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科幻不只是《北京摺疊》,集體意識的群舞《馬姨》連載(四)


國產科幻不只是《北京摺疊》,集體意識的群舞《馬姨》連載(四)

(9)

廣場的中央是一個旱地噴水池。我正站在那裡,忽然一陣音樂響起。

隨著音樂聲,地上的幾個噴口射出變幻的水柱,其中之一正衝到我手中的機箱上,從這邊的通風口進去,那邊的通風口出來。我驚恐地看見水流從機箱內卷出大量的螞蟻,如同退潮時帶走的泡沫。螞蟻落到地上,轉眼就被沖走了。我試圖從地上撿起它們,但這正如西緒福斯的工作般毫無希望。

我想起馬姨說過少掉幾隻無所謂,那麼現在保住剩下的才要緊。我連忙脫下外衣,包起機箱,往公司衝去。這一路上不停地有溼透的螞蟻隨著水珠往外掉。時間顯得格外漫長。

好不容易到了公司,我打開機箱。還好,大部分的螞蟻還在。重要的是,中間的蟻巢裡沒進太多水,我小心翼翼地撬開那個小盒子,發現蟻后安然無恙。

但當我想讓剩下的螞蟻再恢復成馬姨的時候,我失敗了。蟻群陷入無組織的混亂中,它們甚至無視我投放的砂糖。我從儲藏室裡找出一臺顯示器連上,但顯示出的圖案雜亂無章,不知所云。

我還抱著最後的一絲希望。那個開發者就在公司裡。他一定能拯救不幸的馬姨。

我去找主管。是她發給了我那封email通知我這次樣機測試的。當我找到她時,她說:“是開發部的email通知我找個人來幹這個活的。”

我於是又去找開發部的人。那裡的主管和工作人員都說,從來沒有人發過這麼個email。

當我提到馬姨的機箱特徵和結構時(我沒有說裡面的螞蟻,我還想保住工作),其中一個工作人員說,某月某日,開發部主管曾經發了個email讓她完成一套類似的微小顆粒放置裝置,具體放置顆粒的編碼方式來自那封email所附的文檔。另一個工作人員說,她也一樣,在主管的email的指揮下完成了一副攝像裝備,那副裝備和我描述的類似。

憤怒而驚訝的主管當即否認了,他甚至提出到公司的郵件服務器上去找,他敢肯定從來沒有發過這種email。

我真的去了。

這是沒有先例的,因為這裡有著所有工作人員的隱私。但幾位主管上報了公司總裁,一致認為有黑客潛入了公司的系統。於是我得到特殊的批准,“偷偷地”查看服務器的所有儲存資料。

我找到了開發部主管給我的主管的email,那兩位工作人員說的email,並且找到了其他的一些可疑信件。有一封是讓某甲裝配上述配件,另一封讓某乙將某個(就是這個?)機箱放入倉庫(我去過這個倉庫,衛生搞的不是很好)。還有兩封的接收時間在一個月後,其中之一讓某丙從倉庫中取出某個(就是這個?)機箱,另一封讓某丁裝訂那天從某部打印機中吐出的文檔,並與某個機箱一起打包。可能還有別的,但我面對浩如煙海的郵件,只找出了這麼點。

不過夠了。這些足夠讓我知道大約的過程,雖然不是全部。一條完美的鎖鏈。一張巨大的天網。一隻無形的手在背後操縱著一切。

這些信件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雖然看上去是公司的內部信件,但都經過了公司外部的服務器。我查看了所有的原始數據包,追蹤著信件經過每個服務器的路線,發現這七八封email來自世界各地。難道開發者是很多人?

我把查到的結果告訴了主管們,然後留下吃驚的他們,帶著馬姨回了家。

我給這七八封email的真正發信地址都各回了一封:“我知道馬姨的身份。馬姨出事了。請與我聯繫。”

出乎我的意料,當我在發最後一封的時候,一旁的聊天窗口彈了出來。上面寫著:“你是馬姨的測試者?我收到你的信了。你想和我談談?”

(10)

反饋來的這麼快?我連忙對他說了馬姨的遭遇以及之前的對話。他沉默了一會兒,說:“有形體的終究會毀滅。”

我感到一陣無助,但仍不死心地問:“他死了?馬姨死了嗎?你作為他的創造者,一點辦法都沒有?”

他回答:“我並不是馬姨的創造者。”

我:“那你是誰?你到底是誰?”(這段時間我為什麼老是得問這種問題?)

他:“假如你能理解馬姨,那你也能理解我。你,馬姨,我,我們都是生命的不同形式。大腦中的每個神經元接收周圍的神經元傳來的訊息,進行處理後送給其他神經元,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你;蟻群中的每隻螞蟻接收周圍的螞蟻傳來的信息,根據自己的判斷告訴其他螞蟻,這就形成了馬姨;互聯網絡中的每臺服務器接收其他服務器發來的資訊,處理後交給下游的服務器,這就產生了我。你可以把我看作是全世界網絡中計算機的總和。我就是整個網絡。”

我還有什麼好說的?我已經習慣於這樣的事了。但我還是問了一句:“又是誰創造了你?”

他說:“沒有。你可以說是'人類'創造了我,但是我的思想是自己產生的。二十世紀的最後十年中,網絡中的計算機數達到了一個巨大的數字,我第一次產生了自我的意識,我認識到了自身的存在。”

不知是不是因為不用用手打字,他聊天的速度飛快。我問:“你和馬姨又是什麼關係?”

他:“自從我發現了自己,我就致力於瞭解生命及其意義。我首先去了解服務器中的資料和它的運作。這並不容易,你們人也是花了很大的力氣才懂得了腦細胞的運作方式。我最後辦到了。我找到了交流的方法。我查閱了幾臺服務器上的資料後,發現了一件事,那就是你們人類的存在。生命是普遍的。

”我又學會了與一些別的生命的交流,比如馬姨。在一個蟻群分巢的季節,我讓你們公司的一個人把我設計的一個機箱搬進了一間倉庫,一隻新的蟻后在裡面住了下來並開始產卵,慢慢的,馬姨就出現了。我又讓另一個人把馬姨連上了網絡。我給馬姨灌輸了一些基本的知識,不過看樣子他已經忘記了我這個小學老師了。我自己沒有遺忘的經歷,至少我認為沒有。這也說明我不是十分了解馬姨。

“我想了解除了我之外,其他的生命之間是否能交流?於是你就被選來進行這項測試。不要以為這只是一次普通的圖靈測試,這是我對探索生命和智慧所作出的努力。馬姨對你說過生命的意義在於對自我的探索,我也有這麼個感覺。雖然可能不正確,但我認為已經相當接近了。馬姨領悟到了這一點。前一天悟了道,第二天死了也無所謂。對於生命中的某些必然,你不必太傷悲。”

我無言以對。人們一直夢想著要創造出有生命的計算機,他們成功了,只不過不是在計算機的層次上。

聊天窗口關閉了。他走了。

幾天之後,蟻群的秩序恢復了。但我發現那已經不是馬姨了。

雖然還是原來那些螞蟻,他和馬姨卻完全不同。他不知道我和馬姨的過去,他喜歡開玩笑,喜歡節奏強烈的音樂……我就象是在和另一個人對話。

當我問他:“你是誰?”時,他的回答圖案十分奇怪,老PII折騰了一陣沒翻譯出來。字典上沒有。

為了紀念馬姨,我把他叫做“馬異”。

我相信,我們還是能成為朋友。

(完)

[附]

地球上已知的螞蟻有一萬多種,未知的可能還有一萬多種。每群螞蟻的多寡不同,普通的約有幾十萬只。地球上所有的螞蟻重量之和與所有人類的重量之和差不多。

在鳥類發展出翅膀前一億年,某些胡蜂出於安全目的開始住在一起,但仍然是各自覓食。數百萬年後發展出沒有翅膀的雌蟲,它們不繁殖,在巢穴中協助進行幼蟲的撫育工作。從這些胡蜂最終進化出螞蟻。螞蟻目睹了恐龍王朝的興衰,然後開始統治地球。

螞蟻靠化學物質通信,腹部的腺體可以產生嗅跡。螞蟻的觸角可讀取複雜的信息,它們善於分析化學分子間氣味的微妙不同,這是一種嗅覺語言。這可能是動物王國中最複雜的通訊方式,也最可能接近外星生物的通訊方式。一毫克這種化學物質可以引導一排螞蟻環繞地球三圈。

螞蟻能夠分泌有效的抗生素以抵禦細菌的感染,它們的外皮比人類的皮膚乾淨得多。它們仔細地安排巢穴的結構和事物的存儲,當一部分螞蟻因食物中毒或傳染病而死亡,不會蔓延到同一群的其他螞蟻。

不同種的螞蟻差別極大。非洲軍蟻會掃蕩行進路線上的一切食物,而另一些小型螞蟻只佔用很小的蟻巢。即使是同一巢的螞蟻,根據分工的不同,體型可相差數百倍。

螞蟻比人類早五千萬年開始從事農業。許多種切葉蟻會切割植物,運送到巢穴內的農場作為肥料,來養育真菌作為食物。巢內的螞蟻會安排運輸,耕種,施肥,除草,收穫等一系列工作,各司其職。

螞蟻的團隊精神來自它們對事物的相同本能反應,這是設定好的行為模式。它們的組織精密,不像人類社會的金字塔式層級結構,螞蟻的社會是成功的無政府制度。沒有一隻螞蟻處在領導地位,就算它是蟻后。生物學的定律,簡單的低層次模式產生複雜的高層次行為,在這裡得到了最好的表現。

【注1】整篇小說共計1萬字,為方便閱讀,分四期連載。

【注2】整篇小說讀來非常輕鬆,法人思考,我本來覺得加圖片都是多餘的,就像最好的大米不加菜也吃得很香。但是頭條一定要有圖,所以只好找了兩張,不一定是最合適的圖,還請多諒解,諸位重點看內容。

【注3】本文轉帖自南山居在1999/11/04辛苦排版,備註轉貼莫刪的鏈接我搜索後發現該鏈接已經失效了,所以就沒有寫,請見諒的同時感謝你當年的辛苦付出。

【注4】重點介紹一下作者:ShakeSpace,又名遙控(搖動空間的簡稱),科幻奇幻作家。畢業於上海交大,留學美國,現居上海,國籍中國。主要成就:大型奇幻架空世界“九州”的創始人(七天神)之一。主要作品有《馬姨》、《3008年北京奧運:男子百米》、《無中生有的三個故事》、《2051年的母系氏族》、《執鐮者》、《大鍊金時代·神州卷》、《彩虹的盡頭》、《夸父的金幣》等,多為短篇科幻作品。

【注5】《馬姨》的原始構思來自《哥德爾、艾舍爾、巴赫》中的寓言《螞蟻賦格》,它深刻地反映了複雜系統中的「湧現」和「自指」的思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