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補跌之謎

A股補跌之謎

扯淡集 No.19

不好意思,很久沒跟你們扯淡市場了,上週停更了一週準備2.0,今天我主要是來回顧一下過去兩週A股和外圍市場巨震背後的邏輯,本文較幹,建議搭配喜茶閱讀。

1

受疫情全球蔓延的影響,在過去的兩週裡,全球金融市場遭遇了巨震。

美股紅了十年,這十年,新一代從常春藤畢業後進入華爾街,從30歲步入到40歲的基金經理,都活在美股10年大牛市裡,躺著賺錢就行了,何嘗見過如此血腥慘烈的場面。

在連續見到了美股熔斷,二次熔斷,三次熔斷後,見證了美聯儲直接將來利率打到0,10年期國債的定價之錨都即將失效後,人們都開玩笑說:巴菲特都覺得自己太年輕了。

以示自己年紀輕輕就參與了歷史的進程。

A股补跌之谜

特別是在歐佩克與俄羅斯的減產協議談崩,沙特開啟原油價格戰,原油期貨兩個交易日暴跌33%,加劇了市場上美元的流動性危機。

全球資金迴流美國,除美元指數已經累計暴漲了10%以外,市場似乎在拋售一切,包括被視作傳統避險資產的黃金和白銀也遭到拋售。

有些同學可能要講,漲10%也沒什麼呀,不就股票上的一個漲停板嗎?何況美股連指數都能天天熔斷。

這樣理解就大錯特錯了。在外匯市場價格的絕對波動相對都較小,而參與外匯交易的人通常都是放100倍以上的槓桿,0.5%的日漲幅就可以叫大漲,一個多月漲了10%,只能說叫暴漲了!

美元指數的暴漲、股、債、黃金、石油四殺,美聯儲緊急把利率打到了0,這一切同時指向了一個詞:

金融危機

2

確實目前很多人都把這場風暴直接定義為金融危機,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我認為這種說法並不準確。

我們如果對比08年那場次貸危機,就會發現以下幾點:

1.2008年,隨著雷曼倒閉,金融市場的恐慌進入高潮,恐慌指數VIX升破80,而就在上週恐慌指數VIX再度漲至85,換句話說,現在的恐慌情緒已經堪比08年次貸危機了。

A股补跌之谜

2.隨後,美聯儲開始介入救市,先是將利率一路下降到0,然後推出QE,向快要倒閉的幾家金融機構注入流動性,恐慌情緒有所緩解,市場也出現了反彈。然而,反彈並沒維持多久,市場再度陷入暴跌,直到2009年3月,市場才真正見底。(當前美聯儲仍然使用了同樣的套路,也擋不住美股繼續暴跌)。

很多童鞋看到這裡,肯定會想,這不是和當下的情景一毛一樣嗎!那肯定是金融危機跑不了了。

如果你僅僅看到這些,那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包括很多專業的宏觀分析師在內可能大家都忽視了一個細節,08年時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是呈現極速飆升的。

什麼意思呢?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指的是銀行等金融機構之間將錢借來借去時所使用的利率,它的波動直接體現的就是整個金融體系中流動性的充裕程度,當時整個金融系統裡面都面臨流動性危機,你要去借錢來自救,都無處可借。

而現在呢?拆借利率是在往下走的,這也意味著,整個金融系統當中錢實際上是不缺的,也沒有所謂的流動性危機,亦因此,我們至少目前還不會看到像08年時大批金融機構差點倒閉的威脅出現。

A股补跌之谜

所以將這次的這輪資產暴跌直接定義為金融危機,是有待商榷的。

那麼既然整體金融市場上不缺流動性,那為什麼以股市為代表的整個風險資產都被無腦拋售,即使在美聯儲放出大招後,依然好不見效呢?

其實只要經歷過我們15年股災的童鞋,對於當前美股市場所演繹的現象都不會太過陌生。核心的原因無非就是兩個:

1.美股漲太多了

2.美股整體上的槓桿率太高了。

一旦股市劇烈向下波動,對於一部分只追求穩定收益的投資者/投資機構,首先就會基於風控開始不計成本地拋售(包括養老基金、風險平價基金、量化基金等等)。

並且在它們背後還有一眾風險厭惡程度高的機構就要回籠資金,然後就贖回,贖回之後市場波動就加大,更多的機構就要降低槓桿,並且從其他地方抽回資金用於應對贖回,然後風險又進一步上升,金融機構又進一步回籠資金,如此惡性循環。

用五個字來解釋這種現象就是:

被動去槓桿

而隨著海外疫情的繼續擴撒,市場對於未來經濟衰退的擔憂出現廣泛共識,更加加劇了這種恐慌。

說得更直白一點,當前在歐美金融市場所發生的劇烈動盪,第一層思維是場內高槓杆的崩塌,而第二層思維,與其說是一場金融危機,更準確地說應該是一場經濟危機,關於經濟危機和金融危機的區別,感興趣的童鞋可以購買相關的教科書來複習。

3

再說回到A股

很多參與A股交易的散戶同學,對於市場近期的上竄下跳的看法都是這樣的:

臥槽!美股都熔斷了!還好A股是全球避風港,不怕。

臥槽!美股又熔斷了!金融危機了,快跑!

臥槽,美股向上熔斷了!A股可以抄底了!

臥槽,上週五美股又高開低走了,這回A股也真的要涼涼了!

其實,他們對市場正在交易的邏輯,並不清晰。

以前A股的風格通常是外圍震盪我們大跌,外圍大跌我們暴跌,外圍反彈我們震盪,俗稱癌股。而這輪外圍暴跌中,A股則表現頗具韌性。

尤其是在海外股市下跌的初期,A股表現相對獨立。

2.20日-3.5日 道瓊斯工業下跌接近10%,滬深300微漲1%。

3.5日-至今 道瓊斯工業期間跌幅25%,從最高點累計跌幅已經達到了35%以上,而滬深300累計跌幅則為15%,而在美股3次熔斷的次日,A股都是低開高走,不可謂不強。

A股补跌之谜

即使是在美股市場,諸如阿里、好未來、京東、拼多多等中概股的表現也非常強勢。

為什麼我們在疫情最恐慌的時候反而表現堅挺?而在最近有證據表明我國已經控制住了疫情,但是中國股市並沒有繼續走牛,反而是跟隨著外圍開始“補跌”?

思考以上這些問題,我們還是得回到市場當前的多空邏輯上來。此前,包括你生叔在內的市場多頭最主要的幾個邏輯在於:

(1)A股雖然疫情還未結束,但已經過了最恐慌的階段,各項疫情數據已經隱隱出現了拐點,這一點與A股春節開市第一天就一步到位完成了調整,形成相互印證。

(2)疫情對於經濟的衝擊是一次性的,雖然疫情向全球開始擴散,但我國要先於其他國家復工,成為了比慘環境下,全球唯一的資金避風港。

(3)預期在疫情結束後,我國將會推出遠超08年4萬億規模的刺激政策,一個證據就是各大媒體所整理的地方基建投資項目預算總額已經超過了30萬億。

(4)中國會跟隨全球各國相繼加大寬鬆力度,在大放水的背景下,是沒有熊市的。

然而,從最近A股的表現來看,以上的邏輯可能部分出現了分歧與鬆動。

我們一個個來檢查。

首先是疫情在世界擴散.

世界國際化經濟發展經過這麼多年,原材料/資源國、加工製造國、技術輸出國,各國的分工體系已經非常清晰,它們就像人體器官似一樣緊密相連,共同維持著人的生存,但如果哪一天哪塊器官衰竭了,全身的循環都要跟著改變。

但是這次疫情開始後,美國很多公司已經大幅調低了財報預期,日韓等電子元器件廠也開始停產,對於中國製造的龐大供應鏈而言,是唇亡齒寒的關係。

在此前,市場的預期假設僅限於疫情只在中國擴散並迅速得到控制。很顯然,時下的格局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疫情在海外超預期地擴展為中國的經濟帶來的全面的壓力和衝擊。

所以在過去的一週,國內市場通過跟隨下跌的形式,已經開始將這種壞的預期計入到資產價格當中。

進出口撲街了,經濟開始衰退,股市就一定會萎靡嗎?

答案是不一定,事實上通過縱向的歷史數據對比研究,我們可以發現亞洲金融危機期間我們是牛市,而在2001年加入WTO,我們經濟開始正式騰飛後,反而是走了長達4年的熊市。而到了2014年的時候我們國家的經濟又進入無比艱難的困境,但不久後就啟動了那場驚天動地的牛市。

說好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的呢,怎麼回事?

因為經濟基本面只是驅動市場波動的核心因素之一,它不是A股上漲的唯一理由,除了經濟基本面以外,還包括流動性和情緒。

只要有足夠的刺激政策+寬鬆的貨幣環境+市場上漲帶來的賺錢效應,大家就會對未來經濟邊際改善出現比較好的預期。

但是,不比2008年時緊急出臺的“4萬億”,這次直到今日,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由國家帶頭的“大基建”實施細則出臺,而貨幣政策層面,央媽在下調準款準備金旅之後,上週並沒有跟隨美聯儲進行降息(LPR),表現得“定力十足”。

市場對於政策的預期開始變得模糊,甚至會懷疑此前堅定不移認為會出臺的強刺激最終會“落空”。

這是A股在近端時間下跌的另一個直觀原因。

最後,關於中國在全球疫情擴散中將會扮演全球資本避風港的角色的說法,在美元指數持續飆升,以及不管是A股還是H股都遭到外資持續瘋狂拋出這一系列現象中,已經被證偽。

不管是美股槓桿崩盤導致一眾機構急於補充保證金的強烈需求,還是源於油價的暴跌,一些產油國主權基金會無腦賣全球權益資產,來提升現金外匯儲備。這個時候拋售跌幅較小的A股,迴流資金救火,就像你家小孩生病了,你還會管贖回的是年收益10%的理財,還是年收益5%的債券嗎?

所以,任何全球危機時刻,不管你是不是避風港,錢都要走,這是市場中最樸素的現象。

以上的一系列邏輯,共同加劇了A股市場的波動,當然,從目前來看,空方是更佔優勢的。

3

暴跌已經發生,老鐵們現在最關心的問題,還是:

接下來怎麼看?這波下跌何時結束?

關於這個問題,我下篇推文再來分析。

生叔出品,必屬精品。

--------------------我是底線-----------------------

把我的文章轉發到朋友圈就是最高的讚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