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湖北的清華人:我們能做的還很多!

疫情發生以來,清華學子積極響應黨和國家號召,主動作為。他們或擔任社區志願者,或負責組織臨時黨支部,又或者自發組織成立物資對接小組,以各種方式為戰勝疫情貢獻自己的力量。今天讓我們走進其中的三位同學,傾聽戰「疫」隊伍中的清華聲音,感受清華力量。

「既然決定了,那就去做。」


這是計算機系碩士三年級的劉夢暘對記者說的最多的一句話,也是他始終踐行的生活哲學。清華大學特等獎學金獲得者、西貝爾學者、「最強大腦」選手、社工leader、健身達人、北漂歌手……劉夢暘身上擁有太多閃耀的標籤,而現在,最令他自豪的是社區志願者這個標籤。2月14日,劉夢暘來到湖北省紅安縣某社區的疫情防控工作站,主動要求做一名志願者。


「在家的這段時間經常和爸媽一起看新聞聯播,每每看到關於抗擊疫情的報道,心裡都很受觸動。我的父親是一名在一線工作的警察,他一天24小時基本上都吃住在本地的疫情防控卡點上」劉夢暘一直以父親為榜樣,疫情防控工作開始以後,劉夢暘的父親經常忙得幾天都回不了家。「我能體會到他的辛苦,也能感受到人手緊缺的一線非常需要支援。」在父親的影響下,劉夢暘萌生了做志願者的想法


父親得知劉夢暘想去一線工作的想法後非常支持,鼓勵他說:「作為黨員,作為年輕人,就應該衝上去,為咱們社區群眾做點實實在在的事情。」於是這對父子兵,一起走上了抗疫一線。


身在湖北的清華人:我們能做的還很多!

劉夢暘在社區擔任志願者


社區服務工作需要耐心與細心,每天前來諮詢的居民很多,劉夢暘一遍遍為他們耐心解答問題,還要記錄下居民們的需求,幫他們解決困難。給病人開出行證明、幫助他們就醫、購買急需的醫療物資、為老人家搬運米麵上樓、耐心給群眾講解政策以舒緩他們的心理焦慮等,這些工作看似瑣碎卻非常考驗志願者的工作能力。


「這個過程需要志願者懂得換位思考,耐心傾聽對方需求,設身處地地為居民著想,畢竟我們做的是服務工作,要以熱情飽滿地狀態投入到志願服務中。」


在做志願者的這些天裡,劉夢暘遇到了很多和他一樣善良的人,也能體會到普通工作者的不易。「居民們都很樸實真誠,我們還經常收到居民們的捐款捐物。」劉夢暘的志願工作中還有很多意外驚喜。「有一次我去小區送藥的時候,路上遇到了一名志願者,她一下就喊出了我的名字,我也立馬認出她是我的小學語文老師,我們其實很多年沒見面了,但在那個場合還是一眼就認出了對方。」


在特殊時期,曾經的師生都穿著紅馬甲,以志願者身份再次相遇,劉夢暘內心百感交集,他與老師匆匆打了招呼,就分別回到了各自的工作崗位。這些做志願者期間的小插曲,如今都成為了劉夢暘腦海中最閃光的記憶


感受到了組織的凝聚與堅定

身在湖北的清華人:我們能做的還很多!

清華大學武漢第二臨時黨支部組織生活


面對疫情,武漢籍的清華學子在用多種多樣的方式儘自己的一份力量。軟件學院的博士生趙鑫選擇了擔任武漢第二臨時黨支部書記,以黨支部的形式來凝聚疫區的學生黨員。


2月份學校研工部在湖北開展建立臨時黨支部的工作,趙鑫成為了武漢第二臨時黨支部書記。在接到任務的第一時間,趙鑫便快馬加鞭地開始了組織的工作:從2月12日開始籌建,15日時他和幾位同學一起聯繫到了80多名在武漢的研究生黨員,18日召開第一次組織生活會,並邀請了王希勤老師參加。


目前武漢第二臨時黨支部隊伍逐步壯大,人數不斷增長,不僅有黨員同學,還覆蓋了許多群眾。黨支部最主要的工作是組織生活會,還會有小範圍交流感想的活動,在這個特殊時期大家聚在一起,心理上有了更多的歸屬感。


談及這一特殊的線上臨時黨支部,趙鑫說到:「雖然網絡社交工具很發達,但和在學校相比,疫情期間同學們的交流的機會仍然是不夠的。建立臨時黨支部的重要意義,首先是給大家提供了交流聯繫的機會,這種情感交流是非常基礎和必要的。二是能在集體活動中凝聚共識、堅定信心。有些同學不擅長辯證地看待問題,在外界負面信息的衝擊下,個例和極端悲觀的情緒會被放大。黨組織生活會提供了自由發表觀點的機會,成熟的觀點總會感染更多同學們,讓大家全面深入地看待問題。第三是有這樣一個組織,我們有能力開展更多活動。」


接下來趙鑫和他的小夥伴們計劃從同學們學習、求職等各方面的需求出發,聯合職業發展協會等校園組織舉辦求職分享、學習打卡等活動,整合各方資源為湖北的同學們提供幫助。


在黨組織生活會上,很多同學主動分享了疫情發生以來自己的心路歷程,

儘管抗疫征途艱難,但同學們心中都充滿希望

我們能做的還很多

「身在疫區,作為學生我們能做什麼?」家在赤壁的經管學院的博士生周逸美用系列的線上宣講說明:我們能做的還很多。


疫情爆發之出,周逸美也有過恐慌與不安,但很快她冷靜下來開始思考能做些什麼。以群主的身份組織了微信群「THU湖北籍-共克時艱」,在群中同學們互相噓寒問暖、互相科普、傳遞正能量,更重要的是,群裡大家傳播各類有關物資援助的信息


由於群內的同學們身處湖北不同的縣市,各個地區患者人數和醫療能力都有所不同,因此同學們自發地通過各種渠道聯繫當地醫療單位、政府部門和慈善組織,獲知對方的醫療資源需求,再把這些需求彙總到群裡。同時,周逸美也在

積極聯繫例如清華大學湖北省校友會等捐助單位,努力促成愛心團體和求援單位之間的聯繫


身在湖北的清華人:我們能做的還很多!


除了組織湖北籍的同學,周逸美還在想如何能夠用自己的經歷影響到更多的同學「希望能夠傳遞一些積極的能量,讓大家注意好保護自己,特別是省外的同學

。」


於是,周逸美作為清華大學博士生講師團的一員深入多個支部,向同學們介紹了她的真實經歷以及在疫情中的所思所感,她鼓勵同學們面對輿論保持冷靜和剋制,小心求證。


讀書並非無用。其實現在正是國家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現在能夠並且應該管好自己,保持理性,把積極的能量傳遞給大家。而正是讀書讓我們擁有理性的思考,深刻的認識,也讓我們之後能有更多的力量去做更有價值的事情,用自己之所長報效國家。」——這是周逸美宣講的總結詞。總結之後,她說了三次散會,然而沒有人離開,也沒有人下線,大家都在無聲的陪伴。這場宣講不僅幫助周逸美走出了低落和悲觀,也給她的聽眾們帶來了極大的震撼。


身在湖北的清華人:我們能做的還很多!

周逸美給黨支部做分享


談及此次疫情對自己的影響,周逸美表示「經過這次事件,以及隨之而來的心態變化,讓我覺得自己變得更沉穩了,也更加積極了,讓我對一些社會問題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看法,讓我希望之後能夠有機會多做一些有價值的事情,為國家和社會做出貢獻。最重要的是,我意識到國家強大真的很好,很感恩。」


在這場災難面前,在湖北地區像這樣的清華學子還有很多。他們以「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精神,眾志成城、聚力凝心,他們在線上和線下各盡所能的服務於家鄉的抗「疫」事業,用自己的行動彰顯了清華人的家國情懷和責任擔當


感謝三位同學願意接受採訪!

文字|佩奇 樹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