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戰役,山東小推車居功至偉!濟南戰役50萬民工支前

陳毅元帥有句名言:“淮海戰役的勝利,是山東人民用小推車推出來的。”

人民群眾的鼎力支持,確係我軍克敵制勝的重要法寶。尤其是在解放軍實際上並沒有現代化後勤支援系統的情況下,群眾的支前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了。不過,山東人民對解放軍的支援,絕不僅僅體現在淮海戰役,而是貫穿整個解放戰爭全程。如果說,集山東全體人民之力集中保障解放軍某個戰役,也並非始於淮海戰役。在此前的濟南戰役中,“淮海小推車”的壯觀一幕,就已經預演過了。

在濟南戰役中,華東局採取“兩條腿走路”的方式,一方面依靠華野後勤部隊的兵站運輸線,一方面發動廣大群眾支前,將大批物資大量糧襪、彈藥及各種戰勤物資,及時運往前線,保障了戰役順利進行。

淮海戰役,山東小推車居功至偉!濟南戰役50萬民工支前

戰役期間,華野各兵站動用了732輛汽車,4955輛馬車和13335輛手推車,完成了1000萬斤以上的彈藥、被服、西藥運輸任務。其中彈藥佔40%,被服佔35%,西藥佔4%。在運輸工具使用上,兵站本身工具佔45%,民工自帶工具佔54.3%。

為了保證物資的運輸,從8月底開始,各有關地區的青壯年,便不分晝夜地搶修公路、橋樑。魯中南一、七兩個分區,共修好公路1695裡,橋樑129座。新解放區歷城縣東橋區動員3000餘民工,修公路70餘里,大車路101裡,沿途沿村都成立了護路組,隨時檢查搶修,保證公路暢通無阻。遇到陰雨天道路泥濘,大車輪子轉不動,他們就手推肩扛送一程,或換用小車、挑子、驢騾,日夜趕運;在滾滾的黃河上,水手船工的號子聲日夜震盪,運輸船隻來往不斷。

淮海戰役,山東小推車居功至偉!濟南戰役50萬民工支前

在通向濟南的各條公路的附近,特別是接近戰區的地區,支前委員會設立了稠密的民運網。每隔30裡設1個民運站,每60裡或90裡設一個民運中轉大站。星羅棋佈的數百個民運站織就了一張稠密的網,從四面八方將濟南城團團圍住。各兵站、民站周圍村莊的老年人和兒童,都踴躍為部隊帶路、送信、燒水做飯。這些兵站和民站為過往部隊和支前民工,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9月上旬,山東各地普遍組織好常備和臨時兩種擔架和運輸支前民工隊伍。常備民工服務期一般為3個月,多由距戰區較遠地區的民工組成。每500副擔架,或500輛小車,或500名挑工組成一個大隊,配屬一個縱隊隨軍行動,擔任二線的擔架(第一線由軍隊擔架隊擔任)和軍糧、彈藥的運送。臨時性民工,由戰區附近的村莊派出,負責接力運輸,將各種物資,一站一站接力運到前線。

淮海戰役,山東小推車居功至偉!濟南戰役50萬民工支前

整個濟南戰役期間,山東共出動支前民工50萬,參加常備支前的小車18000輛,擔架14000副。

魯中南第一批就動員了支前常備民工10萬人,其中57000人到前線服務。著名的平邑擔架隊和擔架英雄高啟文,著名的勞動英雄朱富勝,擔任了沂南、沂東兩縣的擔架團長。

膠東區組成6萬人的強大支前隊伍,組織有大車、小車、擔架和挑子等大隊。當支前任務下達後,棲霞11區張家莊,有11名青年黨員要求帶頭支前,30名青壯年自動報名出征。平度戴家莊指導員戴錫孟,原定農曆8月16日結婚。領導讓他留在後方,他卻說:“結婚是小事,支前是大事,支前回來再結婚也不晚。”堅決要求出發參戰。棲霞大柳口村應出工2名,報名的即有26人。各地支前民工隊伍,都配備了堅強有力的地方幹部。渤海地區參加支前的幹部即有800餘人。浩浩蕩蕩的支前大軍,從渤海、膠東、魯中南各個地區四面八方,匯成巨大的洪流,直奔濟南而來。

淮海戰役,山東小推車居功至偉!濟南戰役50萬民工支前

由於積累了兩年多的支前經驗,各地支前的裝備也大為改善。膠東地區擔架團,都用繩網結成輕便擔架,每副擔架都配備1床棉被,專為傷員墊蓋,並有遮雨、接尿的工具。每5副擔架配有一隻馬燈。每輛小車配1副新車耳,1只馬燈,1張席子(既可為傷員遮雨遮陽,又可為民工墊鋪)。

支前民工們晝夜不停歇,將各種物資源源送到前線,遇雨就把自己的穿衣被子蓋在物資上,使物資免受損失。肥城縣張基昌班的11名挑工冒著大雨,送麵粉到商埠前線,麵粉一點也沒淋溼或漏掉。廣饒擔運團的民工,9月3日接到從民站運彈藥到前線彈藥所的命令,從早晨8點鐘吃了飯開始行動,下半夜到達目的地,一直到第2天才吃上飯。範榮身被石頭碰破了腳,指導員叫他休息,他怎麼也不肯,他用一根杆子支撐著,扛著彈藥箱繼續前進,他還鼓勵後面的同志:“快走喲!別落了後!”

淮海戰役,山東小推車居功至偉!濟南戰役50萬民工支前

一次,匡五民工營3連在水沒胸口的大河中來回背傷員,上岸以後,揹著傷員爬行通過火力點,手上腳上都被高粱茬子扎出了鮮血。但他們顧不了這些,一心想的是傷員的安全。王士和、趙金榮、竇金才三人,一氣往返背下13個傷員。在轉送途中,他們十分愛護傷員,買東西給傷員吃,幫助傷員大小便,下雨時,就脫下身上的衣服給傷員蓋好,自己在雨中淋著行進。

9月21日風雨交加,道路難行,德平擔架團的黨員孫興武領導全排民工冒雨轉運傷員,路上他脫下自己的棉被,給傷員蓋好傷口。在他的影響下,全排穿棉被的民工,都自動脫下來給傷員蓋上。德平縣梁家村支部書記梁大河,是五連指導員,當夜裡擔架員走得睏倦的時候,他就講前線的勝利消息來鼓勵民工,並替累了的民工抬擔架,帶領全連完成9次轉運任務。有一次,某擔架連14班接到任務,必須在2小時將將1名重傷員送到23裡外的手術隊,否則就會有生命危險.該班飛速行進,僅用1小時40分鐘就將重傷員安全運抵目的地。

淮海戰役,山東小推車居功至偉!濟南戰役50萬民工支前

【山東人民送給73團的錦旗,上面印著“打進濟南府,活捉王耀武”】

德平擔架團冒著連綿秋雨,1個月內跋涉4000餘里,完成13次山地行軍轉運傷員任務,運輸糧食55萬斤,全團千餘人大部立功,榮獲“一切為了傷員安全”的獎旗一面。益、壽新解放區民工楊左修,在120裡的擔運糧食途中,膀子、脖子都被扁擔磨破了,仍堅持完成了任務。

渤海二分區張許民工團,多次完成搶救和轉運傷員的任務。全團2037人光榮立功,佔民工總數百分之九十以上。有174人光榮入黨,湧現出支前三級英雄9名,模範連、排、班單位37個。全團榮獲縱隊嘉發的“火線英勇搶救”“功建濟南”等三面錦旗。

淮海戰役,山東小推車居功至偉!濟南戰役50萬民工支前

為搶救傷員,有420餘民工堅持帶病執行任務。據統計,拿自己的衣服被子給傷員蓋,嘴對嘴為傷員喂水,自己拿錢買東西給傷員吃的,就有2600多人次。他們還幫助部隊修挖地堡、掩體等工事5090個,挖交通溝25833米,繳獲敵人槍605支,炮彈238箱,子彈60餘箱,手榴彈144箱。

在山東解放區人民的無私支援下,濟南戰役不僅大獲全勝,而且戰役進展之迅速,遠超敵我雙方的估計。在一個多月後發起的淮海戰役中,山東人民又組織出一支比規模更為龐大的支前大軍,浩浩蕩蕩地開赴淮海前線,為解放全中國貢獻力量。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兵說歡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