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籃子“輕”了 被抑制的消費需求正在逐步釋放

疫情衝擊下,中國消費數據罕見地出現負增長。中國國家統計局3月16日發佈消息顯示,今年前2個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2130億元,同比下降20.5%。

老百姓被疫情抑制的消費動力會怎樣釋放出來?對此,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的專家表示,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消費需求會逐漸釋放出來,各類消費環比會大幅上升,但不同類型的消費必須要有所區分。消費企穩要依賴更多的政策刺激,促進消費擴容體制的措施需要儘快落地。

基礎消費:

菜籃子拎起來“輕”了

“菜籃子”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基礎消費”。最近一段時間,這方面的支出情況如何?記者通過實地走訪發現,果蔬價格有所回落,菜籃子“輕”了。

上週日(3月22日)7時不到,某小區門口的流動菜車準時到來。流動菜車是政府部門引進的,由於是北京新發地市場直供,蔬菜和水果非常新鮮,深受附近居民的喜愛。在記者採訪過程中,多位買菜的鄰居表示“菜價便宜了,生活負擔減輕了。”

差不多同一時間,家住北京市朝陽區東五環外的褚樺(化名),出門前往5公里外的北京八里橋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採購未來一週家裡的食物。“蔬菜的種類和數量比前兩週明顯增多了,價格也有所回落。”褚樺說。

消費者們的感受,都能從商務部、農業農村部3月20日各自公佈的數據中得到印證。

據商務部監測,3月19日,全國百家大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30種蔬菜批發均價下降12.5%。具體到北京,新發地蔬菜上市量增加2.8%,平均批發價格下降12.2%。

農業農村部公佈的數據顯示,3月20日“農產品批發價格200指數”為127.46,比前一天下降0.33個點,“菜籃子”產品批發價格200指數為131.56,比前一天下降0.37個點。

菜價降幅明顯,原因何在?業內人士稱,主要是季節性下降。近期北方產區冷棚生產的蔬菜上市量逐漸加大,成本低於暖棚蔬菜,價格在繼續下降。此外,餐飲企業從批發市場採購的數量明顯不足,在蔬菜供應恢復以後,需求沒有及時跟進,使得蔬菜供應總體上表現充足,部分蔬菜供大於求,對價格下行產生一定的拉動作用。

“後期來看,隨著國家和地方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逐步落地見效,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加之天氣轉暖,鮮活農產品上市量增加,生活必需品供應將更加充裕,價格有望進一步回落。”商務部表示。

小區門口流動菜車的攤主告訴記者,菜車所賣的蔬菜和水果都是公司統一定價的,就是希望用較低的價格為老百姓的生活提供保障。

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表示,3月份以來,全國以及湖北省和武漢市糧油價格運行平穩,豬肉、蔬菜價格有所下降,隨著交通運輸和物流配送“最後一公里”打通,重要生活物資價格有望保持平穩運行態勢。

品質消費:

提升空間大

因為疫情,“宅經濟”大放光彩,間接帶動了諸多商品的銷售,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認為,為了改善生活品質,無論是品質商品、品質服務都會比之前更受歡迎,未來品質消費將會成為消費升級的重要方向。

值得關注的是,在國家發改委等23個部門日前聯合發佈的《關於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意見》中,明確提出“開展質量分級試點,倡導優質優價,促進品牌消費、品質消費”。

“中國長期向好的經濟基本面和內在向上的趨勢沒有改變,居民收入水平會隨之增加,消費將持續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引擎。”財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超明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唐建偉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為了彌補消費受到的損失,促進消費擴容提質的措施需要儘快落地,一方面在短期儘快穩定消費增長,另一方面從中長期推動消費提質升級。

那麼,具體該怎麼做?中信建投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張岸元對記者表示,要促進消費最根本的源頭是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有兩個渠道,第一是經濟增長,創造財富。第二是通過財稅政策,通過特殊的政策安排,比如,個人所得稅的稅基處理、汽車的購置稅、房貸的特殊抵扣安排等。

唐建偉給出的答案是,最直接有效的辦法就是提供減稅優惠和財政補貼,並落實好降低日用消費品進口關稅的措施,減輕與消費緊密相關的服務和生產行業的稅費負擔,儘快促進消費擴張和生產恢復。

他同時表示,疫情重點衝擊用戶聚集型的線下服務業,如交通運輸、旅遊、餐飲、線下教育等。帶來與之替代性較強的線上經濟發展,如電商、新媒體、網絡直播、線上教育等,這些行業湧現出更多的消費需求,成為消費升級的重要方向。

伍超明認為,為更好地發揮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引擎作用,當下最重要的是釋放消費潛力:一是財政政策更加積極有為,通過補貼等措施提高居民消費能力;二是抓住消費回補的重要時間窗口,各地方政府給居民創造更多消費機會,鼓勵企業適當加大讓利幅度,刺激支持居民消費;三是減輕居民負擔,其中房貸是居民部門最大負債項,穩定房地產市場,減弱“虹吸效應”,對恢復居民消費潛能也至關重要;四是鼓勵居民適度增加信貸,通過低成本借貸提高個人和家庭消費水平。

本文源自證券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