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到底是避險資產還是風險資產?

誠佳威聊金融


市場的慣性思維是,股市大跌、風險資產收益集體回落時,市場避險情緒濃厚,資金會湧向黃金,黃金價格因此推高,從歷史數據上看,黃金價格和股票指數,確實存在負相關。

然而,最近這一思維慣性似乎被打破,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黃金價格居然和股票指數同時下跌,這不禁讓人產生疑問,黃金的避險屬性失靈了麼?

01 黃金為什麼能夠成為避險資產?

黃金作為一種金屬,不能吃、不能穿、不能用,它的使用屬性幾乎為零,為什麼能夠成為避險資產呢?這主要是由於人們的“共同信仰”。

人們對於黃金的普遍認可與接受,是它具備避險屬性的基礎。一方面黃金的供應量是有限的,人們不能任意妄為,另一方面黃金的價值來自於人類的共識,而不是對某國,或者某個政府的信賴。

貨幣本質上依賴政府信用,當某個國不斷超發貨幣,或治理能力不行,局勢環境出現問題,人們就會把目光轉向黃金,希望藉此避險。

例如08年金融危機,金價走高,正是因為投資者不再相信各國可以妥善處理危機;數年後,恐慌情緒緩解,政府信用重塑,金價又出現回落。

02 此輪黃金價格為何下跌?

按照上述的邏輯,為什麼此輪黃金價格會和其他權益類資產同步下行呢?

  • 第一,市場的普遍性恐慌。金融市場是情緒市場,大眾情緒直接影響各類資產的價格。在市場無序拋售期間,群體不理性恐慌情緒蔓延,各類資產價格的波動率會飆升至極端水平。

例如08年金融危機,當恐慌指數(VIX)達到創紀錄高位時,黃金同樣出現下跌。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在全球經濟下行風險增大,市場恐慌情緒極高時,黃金價格確實可能暫時失去上漲動力。

  • 第二,流動性風險。金融市場,撬動槓桿的情況很普遍,不少投資人和投資機構都是撬動槓槓來獲取超額收益。然而面對市場的黑天鵝事件,全球金融資產價格瀑布式下跌,人們需要追加保證金,才能避免爆倉。

此時,市場資金匱乏,而黃金的流動性好,變現能力強,不少投資人就會通過拋售黃金,來滿足自身資金需求。當市場拋售黃金的拋壓高於買入黃金的資金增量時,黃金市場容易出現止盈的踩踏事件,進而導致金價的大幅度回撤。

08年的金融危機中,出現過類似情況,當時市場流動性風險更為嚴重,而拋售黃金的情況也更為顯眼。

  • 第三,黃金價格已屬於高位。在疫情蔓延之前,黃金已經上漲許久,黃金價格已經接近2011年的歷史最高價1920元,達到歷史金價次高點。

因此,哪怕沒有此次疫情,黃金價格也面對回調的風險,很多投資人有止盈拋售、獲利了結的需求。此輪新冠疫情,只是客觀上加重了回調的強度。

  • 第四,黃金拋售主要集中在黃金衍生品市場。黃金市場是僅次於石油的大宗消費品市場,黃金市場中,除了現貨黃金交易之外,還有門類複雜的金融衍生品交易。

此輪黃金拋售主要集中在衍生品上,由於金價在多個技術層面上的下跌,一些持有這些衍生品的高槓杆投資者,可能被迫賣出,以滿足保證金要求。

03 當前環境,黃金還屬於“避險資產”嗎?

剛剛我們說到,此輪黃金價格的下跌有其特殊緣由,此類狀況在過去(08年金融危機),同樣出現過,並不能說明黃金從“避險資產”變為“風險資產”。

  • 第一,黃金價格會先於其他資產回調。08年金融危機時,黃金價格同樣出現下跌, 跌幅在15%至25%之間。然而,黃金的避險屬性體現在,在危機之中,黃金價格會最先迎來反彈。

在2008年底,黃金價格首先觸底反彈,黃金成為當年為數不多的正收益的資產。危機來時,所有資產都會出現價值縮水,然而經過時間發酵,黃金依舊是人們主要的避險工具。

  • 第二,黃金的避險屬性發揮過程複雜,呈現階段性。黃金作為避險港灣,價格並不是線性上漲的,黃金短期有應急避險功能,長期也能發揮避險屬性,但是危機惡化和擴大過程中,黃金價格也會發生回落。

此輪新冠疫情之中,這種階段性表現明顯,2月中上旬,我們疫情最嚴重的的時候,黃金價格多次拉昇,最高達到1688美元,而隨著疫情的全球擴散,金價出現巨幅回落。未來,隨著危機進入尾聲,環境的避險屬性會再次凸顯。

04 未來黃金價格走勢如何?

短期來看,黃金價格依舊會呈現波動,主要受兩方面因素影響。

  • 一方面是國際原油價格。原油和黃金作為權重最大的兩類商品,相關性很高,原油價格的暴跌會直接影響投資者信心,進而影響黃金價格。

  • 另一方面是新冠疫情的走向。當前,歐洲和美國的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經濟發展的情況還不明朗。在金融資產大跌的情況下,機構和投資人傾向於“現金為王”。

長期來看,不理性的恐慌會在各國政府積極應對疫情後慢慢減弱,屆時各項超跌的資產估值又將恢復正常,金價長期來看,利好因素更多。對於黃金,最好秉持悲觀中樂觀,樂觀中謹慎!

以上是我的一點看法,希望對你有幫助,也歡迎在留言區一起探討。


我是正好,專注小白理財的80後巨蟹男,請關注@正好的成長筆記,和我一起慢慢變富。碼字很辛苦,新手求祝福,請您點個贊!

正好的理財筆記


在人們的傳統印象中,黃金應該是避險資產,很多時候股票市場出現下跌或者美元下跌的時候,黃金都會上漲。中國也有盛世古董亂世黃金的說法。

不過今年的黃金走勢很多人有點看不明白,全球經濟受疫情影響很嚴重,尤其是進入3月份以來,全球股市普遍大跌,美股甚至罕見的出現兩次熔斷,原油價格也暴跌到30多美元一桶,這時候黃金卻突然也下跌了,不是說好的避險嗎?

這次的黃金下跌有他的特殊性


1. 資本市場遭遇流動性危機

進入到3月份之後金融市場的變局實在是太大了,3月9日美股第一次熔斷,3月12美股又熔斷了一次,要知道美股歷史上也就出現過3次熔斷,上一次還是1997年,全球其他國家同樣哀鴻遍野,歐洲、南美、中東、亞洲都是下跌非常嚴重。而且9號原油暴跌到30多美元一桶,這個也是影響非常大的。

炒過期貨的朋友都知道,期貨都是使用槓桿交易,原油期貨又是期貨之王,全球成交量非常大。看一個現象就知道了,中東國家是產油大國,但是石油的價格卻不是他們說了算,是期貨交易所說了算的。相比於其他金融市場,原油期貨的成交量數額非常巨大,是原油實際成交量的N多倍。這次石油暴跌導致很多人需要追加保證金。

這裡解釋一下。假設石油期貨的槓桿是10倍,也就是你拿1萬元就可以買10萬元的石油期貨,但是這裡面只有1萬時你的,9萬相當於你借的。現在石油價格跌10%的話,你的持倉只剩下9萬元了,但是你不可能損失不存在的借的9萬元,而只是把你的1萬保證金虧掉了。這個時候相當於你的資產是0,也就是你爆倉了,必須在此之前追加保證金,要不然就要出局。

所以這次石油價格的突然下跌讓很多持有多頭的人觸不及防,再加上其他的金融衍生品,市場上一下子就需要很多資金來填這個槓桿的窟窿。所以很多人選擇賣掉黃金,先保證不要爆倉。

2. 黃金的價格實際上也處於歷史的高位

上面說過,1971年的時候黃金35美元一盎司,最高值也只有1920,總體上看,黃金在1000-1500之間都是合理的水平,超過1500的時期不多可以算高位了。3月份黃金下跌之後的最低點是1529,雖然和3月初相比是下降了,但是如果我們改成月線來看,黃金從2019年初到現在都是上漲的。即便是沒有其他金融市場因素的干擾,僅僅從技術層面上講,多頭獲利瞭解空頭解套也都是會引起下跌的。


黃金避險資產的屬性沒有變

黃金白銀在人類貨幣史上有上千年的歷史,1971年尼克松宣佈美元和黃金解綁之前,美國是要承擔美元按比例兌換黃金的義務的。但是由於種種原因,這種情況沒能繼續下去,但是此後黃金的價格就飆升,這是市場用腳投票的結果,1971年1盎司黃金換35美元,2020年1盎司黃金換1560美元,以美元計價的黃金貶值了40多倍。這是以美元計價的,並不是說黃金升值了這麼多倍,因為物價也在飆升,但是美元貶值的更厲害,黃金還是有保值功能的。黃金過去經歷了兩波大牛市,我們來盤點一下,還是能發現他的避險屬性的。

第一輪,1970-1980,這輪牛市的原因首先是美元黃金脫鉤了再加上石油危機。

第二輪2001-2010,這個期間發生了很多事,首先是911事件,2003年伊拉克戰爭,2008年金融危機,美聯儲量化寬鬆大量放水。這些都是黃金上漲的動力。2011年底,黃金一度達到了歷史上最高值1920美元1盎司。

所以從歷史上看,黃金的確有避險的屬性,而且在發生風險事件的時候,黃金一般是漲的。

黃金的避險屬性依然是有的,只是我們需要根據市場的情況來具體分析,並不是其他投資標的跌了黃金就會漲。等市場的恐慌情緒平復之後,資金流動性短缺的問題得到改善,黃金的價格應該會穩定下來並且極有可能繼續上漲。


四大財子


您好,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我分享一下我的觀點[碰拳]

中國有句老話:“盛世買古董,亂世買黃金”黃金作為財富的象徵,一直受到大家的重視。

[心]首先,黃金是一種稀有貴金屬,其次,黃金本身就是一種商品,即使它不能作為貨幣流通也能作為商品交易,再者黃金是世界性支票,是應對通貨膨脹的一個不錯選擇。

[左上]美元跌的時候黃金在漲,而黃金跌的時候美元則往往處於上升途中,黃金與美元在全面的大部分時間內呈現負相關。

[心]①美元和黃金同為最重要的儲備資產,美元的堅挺和穩定就削弱了黃金作為儲備資產和保值的地位。

[心]②美國GDP仍然是世界GDP的1/4,世界經濟受其影響,而黃金價格顯然與世界經濟好壞成反比例關係。

[心]③世界黃金市場一般都以美元標價,這樣美元貶值勢必導致黃金價格上漲。

[握手]大家有什麼更好的觀點,歡迎評論留言。



韭菜雜談


黃金自然是避險資產,而且還具有很強的貨幣屬性,如今越來越多的國家增加了黃金儲備,這就更加體現出其避險功能,甚至有學者還提出重回金本位的時代。可是,避險資產畢竟是避險資產,這也不是保險資產。黃金在除了貨幣屬性,還有一個資源屬性。也遵循供求關係,當出現供過於求的情況,黃金也就自然會下跌。



黃金一直是在起伏不斷地向上爬上。而不是直線上升。投資黃金應該保持著一種長期持有的心態,那麼所有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可是如果以一種短期投機的心態運作,那就是一種投機而已,漲漲跌跌也是十分平常。這次的黃金有可能還會上漲到1800美元/盎司以上,也可能跌到1200美元/盎司的低價,這就是市場。既然進入到了市場那就只能遵循市場規律。而且,還不是以個人意志為轉移,而是以整個黃金市場的運作為標準的體系。

黃金在1971年美元與黃金脫鉤前,是以1盎司兌35美元,到了如今漲上來了45倍以上,平均年增長率超過了10%。輕鬆地戰勝了通貨膨脹,甚至可以追平貨幣貶值。這就是黃金具有貨幣屬性的最好體現。投資黃金就是一種避險作用,而且在長期投資上還是具有保值作用。

要說風險,那麼短期是具有風險的,特別是採用紙黃金、期貨、期權等方式,那更是波濤洶湧。什麼是期權、什麼是期貨,這些都是金融衍生品,也就是可以買漲賺錢,也可以賣跌賺錢,而且只需要繳納保證金,採用槓桿原理也可以進行操作。一旦黃金下跌買空者也可以賺得盆滿缽滿。而這次黃金大跌肯定也是讓買空者大賺特賺。

一個小小的黃金投機者,只不過的黃金融海里的一滴小水珠,一切都只得任由這個市場來擺佈,唯一可以決定的就是你投或者不投。


鞅論財道


從“避險模式”到“危機模式”,有何區別?一般而言,“避險模式”下市場是追逐避險資產,同時迴避風險資產的。這將導致以風險資產為代表的股票、中低等級信用債、工業大宗、新興市場貨幣匯率等資產價格持續下行,而黃金、美元、歐元等發達市場貨幣及國債會受到市場追捧。這從2月21日至今的資產價格表現就能明顯看出這種趨勢。

而“危機模式”下市場將重新作出選擇,並以規避危機帶來的衝擊為首要任務。

如何判斷當前全球市場由“避險模式”切換到“危機模式”,綜觀1975-2020年的幾輪重大危機切換情形,黃金價格的變化及美債期限利差的變化是一個重要指標。

如在1979-1982年的“滯脹危機”中,黃金價格自1978年年底開始持續飆升,在1980年年初達到最高位後開始回落,在金價自高位回落不到兩個月,10Y-2Y美債收益率就觸底回升,經歷了在金價下行過程中的震盪上行。

又如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中,黃金價格自2006年二季度開始持續飆升,並在2008年3月達到最高位後開始回落,在金價自高位回落三個月內,10Y-2Y美債收益率就觸底回升,並震盪回升,經歷了在金價下行過程中的震盪上行。

那麼我們如何判斷當前全球市場由“避險模式”切換到“危機模式”?

從“追逐避險資產”轉換到“追逐流動性資產”,相對於黃金與中長期美債而言,流動性更好的現金、類現金資產、中短期美債或更具吸引力。

對於黃金價格來說,從上述幾輪危機之後金價的走勢看,儘管金價中短期難逃調整壓力,但金價是有在危機後期重拾升勢的可能的,且大多是受當時的寬鬆貨幣政策以及逐漸抬升的通脹預期所支撐的。

綜上所訴,黃金短期偏弱,但長期數據顯示仍是偏多運行,更甚者加上疫情影響,未來不好說,當下黃金仍是偏多運行




期貨自由人


黃金投資到底是避險資產還是風險資產需要從政治、經濟、個別市場的外在和內在因素進行分析。再加上其它的因素,以確定市場的目前狀況是應該避險資產還是風險資產,從而採取相應投資策略,當時環境因素是時時變化的,避險還是風險也是根據變化而變化的。

就目前不穩定的國際關係,疫情影響的世界經濟,世界各個之間的不確定貿易關係,還有通貨膨脹等因素來說。黃金被認為是避險資產。黃金可以有效的對沖這些不穩定因素的影響,從而確定增值保值。但有時候黃金雖然可以保值,但本身不產生收益,在不穩定因素和一個低利率的環境下,黃金的優勢比較突出,但是隨著利率的上升,世界經濟穩步發展,國際關係緩和那麼黃金這一優勢就會虛弱乃至消失。

不過黃金的避險功能歷來都是存在,所謂盛世古董,亂世黃金,世界局勢越動盪,黃金的需求就越大。但是怎樣理解他們之間的關係是很重要的。第一,除了世界大戰,經濟動盪是所有動盪中最主要的問題。所以大家可以看到,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的三年裡,黃金價格的漲幅超過了前面六年。第二,這些動盪要和美國相關。不管非洲如何戰亂,華爾街都不會去在意的,但是9.11就不一樣了,動了美國本土了,所以很快就有了阿富汗和伊拉克兩場戰爭,金價跟著蹦高往上串,還有目前情況也是 中東不穩,中美貿易,美歐貿易不穩等很多不利因素促就了金價大漲。

所以黃金和其他投資產品一樣,很難用一個簡單的分析方法來預測和分析,很多因素也會變化和互相影響,投資者自身的心理因素也是難以捉摸確定的,所以做好黃金的定位和投資需要深入的研究和持續的努力。希望對您有所幫助。祝順利!


君子愛cai取之有dao


黃金是避險資產,黃金是化學元素金Au的單質形態。抗腐蝕,稀有,在人類文明幾千年中均保持著避險資產的地位。

1,人類的幾次大疫情。1347年至1353年,歐洲黑死病(鼠疫),死亡2500萬人。此次疫情使天主教會專制地位打破,啟蒙運動產生,黃金作為硬通貨支撐整個歐洲實現了經濟復甦,文藝復興。從公元元年至1796年,人類得天花死亡超過3億人,1918年西班牙流感,全球死亡3000萬人。1957年亞洲流感造成全球100萬人死亡。疫情之下,人口減少迅速,經濟崩潰,紙幣的脆弱性立刻暴露,黃金的保值性立刻顯現。

2,目前國際黃金行情。截止到2020年3月15日17點13分,黃金價格1560美元/盎司,處在下跌行情。由於人類正面臨一場近乎是天天直播,人人都可以看到的世界重大疫情之中,大部人恐慌心理,造成了近一週,黃金行情與股票跌勢一致走向,但從世界疫情發展看,有趨於嚴重的態勢。假設本次疫情,造成中國境外其他國家死亡人數達到100萬人,美國,英國等國經濟大崩潰,這麼多的資金出口去哪,只有黃金一條路。畢竟,大災來時,錢不可能往外國放。

3,黃金從來就不是風險資產。從國際黃金市場形成,黃金價格一直呈上升總趨勢。避險工具特性從未改變,雖然目前因突發的全球金融海嘯,金市有些混亂,但是你想想,大型資本,有錢人的錢放哪?他們積累的這些數字,終將向黃金市場,黃金期貨,黃金現貨流動。

總之,黃金在地球上經歷了幾千年人類文明史,眼前的疫情在黃金眼裡都是小CASE,它知道,誰都得離開這個紅塵,只有黃金能永留存。

財經領域創作者。


諸葛成君


當前,全球宏觀經濟波動、美國經濟疲態和美聯儲緊急降息、全球多個國家國債收益率為負,沙特開啟原油價格戰,加之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市場避險情緒再次推升金價。

  在全球宏觀經濟調整、全球各國央行措施、新冠肺炎疫情等複雜的金融壞境下,資產配置發生變化。“機構投資人一定要高度關注市場風險,這時期要增加風險防範意識和資產組合的配置功能。”華安基金總經理助理、指數與量化投資部總經理許之彥說。在金融風險增加的背景下,天然的避險資產——黃金成為投資者資產配置的首要選擇之一。

黃金——避險資產配置首選

“資產配置的核心是通過弱相關和負相關的資產,使得組合更為穩健。特別是在金融的動盪期間,黃金作為資產配置的功能,發揮的更為有效。因為避險是黃金的天然功能,在特定的市場環境下,其表現更為突出。”許之彥在其一篇文章中指出。

  金融屬性是黃金三大屬性之一,作為非主權信用類資產,黃金在當前的信用貨幣體系下,發揮著避險功能和穩定器的作用,具有內在的投資價值。在當前的貨幣環境下,美聯儲出現了大幅的降息行為,使得市場對黃金的熱情增加。

無論個人投資者或機構投資者都應適當提高黃金在資產配置中的比重。原因在於對全球經濟衰退的擔憂使投資者或減少對風險資產的配置;各國央行寬鬆貨幣政策帶來流動性充裕,或許資金短期湧入傳統避險資產,而黃金無疑是選項之一。

  從低利率和寬貨幣、緊信用來看,黃金的中長期機會非常突出。許之彥建議,投資者在這個時間可適當提升黃金的配置比例。在金融風險上升,也可能會出現異常情況,同時市場貨幣寬鬆加強、低利率環境的還將持續保持等多重因素作用下,提高黃金資產配置比例,可以較好地幫助抵禦風險。

  風險與機遇並存。在金融風險波動的時刻,或許也是購置或增加黃金資產配置比例的時機。



趙公子股市記錄儀


我認為黃金是避險資產。黃金是世界上公人的具有價值的產品,各國皆是如此。中國自古留有,盛世古董、亂世黃金。由此可見黃金是可以避險的。當然黃金也有波動,這很正常,沒有任何東西是不動的,不然隨著物價的升高,黃金若是不動,那就是不會有人爭著去買黃金產品。從二十年黃金價格趨勢圖可以看出,雖然中間有一段下降趨勢,但它整體還是上升趨勢,這也是它避險的最重要的一個原因。



莫道知己


黃金作為一種特殊的商品,具有商品、貨幣和投資避險的三重屬性。黃金的這一特徵使得黃金價格的形成決定機制較一般商品或金融產品更為複雜,除商品的供給需求因素外,還要更多地考慮全球(特別是美國、中國……)的貨幣市場、證券市場、大宗商品市場收益率的波動,全球貨幣政策變動以及黃金市場投資和投機需求的變化。黃金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的特點,但是由於其公認的稀缺性,其抗通脹能力得到了歷史的考驗。

在中國有句古話“亂世賣地囤金,和平年代置地”,依然非常有道理;現在看來這裡亂世不一定是戰爭,瘟疫、金融危機、資源枯竭……都算的上“亂世”,這也應證黃金的投資避險功能。

作為一個熱愛理財的人,完全避免投資黃金是不可能的。黃金投資除了在各銀行、X寶網站、app都可以買得到,只不過買到的都是紙黃金,中國銀行支持紙黃金兌換實物黃金,但是個人不建議兌換實物黃金或去金店購買實物黃金作為投資,原因很簡單,你兌換或購買實物黃金後再送到銀行賣出時手續費非常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