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有愛! 常青花園“90後”“00後”在戰疫中成長


超有愛! 常青花園“90後”“00後”在戰疫中成長

超有愛! 常青花園“90後”“00後”在戰疫中成長

3月21日,是東西湖區常青花園被認定為無疫情街道的第一天。自武漢“封城”以來,常青花園6個社區、13個小區,297個“樓棟戰疫”微信群裡,無論是社區幹部、網格員還是志願者,每個崗位上都活躍著年輕的身影。


常青花園相關負責人表示

“一批‘90後’、甚至‘00後’在社區防疫工作中主動承受壓力、盡心盡責,在疫情中戰鬥併成長起來。”


居民給“90後”社區書記送來香椿芽

21日一大早,60多歲的張新華老人拎著一個塑料袋子,走進了常青花園一社區黨員群眾服務中心。社區書記夏依聽見響動,急忙迎了出來。

“小夏,我是來謝謝你的。”說著,張新華把手中半鼓的袋子遞給她,“這是我才摘的香椿芽,你拿回家炒雞蛋吃。”

“內心一股暖流湧過。”原來前兩天,張新華和老伴,手上現金已經用完,無法買菜購物。夏依得知後,主動借了500元給他們。沒想到張爹爹一直惦記這件事,專門摘了一袋子香椿芽登門道謝。


超有愛! 常青花園“90後”“00後”在戰疫中成長

常青花園一社區書記夏依給市民發放愛心菜

今年28歲的夏依,2017年從紅色物業、社區副書記一路幹過來,兩年時間不到就擔起了社區書記的擔子。她雖然年輕,卻已經是基層工作經驗豐富的“老兵”。

83歲的趙婆婆雙眼失明,一直和60多歲的兒子兒媳住在一社區一村。2月上旬,兒子和媳婦都出現疑似症狀,亟需隔離,可夫妻倆放心不下老人一個人在家。夏依為了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主動承諾照顧老人的一日三餐。

當時社區人手緊張,夏依想方設法找到一個護工,結果對方一聽說是疑似病患家庭,而且還是盲人,連門都不願進去。再聯繫到另外兩個人,依舊如此。夏依只好穿著防護服,一個人進屋打掃消毒,每天為老人送飯送菜。周圍鄰居見了,都十分感動。夏依心裡明白,“你做的事情他們都會看在眼裡,知道你是真心為他好。”


“90後”寶媽網格員“封城”前趕回武漢

常青花園四社區網格員任佳雪嬌,是個27歲的“寶媽”。21日下午,任佳雪嬌和同事從四社區黨員群眾服務中心搬出了兩箱食用油和袋裝米,以及衛生紙、愛心菜等物資,用電動三輪車拖到新康苑,為5家住戶送去慰問。

任佳雪嬌用超市購物車把物資分裝好,推著車就往裡走,每一棟需要重點關照的居民她都十分熟悉。敲開房門,“你好,我是小任,給您送物資了!”“你們守護我們兩個多月了,太謝謝了!”誰能想到,她才接手新康苑650戶居民的網格管理工作不到半年。而且這還是她的第一份工作。


超有愛! 常青花園“90後”“00後”在戰疫中成長

四社區網格員任佳雪嬌為重症居民送物資

今年1月22日,任佳雪嬌和在武漢糧油儲備公司上班的丈夫開車前往武穴過年。第二天清晨聽說武漢要“封城”,兩個人決定帶著孩子回漢,任佳雪嬌更是直接開車來到社區報到。

“當時就想著社區人手不夠,必須回來。”令任佳雪嬌意想不到的是,剛剛參加工作大半年的她,即將迎來最艱難的時刻。20多個樓棟“戰疫群”不停呼叫,手機也響個不停,每天騎著電動車在小區間穿梭滿足居民需求、送菜送藥……尤其是一些人的急躁和不理解,一度讓她陷入焦慮。

“但我告訴自己不能打退堂鼓。”任佳雪嬌自小在四川綿陽長大,親歷了汶川大地震和災後重建。天災帶來的巨大困境和各方疾馳救援,令她終身難忘。“我是國家救下的孩子,所以現在一定盡最大努力守好自己的陣地。”


留學“00後”穿上紅馬甲

“奶奶,這是你的菜。拎不拎得動?”還不到20歲的李金峰,是西班牙馬德里自治大學航空管理專業的大二學生。他瘦瘦高高的,眉清目秀,站在社區志願者的隊伍裡十分顯眼。

1月23日,他乘機回漢,原本準備在常青花園家中度過10天的假期。如今,他每天穿上志願者的紅馬甲,戴上紅色帽子,早上八點半就出現在社區的蔬菜分發點,為居民提供志願服務。“看到很多人在為疫情奔忙,我也想做點有意義的事。”


超有愛! 常青花園“90後”“00後”在戰疫中成長

身著志願者服裝的李金峰為老年人送菜到家

社區的十元菜一大包,很沉,看到有的老人拎不動,李金峰就主動幫忙送上門。“有時候人家的感謝太盛情了,我覺得自己就做了一點該做的事而已。”李金峰笑著說,國內的同學都忙著上網課,幸好自己不用,反而可以在疫情下的社會中去觀察、體驗和學習書本上沒有的知識。

李金峰說,自己當上志願者後,常常會把工作情況分享出去。不少國外的同學看到後,紛紛為他點贊。“現在西班牙疫情也很嚴重,他們很難像中國這樣把社區管控得這麼好,同時又為居民提供各種服務。”他表示,已經準備休學半年,在家多為鄰里街坊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來源 - 東西湖區融媒體中心

記者 - 林坤

圖片 - 朱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