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時節頌英雄,抗疫唱首《憶江南》

抗疫戰爭的標誌性事件發生了!

2020年3月20日,中華民族抵抗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戰爭取得勝利的標誌性事件發生了——那就是各省區市馳援湖北的醫療隊員們完成任務返程了!他們在抗疫一線奮戰了五十多天,在全國其他省區市多日無新增本地病例的基礎上,疫情中心的湖北武漢也再無新增病例,醫療隊員們的卓越貢獻必將載入史冊,並令國民難以忘懷。更為可貴的是,他們在戰爭中有勇有謀,克服了很多難以想象的困難,取得了無一人感染、全部安全帶回的驕人戰績,實屬可喜可賀!

春分時節頌英雄,抗疫唱首《憶江南》

歡迎英雄回家

在疫情膠著期間,為幫大家排解心理壓力,儘儘自己微薄力量,我寫了學寫詩詞的系列文章。而在戰爭取得節節勝利、復工復產後,人們心理的陰影也在消退,這個系列活動也停頓了下來。但看到醫療隊返程,心中難抑興奮,又寫了兩首,不妨再來多推一期吧!

本人新詞《憶江南.抗疫英雄贊》分享

2020.3.20春分 王芳軍原創
其一
英雄往,挺進鄂江城。挽救同胞離險境,征服惡疫立頭功。病例漸清零。
其二
英雄返,迎送享殊榮。褪去徵袍還帥美,從來戰友勝親朋。華夏滿春風。

這兩首詞是同時構思完成的,從湖北各地以最高禮遇送別醫療隊、各省區市以崇高禮節迎接醫療隊、醫療隊與各界群眾感恩惜別等感人場景,聯想當初這些英雄們“不計報酬、無論生死”逆行衝向重災區的壯舉,心中無限感慨,充滿崇敬,我也以同行的身份感到自豪。在他們的努力下,抗疫戰爭勝利了,同胞們安全了,他們是真正的功臣。目前,新增本土病例清零了,剩餘的病例肯定也會逐漸清零。他們的任務完成了,受到隆重的送迎禮遇也屬理所應當。當他們脫下“千人一面”的防護裝束,帥哥美女的天性也終於展現,經歷生死考驗的戰友情誼從來都是牢不可破的。轉眼又是春分時令,春天終於來了,華廈大地因為醫療隊全線凱旋而“如沐春風”。

春分時節頌英雄,抗疫唱首《憶江南》

抗疫英雄贊

古典詩詞《憶江南》格律學習

《憶江南》這個詞牌也是來源於唐代教坊曲名,單調27字,共押3個平韻,第3句與第4句都是七言,能夠做到對仗更好,但並不強制要求非常工整的對仗,所以還是比較好學的。到了宋代,因其字數較少,也常有人將其疊加為雙調,即重複一次變成54字。我前面的詞,可以看成兩首單調,但因內容連貫,主題一致,也可看成是雙調一首。

《憶江南》這個詞牌自創調之初就十分流行,在一些名家以此調作詞後,也就獲得了好些個別名。如白居易依此調作《憶江南》三首,第一首首句為"江南好",故又名《江南好》;因劉禹錫詞有"春去也,多謝洛城人"句,故又名《春去也》;溫庭筠詞有"梳洗罷,獨倚望江樓"句,故又名"望江樓"。

《憶江南》詞牌正體的字韻排列規律如下:

○◎●,◎●●○△。◎●◎○○●●,◎○◎●●○△,◎●●○△。

(注:●處要用仄聲字,○處要用平聲字,而◎處可平可仄,△處須押平聲韻)。

春分時節頌英雄,抗疫唱首《憶江南》

江花紅勝火

經典《憶江南》詞作欣賞

1.《憶江南》詞三首 白居易(唐)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時至今日仍屬家喻戶曉。他與李白、杜甫並稱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又因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而並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還有“詩魔”和“詩王”之稱,的確是大名鼎鼎。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特別是語言通俗易懂,“很接地氣”。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香山居士這三首詞,即可看成是各自獨立的3首詞,但同時又互為補充成一個序列,好象是三調疊加的一首詞,將江南的景色美、風物美、人物美都藝術地概括出來了,語言通俗,但意境奇妙,給江南大大地“打了一次廣告”。

春分時節頌英雄,抗疫唱首《憶江南》

第一首重點在於描寫江南之春景,“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已經成為千古名句,不用我再贅述,最後的“能不憶江南!”想必也就自然能引起去過江南之人的強烈共鳴吧?

第二首重點是對杭州的印象,作者選取“山寺月中尋桂子”和“郡亭枕上看潮頭”兩個行為細節來描寫,既表現了詩人浪漫的想像,又描繪了錢塘觀潮的現實風物,一點也不“違和”。結句的“何日更重遊”更襯托了杭州在他心中的美好印象,也會為杭州引來無數的“回頭客”吧?

第三首重點是說蘇州了,看來“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之美譽自古即有了。到了蘇州,在風景名勝之地吳宮,品嚐著“竹葉春”美酒,欣賞著蘇州女子的曼妙舞姿,是多麼的令人神往呢?

2.《憶江南.多少恨》李煜(五代南唐)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

李煜(937―978),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蓮峰居士,是南唐最後一位國君,故也常被稱為南唐後主。李煜算是錯生在帝王家的藝術家,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詩文俱佳,特別是詞的成就最高。亡國的傷痛,對其詞作風格的形成和影響很是深遠。

李煜這首憶江南(也常作望江南)是他亡國後所作,開篇一句“多少恨”,反映了“階下囚”的真實心境。而在夢裡,他似乎又回到了故國舊時的繁華歡情之中,當年他可是以帝王之身“游上苑”,那“車如流水馬如龍”的場景還是那麼真實,而且最後一句“花月正春風”更強調了夢境中歡快情景,讓人不忍醒來。李煜以恨字開頭,以夢境中的歡愉相襯托,應該是對自己當年安於享樂而致亡國有強烈的悔恨之意吧?

春分時節頌英雄,抗疫唱首《憶江南》

再擇幾首自己的《憶江南》戲作供各位批評

1.2009年國慶中秋長假期間所作憶江南三首

中秋近,國慶六十齡。紫禁城前堆錦繡,長安街上滿英雄。壯麗兆豐隆。

中秋到,長假且休閒。洗卻煩憂書孝義,攜來爽朗訪林泉。月是故鄉圓。

中秋好,萬戶慶團圓。月朗風清花豔麗,燈華酒美餅香甜。華夏盡歡顏。

2009年是國慶60週年大慶之年,國慶節連著中秋節,紫禁城前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儀式,讓人心情振奮。而在長假期間,可以輕鬆自在地看看美景、儘儘孝心了。萬家燈火慶團圓之際,是多麼美好的時節呀!我這三首詞也是一併構思而成的,即可看成單獨的三首詞,也是相互關聯的系列。

春分時節頌英雄,抗疫唱首《憶江南》

國慶60年閱兵式一景

2.有感於旅程之難而戲作之憶江南詞作

舟車苦,遠景莫強遊。舊地新顏心細品,今痕古蹟影長留。多戀自家樓。

旅遊是美好的,但只求出門而勉強為之似乎有點得不償失。不如在自家附近選個不為人知的幽靜之地,反覆欣賞,品出味道來,換個角度尋找到新的美感,也不失為一種選擇。是吧?我覺得這不是消極,反而有點“禪意”。有些人上車睡覺、下車拍照,花了大價錢換回一堆人頭照連自己都不想看第二遍,最後也搞不清楚千里之外的美景與家門口的風景有什麼不同,文化底蘊區別在哪裡也不清楚。收穫是什麼?

春分時節頌英雄,抗疫唱首《憶江南》

家門口的美景

讓我們流連於詩詞的美感之中,思考一下人生,提升一些生活質量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