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句古語,闡釋何為“中國精神”

中國精神就是中華民族之魂,是五千年華夏文明的血脈流淌在中國人心中的生生不息的愛;是穿越血與火的洗禮;是中華民族不斷髮展進取的力量之源。

以下十句古語是歷代聖賢學者們關於“中國精神”的總結,準確道明瞭中國精神的內涵

1、中國氣概:犯我必誅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漢書·陳湯傳》

出自西漢名將陳湯給漢元帝的上書,是表明擊退北匈奴郅支單于的功績 。全句為:“宜懸頭槁街蠻夷邸間,以示萬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釋義:“應該把砍下的頭懸掛在蠻夷居住的槁街,讓他們知道,敢於侵犯強大漢帝國的人,即使再遠,我們也一定要殺掉他們。”

在司馬光《稽古錄》這部惜墨如金的《資治通鑑》簡編本中,除天象天災之外,國政幾乎從略,但司馬光卻以大量的文字記載了漢武帝時代“雖遠必誅”的事實。“兵者,不詳之器”。戰爭向來傷害都是雙方的,武力雖不能解決一切問題,但當國家危機尚存之時,保家衛國才是當務之急。

2、中國品格:法乎天地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易經》

釋義:君子處世,應像天一樣,自我力求進步,剛毅堅卓,發憤圖強,永不停息;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君子應增厚美德,容載萬物。

民國時期,梁啟超在清華大學任教時,引用了《易經》上的“自強不息” “厚德載物”等話語來激勵清華學子。此後,清華人便把“自強不息,厚德載物”8個字寫進了清華校規,後來又逐漸演變成為清華校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著名哲學家、哲學史家、國學大師,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張岱年先生把中華民族精神概括為“自強不息” “厚德載物”。作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國學大師,他終生勤勉,致思學問,造福祖國的文化學術事業,堪稱一代學人楷模。

人世沉浮如電光石火,盛衰起伏,變幻難測。如果你有天才,勤奮則使你如虎添翼;如果你沒有天才,勤奮將使你贏得一切。命運掌握在那些勤勤懇懇工作的人手中。推動世界前進的人並不是那些嚴格意義上的天才,而是那些智力平平而又非常勤奮、埋頭苦幹的人。

3、中國操守:窮達不墮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孟子·盡心上》

語出《孟子》:“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後人習慣先“達”而後“窮”並改“兼善”為“兼濟”,尚不失孟子原義。但後人確實認為:一個人如果真心想要“善其身”與“濟天下”,那還是改成本文題目所云的“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好。

思想史上流行的觀點認為,“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是作為中國文化精髓的“儒道互補”的體現:前半句表達了儒家的理想主義和入世精神,而後半句顯示出道家的豁達態度與出世境界。

三國時的諸葛亮,就是這種操守的絕佳例證。他出山之前隱居南陽、躬耕隴畝,雖不得志,卻一直在堅持讀書和思考,不斷地修養自己,是為“窮則獨善其身”。當時來運轉,劉備“三顧茅廬”請他出山打拼一番事業,他又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幫助劉備“三分天下”,並把蜀國治理得井井有條,實為“達則兼濟天下”。

4、中國高度:天人合一

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

——《莊子·齊物論》

何為萬物?“天地一指,萬物一馬”,這是從道的觀點看的。呂惠卿雲:“天地雖大,無異一指,以其與我並生而同體也;萬物雖眾,無異一馬,以其與我為一而同類也。”也就是說萬物的“多眾”抽象之後也不過就是“一指”。馮友蘭先生說:“從邏輯上說,一個名的外延越大,它的內涵就越少,在理論上說,‘有’這個名的外延最大,可以說是‘至大無外’,它的外延就越少,少至等於零,既然它的內涵等於零,它的外延也就等於零,這也就是無。”

“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講的是破除“我執”, 順應自然,免除物我之別而融與天地萬物之間。莊子提倡破除“我執”、順應自然,這對於我們今天這個生活節奏過快的時代,有著極為重要的參考價值和意義。我們對金錢和其他物質方面的追求已經到了無法自拔的程度,這種價值取向造成的必然是人情冷漠、事事向利益看齊。人與人的關係惡化,學習、事業、家庭的壓力,讓今天的人們心理壓力陡增。

而破除“我執”、懂得“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的道理,以平等心對待他人與自然萬物,認識自己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就能提升我們的心靈境界,使我們保持一顆淡泊、寧靜的心,不過於在意得失,不在對物的追逐中迷失了本性,做到“風過無聲,雁不留影”。

5、中國格調:本色風流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

——《菜根譚》

這句話可以解釋為“真正高雅的人物,用不著裝扮做作,其一舉一動自然而然地就能顯示出超俗灑脫的高品位來。” 何謂本色?本色就是平常、本分;何謂風流?風流就是豪放、瀟灑、灑脫、自然。只有大英雄、真名士,才能才敢平常本分、灑脫自然。他們出言吐語、舉手投足、處人行事之間不矯揉、無造作,真乃是本地風光。這就是禪的意味、道的內涵。

我們常形容一個人英雄本色,這在歷史上有很多,後來儒家出來做官的人,雖做到官至極品,一旦回家以後,仍然是鄉巴佬一個。有位歷史上的名人,官至極品,當了幾十年的宰相,退休以後,穿了一件舊衣服,帶了一個傭人,步行出來遊玩。真正有高度修養的人是樸實無華的,這就是“復歸於樸”的道理。

曾國藩用人,主張始終要帶一點鄉氣——就是土氣。什麼是土氣?我是來自民間鄉下,鄉下人是那個樣子,就始終是鄉下人等個樣子,沒有什麼了不起。所以彭玉麟、左宗棠這一班人,始終保持他們鄉下人的本色,不管自己如何有權勢,在政治功業上如何了不起,但我依然是我,保持平凡本色是大英雄。

6、中國氣節:寧折不彎

鐵可折,玉可碎,海可枯,不論窮達生死,直節貫殊途。

——南宋·汪莘《水調歌頭》

這是作者與人論及立志時寫的詞,這幾句以形象化的語言,表述了自己對立志的看法:人生可以有不同的遭遇,不同的道路,但不管在任何處境下,勁直的節操決不能改變。作者連用三個比喻,表現了為保持“直節”而“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決心,反映了一種剛直不屈、視死如歸的精神。這種見識,這種品格,至今仍應效法。

中國第一個有骨氣的文人,無疑是莊周。他以一生在潦倒中的堅守,最終把自己變成了中國文人的一個精神源頭,也為更多的人擺脫生命的庸俗找到了一條可能的途徑。

入世的文人,也不乏有骨氣者,如屈原的正道直行。如果沒有莊子,我們從一開始可能就少了一種自由的精神;如果沒有屈原,我們從一開始可能就少了一種偉岸的人格。在莊子與屈原之後,中國數千年文人的歷史,實際上是這兩種人格交替講述的故事,無論是陶淵明、李白、蘇東坡、方孝孺還是其他有骨氣的文人。中國從來就不缺乏有才智、投機鑽營的聰明文人,卻太少了方孝孺這樣有氣節的文人。在方孝孺之後,中國文人中更加鞏固了那種恪守和捍衛正統性和既定秩序的氣節。

7、中國抱負:向道而行

道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

——《孟子·公孫丑上》

信仰也許看不見摸不著,也許中間充滿無限阻撓,甚至有人終其一生也無法得到。但這樣的“道”值得我們用血、用淚、用生命去追求,因為它是精神的支點,是“人”字不可缺少的一筆。

真正的勇氣不是好勇鬥狠,而是站在真理一邊,只要是道義之所在,即使面對強權和暴力,即使千萬的人阻撓、反對和不理解,也決不氣餒,決不改變自己的志向。

“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大勇,成就了那些偉大的先哲,也影響了歷史和世界,最終積澱成為塑造光輝人格和創造燦爛文明的不朽文化,世代相傳。

8、中國氣度:俯仰天下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清·林則徐

此聯為清末政治家林則徐任兩廣總督時在總督府衙題書的堂聯。意為:大海因為有寬廣的度量才容納了成百上千的河流,高山因為沒有勾心鬥角的凡世雜欲才如此地挺拔。上下聯最後一字“大”與“剛”,意為這種浩然之氣最偉大、最剛強。

人要生活下去,就會有各種各樣的“欲”。人有七情六慾,也是自然之理。“無欲則剛”,並非不允許人們有欲,而是要剋制私慾。剋制私慾,就能寡慾清心,淡泊守志;剋制私慾就能剛鋒永在,清節長存。

今天,面對錯綜複雜的大千世界,面對來自各方的種種誘惑,我們如何處之?“無欲則剛”這一警語可作為立身行事的指南。人若無慾品自高。就是說,人若沒有私慾,品格自然高峻潔清,不染塵泥。“無欲則剛”的操守則是我們要擔負起來的一項長期的重要任務,將使我們能在障眼的迷霧中辨名方向,勇往直前。

9、中國理想:千秋萬世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北宋大儒·張載

這四句話,簡明地說出了人的特點,人之所以為人,即“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將這四句話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為社會重建精神價值,為民眾確立生命意義,為前聖繼承已絕之學統,為萬世開拓太平之基業。人間事業,再也沒有比這更大的抱負了。

這四句名言,被馮友蘭稱為“橫渠四句”,歷代流行不衰。最能表示儒者的襟懷,也最能開顯儒者的器識與宏願,是懷抱入世與濟世理想的中國人的最高追求。

天無私覆、地無私載,這是一種無心的自然的“仁”,而一個君子也應具有這樣的“仁”心,人是有思想的,有了這樣的“仁”心,就等於為天地“立心”了,這就是所謂“天人合一”的境界;“為生民立命”,就是要讓天下百姓都有安身立命之處;“為往聖繼絕學”,就是把先聖快要滅絕的學說加以繼承併發揚光大;“為萬世開太平”,就是為子孫們開創出千秋萬代的太平基業。

10、中國性格:為大丈夫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這幾句話是孟子與別人辯論什麼叫做“大丈夫”時提出的準則。我國曆史上這種“大丈夫”很多,比如西漢時的蘇武。他奉命出使匈奴,匈奴首領脅迫他投降,先引誘他,不成之後又罰他到極其艱苦的偏遠地方牧羊,斷絕他的飲食來源。蘇武始終不為所動,在匈奴被囚19年,最終回到漢朝。

要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操守。只有這樣,才算得上是大丈夫。孟子的這些話,今天依然可以指導我們去探索人生的價值。首先,富貴是來之不易的,是要求倍加珍惜的。有些人富貴起了來,就被富貴衝昏了頭腦。把當初的凌雲壯志忘得一乾二淨。結果是什麼為富不仁的事情都做出來了。

其次,貧賤的時候要堅定意志,做到這一點應該說是很不容易得的。貧賤是任何人都不願意承受的。但是生活中確實有很多人要經歷貧賤的階段,要通過在貧賤中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夠獲得真正的成功。因此,要學會在貧賤中忍耐和寂寞,在一切誘惑面前能保持住自己一份寧靜的心態是比什麼都重要的,這樣才有可能在貧賤中崛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