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現在喜歡詩的人還多麼?為什麼?

雖遇不可求


多,也不多。詩歌愛好者多,詩瘋子式的鐵桿粉絲不多。我認為,詩歌的價值還存在,比如審美價值。


至於詩歌的鐵桿粉絲,不多,比以前少了。因為我們現在的誘惑太多了,社會多元化發展,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多樣化了,詩歌僅僅是其中一類,而且是比較傳統(詩歌的歷史比小說和戲劇長)的一類。

隨著“國學熱”“文化熱”的升溫,一些人會對古典詩詞產生興趣,背誦古詩甚至創作詩詞。但是這並不表明,當代詩歌恢復了以往的輝煌。當代人追求科技進步,追求生產力發展,追求經濟增長,這些東西佔據了人們的主要精力。而詩歌,主要是小部分人的業餘愛好,是很小眾化的一類語言藝術。

“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這種精益求精的詩歌藝術家,越來越少了,大家都湧到到網絡上寫詩、評詩,看似熱鬧,實際上不能出精品。


進入二十一世紀,詩壇還是很熱鬧的。到2019年,上海國際詩歌節已經舉辦了四屆。國內還有青海湖國際詩歌節、李白詩歌節、徐志摩詩歌節等詩歌評獎、朗誦盛會。這些可以推動詩歌創作和朗誦,也能普及詩歌文化,但是要真正推動詩歌發展,還需要淨化環境、幫助詩人們下工夫練內功。


慈善文化研究


作為同樣和您喜歡詩的一員,回答這個問題倍感榮幸。就我而言,自小便喜歡詩,不僅喜歡讀,同時也喜歡寫,而且我身邊也有很多喜歡詩的人,大家通過各種平臺互相切磋交流,共同傳承發揚詩之魅力。

至於為什麼喜歡詩?《毛詩序》曰:詩者,志之所知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事實上,詩乃文學之祖、藝術之根,但無論古體詩、近體詩還是現代詩,都和其他文學體裁一樣,均為情感表達的方式。那麼我們獨獨喜歡詩,我想可能是因為詩更加講究格律,注重高度凝鍊和集中表達,無論對仗工整還是字數押韻,都像做人做事一樣,對內存在某種規矩,對外卻釋放多重唯美,所以說我們喜歡的“詩”並不只是在“詩”裡。

我從初中開始,便嘗試書寫古體詩和近體詩,從高中開始,在校園報上發表現代詩,後來開始涉獵豪放詞,自創“話記”體,至今未曾筆輟,在此冒昧附上拙作《水調歌頭》,以期拋磚引玉:男兒正俠少,縱馬任逍遙。踏遍山河,卻是人間走一遭。盡問武林同道,會盟天下豪雄,歃血死生交。心懷節義氣,手把絕命刀。城樓月,沙場雪,夢中號。風吹弱柳,斷腸紅葉寄雲霄。回首向來何處?他日扁舟泛底,方覺浪驚濤。似懂還非懂,無招勝有招。”當然,也希望通過今日頭條和更多喜歡詩的朋友多多請教、多多交流,謝謝!



橫川先生


詩從形式上可以大致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任何藝術的發展都依賴它存在的土壤,依賴於所處的大環境。中國詩歌有著悠久的歷史,璀璨的歷程。文字沒有創造出來,人民就從勞動、歌舞當中創造了詩歌。

隨著物質財富的增長,精神文明、素質文明都沒有跟上節奏。現如今,雖然仍有不少人喜歡詩歌辭賦,已無法與過去相提並論。人們思想觀念的改變、藝術表現形式的多樣化、多元文化的蓬勃發展、外來文化的衝擊,以上林林總總的因素無不影響詩歌的發展。社會風氣從改革開放前的娛樂貧乏極端走向另一個日漸腐化的極端。加上娛樂節目宣傳、拜金明星及網紅的推波助瀾,社會已經達到“笑貧不笑娼”、”只敬羅衫不敬人”的地步。導致人們對詩的欣賞水平也不如以前。很多寫詩的大多是屬無病呻吟類型的、剪切一堆古詩華麗詞藻拼湊的、沒有批評或根本就不敢批評的、毫無悲天憫人的…所謂詩人!如干部體、打油體卻得到吹捧。

創作土壤及受眾、市場都決定中國詩歌未來的發展前景暗淡。

《 論大多數文人》

略有文采卻無文膽,略有文化卻無文心,略有文憑卻無文品,略有文風卻無文德…精於文致而近乎文奸!為鬥薪折腰為卑職折節…甚位尊賤隔忘苦胞苦民於九霄雲外…


中華主義


詩中自有百味,詩中自有千秋,在詩的世界裡,我們可以找到更多的共鳴。可以在詩的世界裡放飛自我的靈魂,在詩的這裡可以尋找到更多的精神寄託。喜歡詩是在於你想得到什麼,而不是去關注別人的愛好。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用一顆小小的紅豆來表達自己內心無限的相思的感覺,以物寄情,紅豆也就多了更多的生命活力。“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一顆顆紅豆代表著一個個相思的愛戀,這就是詩的魅力,讓我們情感在紅豆中隱藏,寄託愛情的美好。

“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春水化為滿腔的愁怨,故國被破,又被封為違命侯,這是多麼大的羞辱,違命,違命,身陷囹圄,怎麼夢裡去面對衛國赴死的忠臣良將。李後主的無奈,一句詞道盡世間淒涼。三年後,毒發身亡,也或許是最好的解脫。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字一曲,重如千斤,悲壯難以言表,戰爭的創傷不是勝利者可以彌補的,一代亡,代代痛,百姓蒙難,怎麼能有勝負之說。萬載千年,都會化為烏有,留下的痕跡只有史書一字字在泣淚滿頁。

詩詞元曲,皆為精華,每次在裡面暢遊時,總會獲益良多,多讀,多看,多品,才會得到自己需要的精神食糧。


卓小軒


現在喜歡詩的人確實不多了。原因是多方面的:1、生活節奏加快以及生命體驗的豐富,大幅度地擠兌了創作和欣賞詩歌的空間。2、與其它藝術形式相比較,詩更注重“悲憫”情懷,所謂“家國不幸詩家幸”。反之,“家國有幸則詩家不幸“,當代盛世,頌詩成主旋律,失去“悲憫”,難有精品,也失去了讀者。3、古體詩在唐代達到高峰,難以再逾越;新詩在上世紀中頁的幾次高潮後也歸於沉寂。缺少當代的、直接反映現實的經典作品,而只能從舊書堆裡尋找詩,肯定會削弱詩的魅力,讓人們不那麼“喜歡”。4、詩人群體具有的某種特質,比如過度敏感和過度自我,使得他們難以融入社會;同時這個群體中大比例的自殺率,比如海子、顧城等著名詩人的自殺,似乎也加重了詩人的悲劇性。這也讓喜歡詩的人的望而卻步。


狗蛋


感謝提問,我是冷暖瀟逸。

現在喜歡詩的人很多(對於大眾群體相對比較是少。兩者並不矛盾),但詩在整個文化展現當中,屬於非主流,顯得並不十分熱門。

這是由於詩的社會作用與侷限所決定的。

認清詩是什麼?

詩大多隻是小情調,即使雄闊偉岸,也只是非常片面,不完整的,必須需要文字做為詳註解釋,往往曲高和寡。詩的發展與存在價值與社會現實有很大的關係。古人以做詩文為榮,從詩文前後兩字來看,詩往往比文章還要重要,那是時代文人需要詩來抒情,潤心,生活社會往往注重在詩中體現,一個單調簡單的社會,很多事情可以在詩中體現出來。

從社會進步的角度去看,現在社會分工細緻,任何一個專業細緻到只能用文字詳述,而詩歌沒有這麼一個功能。現時之專業論據,一篇文章可以沒有一句詩,但詩中可以體現與插入一篇論據嗎?

詩與社會作用結合不緊密,聊天可以不用詩,寫文章(專著)可以不用詩,詩失去了實用價值往往就被孤立出來了。

詩,只有思想(心靈)與遠方。而這些都是飄渺的,與生活中的油鹽醬醋沒有一點聯繫。現實生活,一個人可以沒有詩,但不能沒有油鹽醬醋。人可以沒有雅興,但必須面對生活。再一個,很多的詩,有些做作,一罈子醬酸味。扭捏作態,無病呻吟。稍有藝術成就的,就表現在風花雪月。

詩,真正意義上來講,只是詩人的詩。一是寫詩之人,二是愛詩之人。基於這兩者的情投意合,詩才不至於消失,只是寞落時而顯現。

人在生活,每一個人都有一顆詩心,只是面對人間煙火,大多數人的詩心往往被油鹽醬醋埋沒。

面對生活,詩詞之悲慘,就難於倖免了。


冷暖瀟逸


現在,喜歡詩的人還是很多的。

詩歌是文學類很重要的題材。它是浩瀚的文學百花園中一顆星閃閃發亮的星。因此,自古以來,喜歡詩詞的人很多,寫詩的人也很多,如著名的《唐詩三百首》中許多詩流傳百世,讀起來朗朗上口,讓人念念不忘。

現代人寫的詩分兩類:

一、律詩絕句

雖然,現在講普通話,說白話文,對詩歌的要求也沒過去那麼嚴格。但是,現實生活中,一些詩詞愛好者依然追求古詩中的韻律,推敲詩句中每個字的平平仄仄,讓其對仗工整,韻味十足。

五言律詩四十個字,七言律詩五十六個字,五言絕句二十個字,七言絕句二十八個字。論字數都是幾十個字,要平仄工整,合乎韻律,就得一個字一個字的推敲,還要表達意思準確,要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苦思冥想,佳句難求,實在不易寫好。

儘管寫好律詩和絕句很難,卻依然有人就好這一口,每天沉浸、陶醉在詩中無法自拔。

各地作協都有詩詞協會,定期組織聚會,交流詩歌寫法。還舉辦詩詞大賽,質量好的給以獎勵。

二、現代詩

在律詩絕句基礎上,現代人加以改進,於是現代詩誕生了。中外許多寫現代詩的人。比如,余光中的《鄉愁》、戴望舒的《雨巷》、徐志摩的《再別康橋》、舒婷的《致橡樹》、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現代詩沒有古詩要求那麼嚴格,可用長短句來表達。現代詩講究的是意境美,朦朧美,哲理美和音律美。

無論古詩還是現代詩,都注重“意”和“象”的有機融合,講究景中含情,情中有景的審美意象。

三、詩的語言簡潔

現代人每天忙忙碌碌,空閒時間閱讀大部頭小說的很少,讀短小精湛詩詞的卻很多。讀詩的人多了,寫詩的人自然多起來。

如今,自媒體時代,“今日頭條”、微信公眾號及許多報刊雜誌,每天發表的詩歌數不勝數。

詩,靈感來了,可一揮而就。可表述生活,可講述故事,可描述景物,可抒發情感……只要你願意寫,想動手,即可寫詩。


靜聽花解語


詩歌畢竟是一筆寶貴的文化遺產,從中國古代到近現代世界,湧現出來了一大批詩歌文化方面的創作者,古有李白杜甫,現代有泰戈爾,普希金,詩歌在書寫人類文明的同時,也為世界留下了很多生動歷時記錄,比如杜甫的《登高》《三吏》,很好的為我們還原了唐朝由盛轉衰的過程。現代派詩人普希金的《彼得大帝的黑人奴僕》,很好的還原了俄羅斯農奴時代的歷時背景,詩人是浪漫的,詩歌是文藝的,詩歌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詩歌作為人類文化藝術的瑰寶註定不會被淘汰。



心理學思維


1.這要看什麼詩歌吧。經典詩歌,比如《詩經》《唐詩》或者其他的好作品,很多人會喜歡,因為它們是經典。閱讀或背誦它們,好處多多,不必我說。

2.說到現代詩了,估計會有相當多的人不喜歡。因為這種詩,沒有發什麼發展成熟,沒有自己的經典,沒有自己的名字。“現代詩”很少寫得好的,對語言的運用,今天的詩人,沒有古人的那種能力。很多現在的人甚至連字都不會寫了,因為用電腦用多了。再說詩意吧,今天有幾個人有或者敢於表露自己獨特的個性?所以說啊,要學習語言技巧,品味生活詩意,讀什麼就很清晰了。

3.我是文化工作者,曾經在出版單位,我一次開車出去玩,我說我有時候會喜歡讀讀唐詩什麼的。這引得一個婦人,大笑不止。她認為,男人就應該忙於賺錢,讀啥唐詩。所以,真心喜歡唐詩的人多,膚淺、油膩、缺乏生活情調、一心想要發財的的男男女女可能更多。畢竟,早已經不是男耕女織的時代了,社會分工讓人失去了獨立,不得不異化為金錢的奴隸,哈哈。[大笑]


歷史講談社


很榮幸參與這個問答:

社會是個大染缸,形形色色的人都有,各有喜好,有人喜歡時髦,有人喜歡遊戲等等,當然也有人喜歡詩詞,詩詞是文人墨客的精神食糧,也是一種對生活對社會的寄託或者嚮往!在這充滿了誘惑的當今社會里,喜歡詩歌的畢竟少了,分流了更多的興趣愛好領域,因此,我認為喜歡詩的人變少了!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一起共勉互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