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財政攻堅“加減乘除”組合拳尋求助力經濟社會發展“最優解”——訪市財政局黨組書記、局長王金祥

“當前,受宏觀經濟形勢以及疫情影響,財政收入增幅放緩,但支出剛性增長,財政經濟運行面臨不少矛盾和挑戰。在這關鍵時期,省、市先後召開‘重點工作攻堅年’動員大會,為我們指明瞭方向、提供了遵循。下一步,市財政部門將緊緊圍繞省委、市委決策部署,敢於刀刃向內,敢於壯士斷腕,深化財政領域改革,打好財政攻堅‘加減乘除’組合拳,尋求助力經濟社會發展‘最優解’,為現代化高品質城市建設提供有力支撐。”日前,市財政局黨組書記、局長王金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做好“加法”,就是要深入推進專項資金改革。完善“大專項+任務清單”機制,打破利益固化藩籬,著力解決專項資金設置多、分配散等“老大難”問題,使小錢變大錢,集中力量辦大事。大力推行財政資金股權投資改革,通過階段性持股、適時退出、滾動使用的良性循環,變“獎補”為“股權”,變財政“口糧”為發展“種子”,放大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減稅降費仍然是今年積極財政政策的頭等大事。市財政部門將不折不扣落實到位,努力克服財政收支困難,堅決做好這道“減法”題,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和更為明顯的降費,預計全市全年可減輕企業和社會負擔約180億元,更好地引導企業預期和增強市場信心,穩定經濟增長。同時,大力壓減一般性支出,對公用經費、一般性業務類項目和非政策性專項預算執行“3個10%”的壓減政策,不再安排一般公務用車購置以及辦公用房(除危房外)維修改造費用,用政府的“緊日子”“苦日子”換百姓的“好日子”、企業的“新日子”。

王金祥指出,做好“乘法”,加快創新市場化運作模式,引導撬動金融和社會資本投入就尤為重要。市財政部門將完善政府引導基金政策,堅持“基金跟著項目走”,降低基金管理機構門檻,一年內投資市內項目的市級引導基金讓渡全部收益,吸引基金和基金機構集聚發展,力爭年內基金新投放不少於60億元。同時,研究建立PPP項目全生命週期績效評價體系,力爭全市運作項目20個,總投資150億元。

此外,還要做好“除法”,積極防範化解政府債務風險。建立財政可承受能力評估機制和政府舉債負面清單制度,研究出臺政府融資平臺公司市場化轉型發展意見,積極探索採取市場化方式優化債務結構,緩釋債務風險,堅決遏制新增隱性債務,嚴肅查處違規舉債行為。建立縣級政府債務風險通報機制,壓實縣市區主體責任,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王金祥表示,全市財政系統幹部職工將保持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奮鬥姿態,發揚克難攻堅、迎難而上的戰鬥精神,在狠抓落實中比作風,在攻堅突破中比作為,為全市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貢獻更多財政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