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羨慕的歷史人物,是誰?

安殊意


我是一個俗人,羨慕的是春秋戰國時候的范蠡,因為他不但被後世當做財神爺供奉。還和四大美人之一的西施雙宿雙棲。

范蠡本身是越王勾踐身邊的大臣。就是被吳王夫差打敗,而到吳國為奴臥薪嚐膽的那位,越王勾踐在吳國受盡屈辱為奴幾年後就被放回越國,心裡一心想著復仇,范蠡就給他晉獻了一個消滅吳國計策,那就是美人計。利用美人計不但可以麻痺吳王夫差,使他放鬆警惕。還可以誘使吳王夫差成天花天酒地,不理朝政。如果能利用枕邊風,挑起吳王夫差和大臣的矛盾那就更好了。

為了選一個能讓吳王夫差一見傾心的美人,范蠡是走遍了越國境內,終於在一個河邊看到一個浣紗的女子,驚為天人,傳說水裡的魚兒看到她在水裡的倒影,都看呆了沉下水,這就是被後世稱為歷史四大美女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對應沉魚之色的西施。

西施也很願意為了復國去到吳王身邊,之後兩個人成天在一起,學習宮廷禮儀,練習談吐,想各種危機應對方案,隨著接觸的頻繁,兩個人難免日久生情,相互欣賞,但是復國為重,最後西施還是被晉獻到吳國,去了吳王夫差身邊,計劃也很順利,越王勾踐把吳王夫差徹底打敗。

進城之日范蠡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到西施,帶回越國,按說立了這麼大功勞,越王勾踐怎麼感謝他倆都不過分,但是越王勾踐是一個心胸狹窄的人,覺得他們沒有利用價值了,就很冷淡,甚至偶有刁難。

最後范蠡帶著西施從越王勾踐身邊逃了出來,雖然中間在齊國當過幾年官,但是最後是在宋國定居,靠經商,沒幾年就成了有名的大富翁。被尊稱為陶朱公。

後世多地就以范蠡作為財神供奉祭祀。




帥墩墩很實在


最敬仰的歷史人物是毛主席,最羨慕的歷史人物是對中國革命現身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及無數的烈士們。


於莉莉8


周恩來總理:品格無暇,心底無私,天地寬;始終站在對方的立場考慮問題,求同存異,令他的敵人都非常尊敬、佩服(馬歇爾、蔣介石、宋美齡、宋子文等);傑出的外交家、軍事家(人民軍隊的締造者)、政治家、務實、靈活的國家領導人




手機用戶慕


最羨慕,最敬仰的歷史人物是毛澤東、周恩來和朱德以及千千萬萬中國革命勝利而犧牲的先烈們!他們都是先天下之憂而憂,而先烈們卻未享受到後天下之樂而樂這一天。至所以羨慕和敬仰,毛主席,周總理和朱德委員長無私地為中國奉獻一生,操勞一生,廉潔一生,為人民服務一生。敬仰革命先烈,新中國的建立,是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


雙猴機杼


最羨慕的人是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毛主席為中國人民的解放,為新中國的建立,為新中國屹立於世界東方,擺脫東亞病夫的稱號,無私奉獻了自己的一生。鄧小平曾說:沒有毛主席,中國革命的成功至少遲50年。毛主席的偉大功績將永遠牢記在中國人民心裡。


珍稀老照片


最羨慕,最敬仰、最佩服的歷史人物是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這些為國家和人民,做出巨大貢獻、兢兢業業奮鬥了一輩子的歷史偉人。

之所以羨慕這些歷史偉人,是因為毛主席、周總理、鄧公他們,憑藉自身的努力,在極端艱難困苦的條件下,成就了一番震古爍今的偉業,贏得了後世的崇敬和懷念。

之所以敬仰和佩服這些歷史偉人,因為他們大公無私,心裡裝的是國家和人民。他們無私地為中國奉獻一生,操勞一生,廉潔一生,為人民服務一生。共和國的建立,離不開他們的艱苦奮鬥。共和國的茁壯成長,離不開他們的準確指路。從毛澤東思想到鄧小平理論,一直指引著中國人民前進的方向。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是新中國的開國元勳的信念和理想,他們也一直堅守這個信念,一直在為這個理想奮鬥著。他們成功做到了這一切,中國人民都看到了也感受到了,所以他們贏得了人民的無比崇敬。

在逆境中,他們遭遇了許多磨難,但是從來沒有屈服過,而是堅信自己還能站起來,再為人民立新功。他們是中國人民永遠的英雄。


袁衛宇


一生最羨慕,最敬仰的人是中國人民的大救星偉大的領袖毛主席,他締造了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軍隊,創建統一了新中國,帶領中國各族人民打敗了日本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推翻了壓在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救出了在水深火熱中受苦受難的勞苦大眾。人民當家做主,帶領中國共產黨和各族人民,艱苦奮鬥,把一個貧窮落後百餘年遭遇統治及半殖民地的破碎國家,在一片廢墟上建設成為屹立在東方的一個欣欣向榮、繁榮富強的大國。為人民創造了幸福,指明瞭前進的方向!





血肉之軀635873


毛主席與周總理,因為他們無私奉獻,不僅奉獻了自己的一生,還將自己的妻子兄弟姐妹兒女都奉獻給了祖國和人民。祖國和人民不會忘記他們。


山大


最羨慕的歷史人物是毛澤東,領導共產黨推翻壓在勞苦大眾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國。不朽功績理當被人民歌頌敬仰!拜讀過他的著名的《論持久戰》,詩詞豪邁、氣勢磅礴。有如神助的指揮三大戰役更是被軍事家們列為經典教材。


歷史溫度7758


羨慕就是敬佩、崇敬。我推崇為中國革命和建設做出傑出貢獻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原國家主席李先念就是其中的一位。

“先天下之憂而憂,與天地同在,念人間之樂而樂,共日月齊光”,刻在李先念墓碑上的這24字碑文,是對他一生對黨忠誠、信念堅定、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真實寫照。

李先念(1909年6月23日-1992年6月21日),生於湖北黃安(今紅安)李家大屋,木工出身,1926年參加革命,1927年入黨。他參加了黃麻起義。在紅軍時期,他年僅24歲,就任紅四方面軍第三十軍政治委員。在長征中,是他率部迎接黨中央、毛主席領導的紅一方面軍,實現了紅一、紅四方面軍勝利會師。

抗戰初期,他任西路軍軍政委員會委員,率部進行西征,執行寧夏計劃。一路浴血河西走廊,在涼州和永昌之間同敵軍惡戰,殲敵4000餘人。西路軍失敗後,只有他率領400餘名官兵殺出重圍,越戈壁、走沙謨,長途征戰到了新疆,在陳雲、滕代遠的接應下,轉至迪化(今烏魯木齊),為黨和紅軍保存了骨幹,保留了火種。

李先念是一位顧全大局,從不計個人得失的偉人。他回到到延安後,當時總政安排他到八路軍一二九師任營長,要知道,他在紅軍時就是軍級幹部了,但他還是愉快的服從。後毛澤東知道了此事,提議他任新四軍第四支隊任參謀長。在抗戰中,他先後任任中共河南省委軍事部部長,新四軍豫鄂挺進縱隊司令員、第五師師長兼政委,中共豫鄂邊區委員會書記,在他的領導下建立了擁有5萬餘人的正規軍和30餘萬人的民兵武裝力量,共殲滅日偽軍4.3萬餘人,解放了9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人口達1300多萬,建立了7個專區和38個縣的抗日民主政權。

解放戰爭中,他任中原軍區司令員,指揮中原軍區部隊突破國民黨軍隊重圍,拉開了全國解放戰爭的序幕,毛澤東同志曾評價說:“整個突圍戰役是勝利的”,“關係全局甚大”。

新中國成立後, 1954年任國務院副總理兼財政部長,他一直協助周恩來總理主抓全國的經濟和財政建設。1977年,在黨的十一屆一中全會上,李先念當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副主席、中央軍委常委。1989年11月30日,解放軍報刊登《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卷披露:我軍33人堪稱軍事家》,他名列其中。

李先念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黨和國家卓越的領導人。毛澤東主席曾評價他:李先念是



不下馬的將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