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變河湖長製為河湖“長治”


集美:變河湖長製為河湖“長治”

春日裡,導報記者站在許溪李林段的溪畔,放眼望去,水面波光粼粼,岸邊樹影婆娑,水光山色交相輝映……這般田園畫境讓人流連忘返。

集美轄區內不僅流淌著後溪、瑤山溪和深青溪三大“動脈”溪流,還有153處湖、庫、塘,許溪美景不過是集美這幅美麗詩意的“綠水青山”畫卷中的一小部分。

在這一幅幅動人美景背後,是集美區加強河湖管護、提升全區水質的堅定決心,以及“不斷創新方法,堅持河湖長治”的強大行動力。集美區以“堅持節水優先,建設幸福河湖”為理念,開展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河湖保護整治工作。

導報記者 李立宇 吳舒遠 /文 圖片資料由集美區河長制辦公室提供

1黨政引領 築牢管護“點線面”

在集美區所有溪流及湖庫塘的顯要位置,都設立了公示牌,公示著河湖長姓名、管理單位、監督舉報電話等信息。“設公示牌,就是要讓群眾家門口的每條溪流、每處水體都有明確責任人。這些責任人不僅站在治理的最前端,還要主動接受監督。”集美區河長制辦公室負責人劉森勝說。中央全面推行河湖長制以來,集美區率先建立區、鎮街“雙河長”架構和區、鎮街、村居三級河長體系,將全區3條流域、153處湖庫塘全部納入河湖長制實施範圍。

有了河湖長,更要有行動。區級河長每月一巡,親自參與汙染防治攻堅戰,2019年累計巡河47次,協調解決問題50起;鎮街河長每週一巡,累計巡河516次,協調解決問題232起。集美區黨政領導履職擔當,層層傳導壓力,凝聚各級各部門力量,不斷夯實河湖長制工作基礎,快速形成齊抓共管、發力治水的工作局面——利用河湖長制平臺,建立健全各成員單位綜合治理機制,16個成員單位定期召開調度會,制定督辦清單,解決流域治理突出問題;率先設立區檢察院駐區河長辦檢察室,發揮公檢法助力作用;率先實施汙染源網格化管理,構建鎮街、村居、小組三級網格體系,全區共設立11個一級網格長,57個二級網格長,73個二級網格員。為實現“事事有人管、工作有人抓、問題有人辦”,集美區還建立了考核問責制度,督促相關人員履職盡責。


集美:變河湖長製為河湖“長治”

集美灌口風景湖

2成效凸顯 “水清岸綠”惠及民生

日東湖、許溪、深青溪、杏林灣……幾年來,集美這些水域發生的鉅變,正是得益於河湖長制。劉森勝介紹,集美區以管水治水為核心,在日東湖採用太和水生態修復與景觀營建技術整治,對湖泊進行水體生態淨化、水生態系統修復,現已全面完成整治,水體清澈,水生動植物成活率超過90%;全面開展治水剿劣工作,開展許溪、深青溪河道清淤、生態修復等工程,讓兩溪先後完成劣V類正式銷號,其中許溪一部分還被打造成風景怡人的帶狀公園,成為周邊村民休閒運動的好去處;在杏林灣,隨著上游後溪流域等水環境綜合整治工作不斷推進,九天湖綜合整治工程有序開展,啟動杏林灣環灣截汙工程等,現在這裡已是一派白鷺紛飛、人水和諧的景象。

問題在水中,但根源在岸上。為儘可能不讓一滴汙水流進河裡,集美區變“零敲碎打”為“系統治理”:開展“清四亂”專項行動,區河長辦及各成員單位累計開展“聯合執法”和“掃河行動”76次,整改“四亂”問題60處;開展截汙控源,完成三條溪流規定範圍內家禽養殖退養,清退38家石材生產企業,立案查處涉水排汙行為56件,查封4家,處罰265萬元,實現從陸地到水域的綜合治理;開展入河排汙口整治,編制全區入河排汙口整治方案,實施掛圖作戰;開展管網整治,完成全區集中納管治理村莊138個,全區分散式治理村莊70個;編制“一河一策”,對三大流域進行“定製化”整治;加強頂層設計,標本兼治,委託中規院編制“三溪一庫”綜合治理系統化方案,策劃生成2019年水環境治理項目44項,總投資約5.17億元……


集美:變河湖長製為河湖“長治”

集美河湖長制志願者

3機制創新 激發河湖“長治”活力

在集美轄區內的水面上,時常能看到水體“美容師”們正逐片水域打撈水草、雜物。他們便是集美區推行河湖長制期間創建的河湖養護保潔隊伍。

全面推行河湖長制以來,除率先設立區檢察院駐區河長辦檢察室,構建三級網格體系,集美區還不斷創新,在實現水體日常網絡化管理上下功夫,先後組建起河湖長製成員單位、專管員、網格員和養護保潔等四支隊伍,建立起“責任明確、協調有序、監管嚴格、保護有力”的精細化管護長效機制。

由治水實踐到創新治理,集美區立足實際,積極探索,量身打造“123456”治水體系,具體為:搭建1個平臺(河湖長制平臺),印發2個方案(全面推行河長制實施方案、全面推行湖長制實施方案),建立3級河長(區、鎮街、村居),採用4種方法(“一線工作法”、“快準狠實”工作法、“查封堵打治”工作法、“定崗、定人、定時、定責”四定工作法),組建5支隊伍(養護保潔隊伍、河道專管員隊伍、汙染源網格員隊伍、“河小禹”志願者隊伍、民間河長監督隊伍),制定6項制度(河長會議制度、信息共享制度、督查督辦制度、考核問責與激勵制度、工作驗收制度、信息報送制度)。短時間內,快速建立起全區河湖長制高效運行體系,形成黨政領導、河長主導、流域統籌、部門聯動、齊抓共管的治水格局。

要管好每一條海溪、每一處水體,更要實現由“政府治水”到“全民治水”的轉變。集美區召開村居座談會,引導流域周邊群眾積極參與水質提升工作,有效破解“政府拼命幹,群眾站著看”難題;利用宣傳月主題活動、世界水日宣傳活動,以及入戶宣傳車、戶外LED顯示屏等宣傳方式,展開高頻率宣傳;與高校合作,建立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2019年共組織13次“河小禹”愛河護河行動,服務1922人次。

集美“治水”光榮榜

●2019年廈門市河長制工作考核名列前茅

●兩部作品榮獲水利部“守護美麗河湖”微視頻大賽獎項

●灌口鎮河長榮獲福建省“最美基層河長”,集美區河長辦在全省河湖長制經驗交流座談會上作典型發言

●入河排汙口規範整治方案獲福建省水利廳、河長辦表揚,網格化治水經驗獲市級推廣

●農村生活汙水治理經驗做法獲評“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

●順利通過水利部河長制工作總結評估、水利部小水庫建設“四不兩直”檢查、第二輪中央環保督察等專項檢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