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哪些名人,是通過“撿漏”,走上了人生的巔峰的?

史學達人


對男人來說撿個皇帝做做,可謂是撿了個大漏;對於女人來說就是撿個皇后來做,也是個大漏。如果不是正妻,老公撿了個皇帝,自己陰差陽錯撿了個皇后,那就是超級大漏。

那就說說這個事。

公元前180年,西漢呂太后呂雉駕崩,留下遺詔讓呂王呂產做相國,讓呂祿的女兒做皇后。

本來呂后在政時,大力培植呂氏外戚集團勢力,就引起劉氏皇族和功臣的不滿。現在呂氏集團的核心人物沒有了,一直被打壓的劉氏皇族和功臣趁勢反彈。

首先是齊王劉襄發難於外,陳平、周勃響應於內,群起而殺諸呂,皇室集團取得徹底勝利。

呂后確立的後少帝劉弘被廢,太尉周勃、丞相陳平迎立代王劉恆入京稱帝。


漢文帝劉恆(前202年—前157年),漢高祖劉邦第四子,母薄姬,漢惠帝劉盈之弟。前196年,漢高祖鎮壓了陳豨叛亂後,封劉恆為代王,其為人寬容平和,在政治上保持低調。

代王劉恆撿了個大漏,做了皇帝,是為孝文王,其母薄姬為太后。

孝文帝即位幾個月後,公卿大臣請求立太子,竇姬的長子年齡最大,被立為太子,竇姬也被立為皇后,女兒劉嫖為長公主。第二年,竇姬的小兒子劉武被立為代王,不久遷徙梁國,是為梁孝王。

這事看起來是順理成章,其實裡面有許多故事。

呂太后臨朝稱制時,竇姬由良家女子選入宮中服侍太后。後來,太后把一批宮女遣送出宮,賜給各諸侯王,每王五人,竇姬就在這批宮女之中。

竇姬家在清河,心想到離家較近的趙國去,就請求主管遣送的宦官,把她的名冊放在去趙國的人員中。

宦官把這事給忘記了,是否有意不得而知,錯把她的名冊放到了去代國的名單中。

名冊上奏,詔令允許,準備啟程。竇姬一看不合心意就痛哭流涕,埋怨那個宦官。本不想去,但被強行帶走,竇姬陰差陽錯就到了代國。

到代國後,代王偏偏喜歡竇姬,不久就生下了女兒劉嫖,接著又生了兩個兒子。

代王王后生了四個兒子,這可都是嫡生兒子。在代王尚未入朝為帝時,王后就病逝了。

等到代王被立為皇帝,王后所生的四個兒子接連病死。

竇姬所生的長子劉啟就被立為了太子,母憑子貴,竇姬就被立為了皇后。

作為劉邦兒子的代王劉恆,撿漏做了皇帝,也是大概率的事件;

但竇姬成為皇后,這的確有些神奇。

看來,有些事勉強不得,但有些東西是你的,誰也搶不走。

當初,劉邦在平定英布叛亂時,再次遭受箭傷,引發重病,呂后就請了良醫為他醫治。

劉邦詢問病情,醫生進言道:“病可以醫治。”

劉邦聽了不但不高興,反而大罵醫生說:“我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這難道不是天命嗎?我命在天,就是扁鵲又有何益!”

不願意接受治療,賜給醫生五十斤黃巾,命令他離去。

不久之後,劉邦駕崩。

都說有病亂求醫,那是珍惜生命,但劉邦卻不醫治,看來也不是沒道理。

命運這個事還真的不好說。

還有更神奇的哪!

《漢書·外戚傳》還記載了竇皇后姐弟團聚的事。

孝文竇皇后(?-前135年),清河郡觀津縣(今河北省武邑縣)人 。唐司馬貞《史記索隱》引皇甫謐言,雲竇後名猗房。竇猗房是普通的農家女,平民出身。

竇漪房被立為皇后以後,父母已早亡,唯一的願望就是尋找失散的兄弟。

當時,薄太后正忙著尊禮薄氏祖先,她也不敢跟老太太攀比,遲遲沒有向漢文帝提出這個想法。

就在她被冊封為皇后的那一天,她向文帝提出建議,要宴請天下所有鰥寡孤獨的老人,並賜給生活貧窮的人布匹、米麵、肉食;對八十歲以上的老人、九歲以下的孤兒都賜予一定的生活必需品。

漢文帝以善孝治天下,對皇后這個建議大加讚賞,並立馬實施。皇后這一善舉,很快傳遍天下。

竇漪房的家世也逐漸流傳開來,引起了一個年輕人的注意,他就是竇皇后的親弟弟竇少君。姐弟分別時,他才五六歲,現在已經成年。

姐姐竇漪房入宮不久,由於哥哥竇長君在外面勞作,沒人看管,竇少君就被拐賣。先後被拐賣多次,最後被賣到河南陽宜一戶財主家做了奴僕。

竇少君被派往山上燒炭,結果天降暴雨,發生泥石流,一百多人大都喪生,他卻躲過一劫。死者家屬到主人家哭鬧不休,竇少君跟隨這家主人逃到了長安。

到了長安,竇少君就算了一卦,算卦的人說他不久就會大富大貴。

打死他也不會相信自己能大富大貴,也沒把這事放在心上。

可沒走多遠,就聽到人們都在談論竇漪房的事,一下子勾起了他的興致。

竇少君就大著膽子給皇帝寫信,說自己就是皇后失散多年的親兄弟。

文帝是仁德之君,仔細詢問皇后。皇后把一切都一五一十的告訴了他。

於是,文帝下詔,並與皇后一起召見竇少君。

姐弟相認的整個過程,都被史官詳細地記錄下來。

史書上說,當時大漢的皇帝被感動得落淚,旁邊的宮女也跟著皇后哭泣。

看來,天上不一定會掉餡餅,走路被金元寶絆倒是可能的。

比這更幸運的事,也不是不可能發生,就看有沒有這個運氣。

造化弄人,但也是各人的修行,不可強求。



豹眼看歷史


我知道一個,那就是明世宗嘉靖皇帝,嘉靖皇帝的運氣是真的好,他的皇帝位也真是“撿漏”來的。

嘉靖皇帝前一位皇帝是明武宗朱厚照,這個皇帝可不“簡單”,貪圖享樂,比較好色,身邊女人不少,平時那種事沒少幹,最後在遊江南時不幸掉進河裡,再加上平日身體“消耗”過度,竟然就死了。武宗死的時候年紀不大,不過三十一歲,死的時候也沒有子嗣。這就便宜了後來的嘉靖皇帝了。

明世宗朱厚熜(1507~1566)是明朝第十一代皇帝。興獻王的兒子,憲宗皇帝的孫子,孝宗皇帝的從子,大行皇帝的從弟。

世宗朱厚熜是興獻王朱祐杬的次子。興獻王封地位於今天湖北省鍾祥市,明朝時是三大府之一的承天府,正德二年(1507年)9月16日,朱厚熜在湖廣安陸的興王府出生。他的父親朱祐杬是明憲宗第四個兒子,在成化二十三年七月十一日被封為興王,弘治七年九月十八日就藩湖廣安陸州。朱厚熜的母親蔣氏是北京中兵馬指揮使蔣斅的女兒,她在1493年與朱祐杬成親,1494年隨朱祐杬前往安陸。

嘉靖皇帝少時除了吃的好點穿得好點之外,其他方面並沒有多好,生活的也不是很自由。明朝時對皇帝的管理也是很嚴格的,這是由於受到“明成祖朱隸'的影響,所以後世皇帝都很忌憚自己的兄弟,對他們監視也很嚴。比如,王爺平時無事不能去京城,無故去京城會被直接當作造反。

平時裡在自己的封地也不能隨便轉悠,而且也會有人監視。並且咱們這個嘉靖皇帝的運氣也不太好,自己家的封地還是比較偏的那一種,所以講嘉靖帝當皇帝前後的生活是截然不同的。

在武宗皇帝去世後的時間裡,大明帝國沒有皇帝,唯一說話算數的就是楊廷和先生,他在皇室子孫中千挑萬選,終於找到了叫朱厚熜的人。朱厚熜在武宗正德十六年(1521)四月即位,次年改年號為嘉靖,是明代歷史上統治時間最長的皇帝。這位嘉靖皇帝其實還是不錯的,在他統治時期還出現了“嘉靖中興”的局面。


還是有故事


布拉德貝里,2002年鹽湖城冬奧會1000米短道冠軍。

其實,布拉德貝里的水平非常一般,在這次比賽中,他實際上是墊底選手。而布拉德貝里有非常有自知之明,參加這次比賽就不是衝著拿獎牌的……這位大仙的目的很感人:同組選手中有一位名叫阿波羅的世界紀錄保持者,通過比賽可以認識這位高人,然後邀請到澳大利亞自己的冰上用品店剪綵。

對的,布拉德貝里參加這次冬奧會的主要目的,是找偶像來了。


於是,所有人都沒有對布拉德貝里抱希望,包括他自己。實際比賽中,他也是非常穩定的發揮。

(決賽開始後,布拉德貝里被落在最後)

預賽時,布拉德貝里一直墊底,但是同組選手犯規,他擠進了半決賽;

半決賽的對手更強大,布拉德貝里穩定發揮,一出發就穩居最後一名。結果在最後一圈的時候,韓國選手金東勝摔倒,緊接著中國選手李佳軍和加拿大選手也摔倒了……布拉德貝里就這麼糊里糊塗的,進入了決賽。

決賽更為精彩,東道主阿波羅,也是布拉德貝里的偶像,人氣最高,奪冠希望最大。一路撿漏上來的布拉德貝里完全被忽略了,他自己也不抱什麼希望,畢竟這感覺像是青銅對王者……


順理成章的,一開始布拉德貝里就穩居最後一名。

(布拉德貝里:你們相信嗎?我都不相信哦……)

結果,在比賽中的衝刺階段,前四名選手竟然摔倒在了一起……被落在最後的布拉德貝里,成為唯一站著到達終點線的人。

我們還能說什麼呢?這位大仙從預賽開始就穩居最後一名,一路墊底進入決賽。然後,撿漏撿了個冠軍。

好吧,你已經是冠軍了,回去為自己的冰上用品店代言吧!


七追風


這撿漏的人生,怎麼能少的了宋高宗趙構呢。因為他“漏”在東京汴梁城之外,僥倖躲過了靖康之變,而有幸成了南宋皇帝。

靖康之變是怎麼回事?

大宋和大遼相處融洽,但這個融洽的前提是:宋給遼歲幣,與遼約為兄弟之國。就這麼過了100多年,宋遼之間保持和平。但是隱患在於:大宋這邊總有人覺得屈辱,比如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童貫、蔡京,以及後來的王黼、蔡攸等。

恰好,此時遼國的東北角女真人迅速崛起了。北宋這些個掌權的糊塗蛋認為機會來了,就聯繫女真(已經建國號金),即宋金海上之盟,約定大家一起進攻遼國。勝利之後大家分地盤,幽雲十六州歸宋,其他地方歸金。

看著很好吧?

但是宋朝這幫人忘了:宋朝的和平是建立在大遼沒什麼野心的基礎之上的。

大遼已經立國200餘年,已經接受了中原文化。大遼擁有幽雲十六州的農耕區,使大遼不會像以前的遊牧帝國那樣,有周期性的繼承危機與生存危機,大遼已經改成了父死子繼,與中原一樣了。大遼滿足於既有草原又有幽雲十六州,既有遊牧又有農耕,再加上中原的歲幣,日子過得很好。

大宋與大遼打交道100多年,知根知底。而金國呢?大宋根本不瞭解啊。而且金國剛剛崛起,生猛彪悍,大遼都不是對手,你孱弱的大宋武力,靠什麼保護自己呢?還跑去跟人結盟。

結果,宋在與金一起攻打遼的時候,顯現出了極度的無能。最終把金人的野心給勾起來了。順道手就把宋給滅了。

1125年,金消滅了遼,兵鋒直指大宋。10月攻宋,1126年1月就保衛了首都汴梁。結果金人在外圍擄掠了一番就撤了。

接下來宋朝的政客們又開始了拙劣的表演。宋朝派人去遼國故地策反原遼國的將領,讓他們投降過來跟著大宋。結果大遼的人也看不上宋,就把宋寫的信給金國交上去了。結果金軍再度進攻大宋,1126年12月,東京汴梁又被金軍包圍了。1127年2月,金軍破城,徽欽二帝、所有趙宋在城內的宗室人員都成了金人的俘虜。

但是,唯獨宋徽宗的第九子康王趙構不在城內,躲過了一劫。

趙構幹嘛去了呢?

時任天下兵馬大元帥的趙構在幹啥?

原來,在1126年1月時,趙構去金兵營談和,結果金人說趙構不是真皇子,趕緊給我換一個來。趙構就這麼被金軍放出來了!

在金軍第二次入侵的時候,宋欽宗又派趙構去跟金人談判。途中在河北磁州遇到了守將宗澤,宗澤認為金人不可信,不能去,去了估計就回不來了。就這樣,趙構就沒去金營。

等到汴梁被包圍時,宋欽宗任命在外的趙構為天下兵馬大元帥,募兵勤王。此時是1126年12月。

趙構好不容易湊了一萬人,但是他根本不敢回汴梁,就帶兵到了河北大名府,接著又向東南方向跑,到了東平府。後來趙構覺得,也不能就這麼不管父母兄弟自己一個人跑了,但他又不敢回去,就派主戰的宗澤,帶著1萬人馬往澶淵出發,說是去勤王,並對外宣稱:大元帥趙構也在軍中。

接下來,趙構一路向南跑。1127年2月跑到濟州府,4月跑到單州,5月跑到了應天府。

此時消息傳來,金人擄掠徽欽二帝以及趙宋宗室、汴梁財富北去。趙構就在應天府即位了。

此時,趙構算是初步靠“撿漏”撿來了天下。但是,金人依然緊追不捨,趙構還沒脫離危險,繼續跑。

趙構什麼時候算站穩腳跟?

在應天府稱帝后,趙構一路南下,還美其名曰“巡幸東南”。1127年10月,到達寶應縣,接著很快到了揚州。1129年,金兵殺向揚州,趙構南下逃跑,被金軍一路緊追,追到了海上。

此時,南方各路將領力量逐漸成長起來,韓世忠、張俊、岳飛等已經崛起。金軍日漸難支,到1130年開始撤軍。到了這年夏天,趙構回到臨安,並決定定都於此。

金軍忙於消化從宋搶去的財富,也因為進攻宋朝戰線太長,國力也無法長期維持。此後宋金雙方維持相對均勢,金軍再也沒有過長江。

此時,南宋以及趙構,才算是站穩了腳跟。

結語:趙構被後世稱為中興之主,有過譽之嫌

當上皇帝、坐穩皇位的趙構,終於因為撿漏而走上了他的人生巔峰。

史書上把他稱為中興自主,但幾乎同樣遭遇的司馬睿卻沒有得到這個稱號。我認為這有過譽之嫌,偏安苟安,怎麼能算中興呢?至少要大反攻、光復舊疆才能稱得上中興。

(完)

以上是凌煙閣論史的回答,歡迎你點贊、轉發、評論、關注,不同觀點也歡迎你留言交流。謝謝!


凌煙閣論史


撿漏是個文玩詞彙。用在歷史上只有意外獲得江山的人。歷史上靠運氣或者非自己的努力上位的人大有人在。這一些人都是意外獲取地位並且保持權柄不失。被扶持成為傀儡的不能算簡陋,而最多是倒黴蛋。

秦昭王,秦武王喜歡舉鼎,最後被鼎砸死,然後在燕國做人質的秦昭王被趙國趙武靈王軟硬兼施的扶上王位,[捂臉]。

漢文帝,作為劉邦的兒子,在呂后鐵腕手段下能活下來可能就是最大的願望,漢文帝做夢都沒有想到有一天會繼承大統,在呂后死後被擁立,隨後創造了文景之治!

漢宣帝,經歷巫蠱之霍殘存的衛太子血脈,因為漢昭帝早逝無子,繼位的昌邑王和權臣霍光不對付,於是被廢,然漢宣帝被扶上帝位。創造昭宣中興!

唐高宗李治,因為太子和李泰的爭鬥最後兩敗俱傷,李世民為了保全兩個兒子,靠長孫無忌的扶持上位。因為李治是皇后嫡子。他為了削弱關隴集團的勢力反而讓武氏坐大,改朝換代。

宋明帝,自從劉裕篡晉以後,帝系飄忽不定,前廢帝劉子業繼位以後荒淫無道,作為藩王的宋明帝被立為皇帝,,繼位後通過一系列手段削弱宗室力量,導致蕭道成做大。在位期間權柄沒有丟失。

宋文帝,同樣作為劉宋的皇帝,他的皇位來的很意外,在劉裕死後,少帝劉義符繼位,沒多久就被權臣廢掉,迎立劉義隆繼位,在位期間創造元嘉之治!


歪史


看到這個標題,我忍不住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春秋戰國的衛國一位大王的故事,那就是衛宣公,他就是撿漏當上大王。

01、衛公子晉從小在邢國為質子

邢國是商周時的一個分封國家,商祖乙九年遷都於邢臺,歷祖辛、沃甲、祖丁至南庚129年。 西周周成王封周公第四子姬苴在那裡,先後傳二十世,歷五百餘年。


衛國國君衛莊公將兒子公子晉放在邢國為質子,所以基本上這個兒子與王位無緣了。

何況當時衛莊公已經立了太子,就是嫡長子太子伋。

02、天下掉下大餡餅,不費吹灰之力當上衛國大王

公元前735年衛莊公去世,公子晉的哥哥太子完繼位,是為衛桓公。

可是有個人卻不願意向衛恆公俯首稱臣,那就是衛莊公生前寵愛的小兒子州籲。

於是州籲發生政變,公元前719年,州籲帶領衛國逃走的流民襲擊殺害衛桓公,自立為王,史稱衛前廢公。

可是這個州籲上臺沒做什麼好事,一味喜好打仗,所以衛國人都不擁護他。同年九月,衛國大臣石碏聯合陳桓公殺死衛前廢公。十二月,從邢國迎回公子晉,並擁立他為大王,史稱衛宣公。


03、衛宣公達到了人生巔峰

衛宣公當上了大王之後,確實達到了人生巔峰,不是將衛國帶入繁榮昌盛,而是自己的奢靡生活達到了巔峰,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一當上大王,衛宣公便將父親衛莊公的姬妾夷姜收入囊中,生下兒子公子伋(一作急子)。

衛宣公很寵愛夷姜,不僅立她為王后,還將公子伋立為太子,並讓右公子教導他。

後來,右公子替太子伋迎娶齊國女子宣姜為妻,成婚前,衛宣公看到宣姜長得非常漂亮,立即愛不釋手,竟自己把她娶過來,替太子伋另娶他人為妻。

衛宣公得到宣姜後,宣姜生下兩個兒子公子壽和公子朔,衛宣公讓左公子教導他們。王后夷姜因此失寵,無奈上吊自殺。


少禾君


應該是劉秀,被譽為躺贏人生的人。全程雖然不是完全順利,但是從造反到擁有勢力僅僅是需要3年,甚至在30+的年紀就成了皇帝。這在歷史上非常稀少,看著那些中年還奔波著的大叔們,他簡直比開掛開厲害。那他到底幸運在哪裡?他出生的那年農業興旺,甚至還有一個杆上有9個麥穗的情況,甚至據說稻田中還有秀字存在。於是他家人就給了改了名字,但當時大家都認為此劉秀並非天選之人

畢竟他家裡普通,人也普通。但是此人不服輸的回應,為何我就不能是此秀。

當時的他依舊普通,簡單的唸完書就成了肄業人士,更普通的說就是農民。當時他的大哥表示,如此亂世為何不反了。他默默的搖頭表示自己只是想當農民,但是沒想到後來禍事上身,他只能逃亡別的地方。此時的他依舊沒有想過謀反,甚至和小女友在一起非常快樂。但是調查戶口的來了,他最後入了監獄。出來後的他再也不是農民劉秀,而是幸運錦鯉。

他一開始集結了不少兄弟,但是奈何沒有錢沒有支持,大部分時間甚至都在騎牛。但是這也不能阻止我的主角光環,在朝廷的壓制下很多人都不敢反。但是他瘦弱的身軀穿著鎧甲走在街頭,大家就覺得他都行,於是就造反了。到了後期他僅僅有萬人軍隊,但是外面確實十倍之數。面對豬隊友們想要認輸的態度,他眉頭緊蹙於是當天就有流星雨,直接把敵軍給砸死了一大半。

後期兄長身死讓他開始害怕,於是他歸順了。皇帝認為實在太好了,於是派他出去巡視。在這個過程中有人送兵有人送美女,於是征途開始,順利稱帝。





一劍斬紅塵


歷史上哪些名人,是通過“撿漏”,走上了人生的巔峰的?

這個問題挺有意思,通過“撿漏”走上了人生的巔峰,充滿著戲劇性。這裡我也寫一個人物,就是從我們嘉興出來的唯一一個“皇帝”,宋孝宗趙昚。

趙昚生於1127年,這一年的二月六日,金太宗下詔廢宋徽宗、欽宗為庶人。自此北宋兩帝成為庶人,還被金朝擄走了,史稱“靖康之變”,這是大宋的奇恥大辱。金庸先生的《射鵰英雄傳》就是以“靖康之變”為起點展開的。郭靖和楊康的名字也是取自“靖康之變”。

也是這一年,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成為南宋第一位皇帝。建炎二年(1128年)正月,金軍兵臨山東,趙構自知無法對敵,不得不往南逃到揚州。還沒來得及喘口氣,建炎三年(1129年)舊曆二月,金兵又奔襲揚州,趙構不得狼狽渡江,經鎮江府逃難到臨安(今杭州)。這也是趙昚走上人生巔峰的開始,因為在建炎三年,趙構唯一的兒子趙旉由於宮女的疏忽,受驚嚇而死,年僅三歲。趙構自己也由於在逃難路上受驚嚇過度居然喪失了“功能”自此再無子嗣。但國不可無儲君啊,於是趙構就決定通過“選秀”的方式來選出“皇太子”。

紹興二年(1132年),在秀州(今嘉興,古地名秀州指除海寧外的嘉興地區,不是現在的秀洲)青杉閘生活的趙昚奉旨去杭州參加“海選”。因為趙昚是宋太祖趙光胤的七世孫。到了杭州,趙昚看到起碼有百來號皇子皇孫,也沒抱太大的希望。畢竟只是個還未滿6歲的孩子,看得開得失。整天就知道吃啊,玩啊。等到選秀那天,趙構選了一圈,挑中了一位眉清目秀的孩子,趙昚落選了。不過戲劇性的一幕發生了,據說當時突然出來一隻貓,走到被選中的孩子身邊,誰知那孩子直接一腳把貓踢開了。這被趙構看在眼裡,覺得此子不堪大用,毫無憐憫之心。於是,幸運的趙昚被選上了,做了趙構的養子,最後成了皇太子。

趙昚即位後,趙構其實並未放開權利,依舊做著“太上皇”。趙昚處處受到節制,不過即使這樣趙昚還是做出了成績。他接受了史浩的建議,下詔為名將岳飛平反,追復其原官,赦還岳飛被流放的家屬。還任命張浚為北伐主帥,展開隆興北伐。宋軍於一月之內恢復靈壁、虹縣和宿州等地不過由於將帥不和,最後北伐失敗,不得不和金朝議和。

議和之後趙昚也把心思放回內政之上,趙昚重視生產,勸課農桑,興修水利,民和俗靜,家給人足,牛馬遍野,餘糧委田,出現了天下康寧的昇平景象。史稱“乾淳之治”。他也是南宋歷史上表現最出色的一位皇帝。

你看,一位已經淡出權利中心的皇族遺孫,本來的人生軌跡就是過過小日子,誰曾想竟然通過一場“選秀”成為南宋第二位皇帝——宋孝宗。不得不說這是通過“撿漏”而走上人生巔峰的典範。


嘉興微同城


個人覺得通過撿漏走上人生巔峰的首推應該是漢宣帝劉詢。(就是小時候老看《烏龍闖情關》的劉病已)歷史上是真有其人,劉病已本是漢武帝曾孫,戾太子之孫。因受江充等炮製的“巫蠱之禍”牽連,被收入獄中。幸得廷尉監邴吉庇佑,委派女囚胡組,郭徵卿細心照顧,墩墩教導。


後遇大赦天下,劉病已得已走出牢籠。又是在邴吉的再次庇佑下,劉病已再次得以保全。邴吉送到外祖母史良娣家細心撫養。

漢武帝死後,漢昭帝劉弗陵繼位。劉弗陵在位期間算一位守成之主,對於武帝時的一些過錯做了修補。可惜,老天沒有給這位年輕的君王多餘的時間。沒過幾年,漢昭帝無嗣駕崩。霍光(霍去病的弟弟)等重臣迎立歷史上著名的荒唐皇帝昌邑王劉賀為帝。劉賀在位期間荒淫不道,只做了二十七天皇帝。不久便被霍光聯合朝中重臣廢黜。

或許真的是天選之子,之後不久。遍又由霍光邴吉等奉迎為皇帝,是為漢宣帝。劉病已從小生於民間,瞭解民間疾苦。對於武帝朝後期引起的民生凋敝等有著深刻認識。同時,也是一位非常有作為的君主。在位期間,掃除了霍光等朝中重臣的勢力,對於維護皇權起到了積極作用。同時,延續了對匈奴持續打擊的政策。對內,輕徭薄賦,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併同時對於賞罰分明,打擊貪汙腐敗。在劉病已的治理下,漸漸出現“中興”局面。公元前48年1月10日,劉病已病逝。他的一生前期充滿坎坷,前半生顛沛流離。機緣巧合之下突如其來的皇位,讓他得已實現胸中抱負,對於大漢王朝的發展及後世的影響產生了積極作用,是大漢王朝不可或缺的一代有作為的君王。


歷史玩著說


“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左宗棠,在青年時期,三次赴京參加會試,均落榜而歸,弄得他心灰意冷,歸隱山林。但太平天國起義給了他施展抱負的舞臺,在很多知識分子不願擔驚受怕為官的形勢下,左宗棠“拾漏”為官,並憑著自己的文韜武略,從此走上人生的巔峰。

青年失意

左宗棠小時候其實也是一名“學霸”,學習刻苦,涉獵廣泛,尤其對地理與兵法頗有研究。在他的努力下,學習成績很是優異,經常在考試中名列前茅,並於道光12年在20歲時中舉。

但此後卻黴運連連,先後3次進京參加會試,全都落榜,也不知道差在哪了。無奈之下,只能以教書為業,潛心研究學問,等待機會。但一直到40歲之前,左宗棠的狀況仍然沒有起色,他自己也倍感失望,曾說“我這輩子怕沒什麼發跡的指望了,除非皇上求賢相”。

雖然沒有被朝廷起用,但左宗棠對自己的能力相當自信。

中年得志

1852年,左宗棠40歲時,太平天國起義進行的轟轟烈烈,義軍攻城掠地,勢不可擋。當時,有很多知識分子出於安全考慮都不願出來做官了。在太平天國大軍圍攻長沙時,官府人才匱乏,無良將可用,左宗棠經不住友人的邀請,臨危受命,輔佐湖南巡撫張亮基守城。

左宗棠大展身手,力挽狂瀾,使太平軍久攻長沙三個月無果,最後只能撤兵而去。左宗棠初戰告捷,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憑著自己過人的能力,屢歷戰功,並得到了咸豐皇帝的關注,開始逐漸得到重用。

青史留名

此後10餘年間,左宗棠一直和太平天國起義軍作戰,直至1866年太平天國起義失敗。同時左宗棠大力開展洋務運動,建立中國第一個新式造船廠,培養海軍軍事人才。他還參與圍剿捻軍、回民起義運動,為清朝的封建統治立下了大功。

1876年,新疆被外族佔領,左宗棠力排眾議,以64歲高齡率軍進軍新疆。臨行前他命人帶上一口棺材,以表其志,他說“我已經64歲了,為了收復國家的領土,我情願答上這條老命”。在他的指揮下,清軍收復了新疆大部分地區,而且左宗棠在新疆的治理上也政績斐然。

中法戰爭爆發後,已年逾古稀的左宗棠,又受命前往福建主持大局。但由於清政府與法國議和,使左宗棠無法施展抱負。1885年,73歲的左宗棠在福州病逝。

左宗棠是“時勢”造出的英雄,他身上充滿著忠君愛國思想,即有精忠報國抵抗外敵積極的一面,同時也有鎮壓農民起義運動的消極另一面。但不論後人對他的評價如何,他都應該是中國歷史上一位聲名顯赫的傑出人物。

歷史微點與您共同學習,感謝您的關注與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