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申請檢測被拒?從美回國求醫的黎女士,竟是這種結局…

眼看著國內一個個地區都實現了“0”增長,抗疫之戰似乎真的迎來了曙光,但總有一些人

想搞大事情

01

3月13日,北京市報告了1例從美國輸入的確診病例。患者姓黎,是在美工作的中國公民,她聲稱“在美國3次申請核酸檢測均被拒絕”。你說她慘不慘?

沒想到,本該“被同情”的黎女士很快就狠狠地打了我們的臉。什麼叫“偷雞不成蝕把米”,這位美國來的黎女士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三次申請檢測被拒?從美回國求醫的黎女士,竟是這種結局…


原來3月1日晚,黎女士就開始寒戰,但未就診。之後又陸續出現發燒、咳嗽流涕、噁心腹瀉等症狀。3月3日、5日和10日都就診於當地同一家醫院,胸片顯示均無異常。

3月11日再次就診同一醫院,胸片顯示肺炎影像,當地醫院評估其症狀後未收治入院。

為進一步診治,黎女士及其丈夫、兒子一家三口從美國洛杉磯機場乘國航CA988次航班回到北京,並聲稱在美國3次申請核酸檢測均被拒絕。

三次申請檢測被拒?從美回國求醫的黎女士,竟是這種結局…


在美國3次申請核酸檢測均被拒絕?逼不得已拖家帶口不遠千里回國求醫?這位黎女士初次出現的大眾的視野中,還是一幅令人同情的模樣。

02

但根據國航工作人員介紹,在航班起飛一小時之後,座位在40b的黎女士找到了乘務員自述,感到憋氣、乏力、臉部微麻,說自己沒有同行者,登機前也未服用過任何藥品,但自己一週前有短暫的發燒史

乘務組為其測溫是36.4℃,並調整了座位,將其安排到了客艙右後部,留觀隔離區就坐。並按要求實施隔離處置程序,要求其全程佩戴口罩,指定了右後門的一個衛生間,為其單獨使用。後續乘務組為這位旅客測溫4次,均在37℃以下。

航班落地前兩小時,即北京時間3月13日4時左右,黎女士找到乘務員,陳述自己

在美國任職公司有人感染,自己在美國已經發燒,並在登機前吃了退燒藥,同時她說丈夫和孩子和她一同乘機,座位號是54k和54l。

三次申請檢測被拒?從美回國求醫的黎女士,竟是這種結局…


等等!什麼?這啥意思?幾個小時前明明說好的,沒有同行者!登機前也未服用過任何藥品!怎麼現在是這麼一副令人震驚的說辭?

隱瞞確診病例接觸史?隱瞞自身病情?為了躲避測溫檢查吃退燒藥?特意繞道洛杉磯搭乘國航飛機回國?登機後未如實向乘務人員提供個人健康狀況及丈夫、兒子等同行人員情況?這一趟可真謂處心積慮,機關算盡啊!

03

航班一落地,北京首都機場海關檢疫人員就對黎女士一家三口進行了排查,並由120急救車轉運至定點醫院。

3月13日,這位黎女士被診斷為確診病例,其丈夫(16日確診)及兒子被診斷為疑似病例。她這一頓操作,共確定了59名密切接觸者。

三次申請檢測被拒?從美回國求醫的黎女士,竟是這種結局…


氣啊!這位黎女士是“撒謊精”的化身嗎?

正是“黎女士”這樣的人存在,才會讓疫情防控工作更加的艱難,才會讓國內來之不易日漸穩定的局面遭受更加複雜多變的考驗。

這樣視他人的生命安全於不顧的自私自利的“麻煩製造者”,說她“千里投毒”一點也不為過!

好在“平安北京”及時發來了通報,稱北京警方以涉嫌妨害傳染病防治罪,已對黎某立案偵查

三次申請檢測被拒?從美回國求醫的黎女士,竟是這種結局…


圖為“平安北京”官方通報

04

這還沒完,更的還在後面!

原來37歲的黎女士是美國製藥公司渤健(Biogen)統計部的助理主任,該公司曾在2月26日舉辦年會,成為波士頓疫情爆發中心

三次申請檢測被拒?從美回國求醫的黎女士,竟是這種結局…


渤健發言人考艾特透露,黎女士並沒有參加會議,但和與會人士有過接觸。

而“曾3次在美被拒絕接受檢測”的實際情況則是,黎女士於3月初已經在美國接受過檢測,結果呈現陽性

知情人士稱,3月12日黎女士回國時,並不知道自己的檢測結果。美國當地衛生部門通報,期間已嘗試電話、短信、上門等方式聯絡黎女士告知其檢測結果,但都聯繫不上

三次申請檢測被拒?從美回國求醫的黎女士,竟是這種結局…


圖為黎某在美國住所

考艾特表示,由於該公司年會引發聚集性疫情爆發,早已告知員工在家上班。而黎女士回國是“在沒有告知公司和無視衛生專家指引的情況下做出的個人決定”

三次申請檢測被拒?從美回國求醫的黎女士,竟是這種結局…


渤健公司聲明稱,“她的行為與公司的價值觀念不符”。目前,黎女士已被渤健解僱

被立案偵查面臨坐牢的後果,丟掉工作聲名前程盡毀,還很可能全家自費治療,今日局面皆由黎女士自己一手造成,可謂機關算盡一場空啊。

她的做法,置他人於感染風險之中,也加大了境外疫情輸入的風險。疫情防控事關重大,容不得麻煩製造者。謊話連篇只會害己害人,付出沉重代價,歸國人員也要引以為戒!

疾控部門提醒我國境外居民,如果出現發熱等症狀,請及時在當地就診或採取居家觀察,避免出行。更不能採用國際長途旅行方式,於己於人極為不利,造成疾病擴散的風險極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