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果”的故事(下)

作者 丁志文

“革命果”的故事(下)

“革命果”的故事(下)

丁志文,現在廣州工作,戰時是43軍軍地炮團指揮連偵察排計算兵。

廣西除了山多,就是水多,有時憑著地圖指引的路,一不小心就會走進一片溼地,為了不擾民擾狗,不耽誤有限的時間,我們只能硬著頭皮向前走,溼地裡面的水有膝蓋那麼深,有時候突然會變成齊腰深,溼地中長滿了蘆葦、灌木和野草,我們只能一邊判斷路向,一邊在前面用砍刀開路,十分辛苦。

廣西的冬天特別溼冷,每次夜間訓練的時候,部隊發的絨衣都擋不住刺骨的寒氣,我們有時候只好穿上棉衣參加夜訓。有一次,團裡面組織全團進行夜訓和射擊考核,指揮所的位置設在東門林場的山巔。按照考核的要求,部隊攜帶武器裝備徒步開進,偵察排照舊是在前面帶路和開路。繞過一個個村莊,但是繞不過水田和溼地,溼滑的田埂不知道有多少人掉到坑裡、滑倒在水田,渾身都是泥漿,大傢什麼都顧不上了,一個念頭就是向目的地開進。到了林場山下,考核組將山的緩坡方向設置為作戰區域,我們只能從山的反斜面登山,反斜面不但沒有路,而且還特別陡峭,反正是天也黑黢黢的,大家也不覺得害怕,跟著往上爬就是了。當時我背了一個射擊指揮儀和自己的水壺、挎包、防毒面具、作業袋,綁好這些裝備,騰出雙手抓住山上的灌木向上攀登,山上的野草十分溼滑,一不小心就往下滑,因為看不清楚,也不覺得特別危險,用了2個多小時,終於爬到了山頂。

“革命果”的故事(下)

丁志文照片

到了山頂還沒有天亮,馬上先開始挖工事,構築觀察所、防炮洞,涉水一身溼,爬山一身汗,加上山頂冷風一吹,來一個透心涼,沒辦法,大家都是這樣,取暖基本靠抖了。

天亮以後,考核組開始釋放發煙罐,山頂煙霧瀰漫,大家趕緊戴上防毒面具,在濃煙中我們敷設電話線(偵察兵電話線是由偵察兵自己收放),聯測觀察所,準備目標,計算射擊諸元,全團進行炮火準備。

完成考核後,已經是上午了,在山上吃上一口壓縮餅乾,然後順著盤山公路下山。折騰了一個晚上和一個早上,大家是又累又困又冷,來到山下,再回頭看看昨晚我們攀登的山崖,估計有70多度了吧,大家又出了一身冷汗:假設在白天,這山一定爬不上去!昨晚上百人從這裡爬上去沒出事,簡直是萬幸。

莫德蘭副參謀長帶著我們偵察排離開東門林場,大家蹚著草叢、灌木叢向集結地開進,露水又打溼了在山上風乾的衣服,棉衣褲都格外沉重。大家都情緒不高,困得眼睛睜不開,累得腿邁不開,冷得直打哆嗦。莫副參謀長見狀,大聲跟我們說:大家打起精神來,我們43軍是中國共產黨的第一支武裝,我們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我們再苦再累,難道比戰爭年代的革命先輩還苦、還累、還危險嗎!

接著,他從身邊的小樹上摘下一個青果,說大家嚐嚐,看這個是什麼果?我們每個人都摘了一個,咬開一嚼,又苦又澀,趕緊“呸!呸”地把它吐掉。莫副參謀長笑著說,先彆著急吐,你現在再看看嘴裡有什麼味道?是不是有股甜味?這個果子因為是先苦後甜,在我們廣西家鄉,大家都管它叫“革命果”,既然來幹革命,肯定要吃苦,還要不怕吃苦,當你能吃苦了,你就會感到甜了。

“革命果”的故事(下)

“革命果”學名餘甘果(餘甘果又名牛乾果,油甘果,也有“油金子”之稱)

我們今天跋山涉水,風裡來雨裡去,苦不苦,肯定苦,但是我們是紅軍的後代,我們有紅色基因,我們不怕!我們今天吃苦,是為了明天的甜,是為了人民過上安定的日子,為了我們家人的幸福生活!同志們,你們還怕苦嗎!大家齊聲高喊:“不怕!”

莫副參謀長帶著我們高唱《人民軍隊忠於黨》:“雄偉的井岡山,八一軍旗紅......”雄赳赳地奔向集結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