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不發朋友圈的人,都是過的不好的人”你認同這句話嗎為什麼?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何知了觀點】我不認同這句話,古龍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已。”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朋友圈更是一個微型的“社會”,也是一張個人名片。各種關係的人彙集在微信裡,大家通過朋友圈展示自己的動態以及瞭解對方的信息情況。

我認為發與不發朋友圈是受社會客觀因素影響,並由個人主觀因素決定的,而且發與不發朋友圈是每個人的自由和喜好,他人無權干涉。

不發朋友圈的人,並不是生活得不好的人,而是懂得了成年人該有的“謹慎”:言多必失、人言可畏。

下面圍繞不發朋友圈的人,發朋友圈的人以及怎樣看待朋友圈這三方面,詳細說說我的看法:

一、不發朋友圈的人是怎樣的人?

設置朋友圈三天可見的人

有數字統計,目前有超過一億的人設置了朋友圈三天可見。這個開關,是微信裡用的人最多的,而且這個功能也是一個非常有效的自我防護機制。

對於很多人來說,設置三天可見比屏蔽朋友圈好,這讓朋友點擊進入朋友圈的那一刻,會顯得自己得體些。

這些人一般是很懶去更新動態,幾乎不發朋友圈。為什麼超一億人會設置朋友圈三天可見?

其實,現在很多人都會通過朋友圈來了解一個人,朋友圈自然而然地成了人的第二張臉,也成了判定一個人生活層次高低等信息的工具。

一開始,微信加的都是熟悉的朋友,他們瞭解自己的真性情,朋友圈自然就可以肆無忌憚地想說什麼就說什麼,甚至毫無保留地展示自己的動態信息。

後來,微信又加了自己的親人,自己說話就要小心許多。那些傷春悲秋、混吃等死的內容發出去,會讓父母和其他家人擔心。

再後來,微信又加上了同事和領導,自己的言談更要謹慎些,怕影響自己在他們心中的形象。自己甚至偶爾還要做些身不由己的幫忙轉發和點贊“任務”。

越來越多人擠進我們的朋友圈,從親朋好友到同事上司、甚至快遞小哥、賣你東西的店主以及各種一面之交的人。

我們通訊錄的名單越來越長,可真正深交的人卻越來越少,絕大多數不過是“點贊之交”。

朋友圈,漸漸從一個抒發情緒的“後花園”,變成了你來我往的社交“江湖”。

這個叫朋友圈的地方,早已經不全是熟悉的朋友。而越是這樣的“江湖”,越讓人覺得言多必失、人言可畏。

村上春樹說:“人生而孤獨而無法相互理解,所謂交流,只不過是互相尋求安慰。”

我們生而孤獨,所以我們總是有著傾訴和交流的衝動。

然而人與人之間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們開心的事情,或者在別人眼裡是炫耀或者低級無趣;我們覺得難過的事情,可能在別人眼裡是矯情和懦弱。

我們一旦真情實感地輸出動態,可能就會被各種解讀、詢問,甚至成為茶餘飯後的閒話談資,讓我們防不勝防。

長期以往,我們懂得了一個道理:在眾人面前敞開自己的內心世界,永遠都是一場風險不低的冒險。

我們並沒有做什麼十惡不煞的“壞事,只是渴望被人關注、讚賞和懂得。但在追逐的過程中,我們卻遭遇了失落、誤解甚至曲解。

無奈之下,我們不得不退出這個本該自由表達的“伊甸園,越來越不想發動態了,也不敢發動態了。

不願意把真實的情感和生活暴露在朋友圈裡的人

a.幸福在心底,不值得炫耀

真正的幸福都在心底,根本不需要聲張,偶爾發發動態,也只是會被他人解讀為“矯情炫耀、虐狗秀恩愛”。

其實,我們拼命在炫耀的東西,在他人眼裡根本不值得一提

我們帶什麼牌子的表,穿什麼樣式的衣服,開什麼樣的車等,一點都不值得去曬。這些東西,比我們水平低的人未必認識,同一個水平的人也買得起,比我們水平高的人只會笑而不語。

我們吃什麼樣的山珍美味、過什麼樣的生活,與我們不相干的其他人都很忙,沒空去關注和顧及我們的生活。

這個世界,除了發自內心的幸福,沒什麼是值得炫耀的。

b

.所有的情緒,只有懂的人才懂

真正的感情,不是靠朋友圈來維持。關心我們的人,會知道彼此的情況;不關心的人,也不會在意我們在朋友圈裡的痛楚。

我們不發朋友圈,所有的情緒和日常的點滴都可以以私聊的方式發給在乎的人。

因為只有在乎的人,才不會對我們有莫名其妙的不理解和指責。

既然我們找到了可以直言傾訴的人,還發朋友圈給誰看呢?

再熱鬧的朋友圈,也難以給予我們精神的慰藉和情感的滿足。

真正的愛人、親人、朋友,會在我們需要的時候,一直守護在我們身邊,一直默默地聽我們傾訴

如F4的《第一時間》唱的:“煩了不要見外,把我找出來,陪你負擔,續杯咖啡的溫暖,一直暖到你想開,你心情的坑洞讓我來填滿。”

可我們對他們的愛,更是同樣需要身體力行地去表達,而不是憑一條冷冰冰的朋友圈。

如果一個連朋友圈都懶得發的我們,一定是有比“曬”更重要的事做,比如活在當下,和最愛的人在一起,享受幸福。

為了不必解釋,寧可做個失聲的人

演員姚晨在新冠疫情發生後,每天都會轉發肺炎患者的求助信息,結果惹來吃瓜群眾的冷嘲熱諷:花錢買熱搜。

上熱搜後,她不得不登文澄清:開通個人求助渠道的是《人民日報》這樣的官方媒體,我只是盡個人力量,跟著幫忙轉發而已。個人的力量微乎其微,哪怕只是多帶來一線生機,也值得去做的。

不管是一線的知名人士,還是我們這些普通的小人物,都有過被他人惡意“吐槽”的經歷。

我們都被教懂一個事實:其他人只是朋友圈的看客,有人直接劃過;有人給我們點了贊再離開;有人直接直言不諱地大談自己的看法。

這一不小心惹來周遭的嘈雜議論、閒言碎語,招架它們需要我們花大力氣,只好小心翼翼地藏起自己。

為了怕麻煩,我們大多數人,選擇做個獨樂樂去享受一切之人,或做個獨善其身,自掃門前雪之人,停止發佈朋友圈任何動態。

所有的失聲,都是為了不必解釋和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二、發朋友圈的人是怎樣的人?

朋友圈是個巨大的櫥窗,每個人都展示著不一樣的“擺設”,都被賦予了不一樣的“意味”。正如莎士比亞所說:“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在朋友圈逃避現實,尋找精神慰藉

有的人依賴朋友圈尋找慰藉,只為收穫更多的認同和他人貼心的評論,在朋友圈虛構了另一個生活。

為了讓自己顯出“”高逼格”的美感,他們拍照,使用美顏功能;為了曬出生活的多姿多彩,吃飯時,他們刻意讓手機先“吃菜”,然後曬各種美食照片;為了體現他們是個有追求的人,在朋友圈曬出各種旅遊、登山、運動等節目照片。

他們為了完美的呈現自己,常常是拍照五分鐘,修圖一個小時的動作,全然忘記了當下真正在做的事,更加談不上享受當下所帶來的體驗

他們把生活搬到了朋友圈,而不是活在現實背景的當下。一個個點贊和評論,可以讓他們樂滋滋地“品味”半天時光。

他們的世界只有朋友圈,只要在裡面活得有滋有味,生活中真實的部分就不那麼重要了。這樣子,他們才能找到自己存活的真正意義,才能逃離孤獨感

所以,他們願意無時無刻地發自己的各方面動態信息。

在朋友圈抱怨、發洩焦慮

心理學有兩個效應,叫焦點效應和透明度錯覺。它們是指:人常常會把自己看作一切的中心,並且直覺地高估別人對自己外表和行為,以及自己的心理狀態被他人知曉的程度。

一個人在遭遇不順心的事情,或者被日常瑣碎煩擾,心情都極度不好,都想找一個出口去排洩。

他們心想朋友圈是自己的,想怎麼樣發就怎樣發,再說把抱怨和焦慮說出來,朋友們會懂的,甚至會理解和安慰自己,並聽自己傾訴。

於是,他們就把家長裡短的抱怨、工作的不順心、當下遇到的糟心事全部往朋友圈裡發。

他們把朋友圈當成了“教堂”,渴求並等待著“牧師朋友”的開解,勸告。

哪怕沒人可理解,他們也覺得自己抒發情緒,自個樂就足夠了。

這就是吐槽式的那波人。

純粹用朋友圈記錄生活

有的人發朋友圈主要是為了記錄自己的生活,那些快樂、迷茫、傷心時刻,那些值得被記住的事情和活動。

他們覺得用朋友圈這樣的方式記錄下來,幾年後,甚至幾十年後再次翻開時,自己一生是怎麼活過來的,可以有跡可尋。

他們不在乎別人的評價和點贊,只是單純把朋友圈作為一個記事本,簡單地記錄下來,不添加過多當下的個人情緒和感受。

另一方面,他們也想通過這個窗口,讓他人更多地瞭解自己和理解自己。

他們覺得別人不理解自己,是因為他人對自己的信息知道太少,自己不說出來,放棄表達和溝通,那自己就只能在孤獨中度過。

他們選擇了在朋友圈展示一個真性情的自己。

三、怎樣看待朋友圈?

美國社交網絡大神奧斯丁·克萊恩在《人人都在曬,憑什麼你出彩?》一書中說到:“在朋友圈等社交網絡分享的圖片、文字,其實無時無刻不在暴露我們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長,甚至是情商。”

也就是說,朋友圈是一張個人名片,映照著一個人的三觀和人品。

別人可以透過朋友圈,去了解我們。我們發什麼內容,別人就會給我們貼上一個什麼樣的標籤。因此,朋友圈不要隨便亂髮。

朋友圈“三不發”

a.不發炫耀的事

我們覺得曬一些貴重的東西或者奢華的生活,不礙著別人,但有些人眼裡並不是這麼認為,他們會覺得我們在顯擺罷了,說不定還會動歪心思。

有人說過:“被人羨慕的感覺固然很好,但你該明白,人們羨慕之後的沉默有多可怕。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見不得別人好的人,有些值得高興的事情,自行掂量一下他人的感受,才妥當地發朋友圈吧。

我們不是要變得疑心複雜,而是要學會保護自己。

b.不發難聽的話

一個不會好好說話的人,無論在現實中,還是在朋友圈,都招人煩和討厭。

我們的素質和教養,藏在我們的話裡面,被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

如果,我們在朋友圈如“潑婦罵街”一樣,沒有人願意和我們交往。因為這樣的我們,別人招架不住,也得罪不起。

c.不發負能量的話

有一個扎心的真相是,這個世界上,沒有幾個快樂著你的快樂,悲傷著你的悲傷,沒有人感同身受你的痛苦。

人人都在關心自己,你的痛苦,除了幾個至親之人,並沒有人感興趣。

我們的眼淚和崩潰,以及糟糕透的情緒,請不要多多搬去朋友圈,祈求朋友的愛會把負能量如太陽蒸發水一樣蒸發乾淨。

沒有人樂意和一個整天牢騷抱怨、滿臉愁容的人交往。

我們用兩年學說話,卻要用一生“學會”說話。

不亂髮朋友圈,是每個成年人都該有的自覺。

朋友圈裡的狀態開心,朋友圈外的日子熱氣騰騰

《無主之作》有句臺詞:“所有的一切,只要是真實,就是美好的。

生活的重心,不是我們幾天更新一次朋友圈,也不是有多少人給我們點贊。

過日子,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我們幸不幸福,開不開心,不是裝出來給人看的。

活在當下,感知當下一切的美好,珍惜自己和身邊的人,把自己的生活過得熱氣騰騰,使自己變得充實而自足,才是我們最重要的事。

如果在朋友圈中的美圖是我們喜歡的樣子,就去運動,去打扮,變成我們喜歡的自己;如果朋友圈點讚的好友會讓我們開心,那麼就約出來見面,去組建真實的朋友圈;如果工作讓我們焦慮,就坦然面對,積極想辦法去解決問題……

我們可以在朋友圈之外,有勇氣去面對真實的生活,過得比朋友圈裡展示的更好一點。

蔡康永有一次在採訪中,被問到:你對那些用朋友圈的人有什麼要說的?

他回答:“我寧願相信,他們把大部分心力拿去對付真實的生活,我會恭喜他們找到了生活的重心。”

最愛的人和最真實的生活在身邊,而不是僅限於朋友圈。

別讓朋友圈停滯我們的生活,請將注意力從曬幸福、曬經歷,變成自我消化幸福和自行消化經歷,切勿過度依賴朋友圈。

願我們朋友圈裡的狀態,活開開心心;朋友圈外的日子,過得熱氣騰騰、生機勃勃。



何知了:一個心中有愛、生活有趣、眼裡有光的女子。情感需要研習和修煉,才能遇見真愛和由衷的幸福。我這裡有你需要的情感乾貨,記得關注我哦。


何知了


我現在就是很少發朋友圈的人,但是我在外人印象中可能是過得很好的人,為啥?

1、每天睡到自然醒,經濟收入有保障,但是我很少發朋友圈

2017年從原公司辭職之後,我就開始了自己的自由職業,在也不用朝九晚六的生活,在外人眼裡我的生活是令人羨慕的,開淘寶店、做自媒體,有房有車,每天能睡到自然醒。最近一階段我都是8點起床,然後開始一天的工作生活。

目前來說,我的經濟收入是沒問題的,能保證自己在上海比較寬裕的生活。但是,也就是從我2017年辭職開始,我就很少發朋友圈了,一年可能都發不了幾條,難得發一下也都是轉發自己推文上的文章。目前在朋友圈做的最多的事情也就是偶爾看一下其他人的動態,然後偶爾給點個贊。

事實上跟我類似情況的人不少,我部門原有的一同事,早我2年離職,然後在2017年前後也開始了自己的創業,而他在朋友圈比我還過份,這幾年我就沒見他在朋友圈發過內容,哪怕給好友點贊幾乎都看不見。但是前階段和他閒聊,他說今年的目標營收1000萬,對於這樣的人你能說他過的不好嗎?雖然是千萬營收,實際到口袋裡的可能沒這麼多,但百來萬收入還是OK的。

2、很多人為啥有事沒事就發朋友,為啥有些人就是不發朋友圈?

如果僅以我和我原同事的案例來說,不發朋友圈就只有一種情況,就是太忙了!我和那同事閒聊時,他一直在說自己太忙了,經常通宵趕方案,跟多事情得近緊跟客戶的需求走,跟著對方的節奏趕工,否則就有可能單子就飛了,剩下有時還得和客戶交際應酬。一句話人家根本就沒空來翻看人家的朋友圈,或者說給自己發一條朋友圈,有這時間都在跑客戶出方案呢!

對我來說,基本也是類似,別看是8點起床,在起來後就是按部就班的開始一天的工作,比如上午回答悟空,發頭條文章,中午抽空打包包裹,偶爾單子多的話可能一下午就耗在打包上了,剩下還得接淘寶客服,看看淘寶的數據分析。一句話,總有做不完的事情,等你去做。

就現在來說,晚上至少8~9點我才算是有空了,但一般我不會去看朋友圈,我這段時間會去看看新聞,瞭解一下圈內的情況下,科技IT領域有何大事發生,以備第二天悟空問答時有一定量的資訊儲備。

Lscssh科技官觀點:

所以在我看來,有空發朋友圈的人都是太閒的人,而太閒的人才是真正過的不好,需要沒事發個朋友圈來刷一下存在感,或者想他人虛幻出自己生活過得不錯的假象。真正在做事的人,真的真的沒時間來發朋友圈,也就是難得空閒時或者有一定推廣需求時偶爾發發!



Lscssh科技官


我想反問說這話的人,難道你天天雞毛蒜皮的事都發朋友圈就過的好嗎?我就是那種從12年開始用微信,到現在八年了只發過不到十條朋友圈的人,我覺得自己過得很好,至少我不會吃頓飯都要發朋友圈而去打擾別人!過好自己就足夠了!


哆啦伴我行


不認同。凡事不發朋友圈的人,過得不見得不好。

我有一個同事,幾乎不發朋友圈,但她的生活大家都很羨慕。她長得很嬌小,老公卻高大,是一單位搞銷售的,經常出差,然後就會在全國各地給她買回來各種漂亮衣服,並且都特別合身特別時尚。她老公經常帶她出去旅遊,週末近處遊,寒暑假遠處遊。過年經常在外地過。她被老公寵得根本不像50多數歲的人。皮膚細膩光滑,白裡透紅,看起來氣質很好。一個兒子,一米八的帥小夥,本科畢業,在外地工作,並且現在找了一博士生媳婦……她也經常給大家點贊,但自己基本不發,並且她照相水平還不錯。

因此,發不發朋友圈,主要看個人性格愛好。

愛發朋友圈的人,有這麼幾類:

一是女人,大多數女人愛發朋友圈,男人愛發的不太多。

二是特別感性,喜怒哀樂都愛表現出來的人。她把朋友圈當作了日記本或記事本。自己覺得記下來日後可供回憶。

三是炫耀型,只發去哪裡玩了,吃啥美食了,自己的各種美照自拍等,這種人一般只發好的不發不好的。有一定的虛榮心。

四是發自己的公眾號或寫的詩詞文章。這種人追求精神讚譽,也想贏得更多粉絲。

五是愛發各種雞湯文。有些美文確實也有療愈作用。

六是各種廣告,連發幾天有什麼優惠活動的,也有的是自己店鋪的廣告。

而那些不發朋友圈的人,一般都比較理性,比較現實,不愛張揚,喜歡“低調奢華有內涵”,知道自己的日子不是給外人看的,悄悄品味自己的小日子而已。所有的酸甜苦辣不想讓人知道。

倒是那些特別愛發朋友圈卻突然不發了的人,一定是有特別的事情出現了!

所以,過得好不好,跟“發不發朋友圈”沒有太大的聯繫。


碧水長空


不一定,我身邊真實例子,有的人低調,根本看不出來沒錢,平時很節約,什麼都和你算清清楚楚,一分錢都不讓,以為人家家庭條件不好,看著很普通,朋友圈也不發東西,實際上人家家庭條件很好,要是沒去人家,還不知道,有的經常曬朋友圈,美食,旅遊等等,看著很富有,實相反欠一推信用卡網貸,催債催你這裡來了,關鍵只是三個月同事,都留我的號碼!


369柳


我認識的人裡面,過的很好的、過的很差的都不愛發朋友圈!就是那些不好不壞,小富即安,有閒能扯的人愛發朋友圈,也是群裡的活躍分子!以前我也有吃不上飯的時候,那時別說發朋友圈了,朋友給我打個電話我都掛斷了!誰都不想理,見面聚會聊天?飯都吃不上,哪有那心情,哪有那閒工夫!過的很好的都很忙,幾乎天天加班,天天應酬,圈子又多,哪有時間玩微信、玩QQ、發朋友圈啊!



王工54643331


不認同,相反經常發朋友圈的人也不一定過得怎麼樣 ,那種有點好吃的、穿的、耍的拿出來顯擺顯擺的人我很是反感,生怕別人不曉得他過得很好樣,我反正不喜歡看這些沒有名堂的朋友圈,很多愛發朋友圈的人我都屏蔽了的,但我還是喜歡看正能量方面的東西 ,我自己基本上不會發朋友圈,這麼多年了只發過一次疫情離我家很近的事情,主要是告誡朋友們注意防範。我覺得不發朋友圈的人一樣的過得很好。


fu先生31759941


我就經常發朋友圈。

我個人認為這跟過得好過得不好沒什麼關係。

我有兩個微信。移動是工作需要,電信是家庭寬帶需要。

所以我一個生活的,一個工作的,工作微信我從不發個人信息到朋友圈,無非就是公司強調人人必須轉發有關公司的文件。

我生活中的微信,裡面都是至親之人和好友閨蜜死黨,我就會發表自己每天所見所看所做的事到朋友圈。






晶jjing


我現在就是很少發朋友圈的人,但是我在外人印象中可能是過得很好的人,為啥?  1、每天睡到自然醒,經濟收入有保障,但是我很少發朋友圈  2017年從原公司辭職之後,我就開始了自己的自由職業,在也不用朝九晚六的生活,在外人眼裡我的生活是令人羨慕的,開店、做自媒體,有房有車,每天能睡到自然醒。最近一階段我都是8點起床,然後開始一天的工作生活。  目前來說,我的經濟收入是沒問題的,能保證自己在上海比較寬裕的生活。但是,也就是從我2017年辭職開始,我就很少發朋友圈了,一年可能都發不了幾條,難得發一下也都是轉發自己推文上的文章。目前在朋友圈做的最多的事情也就是偶爾看一下其他人的動態,然後偶爾給點個贊。  事實上跟我類似情況的人不少,我部門原有的一同事,早我2年離職,然後在2017年前後也開始了自己的創業,而他在朋友圈比我還過份,這幾年我就沒見他在朋友圈發過內容,哪怕給好友點贊幾乎都看不見。但是前階段和他閒聊,他說今年的目標營收1000萬,對於這樣的人你能說他過的不好嗎?雖然是千萬營收,實際到口袋裡的可能沒這麼多,但百來萬收入還是OK的。  2、很多人為啥有事沒事就發朋友,為啥有些人就是不發朋友圈?  如果僅以我和我原同事的案例來說,不發朋友圈就只有一種情況,就是太忙了!我和那同事閒聊時,他一直在說自己太忙了,經常通宵趕方案,跟多事情得近緊跟客戶的需求走,跟著對方的節奏趕工,否則就有可能單子就飛了,剩下有時還得和客戶交際應酬。一句話人家根本就沒空來翻看人家的朋友圈,或者說給自己發一條朋友圈,有這時間都在跑客戶出方案呢!  對我來說,基本也是類似,別看是8點起床,在起來後就是按部就班的開始一天的工作,比如上午回答悟空,發頭條文章,中午抽空打包包裹,偶爾單子多的話可能一下午就耗在打包上了,剩下還得接客服,看看的數據分析。一句話,總有做不完的事情,等你去做。  就現在來說,晚上至少8~9點我才算是有空了,但一般我不會去看朋友圈,我這段時間會去看看新聞,瞭解一下圈內的情況下,科技IT領域有何大事發生,以備第二天悟空問答時有一定量的資訊儲備。  Lscssh科技官觀點:  所以在我看來,有空發朋友圈的人都是太閒的人,而太閒的人才是真正過的不好,需要沒事發個朋友圈來刷一下存在感,或者想他人虛幻出自己生活過得不錯的假象。真正在做事的人,真的真的沒時間來發朋友圈,也就是難得空閒時或者有一定推廣需求時偶爾發發!


歡笑雜苑


所謂朋友圈是指一群站位基本相同,興趣愛好大致相仿,三觀大概一致的人群,有事發朋友圈,一是向朋友發出自己所取得的成就,讓朋友分享。二是喜歡賣弄,炫耀。凡事不發朋友圈的人,一是謹慎。二是城府較深,不輕易向朋友發表自己的喜怒哀樂。這也過得好不好沒多少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