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抗疫戰士,可惡 發拙劣網文,可笑


一個叫楊德發的教育人發在微信群中的文章《從新冠疫情看要培養出什麼樣的人》不僅在內容上借論述培養人才肆意抹黑抗疫戰士,吹捧爭議人物,在行文構段方面也屢見硬傷。

一、抺黑鍾院士

楊文笫四節《要培養出博學的人》說:80多歲的鐘南山,是學西醫出身的,面對他從來沒有見過的新冠病毒,嚇得不輕,得出“無藥可治”誤導國人的結論……復旦大學的校訓是“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來源於《禮記·中庸》:“博學之……”我國的教育方針“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是對的。

這一段借講“博學”抹黑鍾南山院士。楊德發是從哪裡看出鍾南山面對新冠病毒嚇得不輕?他真的“嚇得不清”,還能數次趕往重災區武漢,深入病房指導醫務人員救治患者?他是捨生忘死的勇敢逆行者,是廣大義無反顧衝向抗疫第一線的醫務人員的領頭人,什麼時候表現出半點膽小怯懦,畏懼害怕?全國乃至全世界的人看見的鐘南山都是衝鋒陷陣的勇士,只有在楊德發眼裡才是“膽小鬼”。

楊德發還厲聲指責鍾院士“誤導國人”。不知道新冠肺炎“無藥可治”之說出自何處,即便鍾老說了,不會也沒有誤導國人。國人驚慌失措了?悲觀絕望了?割腕抹喉了?投河懸樑了?這些可怕的情境都沒有出現,相反,全國呈現的是人人戴口罩,勤洗手,呆在家裡不外走。其結果是極大地遏制了相互感染,讓疫情趨於好轉。從結果看,這不是誤導,而是“正導”。

如果鍾老真說過此話,他的意思應該是治新冠肺炎目前沒有特效藥。不僅鍾南山,國內所有醫學專家乃至世界衛生組織也這麼說。中藥治療新冠肺炎的確有良好效果,但是即便是精通中醫藥的專家院士的張伯禮、仝小林,也不敢說中藥是治新冠肺炎的特效藥。

現代科學技術,研究越來越深入,分工越來越細,我們培養目標的重點是專門人才。中小學是基礎教育,大學以上都是專業教育,全世界哪有所謂的“博學

”教育?楊德發將鍾南山作為“博學”的反面典型,說他未能“精通中醫”。試問,中國有誰既精通西醫又精通中醫?

這段文字在引述一長串復旦校訓出處之後,冒出一句:我國的教育方針“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是對的。“全面發展”指

二、抹黑吹哨人

楊文第二節《要培養出能堅持真理的人》說:芬在接受《人物》雜誌記者龔菁琦採訪時說:“早知道有今天,我管他批評不批評,老子到處說。”這句話反映出艾芬不是一個堅持真理的人。

疫情吹哨人之一武疫漢中心醫院醫生艾芬的話意思非常明白:如果我當時知道不明肺炎會迅速蔓延至全城全省乃至全國,造成幾萬人感染幾千人死亡,即便什麼人要批評訓誡我,我也會四處宣告。這明顯是說,她當時是不清楚疫病的極大危害性,並非畏懼權勢不敢堅持真理。不堅持真理就意味著向強權或金錢之類的屈服,或者對所謂“真理”有所懷疑,艾芬的話哪裡能看出這樣的意思?

對疫情的認識有所欠缺是水平問題而不是品德問題。楊文既謬解原文,又給艾芬扣了一頂大帽子。結論與實例錯位這樣的低級錯誤都會出現,可見其抹黑他人已到了失去理智的地步。

三、抹黑奉獻者

楊文第五節《要培養出勇敢的人》說:那3000多被感染的醫生及死亡的幾十位醫生就屬於“無知的勇敢”者,他們去救人,結果把自己搭進去了……學校對學生的訓練要求要嚴格,訓練有素的人才才能擔起重任。儒家提出的君子十德是:“仁、義、禮、智、信、忠、孝、節、勇、和”。

3000多被感染和幾十位為抗疫而獻生的醫生,不知新冠肺炎會傳染人,會致人死亡嗎?他們能愚蠢到不知道要保護好自己嗎?笑話。他們作為醫生,對自己工作面臨的危險清楚得很,但是他們更明白醫生救死扶傷的責任,更懂得國難當頭勇者上的革命精神 。如果他們不勇敢逆行,被感染的是幾十幾百幾千萬人或者更多,病亡的將是幾萬幾十萬人甚至更多。為挽救更多生命,為讓更多人享有健康,他們捨生忘死奔赴抗疫前線,為人民為國家無私奉獻,甚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們遭遇不幸,是因為事發突然,防護物資匱乏,來不及嚴格訓練,根本不是什麼“無知無畏”,盲目逞能。他們功勳卓著,應該名垂青史,世代稱頌。楊德發站在國人對立面,嘲笑抗疫戰士,真是可惡之極,必遭萬人唾罵。

楊德發的文筆也很拙劣。段末一句文意不完整,不像段落的結句,原因是,作者根本沒有吃透引文的意涵,更沒有想清楚引用“儒家十德”是要用古人的言論來證明自己“智勇雙全”主張的正確性。黑好人挖空心思,寫文章草率苟且,真不像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