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的基本邏輯及疫情下的數字化營銷趨勢

關於當前中國市場湧現出的巨大的消費機會和供應鏈機會,峰瑞資本創始合夥人李豐在公開場合多次提及並作出如下精彩總結性描述:“提到中國的供應鏈、中國的品牌,剛才做的結論是往後5年、10年、15年、30年大概同一個週期中國同時存在的這三件事情:最多的人口、最大的全世界消費市場和全世界最全的產業鏈,這三件事情出現在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一個時間週期裡面,會誕生出比過往我們看過的這些人口大國經歷發展階段更多、更快、數量更大的品牌。”

在遍地都是優質產品供應鏈的今天,品牌營銷力變得前所未有的重要和致命,它幾乎決定了一個企業或者品牌能否在這個鉅變時代飽有競爭力、持續存活下去。本文重點參考自陳春花教授《營銷的基本邏輯就是做好三件事》以及尋空2009《後疫情時代,營銷4P已經沒用了?》,結合疫情下的營銷環境變化,提煉總結出營銷的底層邏輯以及疫情下的數字化趨勢供大家參考,以期“不變應萬變”。

營銷的基本邏輯:

一是做合適的事情:營銷的本質是理解消費者;

二是迴歸基本層面:產品、渠道、用戶、廣告;

三是行動。

一、 營銷的本質是理解消費者

1、 在產品的角度,企業理解消費者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不要去教育消費者,而是要尊重消費者。

2、在市場的角度,企業要理解消費者就必須回到市場。市場是一個載體,承載著消費者的期望,而不是行業的規則。對於企業來說,市場永遠大過行業,行業無法代表市場;

對企業營銷的理解常見的兩個誤區:

A、 過度關注競爭對手,忽略市場變化,把競爭對手的變化誤解為市場的變化。

B、 市場內在的變化常常被忽略,總是簡單理解市場,常常把營銷創新誤解為市場的變化。

正確的做法是:企業只需要設計與市場、消費者要交換的價值。

企業營銷的生存空間:在實現顧客價值的那一點上企業能夠有所作為。

對消費者的理解中,有三個觀點需要記住:

1、 要注意個體消費者和群體消費者之間的平衡。因為消費者個性化的能力越來越強。

2、 數據只能洞察,不能代表用戶最終的選擇。

3、 要通過與消費者溝通去不斷驗證你的判斷。

二、 迴歸基本層面:產品、渠道、用戶、廣告

1、 產品:理解產品要回到產品自身的價值而不是價格

產品的真實意義在於它是連接消費者和企業之間的載體。

在疫情期間,受影響最大的行業是旅遊景點、商場、餐飲、影院等實體行業。這時候如果你的產品只能在線下體驗,那麼它的生存空間就極其有限。如果這些行業都實現了數字化,那麼它們的形態可以是VR雲景點、電商、外賣、視頻平臺,可以在線上展示、體驗和推廣,那麼至少它是有商業機會的。

產品的數字化生存是今後的重要趨勢。

2、 渠道:企業與渠道的結合能力至關重要

營銷如果不能驅動渠道,就不能獲得持續市場能力。

在疫情期間,如果你的渠道只是線下的門店,那恐怕你只能乾著急了。聰明的品牌早已建立了線上的零售渠道,並實現線上線下的融合。

一些零售品牌藉助微信公眾號+卡包+朋友圈廣告+小程序商城的生態,並且讓三者的活躍度相互促進,構建私域流量池,完成了純線下商業到線上線下融合的轉變。

微信生態在今天依然是擁有最大流量的生態,利用好公眾號+小程序+卡券,盤活自己的用戶,是建立私域流量的一個重要基地,它也是線下零售商業的有效補充渠道。

渠道的智慧化零售已全面到來。

3、 用戶:對用戶有深刻而獨到的理解

營銷整體的驅動來源於消費者需求的驅動,而消費者需求驅動就取決於你對消費者的理解。

傳統的線下商業,消費者買完某款商品基本就不再與品牌發生聯繫,基本上是一錘子買賣。而移動互聯網時代,一個用戶只要長期使用某款產品,那麼他貢獻的收入一定是長期的且可持續的。

在疫情期間,如果你有長期運營的忠誠用戶,那麼你的商業活動就可以維持。

我們應該去做的是持續引導消費者進入自己的私域流量,將其轉化成用戶,並長期運營,實現用戶對品牌的終身價值。

未來,對用戶的常態化運營將成為主流。

4、廣告:廣告的效用必須是有效的覆蓋(直至觸達並完成購買的全鏈路)

廣告的核心價值是引發顧客的認同併產生購買的意願。

疫情期間,不少人發現對於廣告主來講,效果廣告比品牌廣告更受青睞,因為它能夠讓投入迅速轉化為購買,由此可以引入鏈路化營銷的概念。

所謂鏈路化營銷就是看到了,感興趣了,直接完成購買,整個購買過程都在一個鏈路之中,而傳統意義上的營銷是看到,感興趣,多次回憶想起,很久之後再購買,這是大部分傳統廣告的模式。

直播帶貨、短視頻帶貨這些方式的火爆正體現了鏈路化營銷的特點與優勢。

今天的廣告策略變化趨勢:

A、以前的廣告是告知,今天的廣告要形成共識;

B、 今天的廣告需要不斷引入和運用新媒介,比如短視頻、直播等形式;

C、 鏈路化營銷。

三、 營銷本身是行動而非概念

營銷的核心部分是營銷執行,亦即營銷行動。

營銷時,不要只提一個概念,一定要讓顧客真正觸摸到,也就是需要營銷行動。

實現營銷行動需要在以下問題上達成共識並付諸行動:

A、 產品與服務持續一貫地符合顧客的期望;

B、 不斷致力於改善生產力,杜絕一切浪費;

C、 (營銷過程中的鏈路環節)簡化、簡化、再簡化;

D、 促進企業與顧客的合作以及信息交流;

E、 把最佳人才擺到最靠近行動的前線以掌握機會;

F、 向外看、向內省察。

總結:當不確定性成為常態的時候,離開基本層面的努力,任何營銷都是沒有效果的。

動態競爭中,“如何更好地滿足顧客需求”是所有問題的核心和根本,企業營銷的本質是迴歸到經營本身。

最後,針對當下短視頻/直播行業的異常火爆現象,也想借用一位朋友今日在朋友圈發佈本人亦非常認同的觀點來表達下個人立場與看法:

“短視頻/直播是一個工具,而不是大產業。

就像互聯網剛起步時一樣。

兩類人可以獲利:

1、本身是內容創作者,熱愛並專業;

2、利用新工具為原有產業服務的人。

短時間爆發出來的各類平臺,培訓,掮客等都是暫時的,越往後發展生存越難。

紅利退去後剩下什麼?

要麼是頭部內容創作者,要麼是基於原來產業的大發展。

短時間爆發出來的紅利,要不要用好?

1、 新工具要積極學習,畢竟是新的生產工具,可以提升效率;

2、 如果短時間內可以快速變現,也非常好,畢竟賺錢機會也難得;

3、 如果原來主業基礎不好,可以多花精力投入;如果原來主業基礎好,想著更好結合起來就夠了,暫時結合不起來也沒事。”

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透過現象抓住事物的本質,把時間和精力投入在真正重要的人事物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