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世界,是活著的理由。"


天同訴訟圈 |

天同訴訟圈 |

關注我微信朋友圈的人都看到了,我前一陣子幹了件糗事:我在上海虹橋機場候機,準備飛去廈門的時候,守在登機口,卻硬是沒聽見登機廣播,甚至沒聽見登機廣播裡叫我的名字,愣生生地錯過了那趟航班。

當時在機場的我,完完全全被手裡的書吸引住了。這本極具魅力的書就是伊隆·馬斯克的最新傳記,《在火星上退休》。

當時,我在微信朋友圈裡向大家推薦了這本書:

“他說,‘人類應當成為星際物種’。這不是科幻小說。他締造了特斯拉,它發射了私人火箭,他推動了綠色能源革命。還有他不敢想不能幹的事情嗎?國內有些人很崇拜喬布斯,言必稱蘋果。其實,和馬斯克的三大創舉相比,蘋果公司的產品不算是技術突破的產物。對我們的社會貢獻更大的,是真正代表人類進步的科技力量,而不是標榜自己是‘技術改變世界’,實質卻只是瘋狂地從一個時尚變化到下一個時尚。”

其實,這並不是我的判斷,而出自Paypal聯合創始人、《從0到1》的作者彼得·蒂爾。他對伊隆·馬斯克所創立的“能夠真正代表人類進步的公司”讚賞有加。

趁著國慶假期這幾天,我又把這本書仔仔細細地讀了一遍,感慨無限。剛好,有許多朋友在我的微信上留言,希望我分享一些讀書的心得。那麼我就從這本書開始談起吧。

1.“改變世界,是活著的理由。”

當年少的伊隆獨自前往美國讀大學,他這樣對母親說。

在大學裡,他踐行著“改變世界”的生活方式。當太多人都在琢磨什麼是最好的賺錢方法,他卻總在想,什麼是最有可能影響人類未來的因素。當太多人都漸漸和理想說再見,將眼光放得越來越小,越來越現實,他卻明確了這樣的想法:有兩個重大的問題值得研究,一是如何使得交通工具變得環保,二是如何移居另一個星球。

畢業後的他,把從Paypal中賺得的近2億美元全部投入特斯拉電動汽車的生產,投入Space X的火箭發射項目,投入Solar City的太陽能基礎設施建設。這完全與他的信念一脈相承:地球終將會毀滅,人類需要在其他星球繼續生存;地球化石能源終將耗盡,人類要使用太陽能源。解決這些終極問題的第一階段,就是將人送入太空,並登陸火星;將燃油汽車變為電動汽車,並以太陽能提供人類所需電能。這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但他的確顛覆了人們過往的認知,挑起了汽車、太空火箭與太陽能發電三大尖端產業的革命。

這樣的故事很容易讓我們想到另一個人。“活著就是為了改變世界”,喬布斯的生活態度幾乎與伊隆如出一轍。

所有取得巨大成就的人,似乎都有著遠比賺錢偉大的理想。將目光盯在賺錢上,必然看不到真正偉大的變革方向,偏於保守,害怕冒險。“改變世界”的目標讓視野變得開闊,找到真正的癥結,在使命感的指引下所向披靡。

這樣的傳奇不應該僅僅是屬於製造行業的。在我們的律師行業裡,也完全應該湧現出更多不僅僅關心賺錢,而專注於改變世界,改變法治狀況的律師。只有這樣,整個行業才可能更快地進步。

2.“重新審視一切。”

顛覆性的創新如何可能?伊隆主張藉助物理學的思考框架,重新審視一切。

在物理學的領域,講的是不模仿也不推論,迴歸“原理”。要做一項無先例可循的挑戰,必須不靠知覺,打破一些知識的藩籬。而要做到這些,最重要的就是迴歸事物本源,重新審視一切。

面對看似不可能降下來的火箭發射成本,他迴歸到了這樣兩個原理問題:火箭是用什麼材料做的?這些材料的市價大約多少錢?不過佔開發總成本2%的材料成本讓他相信,火箭的總成本可以大幅降低。迴歸交通工具的特質,他發現,我們所用的一切交通工具都是可以重複使用的,必須解決火箭的重複使用問題,才能成就跨星際旅行的航天文明。

恰好,最近我在讀的另外一本書,理查德·薩斯坎德的《法律人的明天會怎樣?》,也提到了打破思維定勢的重要意義。一直以來,人們習慣於通過熟人關係尋找律師,律師提供家庭作坊式的非標準化的法律服務是這個行業的主流。但薩斯坎德用大篇幅暢想了拆解法律服務過程,以及自動化法律文件生成、電子化的法律市場、線上法律指導等法律科技應用的可能。

他的出發點也很簡單:法律服務市場面臨著事多錢少、市場自由化和突飛猛進的資訊科技的挑戰,法律服務必須變得更有效率。

3.“把世上的‘頂級能人’吸引過來,凝聚在一起。”

沒有人能獨自做出一番偉大事業,伊隆也深知這一點。但是,作為一家小小的初創公司,Space X吸引到了來自美國幾大火箭公司的核心人才卻著實不易。

究其原因,除了伊隆自身“大我”的人格魅力、對能人知音般的激賞、求賢若渴般的激情、海納百川的包容、骨子裡的謙遜,真正提供一個施展才華的平臺和一個宏大又切實的理想十分重要。

無論是科技公司,還是律師事務所,如果想要真正吸引到頂級能人,最大的賣點不是薪酬,不是工作環境,而是一個真正做事、齊心協力成就一番偉大事業的平臺。

一個好的律所管理者,就應該成為這樣的一個平臺提供者。他不僅需要為律師事務所的事業提供一個足以凝聚整個團隊的目標,更要為人才的能力發揮創造最好的制度環境。世上的“頂級能人”都不願意在無聊和低效中消耗自己的生命,如果有一個這樣的平臺,對他們來說一定是無法拒絕的誘惑。

4.“要麼不做,做就做到最好。”

伊隆同樣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完美主義者。

在特斯拉,他擔任著產品架構師的角色,全程參與。大到計劃的運行,小到電池中的化學成分,以及發動機的性能和電力傳輸,他都會給出意見。在SpaceX,他對火箭的裡裡外外徹頭徹尾都很瞭解,諸如表面材料的熱處理溫度是多少,選擇哪種材料或焊接工藝等各種細節都會被嚴格把控。

他從來不為特斯拉和SpaceX的公關宣傳花一分錢,而憑藉偉大的產品贏得了出眾的口碑。

這其實是與互聯網時代裡的極致思維一致的。在互聯網時代,同質化的產品和服務極大豐富,若是無法做到極致,就註定湮沒在眾多同類產品中。而極致的產品將會讓人眼前一亮,由它創造的口碑遠勝於任何公關宣傳。

“偉大的公司建立在偉大的產品上,而偉大的產品,每一個細節都不應放過。”這樣的判斷,無論是對電動汽車、對火箭,還是對我們的法律服務,應該都是成立的。

5. “如果你沒有失敗過,說明你不夠創新。”

伊隆並非一帆風順。在2008年的聖誕節前,資金流斷裂、製造成本無法降低、無法實現足額量產導致特斯拉幾近破產,Space X製造的“獵鷹1號”火箭3次發射失敗,燒光了所有的錢。

但他仍然坦然面對:“想有未來就要努力讓事情向好的方向發展,否則就沒有未來。失敗並不可怕,重要的是我們能夠從失敗中學到什麼。如何把這些經驗運用到未來的嘗試中,這才是我所關注的”。

這樣的態度對創業者來說尤為重要,因為創業本身就意味著巨大的失敗的可能性。但哪個創業者願意走四平八穩的路呢?

拿伊隆的話來說,“如果你沒有失敗過,說明你不夠創新。如果你失敗得不夠多,說明你創新得還不夠多。”

一直以來,失敗的恐懼似乎被我們放大了。這種恐懼甚至讓我們限定了自己的能力,而沒能真正意識到自己的能力有多大。但如果,我們認定了自己認為是重要的事業,何妨冒險一試呢?“瞄準月亮,如果失敗,至少也可以落到雲彩上面。”在一個重要而偉大的方向上,即使失敗了,也稱得上雖敗猶榮。

在距離破產只剩下兩天的時候,伊隆變賣了所有東西,籌得4000萬美元,孤注一擲。這一次,他終於救活了兩家公司。

有人這樣形容伊隆·馬斯克:“我喜歡將他比作終結者,他一旦確定自己的計劃,就絕不停步。”這也正是讓我感觸最深刻的一點。

他並非未曾遇到困難,但在困難面前,他總有著一種“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自信與從容。不懂編程,自學就是;不懂火箭,自學就是;遭遇失敗,重來就是。那個方向強烈地吸引著他,他確定方向就在那裡,需要考慮的只是如何達到目標的技術性問題,而解決方法總是有的。

這便是以改變世界為目的的生活方式。宏大的理想從來不應該因為它的“不現實”受到嘲笑,伊隆·馬斯克恰恰說明了,理想越大,能力越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