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家之間,不能太頻繁的往來”你認同這句話嗎為什麼?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認同,往來頻繁就缺乏了距離感,減少了客氣,容易因為小問題而反目。

六嫂子和六哥剛結婚時,因為考慮六嫂子爸爸去的早,家裡那麼多地就六嫂子孃家媽自己一個人保持,六哥媽媽也就是三嬸經常和三叔去給親家幫忙。鬥米恩,升米仇。三嬸和三叔第二年身體不好就去的次數少了,親家母埋怨說自己家裡忙,三叔和三嬸在家裡待著都不來幫忙?幫你是情分,不幫是本分,自家的日子自己過,怎麼把別人的幫忙當成理所當然了呢?後來三叔三嬸很少去,反倒兩親家見面比以前更融洽了。

小羊的丈母孃家就在他家不到200米的距離,丈母孃家開了小超市,這樣兩親家抬頭不見低頭見。小兩口一吵架,媳婦就回孃家,丈母孃開始還勸女兒,後來慢慢地覺得女兒太委屈,女婿竟然還提出離婚。本來是小兩口的問題,因為離得近,兩親家一見面也都成了烏眼雞,親戚不成親戚,鄰居不像鄰居。

距離產生美,孩子之前的問題讓他們自己解決,大人一摻合就難辦啦!親家之間還是少往來好。


姐不吃肉


親家之間不能頻繁往來,我認為這說法不完全正確,要看各家的具體情況和兩親家自身的素質修養!

我鄰居老兩口都是退休職工,獨生女兒,初中語文老師,女婿外省的,同所學校數學老師,也是獨生子。結婚的時候兩家合力買了套複式的房子,頂樓的,每層可以單獨出入的,女方父母住樓上,有了孩子後他們讓女婿也把父母接來,男方父母和小夫妻住樓下,男方父母剛來的時候,什麼也不熟悉,生活也不習慣,都是女方父母帶著出去逛街,去超市購物,還帶他們認識鄰居朋友,現在兩親家每天早上一起賣菜,一起公園鍛鍊,那個時候小孩基本都是一起帶,現在孩子上學了,誰有空誰就去接,小兩口有個什麼矛盾,女方父母順著女婿,男方父母幫著兒媳!一有空4位老人還坐在一起打牌呢,相處可好了!小夫妻過的也開心,家裡的瑣事兩家老人都幫忙幹了,他們只管安心上班,哪個父母做好吃的就到那裡吃!

當然不是每個親家都能做到像我鄰居家這樣,有的為了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都會計較。我哥家就是,剛談的時候,女方就提出好多亂七八糟的條件,比如過年輪流過之類的,生了小孩後,矛盾更多,在一起不是她看不慣他,就是這個說那個做的不好,小兩口也經常為老人的嘮叨生氣,後來乾脆就不怎麼往來了,有事通通電話倒也客氣!

其實,如果兩家人三觀一致,又都是通情達理,善解人意,這樣的兩親家還是應該常往來,現在大都是獨生子女,兩親家是因兒女的婚姻才結成的緣分,應該比親兄弟姐妹還親!親家關係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小夫妻的幸福!我認為,為了我們兒女的幸福,兩親家不管怎麼做,都應該儘量處理好關係!


踏雪無痕83109


“親家之間,不能太頻繁的往來”你認同這句話嗎?

我覺得有道理。

距離產生美,太過頻繁的接觸,容易將兩個家庭的差異爆發得太過徹底,很多時候有些小毛小病,本來無傷大雅,但接觸太多,反而被反應得特別大,從而激化了一些不該有的矛盾,生出很多不應該有的小心思,最終會影響小夫妻的感情。

很多時候,我們總會理想化地認為,兩個家庭結為親家後,就能如同一家人一般親切相處。但事實是,即使是一起長大的兄弟妯娌也會上嘴唇磕到下嘴唇,一個屋簷下尤其明顯。更別說多子女的家庭,親家本就不只一個,手心手背的,都聚在一起,手碰手打起來真疼!

我覺得親如一家人,也應該有一定距離,把握好一定的分寸。不要頻繁為一桌吃飯,誰坐上座這類雞毛蒜皮的事情,今天你心裡一個小九九,明天我心裡一個不高興。倘若分了你家我家,到誰家誰就坐上,一切迎刃而解,既不鬧心,也不傷情。

再舉個例子,很多外地打工的小夫妻,過年回老家,為了公平,一般會一年去男方家,一年去女方家。回來兩家還會互相捎點禮物,我覺得這個處理就很好,兩方家裡都沒話說。

我一朋友,有一年在上海買了房,說是新房過年要人在熱鬧,就把兩方家裡的家人都叫到上海來過年。這對小年輕老家是一地的,平常他們不回老家時,兩家人來往不多。這次大家都聚到一起了。男方還叫來了哥哥嫂子和小侄子。據我朋友回憶,從聚齊人開始,每天那是“你方唱罷我登場”、熱鬧非凡;搞得她糟心的不得了。

一會小侄子把新買的沙發用圓珠筆劃花了,嫂嫂不罵、婆婆不說;一會女方媽偷偷嘀咕男方媽過年怎麼連個新房紅包也沒準備,你們可都貸著款呢;一會男方媽批評女方不會照顧孩子,不會照顧兒子……

我疑問:你們平常沒有說這些?我朋友說:平常難得見一次,不聚在一起,現在待一起一個月,躲不開呀……

我感嘆:本來想說以後過年把兩家爸媽都請來,這個主意蠻好的,現在看來還有待商議!

剪不斷,理還亂!婆婆、媽媽各個戰鬥力爆表!還是關起門來,自個領會殺傷力才比較小!謝謝!


別有滋味


親家之間的來往也一定要適度。太頻繁的往來不僅使人覺得累,而且時間長了,也難免生出誤會,影響了兒女雙方之間的感情。

既然做了兒女親家,就要處好關係,時間長了兩家人一起吃個飯,聊聊天,道別告辭,一別兩歡。既顯得親熱又覺得輕鬆。有事熱鬧熱鬧,無事各自清靜。客客氣氣,親親熱熱。這才是親家之間的理想狀態。離得遠點的,經常打個電話問候表示。離得近點的,有空了多聚聚。互動的好了,兒女跟著沾光了,感情越牢靠了。

如果是頻繁的往來,就要搭上過多的時間、金錢、精力。再親的親家,也不會完全像自家人一樣。你好動,他好靜;你說者無心,他聽者有意,免不了不經意間,產生小誤會。走得太近,如果處理不好,還會傷及兒女夫妻之間的感情,給年輕夫妻添了麻煩,真是得不償失。

親家之間不要太頻繁往來,也不要過於排斥。保持適度的距離,關係更舒服更自然。



蔚蔚的小雅


作為過來之人我想談下我的觀點。親家、只因兒女結成了秦晉之好,才相互認識,相互熟悉。但面對小輩的每一個事件,站的角度不同,看法和處理都不一樣。還有就是對事件認知的程度不一樣。生活習慣不一樣等等。反正我覺得親家之間還是有點距離的好,要不然會 產生矛盾。我舉個我經歷過的事吧。寶幾個月大的時候發燒了,我去看她的時候發現奶奶把她包在被子裡,裹得嚴嚴實實,上面還加了條被。以我的認知這根本不行啊,我跟親家說:這不行,應該敞開點。親家說:我們已經和上海的醫生打過電話了,就讓我們這麼做的。要捂出汗來。我想這明明是老輩的做法,我恨不得把被子掀開,讓寶寶降溫,那以他們的認知豈不要吵架。我竟然咬牙走了。後來寶去了醫院,我當著親家的面問醫生:我說醫生小寶寶發燒了,我們應該怎麼處理?醫生說:不要裹得嚴嚴實實,要敞開一點,這樣有利於寶散熱。我的目的達到了。我個人覺得,與親家相處只能客客氣氣的,不要接觸太多,以免產生矛盾。破壞小兩口的和諧生活。


文藝範的老蔡


認同!親家是結婚男女雙方的父母互相稱呼對方父母的稱呼,男士為親家公,女士為親家母。至於為什麼親家之間不能來往太頻繁,因為接觸的原因都在小兩口身上,也會造成互相覺得對方管的多。矛盾節點也是在小夫妻和子孫身上,具體下面說一下。

一:生活不一樣

來往太頻繁主要原因是以小夫妻,和後輩子孫為紐帶,每個人的經歷經濟和生活方式都不一樣。如果親家都和子女住一起就會有分歧,就拿吃飯來說吧:大鍋飯不好燒眾口難調。如果是做客還無所謂,好吃多吃點不好吃少吃點。但是都和小夫妻住一起飯誰做做什麼口味的?

二:照顧孩子

如果小夫妻有孩子了,可能親家雙方都會有個人過來照顧產婦和孩子。特別是照顧月子有些產婦的母親會過來照顧,這樣可能就會和親家母產生衝突。最直接的是女方母親可能只做女兒的月子餐,但是男方母親可能要做一家子人的飯。孩子應該怎麼照顧也可能會有分歧,雖說都是為了子女好,但是方法不一樣。我身邊就有例子:添孩子時小夫妻的母親都過來照顧,結果因為衣服怎麼洗,用尿布還是尿不溼,產婦能不能洗澡等事情吵起來了,互相抱怨對方懶不講理都認為自己是對的。

三:小夫妻吵架

夫妻生活上有分歧很正常,如果親家之間來往太頻繁,比如住在一棟樓或者一個小區裡,一吵架兩家都知道了。很多時候父母都會認為自己子女說的對做的對,心理上更加偏袒自己的子女。雖說不一定會指責兒媳女婿但是如果親家出場,可能回造成兩家人的矛盾。

四:解決方法

如果小夫妻選房最好不要和雙方父母在一棟樓或者一個小區,可以近一點互相照顧方便又不失距離感。小夫妻的生活讓她們自己過,親家之間不要插手不要討論,互相輸出對子女的愛不攀比,不較量,因為言多語失保不齊哪句就說錯了,造成親家之間的矛盾。papi醬曾說自己結婚很多年,兩家親家沒見過面。

距離產生美千萬不要給小夫妻費生活造成甜蜜的負擔,小夫妻的家庭需要他們自己去經營。親家之間沒必要不需要過多接觸,只對自己女兒女婿和兒子兒媳好就行了。


陽光小築


親家之間來往不要太頻繁。的確如此。

從人性的角度講,孩子都是自己的好。對孩子的另一半的喜歡,僅僅是因為“愛屋及烏”,血緣的疼愛是怎樣都比不了的。所有人的婚姻生活都不可能一帆風順、如意完美。小兩口之間大大小小的矛盾,生活中的分歧,難免有吵嘴、冷戰、打鬧,甚至分居。兩家親家在孩子們生活的縫隙中,偏袒和“護犢子”是正常的。親家們如果平時走動太頻繁,過於熟絡,反而在孩子們有了問題需要分擔解決時缺少了不熟悉的人們交往時具備的客氣、分寸、理智和體面。雙方父母是孩子最後的護城河,“背鍋俠”,如果太熟或太早介入,他們就缺少了冷靜的緩衝期的過渡,讓事情直接變得棘手,沒有了迴旋餘地。

小兩口的感情問題,有時候並不像外人看起來的那麼不可解決,不可調和。老話說“兩口子吵架,床頭吵,床尾和”。不斷產生的矛盾,就是重新組合的兩個人從陌生到熟悉,從不同價值觀、人生觀趨向一致的必不可少的磨合內容。只有在“求同存異”的路上,出現問題,解決問題,出現問題,解決問題……反覆循環,直至走出只屬於他們兩個人的家庭生活道路。

很多真實的案例都說明,小兩口有了齟齬時,親家們過早、過多地介入他們的事情,對他們處理問題,只會起反作用。不僅沒有幫上忙,甚至是加速了小家庭的毀滅。

當然,我們並不推薦像papi醬夫婦那樣,都結婚生子了,親家都從來沒見過面那樣的絕對。但是,親家之間,不要太頻繁的走動,只保持客氣的禮貌距離,不要過多的摻雜和介入孩子們的具體瑣事。讓小兩口的婚姻生活保持他們獨特的獨立性和完整度,才是現代人應該提倡的社交準則。





心動一滴淚


我不認同這樣的說法:

首先,親家是兒女婚姻中所形成的姻親關係,也是一種社會人際關係。比如我們在獨生子女家庭中,夫妻之間因為什麼事情吵架時,難免會取決於雙方家庭的親家人來協調。如果親家人之間都不能融洽相處,反而你家爭個高,他家要個理,難受的就是我們了,有時還會影響到我們的感情和婚姻。這樣就需要我們平時跟親家多多溝通和接觸來化解矛盾了。所以平時接觸多了,親家才能瞭解你。

其次,在現實生活環境中,親家之間的情感交流,甚至是利益關係,不得不需要我們頻繁的互動來往。比如在每一個婚姻家庭中,我們不能偏重哪一方,今天你看孫子,她看外孫,而親家之間就免不了要互動,互動之中沒有先來後到之說,都是夫妻雙方的親家人,與我們的家庭扯不完,割不斷的親情和利益。這樣,親家之間的相互走動和往來,也是在所難免的事情了。

總之,親家之間,我們應該多多接觸來往,融洽相處好了,我們的生活才能安定和睦!



夢風生活


我認同這句話,兩家之間的橋樑就是這對小夫妻,只要他們過得好就會相安無事,兩家可以禮貌性的往來,也只是為了孩子們更和諧添一抹色彩,但是不建議太過頻繁接觸,太親密就會暴露更多問題,尤其是觀念上的差距,久而久之難免有抱怨,也會影響小夫妻的相處,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何必給自己找麻煩呢?距離產生美[玫瑰]



光生萬朵


高度認同!

因為親家之間,在某種意義上,就是天敵。為什麼?

比方說,兩個親家母在一起聊天:婆婆說:“你養的閨女忒懂事,能幹,還孝敬,在家裡啥也不讓我幹,我真幸福!對你閨女,我是一百個滿意!”媽媽會想:“哼,我閨女在家,十指不沾陽春水,到你們家來當老媽子,心疼死我了。這個沒良心的,我是白養閨女了。”如果婆婆說兒媳婦不好那就更不行了。所以,親家之間少見面或不見面最好,省得無事生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