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生活重塑教育

教育終究是為了人更好地生活。所以,讓教育走向生活,為生活重塑教育,一直是我秉持的重要教育理念。而“在廚房”項目的開展,則讓這一理念變成了現實。

讓孩子“養”好自己需要課程支持

兩年前,學校曾對1-6年級的家長做過一次問卷調查,在所調查的13項勞動中,“盛飯、擦桌子、擺餐桌、倒垃圾、掃地拖地、洗碗”等勞動有部分學生能長期堅持做,其中排名第一的是“盛飯”,堅持經常完成這一任務的只佔受調查人數的65.37%。在6年級的數據中,“做菜、擦灶臺、買菜”這三項有超過半數的家長表示自己的孩子完全不會。可見,孩子的生活自主能力確實比較弱。

當下,讓孩子學會“養”好自己是全面發展的前提。但是,不少家長過於重視考試和學業,卻忽視了應有的日常勞動。讓孩子把自己照顧好,學會把自己養好,建立正確的健康飲食觀念、培養勞動能力和勞動習慣、瞭解飲食禮儀、滲透環保生活的理念,有助於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真正實現人的完整成長。

於是,學校專門建設了一個名為“在廚房”的綜合實踐基地,將健康教育、勞動教育、文化教育、禮儀教育、環保教育整合於“廚房”,提出了“在廚房”項目學習概念。我們認為,“在”是一種行動、一種體驗、一種狀態,也是一種精神,旨在把廚房作為學校的綜合實踐基地,作為一個資源平臺,開展一種基於整合思維的課程學習,落實“以勞明德,以勞增智,以勞健體,以勞育美”這一理念。

“在廚房”指向四大培養目標

學健康之知識。健康學習是“在廚房”課程開發的基礎,我們以廚房為中心,展開各種勞動實踐,包括蔬菜種植、食物採買、食物清洗整理、食物製作、廚房整理、垃圾分類等活動。每一項活動的開展,涉及諸多的知識性內容,在相關勞動知識的學習中,使得學生的勞動能力得以提升,並收穫一技之長。

育向上之態度。發掘樂趣是“在廚房”課程資源開發的重點,我們將廚房佈置樂趣,食物準備、製作、分享的樂趣,廚房整理的樂趣進一步發掘,將廚房構建成激發學生快樂成長的生態場域。通過烹飪中的各種勞動,學生認識自己的自我責任、家庭責任、社會責任;把勞動看作自己應該做的事,把尊重家人和他人勞動作為人生準則;學會主動承擔勞動責任,從而學會尊重他人勞動。

習自主之習慣。正確價值觀的建立,著眼點在於培養孩子的習慣,讓“每一個孩子都需要勞動,每一份勞動都應當被尊重”的理念在廚房中的一次次行為中昇華,從而讓學生建立參與家庭勞動的習慣,讓孩子的習慣得以養成,讓孩子真正成長。

養獨立之精神。在勞動中展開健康教育、勞動教育、文化教育、禮儀教育、環保教育五大內容,讓學生認識到廚房小事對於“人”的重要性,從而實現“五育”並舉。

五大內容成就全面育人體系

“在廚房”課程內容豐富,其中“一間廚房”是我們的教育基地。搭建一箇中式廚房作為教育基地,藉助這個平臺,我們將中國人的飲食文化、健康營養、禮儀倫理等內容整合融入教育,讓每一個孩子通過這一平臺體驗、建構,實現全面發展。

當然,廚房並不單純只是一個製作食物的場所,而是包含了膳食配置、健康生活、進餐習俗、飲食制度、餐具使用、美食追求、烹飪技術、烹飪思想、獲取信息、利用工具、禮儀倫理、垃圾分類、垃圾處理等內容的教育場,為此學校構建了融合健康教育、勞動教育、文化教育、禮儀教育、環保教育五大內容的教育體系。

其中,健康教育側重於學生的飲食健康、生活健康,通過膳食的均衡搭配、健康的烹飪方式、健康的飲食習慣等內容展開資源開發,學生通過健康學和營養學知識的掌握,養成健康飲食生活方式。勞動教育則通時關注廚房衍生出的相關勞動,如種植、養殖、採買、清洗、整理等,理解勞動的生命意義和人生價值;通過掌握食物的性質,調味的方法,烹飪時配菜的原則,擺盤的美學思維,能多角度分析烹飪方式,努力探索適合自己的烹飪方法。文化教育聚焦中餐製作中包含的中國人的倫理哲學、文化淵源,將中國文化與廚房鏈接,將中國人的烹飪哲學加入教育教學資源,讓學生在勞動學習時也能接受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增強民族文化自信。禮儀教育關注相關進餐禮儀等內容,從而豐富教育教學資源,通過廚房促使學生素養提升,達成人的全面發展。環保教育則滲透垃圾分類、垃圾處理等相關內容,讓學生在享受美食的同時,學習如何負責任地完成廚房及餐廳的整理、垃圾分類、垃圾處理,從而提升自己的責任意識。

我們希望通過“在廚房”這一項目的實施,讓學生愛上勞動,學會生活,認識食物食材特性,瞭解中國的飲食文化,掌握健康學、營養學知識,能發現、感知、欣賞、評價食物及其勞動中的“美”,還可以將藝術表達和創意表現融入食物烹飪之中。

我相信,孩子“在廚房”會有不一樣的體驗和收穫。

(作者系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小港實驗學校校長)

《中國教師報》2020年03月18日第7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