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市甌海區三溪中學何治權老校長研究(三十四)

我在前面的帖文中說過,何老師以優秀的傳統文化治校。因為優秀的傳統文化深入每個中國人的骨髓,所以何老師的管理總是直抵你心靈。

這優秀的傳統文化中有個優秀文化就是孝道文化,何老師是以孝治校,並且這個孝是與時俱進的孝,不是過時僵化的孝。在古代,四世同堂,妯娌矛盾,婆媳矛盾很多且激烈,家裡會吵過來吵過去,雞犬不寧。現在是子女與父母不住在一起,子女的家與父母的家距離不超過一碗湯的距離。老師百度:一碗湯的距離。意思就是指父母與子女家的居住距離不遠不近,煲好一碗湯送過去剛好不涼。既可以方便探望老人又不至於住在一起。“相見好,同住難”、“各有各空間,相處更快樂”。

隨著我國社會保障機制的建立和不斷完善,每個人老了都有退休金和醫療保險金,所以在金錢上子女不必贍養父母,子女對父母的贍養不是物質贍養而是精神贍養。子女帶自己的孩子不時的過去陪父母鬧鬧磕說說話,吃一頓飯,全家享受天倫之樂。

學校裡對何老師的以孝治校持贊同意見的老師很多,比如徐茂通老師。徐茂通老師說過,中國的孝道文化連外國人(西方人)都羨慕,因為互聯網上經常刊登外國老人死在家裡一月都沒人發現,因為子女不在身邊。現在想來,徐茂通老師試問過我家孝道氛圍怎樣,他對我為什麼這麼照顧,就是因為他覺得張明這年輕人對父母比較孝順,是個好青年。我1999年23週歲到三溪中學,徐茂通老師比我爸大個1、2歲。我現在44週歲快滿了,做父親十幾年了,我兒子現在是小學六年級。我對孝道文化也越來越支持。其實人越老越支持孝道文化。 在中國,只要家庭正常都喜歡孝道文化

我與徐茂通老師情同父子,他待我如子,我敬他如父。有人可能覺得張明在何老師面前也像個孩子,那是因為何老師首先把年輕老師當成自己的子女愛護,於是年輕人就會表現出如他孩子的樣子。我23週歲時何老師53、54週歲了,我爸還只有46週歲。何老師會講這些年輕人是下一代,你對他們好,他們就會孝順。何老師認為父母沒盡到養育之責子女是不會孝順的,所以老教師先要關心愛護年輕老師。老教師待年輕老師如子,年輕老師敬老教師如父。

孝道文化特別適合溫州。葉適主張功利之學,反對空談性命,對朱熹學說提出批評,為永嘉學派集大成者。他所代表的永嘉事功學派,與當時朱熹的理學、陸九淵的心學並列為“南宋三大學派”,對後世影響深遠,是溫州創業精神的思想發源。葉適講究“功利之學”,認為“既無功利,則道義者乃無用之虛語”。主張“通商惠工,以國家之力扶持商賈,流通貨幣”(《學習紀言》),反對傳統的“重本抑末”即只重農業、輕視工商的政策。

從溫州文化講溫州人沒有家國情懷,只講個人利益,於是溫州人的人生意義只剩下為子女而活,所以父母特別希望子女孝順。溫州人賺錢回報社會少,賺錢都為子女多,所以溫州人特懂家庭倫理。我老婆就很懂家庭倫理,我老婆經常說我不懂生活。我是鑽研家國情懷忽略了家庭生活之術。我老婆懂家庭倫理但對家國情懷很忽視。我比一般溫州人懂點家國情懷。我老婆是洞頭人,屬於溫州鄉下,我是溫州市龍灣區人,算溫州城裡人。

所以你會發現,在三溪中學老師不贊同等父母老了把父母送到養老院,這是不孝的行為。有人可能覺得你張明如何孝順你父母?等父母老了走不動了做不了飯了就請個保姆,而自己與兄弟下班後過去陪父母說說話鬧鬧磕就可以了。保姆費也不用自己出,我父母自己存錢解決,我父母只要子女在身邊不遠就可以了。何老師與徐茂通老師跟我父母類型應當差不多。我大伯二伯家也這樣。

溫州市甌海區三溪中學何治權老校長研究(三十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