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常說,發怒是用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這話對嗎?

沙塵暴有話說


人生在世多多少少會遭遇到嘲弄和辱罵。只要你能冷靜下來反思一下,想想人家為什麼要嘲弄和辱罵你?尤其是對那些毫無理由的嘲弄和辱罵。無非就是用此法來激怒你,使你產生不理知的行為或者使你生活在怒火中不得安寧。反過來若你不生氣,對方會覺得你油鹽不進,自討無趣而恨無能。他的目的沒達到,則發怒之人自損八百。所以有請將不如激將,激將怒髮衝冠,結局是兩個極端中其一。勸君莫把怒來發,一旦積怨損自家。

守得平凡糊塗心,喜闖海角走天涯。


文龍6435


這句話源於德國古典哲學家康德:“發怒,是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

然而關於這個話題,還有一個故事很有意思

有一天,佛陀在竹林精舍的時候,有一個婆羅門突然闖進來,因為同族的人都出家到佛陀這來。

令他很不滿。

佛陀默默地聽他的無理胡罵之後,等他稍微安靜時,向他說:

“婆羅門啊,你的家偶爾也有訪客吧!”

“當然有,你何必問此!”

“婆羅門啊,那個時候,偶爾你也會款待客人吧?”

“那是當然的了!”

“婆羅門啊,假如那個時候,訪客不接受你的款待,那麼,這些菜餚應該歸於誰呢?”

“要是他不吃的話,那些菜餚只好再歸於我!”

佛陀看著他,又說到“婆羅門啊,你今天在我的面前說了很多壞話,但是我並不接受它,所以

你的無理胡罵,那是歸於你的!婆羅門,如果我被謾罵,而再以惡語相向時,就有如主客一起用餐一樣,

因此我不接受這個菜餚。”

然後,佛陀為他說了以下的偈:“對憤怒的人,以憤怒還牙,是一件不應該的事。對憤怒的人,

不以憤怒還牙的人,將可得到兩個勝利:知道他人的憤怒,而以正念鎮靜自己的人,不但能勝於自己,

也能剩於他人。”

婆羅門經過這番教誨,出家佛陀門下,成為阿羅漢。

不順利的境況下,能夠做到不發怒

是一種生活智慧






賽影


生活中,我們既要享受收穫的喜悅,也要享受“失去”的樂趣。失去是一種痛苦,也是一種幸福。因為失去的同時你也在得到。失去了太陽,我們可以欣賞到滿天的繁星;失去了綠色,我們可以得到豐碩的金秋;失去了青春歲月,我們走進了成熟的人生。失去之後,你的世界依然有愛。

學會知而不言,因為言多必失;學會自我解脫,因為這樣才能自我超越;學會一個人靜靜思考,因為這樣才能讓自己更清醒、明白;學會用心看世界,因為這樣才會看清人的本來面目;學會放下,因為只有放下了才能重新開始;學會感恩,因為擁有一顆感恩的心能幫助我們在逆境中尋求希望,在悲觀中尋求快樂。

發怒,是用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煩惱,是用自己的過失折磨自己;後悔,是用無奈的往事摧殘自己;憂慮,是用虛擬的風險驚嚇自己;孤獨,是用自制的牢房禁錮自己;自卑,是用別人的長處抵毀自己。摒棄這些,你就會輕鬆許多!


咦熊


發怒是心裡素質不夠好!


用戶4535025526973


差不多是這樣的!


慧嫻123456789


發怒不定就是對方的錯,有些人沒有素質,皮氣暴燥,野蠻行事,死不認錯,以惡壓人的大有人在,大家文明,控制皮氣,海闊天空。


用戶89309792597



緣如我詩


更多是激勵自己,品味一下岳飛的滿江紅就沒那麼簡單懲罰自己。

怒髮衝冠,憑欄處、

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望景老白



用戶3214820612315


是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