



英國政府在此次抗疫之戰中的表現,確實讓人難以滿意。疫情爆發之時,不想著如何去保證民眾的安全,給予民眾以信心,反而是採取所謂的集體免疫療法,讓人難以置信。

那些留學生的父母看到這樣的消息,肯定是寢食難安的。畢竟他們的孩子都未成年,在面對如此嚴重的疫情之時,孩子如何去照顧好自己是一個大的問題。



如果說全英國人重視疫情,並能做好自身的防護也就罷了,可是事實是:他們根本就對此毫不關心,更有甚者甚至嘲諷那些做著防護的人。

英國人民的這些表現,更是讓留學生父母們的擔憂雪上加霜,因此他們才希望祖國可以接他們的孩子回家。



所以說:這些留學生選擇在此時回國,是因為防疫的需要,只有中國才最安全,並不是他們認可國內的教育。

經歷此次疫情之後,這些留學生及家長們肯定會重新思考留學這個問題,僅僅在這次的戰疫表現中來看,中國的表現是遠遠的優於任何國家的。



我相信:疫情之後,肯定會有一些人,會重新認識中國教育的,這也很有可能成為他們讓孩子回國接受教育的起因。

最後:許多人選擇讓孩子去留學,並不見得就是人們所說的是因為國外的月亮比較的圓,而只是單純的想給孩子一個好的教育環境,至於這個教育環境是否真的好,他們其實也並不確定,只是隨大流了而已。


行止將將


我的答案是基本上99%的人都不會回國接受教育。

我認識的一個朋友就是這個類型的。他和老婆一個是公務員,一個在金融機構上班,雙方的父母也是國企高管退休下來的,整個家庭收入都不錯,一年幾十萬的樣子。雙方家裡在省城有6套房子,都是獨生子女,所以到了他們兒子這一代3個家庭就這一根獨苗。

當初就找到我,想讓我給他的孩子規劃一下出國的事情,初中就出國,然後在英國上高中和大學,至於以後孩子還會不會回國,看他自己的意願。

孩子自己剛開始是挺糾結的,但是我分析了一下他的成績之後,發現上個好高中的幾率很小,那麼上好大學的幾率就更低了。但是如果出國去呢,給他分析了一下英國的學校,也許還能上個在世界排名不錯的學校,唯一擔心的是他家庭能否供得起。朋友說,我們打算賣掉2-3套房子供他讀書,畢竟我們就這一個獨苗,當然希望他以後好。

我們也討論過是否還回國接受教育的問題,最後的結論就是:不會。主要有這幾個原因:

1、既然出去了就不想回來

孩子從小到大,我們已經帶他去過國內的很多地方了。現在有去外國的機會,感受一下國外的先進教育,培養一下理念,就不想和國內再一樣。

2、因為想去更好的學校才去國外,國內競爭壓力太大

比如有的人在國內大學都考不上,但是國外至少可以上個本科,而且教育部也認可的。

有的人可能能上個大學,但是去一下比較差的211、985,世界1000強都進不去的國內學校都不可能。但是去到國外,我甚至可以去一個排名遠超國內985大學的學校,世界名校。

3、國內外教育教學內容完全不同,回國跟不上節奏

我記得曾經看過一個笑話,說美國高中生學的數學,我們國家的小學生都已經學過了。

國外很多注重你發揮自己的特點、注重實踐操作和自學,學習內容難度小一些;中國更多的是學會各種各樣的理論,會考試才行,學習難度只會讓大家懷疑人生。如果他們回國,很多人還是會成為末尾的那些,那之前出國的付出就全完了。


煮酒論高考


我覺得這個問題問的很有意思。

這些家長之所以把幼小的孩子送到英國去留學,就沒想讓孩子在中國接受小學、中學甚至大學教育。

他們有著自己的宏偉規劃和藍圖……

通過這場疫情,不知道這些家長和學生是否還是認為外國的月亮圓呢?



反正在這場疫情中,我對所謂的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有了顛覆性的認識改變:

1、一直掛在嘴邊的人權,只是說說而已。遇到真事了,任由自生自滅。什麼群體免疫力?統統是胡說八道、騙人的謊言,為了甩掉養老的包袱,達爾文的進化論派上了用場: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一些年齡大的、體力弱的人勢必在這場疫情中被淘汰。

2、經濟發達,哪裡發達了?國家沒有錢,老百姓手裡也沒有錢。連個核酸檢測都檢測不起,發達的經濟哪去了呢?

3、民主自由?這一點倒是真得到了體現:無視政府和防疫部門的要求,堅決不戴口罩,照樣逛街、購物。

……

比來比去,還是我們自己的國家好!

相信通過這場疫情,很多人會改變對英美國家的印象——

英美等國家的地位會下降,中國的地位會抬升。



記得前幾天一個回到中國的外籍留學生,趾高氣揚的質問機場工作人員:

從歐洲回來的人就是這種待遇嗎?

我去!

我想提醒這個“外籍華僑”:現在是公元2020年了,別再做著幾十年前的舊夢了!

在中國積貧積弱的年代裡,國外的月亮可能是圓一些、亮一些。但是在今天,中國的月亮也散發出奪目的光輝。

我們尊重對中國作出貢獻的華人!

回來吧,小學留學生們,祖國才是呵護你們成長的靠山!



我是朗月寒雪,歡迎關注,一起聊教育。


朗月寒雪


這個問題涉嫌明顯的道德綁架,人家有選擇教育的自由。

一個家庭達到一定的條件,它就會動用資源,讓自己的子女接受最好的教育。雖然國內目前的義務教育並不差,但是很多家長看重英國的教育條件與教育模式。

以上的選擇無可厚非。

但是從利益與人性的角度來講,如果沒有這次疫情,他們肯定不會讓子女回國接受教育的。

如果英國發生疫情,而國內沒有發生,在權衡利弊下,家長肯定會接孩子回國。

  • 一是為了躲避疫情。
  • 二是為了在國內接受教育,以免英國疫情情況好轉,開學後孩子成績跟不上。

人的一生一直在做選擇,而我們活著也一直在為選擇而承擔責任與風險。

愛國的人即使自己大富大貴,他也不會忘了本,有錢了也不會入他國國籍,最多讓自己的子女接受家長認為的更優等的教育。

如今他國有難,我們不要以愛國來綁架這些家長,僅僅因為他們將孩子送去英國而心懷仇視,這是不道德的行為,正常看待即可。

我是夢想視野,如果對你有幫助,歡迎關注留言。


夢想視野


今天下午我從一位老師發表的文章中瞭解到,這些英國的小留學生,有可能是通過另外一種方式加入英國國籍。

英國好像有一種國籍上的規定,就是在英國居住多少年,並且沒有犯罪記錄就可以申請加入英國國籍,在離開英國期間不能超過170天,這個數字記不準確了,假設是這個數字吧。只要不超過170天,就可以當成連續居住在英國。

文章中好像描述的是170天左右,也就是說這批小留學生從英國回到中國,必須在170天左右再回到英國,才能夠計算成連續在英國居住。

文章在反問,是不是過了170天之後,這些家長會要求我們在包機把他們再送回去呢?

所以說這批小留學生在孩子們成年人之後,是不是中國人都說不定。

而這些家長當自己的孩子成為英國人之後,他們就可以以親屬的方式選擇在英國居住,從頭到尾中國變成了什麼?

這是兩頭吃的典型,並且吃相非常難看,只是很多人不知道其中的原因。

所以那些從小學就把孩子送到英國去讀書的家長,其實他們內心中怎麼想的,他們自己明白。

國家是為了孩子,但是那必須是中國的孩子。


義誠老師


如果沒有這次疫情,英國小留學生家長會接孩子回國接受教育?怎麼可能,他們有這心事會在孩子這麼小就送孩子出國?

雖然很早就知道現在我國孩子留學的年齡越來越小,但不是這段時間爆出1.5萬小留學生滯留英國的消息,真的不敢相信從小學、初中就把孩子送到國外的人這麼多。

有人給到英國留學算了一筆賬,一年幾十萬,這不是一般家庭能承受的。這些家庭,孩子在國內就能接受更好的教育,為什麼非得出國?

在我看來,大部分孩子小就送出國的家長,都是存著送出去就不會讓孩子回來的想法的。英國小留學生這麼多,更是衝著英國10就可申請永久居住,11年說可獲得英國籍的政策去的。

要送孩子出國是自己的自由,別人不能說什麼,但現在孩子在外遇到了危險,就要國家包機接自家孩子,真不知這些人怎麼好意思提出這樣的要求?

國家公權永遠不會為少數人服務,別在此時才想著祖國好,自己做出的決定不管什麼時候都得自己負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