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農村有些90後閒在家裡,“餓死不種田,渴死不挖井”,他們以後的出路在哪?

覺醒未完成


廣袤的農村有著廣袤的土地,廣袤的土地上住著廣大的人群。原來農民都是靠天吃飯,春種秋收,一年到頭都紮在土地上,沒有多少空閒。

現如今農業器械如播種機,收割機越來越先進,種地早已不再是高強度的勞作,許多農村勞動力就閒了下來。科技進步最先解放與受益的並不是那些五六十歲的中老年人,而是那批二十歲左右的農村待業青年。

一些人在接受完九年義務教育後,不再繼續求學。如果是十多年前,這些人會成為農村的青壯年勞動力。他們或在家務農種地,或學一門手藝,如瓦工,木匠,然後隨著包工隊外出打工,成為各大城市裡農民工中的一份子。

不過,當下就業形勢發生了改變。勞動密集型的產業逐漸升級改造,低端勞動力過剩。與此同時,成長於安逸時代的年輕人也不如父輩那般肯吃苦受累,就算有一份在工地搬磚夯土的工作,大部分人也都會拒絕。

好在那些工業,製造業或者服務業比較發達的省份裡,待業青年可以去工廠做流水線上的工人,或者去飯店歌廳當服務員,賺錢養家倒也不成問題。

不過在一些仍然以農業為主的省份,可供待業青年從事的工作並不多,於是這群人就走上了另外的道路。

就在一個月前,我們村東頭一條街上,十多戶人家被一夥摩托車飛賊洗劫一番。


我愛胡七筒


現在農村父母對待90後的態度比對待我們80後的態度要好很多很多,特別是一代趕著一代,時代的不同,人的觀念也不一樣,並不是像我們看到的那樣:雖然是“餓死不種田,渴死不挖井”,但並不意味著他們懶惰。相反,他們是一群思想超前,意識超前,觀念超前的新青年!

退一步講,閒在家中的90後我們看到的並不一定是“閒著的”,以我身邊的兩個例子為證。



第一位:放棄城市工作,宅在農村家中做淘寶客


我身邊有一位小夥伴,雖然我和她屬於不同年代的人(我是80後,她是90後),但是時有接觸聊過天。原本在城市裡有著一份不錯的工作,如今辭去工作,在家專心做淘寶客。她告訴我每天看似不出門,其實一直在家中工作。生活在農村,人家的工作已經跟上了城市裡的節奏。

每天起來第一件事就是打開手機,電腦,查看前一晚的收入情況,瞭解群裡小夥伴的需求。除此之外,她有自己的線上團隊,每天要給他們佈置任務,安排工作等等。

早晨簡單吃點,又投入到工作中,趁著有天中午的時候,我看過她的後臺收入,曾經有一天入賬3000多塊錢,也是我羨慕不已的事情。

不瞭解她的人會以為女孩子家不早早嫁人,整天悶在家裡,好吃懶做的,父母捕魚都不帶搭把手的(幫忙),以後怎麼找婆家······等等!

俗話說人言可畏,但這一切對於一個出身農村家庭的女孩來說只能把苦水嚥進肚子裡。“自己做了什麼,結果怎麼樣我自己知道就行,何必逢人就說,他們與我何干呢?”。

也是哈!其實像她這樣的女孩真不少,比如我們熟悉的鄉村小喬,也是放棄了城市裡的工作,從17年開始做今日頭條三農領域的視頻創作者,我也是從那個時候關注她的,一直到現在,頭條號雖然換了,但是換完之後又把她關注了,因為她身上有種力量在告訴我她不簡單!

其實,她們的“閒”正是她們的工作,我們不理解不代表她們不辛苦!



第二位:做網絡直播助賣家鄉特產

這位做網絡直播的兄弟確切地說是90末,他是98年出生的,父母養了一棚蛋鴨,不是我們常吃的普通鴨蛋,他家的鴨蛋是紅心的,鴨子專門吃湖裡的小魚小蝦長大的,所以產蛋量不高,就是質量好。

以前都是賣給附近的村民,誰家有走親戚的需要就給他父母打電話,送貨上門。但是有個問題:萬一需要的人少,蛋又不能久放,所以賣不出的他們自家就醃製,往往醃製的放久了會太鹹,所以他就想著幫父母在網上賣。

跟那個女孩一樣,在家裡扯了網,開起了店鋪。起初並不是多麼好,後來趕上直播的風口,人長得帥氣,再加上能說會道,很快俘獲了一大批粉絲。如今他不僅賣鴨蛋,而且賣荷葉茶,家鄉微山湖酒等等。


漁公子覺得一個人不管他是80後,90後,還是00後,對於農村的孩子來說,我們的眼中不是沒有家務活,而是我們做了什麼外人並不知道。或許在外人看來是懶惰了,不務正業,其實生活在這個時代每天,每時每分,甚至每秒都在變化,父母那代人的思維,生產方式值得肯定,但是不代表我們喜歡。

有句話“條條大路通羅馬”,正如題主所問,未來他們(90後)的出路就在他們自己的手裡!最後送給所有人一句話:選擇大於努力!




大家好,我是漁公子,依湖而居,借文為生!希望我的回答能夠解開你心中的迷惑,有什麼三農方面的問題可以關注我,看到後第一時間答覆您!


微山湖漁哥


再看∞後的在幹什麼?都在看電視,電腦,玩遊戲,幹活的只有七年後,六年後,五年後,八年後,九年後的在工廠,我看不出十年幹活的人幹不動了,從八年後開始要自力更生很難生存,民以食為天,都不知道種糧食,地裡的一巧不通怎麼生存,我敢說不出十年又要來一回知青下鄉的故事,不然勞動人民就脫節了。


用戶8553759763021


我是五零後老農,也談談年輕人不願種地的原因:

一是城鎮化步伐的加快,絕大部分年輕人都進城買房或者租房住了,農村常駐人口越來越少。

二是農村學校的合班並校,一個鄉鎮合併為一處中學,一兩處小學,年輕父母要隨孩子讀書,只有為孩子的教育著想在城鎮買房。

三是農村醫療條件差,為方便孩子和年邁父母看病,很多年青人及全家已遠離農村進城。

四是種地不如外出打工掙錢,一畝地一年的收成還沒有一週的打工收入高,導致年輕人不願種地,年齡大的也不願靠種地養家。

五是農村年輕人已不是幾十年前的模樣,他們已成為城市的主要建設者和主力軍,根本沒有種地的意識和經營。

六是經濟社會攀比成風,炒房致富炒房發家,農村人也不例外,你進城我也進城,你買了一套房我就借貸也要買兩套房,致使年輕人為了面子也不願再想學種地。

七是獨生政策的緣故,大部分家庭都是一個孩子,父母都不願再讓自己的孩子像自己一樣的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勞累,已從根本上缺失去農村種地的意識。

……


廣告衫文化衫老於


如果這些90後自己不主動,他們將沒有“出路”。

我自己就是個農村90後,所以深知農村孩子的“路”有多窄。小的時候,父母就教育我們,你要好好讀書,不然就只能回家種田了。確實,當時的農村,除了考上大學這條出路,就只能在家種田,或者到城市工廠或者建築工地務工。但是工廠和建築工地一般不招超過45歲的人,所以最後就只剩下種田這條路子。在那時,種田既不能賺錢,也非常辛苦。農民父母都想自家孩子不要走自己的老路,渴望孩子讀書改變命運。

近些年來,國家大力進行鄉村振興,農村有了不小的改變。就以我村為例吧,村民現在可以貸款發展產業了,村民種的臍橙賣的上價了,80%以上的村民自建了樓房,50%以上的家庭買了車,和以前相比,可以說是變化巨大。有好的一面,自然就有壞的一面,那就是更多的人“啃老”了,像這些閒在家裡的90後,就是典型。他們沒有經歷父輩的苦,沒有生存艱難的逼迫感。高薪的工作做不了,低薪的不願意做。就心安理得的閒在家裡玩手機、打遊戲,這樣的人你能對他有什麼指望?

當然,這些人其實也有“出路”,關鍵是需要他們思想,自己主動起來。比如,現在的特色種養、休閒農莊、農村電商,甚至三農自媒體,只要他們去學習實踐,再結合當地的特色,總有一個適合他們。問題是他們願不願意去嘗試,如果抱著“餓死不種田,渴死不挖井”這種消極心態的話,那就沒辦法了,等到他們的父母老去,這些人最終會成為社會的負擔。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歡迎大家評論點贊,互相交流哈!


小秋的鄉村日記


農村90後閒在家裡通常有以下幾個原因:

剛結婚不久,新婚燕爾一般都會呆在家一年要孩子,媳婦懷孕了,男的需要在家照顧一般也出不去。而對於90後來說,對於繁重的耕地等體力勞動,父母一般都不會讓他們去幹,一是不會幹,二是沒有那個力氣。加之農村耕地收入及其微波。所以造成了一些人現在家裡。

有些90後出去打工幾年,因為沒有技術,在工廠看不到前途就回家了,而回家又一時找不到好工作而閒在家裡,有些人去工程就是為了找女朋友,達到目的了就帶人回家結婚了,結婚一般都閒在家一年。

大部分90後還是很努力的,只是農村的機會並不很多,一直在外打工也不是長久之計,有時會閒在家裡。只有極少數的人會當啃老族,沒有上進心。


天天美食老白


大家好!我是湘西九哥,針對題主的這個問題,說說個人的觀點:


餓死不種田,渴死不挖井,成了現在不少農村年輕人的真實寫照,今天,我們就來談談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以及針對這種情況,消極的觀點和積極觀點都有哪些?


一、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

1、隨著城鎮化步伐的加快,絕大部分年輕人都進城買房或者租房住了,農村常駐人口越來越少。

2、種田種地根本不能經濟帳,不如外出打工掙錢,一畝地一年的收成,還沒有一週的打工收入高,導致年輕人不願種地。

3、上一輩一直教導下輩只要讀書就有飯吃,所以一心只讀聖賢書,不少人連基本勞作都不會,感覺種田就是恥辱,這種價值觀很有一定的市場。


二、消極觀點認為:

1、這是典型的好逸惡勞,好吃懶做,被世人嫌棄的寄生蟲行為。

2、父母都是受過苦、經歷過磨難的一輩人,不想再讓孩子走自己的老路,這是對孩子一直比較溺愛的結果。


三、積極觀點認為:

1、勤勞,並不一定要體現在種田上,現在的特色種養、休閒農莊、農村電商,甚至三農自媒體,只要他們不是整天無所事事,就不能認定他們是懶惰。

2、糧食價格低,種地收入少,而且勞動強度很大,年輕人拋棄種田,正是頭腦靈活的體現,隨便在城市裡乾點活也比種糧收入高。

3、上一代往往看不慣下一代的很多行為和習慣,認為這是墮落,幾乎成了思維慣性,自古如此,代代相傳,其實,後面的事實都證明了:社會在發展,趨勢在變幻,這種擔心純屬多餘,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總比一代強。


湘西九哥自媒體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現在城鄉生活節奏的步伐加快了許多,特別是在咱廣大的農村,中老人思想壓力都很大,因為農民沒有固定收入,僅靠種地解決不了溫飽,所以青年人不得不選擇外出打工,即就是


緊跟形勢跑步行動著,經濟收入就會落在了別人後面,找不別對象,成不了家,怎麼會有閒在家裡“餓死不種田、渴死不挖井”的現象呢?農村確實有懶漢,那是極個別的,不是神經上有病,就是長像醜陋,根本不知道什麼是生活,就不奮鬥,靠吃低保過日子。

我村地處川區,離鄉鎮集市不到1公里,人口1000左右,人均耕地面積不到1畝,目前90後的青少年佔7%左右,他們大部分一年都處出打工,年中間很少回家與家裡人團聚,經過拼搏,村裡大部土木結構的房子挽成了磚房,樓房、別墅,有的在省城買了樓房,有的縣城和天水市買了樓房,也有的在外省的城市買了樓房,還有兩戶在首都北京買了樓房。

每逢過春節時,轎車在村委員會廣場就停滿了,現在村莊的道路已硬化好幾年了,村民吃著自來水,村裡有超市,有專賣生活用品的,有專門搞環境衛生的農民,村容村貌衛生狀況良好。

不僅我村是這樣,我村周圍的幾個村子也是這種變化,而且有幾個村子的變化比我村還強,可是這些變化都是農村青年人和父母親共同奮鬥的成果。

當然在農村懶得不行動的青年人是有的,我村和我周圍的幾個村子,人口加起來也就是5000左右,真正90後的懶漢不到5個,其中有三個是神經病,已經不可救藥了,有兩個是80後,由於在校不好好讀書,在社會上耍無賴,任何工作都不幹,在家沒有作為,父母也管制不了,成為了人渣。

除此之外,其他90後的年輕人還是好樣的,要不哪能有今天這樣的變化,緊跟形勢跑著,找不下對象,成不了家,再在家睡懶覺,就真的一生完了。


用戶自知自愛WWW


農村00後都開始買房有車了,父輩們拼了命地大包大攬,農村90後閒在家裡,餓死不種地,渴死不挖井,大家不用驚慌,高投入,高風險,懇定有高收入才更有挑戰意義,教科書上學到的理論知識,得給他們消化理解的機會,世上哪裡會有一帆風順的事等著我們一成不變地傳承延續?

不是嗎,當初60後讀書交白卷,大搞鍊鋼鐵,甚至把吃飯鍋都搞成了階級鬥爭,農村廣闊田野,不照樣繼續在生產,繼續在繁yαn,忋人猶天不如任其自然。

90後很優秀,他們成長在網絡時代,一部手機,一臺電腦,涵蓋生活點點滴滴,覆蓋世界角角落落,手機教會他們認識生活,電腦引領他們包容更多的合理和不合理,不等式方程農民無法理解他們所思所想。

90後是在父母溫泉里長大的孩子,他們不知道缺吃少穿是啥滋味,就算回到農村,對種地的爺爺奶奶,他們切深的體會是辛苦兩個字,他們除了嘆息,更多是不理解。

是的,90後結婚成家了,生活總是酸甜苦辣慢慢讓你經歷,90後都有文化,比父輩強,知識改變命運,如果農村種地收益沒有改變,90後立足城市,有壓力就有動力,他們年輕,朝氣蓬勃,他們追求的是創造價值,而不是默默付出。

農民利益地位價值,種了一輩子地,解釋不清楚。


開心151933790


“餓死不種田,渴死不挖井”這個問題可分為兩種情況:

一、坐享其成、好吃懶做。

這部分年輕人,年紀輕輕外出打工怕舟車勞頓,社會險惡;在家務農怕髒嫌累,扛不起鋤頭,無論讓他們做什麼,都可以給你擺出一副有道理的說辭。比起勞動的辛苦,他們“心安理得”選擇在家啃老。在他們眼裡,世界是黑暗的,社會對他們不公,所有人都對不起他們,他們的懶惰都是出於“無奈”。父母出於對孩子的愛,怕傷害他們的自尊心,雖然心中不滿他們天天在家混日子,但大多仍選擇隱忍或者委婉表達。

二、獨樹一幟,另闢蹊徑。

這部分年輕人,往往有著跳出常規的思維,喜歡結合所學創新嘗試。餓了是不是隻能種田?渴了是不是隻能挖井?當然不是。比如北大高材生陸步軒賣豬肉,賣出全國一百多家連鎖店,擁有百億身家;金華佛手大王張錦林自學成材,開創無土栽培佛手新時代,並帶領當地農民創收7000多萬;山東無棣小夥尹玉哲返鄉創業搞養殖,創辦智誠鴨業,資產超兩億,產品遠銷荷蘭、芬蘭、俄羅斯等國家。

他們的出路在哪,有什麼不同?

“富貴本無根,盡從勤裡得。請觀懶惰者,面待飢寒色。”對於第一種好逸惡勞的年輕人,他們唯一可以不勞而獲的就是貧窮,這就是他們的結局。如果不想混吃等死,天天啃老當世人嫌棄的寄生蟲,他們必須正視自己的問題,做出改變,停止懶惰、自怨自艾,學會自力更生,靠自己的勞動創造財富,改變生活。反觀第二種積極創新的年輕人,他們勤勞努力,靈活運用自己所學知識,充分利用自己家鄉資源優勢,創出一片天地,同時也帶動農村經濟發展,帶領鄉親們走上致富之路,承擔起自己的社會責任。他們堅持不懈的努力使他們的個人價值不斷提升,當然,優越美好的生活也是他們理所當然該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