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寶玉、黛玉、寶釵是三角戀,但黛玉寶釵只是情敵嗎?

靈安


《紅樓夢》是一部奇書,也是一部描寫人物的偉大著作,此書裡面許多各色的人物都描寫的唯妙唯竅,彷彿真實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在《i紅樓夢》裡,作者以寶玉黛玉的愛情為線索貫穿全文,用重墨重彩寫了寶玉黛玉的前世今生。黛玉的前世為離恨天上三生石畔一棵絳珠仙草,日見枯萎之時,得神瑛侍者取水灌溉,得天地靈氣而修練成人。神瑛因觸犯天條被貶凡間,投胎賈府,含玉降生,取名賈寶玉。絳珠仙草為了報答神瑛灌溉之恩,決定陪其到人間,逐轉世投胎林家,成為林如海與賈敏的女兒,取名林黛玉。

這就是寶玉和黛玉第一次見面,寶玉突然說:“這個妹妹我好像在哪裡見過”而震驚四座,賈母則認為:“這斯越發呆了”,黛玉也暗自思忖:“這個人我好像見過”的原因。這也是寶黛愛情纏綿悱惻一生,終究未能修成正果,黛玉為寶玉流了一世的浪淚後心事成空,淚盡人亡,埋下的精妙伏筆。

黛玉、寶釵在與寶玉的三角戀愛中,對寶而言,他與黛玉的婚姻是""有心栽花花不發”,而和寶釵的婚姻則是“無心插柳柳成陰”。黛玉和寶釵同是主角,她們兩人是婊姐妹,親情把她們連繫在一起。她們之間即有親情友情,又同時愛上了一個男人,心中少不了醋意萌發,卻又免不了相互親密的偽裝。

寶釵和黛玉雖然在三角戀愛中有不同的結局,而寶玉黛玉寶釵三人卻同是封建制婚姻的犧牲品。儘管寶玉“任憑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黛玉則認為:“瓢之漂水奈何?”寶玉堅持:“非瓢漂水,水自流,瓢自漂耳!”黛玉卻道:“水止珠沉,奈何?”

在這場婚姻的悲劇中,寶玉反對與寶姐姐的婚姻,但被假象矇蔽(他看到的新娘旁邊的丫鬟是黛玉的帖身丫鬟紫娟)在欺騙中與寶姐姐進入了洞房;寶釵沒有力爭,被動的也是情願的接受了家庭人員的安排,與寶玉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受寶玉冷待,後寶玉出家,年輕受寡也沒有可恨之處,僅有可悲之情;黛玉面對賈府的亂點鴛鴦譜無力迴天,選擇逃避:“願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可見,黛玉與寶釵都是聽從命運的安排,他們的關係並非單純的“情敵”,還充當了舊社會封建制婚姻的犧牲品!


心如蓮花173349538


首先你這個提法有問題,寶黛釵,不能叫三角戀。寶黛二人是在戀愛,但是寶釵並不看好寶玉,她進京是為了待選,並不是為了嫁寶玉,至於金玉良緣一說,老人們當家為主,寶玉對仕途經濟一點不感興趣,寶釵並不喜歡寶玉,尤其是寶黛二人如膠似漆絲毫沒有避諱,寶釵冰雪聰明,何苦去當小三?她嫁寶玉時,寶玉瘋瘋癲癲,好不了怎麼辦?她竟然是沖喜去的,這麼漂亮有才又有錢,何苦調包計去沖喜?所以她嫁寶玉只是當時,家業凋零,薛蟠身陷牢獄、薛家已走投無路,暫借賈府權勢來挽回家業頹勢的。

黛玉寶釵並不是情敵。二人有過短暫的閨蜜史,但是二人自始至終沒有親密無間。黛玉恨寶釵撼動她的木石前盟,寶釵則根本懶得搭理黛玉,礙於情面表面文章做做而已。只是造化弄人,黛玉慘死,寶釵守了活寡,寶玉心灰意冷出家。


桃之夭夭17205499675


我是惜朝,惜朝君陪大家聊聊黛玉和寶釵。

這個問題問的好,寶釵和黛玉作為《紅樓夢》金陵十二釵裡最重要的兩位少女,倆人的關係真的如同大多數人想象的那樣,是情敵嗎?

其實不然,我想當初曹雪芹創作這兩個人物時並不僅僅是想設立兩個人對立的關係,這一點在原文中也多次提及。

首先從對待寶玉和黛玉的態度上來說,寶釵因要上京參加選秀,落選後才進賈府,而原文中明確提及她那時是十三歲,而黛玉寶玉年紀尚小,因此何來情敵之說呢?

但當時黛玉和寶釵關係算不得親密,此時有幾點因素。

一、年幼時寶釵對自己和寶玉之間關係造成的危機

第十九章中寶玉在午間來陪黛玉玩鬧,講小故事,好一個“意綿綿靜日玉生香”,而寶釵卻進來打攪,雖說原文中黛玉沒有明說不滿,但時間長了,次數多了自然會有所不滿。

 黛玉聽了,翻身爬起來,按著寶玉笑道:“我把你爛了嘴的!我就知道你是編我呢。”說著,便擰的寶玉連連央告,說:“好妹妹,饒我罷,再不敢了!我因為聞你香,忽然想起這個故典來。”黛玉笑道:“饒罵了人,還說是故典呢。” 一語未了,只見寶釵走來,笑問:“誰說故典呢?我也聽聽。”黛玉忙讓坐,笑道:“你瞧瞧,有誰!他饒罵了人,還說是故典。”寶釵笑道:“原來是寶兄弟,怨不得他,他肚子裡的故典原多。只是可惜一件,凡該用故典之時,他偏就忘了。有今日記得的,前兒夜裡的芭蕉詩就該記得。眼面前的倒想不起來,別人冷的那樣,你急的只出汗。這會子偏又有記性了。"黛玉聽了笑道:“阿彌陀佛!到底是我的好姐姐,你一般也遇見對子了。可知一還一報,不爽不錯的。”

而在第二十章湘雲來賈府中更是將這種情緒給挑明瞭。


只見史湘雲大笑大說的,見他兩個來,忙問好廝見。正值林黛玉在旁,因問寶玉:“在那裡的?"寶玉便說:“在寶姐姐家的。”黛玉冷笑道:“我說呢,虧在那裡絆住,不然早就飛了來了。"寶玉笑道:“只許同你頑,替你解悶兒。不過偶然去他那裡一趟,就說這話。”林黛玉道:“好沒意思的話!去不去管我什麼事,我又沒叫你替我解悶兒。可許你從此不理我呢!"說著,便賭氣回房去了。

寶玉和黛玉青梅竹馬,橫插上一個更加溫柔和順,知情知趣的女孩子,自然會有所不滿,黛玉看見寶玉和寶釵同進同出,心裡有點小情緒,但這難道都是因為寶釵喜歡寶玉故意而為嗎?應該不是,畢竟他們當時年紀都年幼,大不過寶釵,也就將將十三歲,更多的應該是想要在一處玩鬧吧,而且寶釵心思通透,最是知書達理,若是知曉他倆感情,必不會打擾吧,能說通的就是寶釵當時並不知道他倆的心思吧。


二、黛玉不喜寶釵為人

她覺得寶釵為人太過圓滑,世故,而黛玉清冷孤高,做事直接,自然對她不喜,這是性格上的差異。

因此這都說明倆人初期關係並不親密,但絕非情敵。而在後期倆人關係漸佳,甚至成了很親密的朋友,這是為什麼呢?

一是從湘雲進府事件後(上文有提及),寶釵就已經知曉倆人心意,自然是能避諱就避諱,因此不存在“情敵”問題。更重要的是在第四十五章時,倆人共結金蘭語,一番真情得以展現,令兩人惺惺相惜,

黛玉聽了,不覺紅了臉,笑道:“人家才拿你當個正經人,把心裡的煩難告訴你聽,你反拿我取笑兒。”寶釵笑道:“雖是取笑兒,卻也是真話。你放心,我在這裡一日,我與你消遣一日。你有什麼委屈煩難,只管告訴我,我能解的,自然替你解一日。我雖有個哥哥,你也是知道的,只有個母親比你略強l些。咱們也算同病相憐。你也是個明白人,何必作'司馬牛之嘆’?你才說的也是,多一事不如省一事。我明日家去和媽媽說了,只怕我們家裡還有,與你送幾兩,每日叫丫頭們就熬了,又便宜,又不驚師動眾的。”黛玉忙笑道:“東西事小,難得你多情如此。”寶釵道:“這有什麼放在口裡的!只愁我人人跟前失於應候罷了。只怕你煩了,我且去了。”黛玉道:“晚上再來和我說句話兒。”寶釵答應著便去了。

由此以後,倆人關係突飛猛進,寶釵給黛玉諸多關心,哄她吃藥,給她講道理,使眼色等等,都說明寶釵對其是真寵啊,因此倆人在前期並非情敵,而後期也是非常好的閨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