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得的賣房大劇,但打6分都嫌多

難得的賣房大劇,但打6分都嫌多


難得的賣房大劇,但打6分都嫌多


01.


十年之前,一部風靡大江南北的電視劇在上海電視臺低調上映,據媒體報道,在幾乎零宣傳的情況下,這部劇僅用了四天時間,就打破了收視紀錄。


這部劇的名字叫《蝸居》,作者和編劇是當時名不見經傳的的六六,寫《蝸居》時,六六30歲出頭;13年後,六六再寫《安家》,已不見筆下的鋒芒和赤祼,整部劇稍顯溫和,但仍舊有很多血淋淋的東西。


據傳,蝸居播出之後,六六曾經認為,房地產市場肯定會大跳水。然而十年過去了,現在的房價平均都上漲了3-4倍。

我們來看幾組數據——


難得的賣房大劇,但打6分都嫌多

圖片by查理大伽


上面這張圖,是2009年全國各大核心城市的房價,當時上海以1.98萬/平的房價水平領先,排名第二的是北京,均價1.87萬/平,深圳比不上杭州,僅有1.3萬/平,廣州不到1萬/平。


我們再來看看十年之後的數據——


難得的賣房大劇,但打6分都嫌多

圖片by查理大伽


對比一下2019年全國各大核心城市的房價均價,都有3-4倍的漲幅,其中,北京以6萬/平左右的房價佔據全國房價榜首位置。


昔日單價僅有1.3萬/平的城市,單價接近5.4萬/平;上海的房價接近5萬/平,而廣州房價的均價也已到達3.2萬/平。


十年之前,我不認識你,你不屬於我,我們還是一樣陪在一個陌生人左右。陷入“中年女演員危機”的海清,延續了《蝸居》中苦逼買房人的角色,扮演的角色仍舊要在上海買房。


難得的賣房大劇,但打6分都嫌多


相對於以前絞盡腦汁要上車,好在這次她已經有了一套一房,這次她準備換一套兩房。而這,是她們博士夫妻在上海奮鬥了七八年的結果。


難得的賣房大劇,但打6分都嫌多


10年之前,她們買不起房子;10年之後,她們仍舊買不起房子。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寫照。網上有個段子寫道:從《蝸居》到《安家》,10年了,這對夫妻成功將38W/套看到了380W/套。


所以說,買房不要等。說了現實的例子:去年的時候,安靜的一個朋友本來準備將手上龍崗的一套三房處理掉,當時她找到了了,我也安排了一個很專業的朋友幫她處理掉,成交價她很滿意,超出她的預期,385W。


與此同時,我安排另外一個朋友幫她積極的在南山尋找房源,前前後後看了不下十套,歷時約1個多月。我所知的消息是,她這套房子都已經和買家簽約了,問題不大。


可今年年初的時候,她告訴我,去年她賣的這套房子因為某些原因,其實並沒有出掉。箇中緣由比較複雜,就不細說了。今年有買家再找她買的時候,買家的意向價是395W,漲了10萬。


可她去年準備在南山買的10幾套房子,現在再去看的時候,基本上都已經有100W左右的漲幅了。她說她想哭,所以說,買房不要等,能出手就出手。特別是自住的。


在網上看到一個帖子,樓主發問:“深圳好像2018-2019年物價漲了好多。 是在追趕房價麼?”她舉了幾個詳細的例子——


難得的賣房大劇,但打6分都嫌多


為什麼會這樣?縱觀大環境,經濟進入疲軟階段,多國利率紛紛下降,我們國家今年還放了不少水,而錢是越來越不值錢的...這是劇中一個小小的體會。


02.


當然,除了這些之外,其實這部劇中還涉及到幾宗房產交易案例,是值得大家去深度研究與學習的。比如說徐姑姑為了再買房,必須假離婚,然後淨身出戶。


難得的賣房大劇,但打6分都嫌多

其實現實生活中這樣的操作很多(現深圳已被禁止),夫妻先去民政局辦理真正的離婚手續,買好房子後再復婚。

但是,不要忘了一句話:不要輕易去拿錢考驗人性。這種操作,情感上叫假離婚,但法律上是真離婚。結果不出所料:老婆真出軌了。

說是電視劇情,現實中這樣弄假成真的案例也蠻多的,最後人財兩空,從頭再來。所以,無論真假,還是要保護自己的財產被非法轉移。

離婚時的離婚協議非常重要,如果你只是隨便籤字,後續帶來的麻煩會非常多。要簽訂一份關於離婚及財產分割的協議,以保證自己的權益。

另外一個騷操作是關於劇闞土豪給小三知否小姐買房的劇情,最後逼得闞太太上門罵房似錦是幫兇,怒扇了她一巴掌,並指責她盜取她的家庭財產。


難得的賣房大劇,但打6分都嫌多

當然,電視劇中的劇情顯得有點委婉,但如果換種角色來看,如果我是房似錦店長的話,我會這麼幹——

先配合闞土豪,給知否小姐買1000W左右預算的房子,房子寫知否小姐也無所謂,這樣購房佣金到手;為了不得罪闞太太,不妨學學我們的狼教授,讓原配以丈夫擅自處置婚內財產為由起訴小三返還購房款。

因為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這樣搞一下,房子也給闞太太拿回來了,佣金到手了,還不得罪闞太太...你說,這樣是不是很壞...

當然,這只是個玩笑,目的就是提醒廣大女性朋友們,當遇到這種打不走的小三的時候,要合法的維護自己的財產,誰的錢也不是大風颳來的,而你,deserve it.

當然,關於婚姻與房產,電視劇中有一個劇情非常的典型。那就賣包子的老嚴兩口子全款買房,半路殺出一個要加兒子女朋友名字的劇情。

因為兒子女朋友懷孕了...


難得的賣房大劇,但打6分都嫌多

對於這個問題,網絡上其實已經吵翻天了。一方父母出資,把兒子和準兒媳的名字都加到房產證上,其實有離婚後析產的危險。

但事實是,按照新的婚姻法規定,父母全款買房,就算加了對方的名字,離婚後女方也得不到一半的財產。

當然,除上這些,我看到的更多的是對房票的浪費。一張房產證上,加了4個人的名字,這意味著後面兒子如果想再買房的話,就失去了首房首貸的資格。

如果是小城市還好,大不了多交幾十萬的首付,但劇情是在全國房價排名第三的上海,這不是幾十萬首付能夠解決的事情,是近百萬才能解決的事情。房票有多重要徐姑姑不是領略到了麼?為了買房,假離婚,結果弄假成真...

槓桿沒用足、浪費房票,對於買房人來說,是巨大的浪費啊。用全款的錢去買個一房,二房他不香麼?作為一個好中介,推薦客戶全款買一套這麼小的房子,真的是好中介麼?


03.


電視是還原,電影是逃避。


《安家》這部劇的存在,如果放在行業外行人的眼裡,可能算一部還原真實賣房的劇,但對於一個長期浸淫在房地產業業、深知這個行業法則與內幕的資產的人來說,則存在太多BUG與理想主義色彩。說句不客氣的話,打6分都嫌多。

比如說這個電視劇中空降的房似錦,一進入門店就撬下面同事的單子,而劇中只是簡單走個過場戲劇性的衝突一下,然後就消失了,劇情設定非常令人崩潰。

據說編劇為了寫出符合劇情的設定,還特定去中介門店體驗了一把。現實中真能這解決嘛?事實上,撬同事的單子在業內是大忌。

去年的時候,深圳房產交易大廳就發生過一件事,說的是某業主委託中介去賣房,最後卻跳過中介私下和買家過戶的事件。最後的結果呢?中介剛好撞見了,現場和業主、買家廝打了起來。

強龍還不壓地頭蛇呢,一個空降的店長,一進入門店就撬同事的單子,是如何做到店長這個級別的?沒被打就已經不錯了,還成為精英,說出去就令人笑掉大牙。

另外,宮醫生買房這塊,一對博士畢業的夫妻,看房子看了十幾套了,肯定是經驗老道。一套多年沒賣出去的雞肋跑道房,竟然能被幾顆星星打敗了,不會覺得不可思議嘛?


難得的賣房大劇,但打6分都嫌多

另外,將毛坯房裝修的的非常漂亮諸如“鳳變冰”的事情,花費至少20萬。試問,這裡面的裝修費誰出?還有,帶著孕婦去看剛裝修好的甲醛房,真的合理麼?還不讓丈夫上去一起看房,劇情就很奇怪,丈夫事後不追問麼?


難得的賣房大劇,但打6分都嫌多

博士這類客戶群體的特徵是什麼?是非常的嚴謹,而且凡事都要問為什麼。我問過很多中介一個問題:你們最怕的客戶群體是哪類?他們的回答出奇的一致:老師、醫生、公務員。

援引他們的話:他們的錢不多,由於職業的關係,最會精打細算,交易週期也較長。每進入到一個環節,都要問十萬個為什麼。

而買房最痛快的當屬碼農和金融男,也最受中介的歡迎。理由無他:他們錢多,目標明確,知道趨勢,也深刻了解自己的需求。

所以,簡單用幾顆星星就想騙過博士&醫生雙重身份的博士夫妻,就像徐姑姑一樣太過理想化和佛繫了。

以穿中介服為恥,中介店長太過佛系將門店變成居委會、劇情設定太扯、賣房太過理想主義,現實中根本不存在。


04.


不過,即使是這樣,我仍想總結出對購房者有用的一些經驗教訓——


1、離婚買房有風險。現實中,為了買房而離婚的夫妻大有人在,成功的挺多,但弄假成真的也不在少數。

在涉及到房產的交易當中,一定要權衡裡面的法律風險與經濟利益,否則會落個人財兩空的局面。遇到小三的時候,要學會拿起法律的武器維護自己的經濟權益。

新婚姻法的出世,避免了很多騙房騙婚的悲劇,但也不能掉以輕心。如果胡可飾演的闞太太可以強勢一些,那套1000萬的房子其實是可以拿回來的。全職太太也要有基本的法律產權常識,這樣家庭會安全很多。

畢竟,誰的錢也不是大風颳來的。


2、首房首貸很重要。我最近遇上了一個諮詢案例,非常的有意思,也能代表現在很多購房客的心聲。來諮詢我的是一對夫妻,其實蠻有實力的。手上現金大概有150W,父母在福田有一套房子,市值500W左右,欠款僅40W.

他們的小孩2歲半了,現在想買一套學區房+3房空間。但是,來之前他們告訴我,他們僅考慮買500W以內的房子。

在我仔細梳理他們的首付資金的時候,其實我發現他們是想賣掉這套欠款僅40萬的房子的,這樣一算下來:首付的資金一下提到了610W。

但是,因為他們的月供能力不高,所以仍舊想沿續之前總價房源500W的計劃。現在陷入兩難的境地。其實想買高一點,但又怕月供太高了。

他們其實也是“投資客”,但他們投資的是孩子,想讓孩子上好一點的學校,準備住了10年左右。後來我給的建議是:可以往上探到1000W左右的房子。

為什麼這麼建議呢?因為他們是首房首貸,即使總價翻了一倍,手上還有300多萬的現金,這足以承受10年左右的月供了,完全不用擔心現金流。

而且,1000W的房子,是可以挑到學校相對於現在房子非常好的學區了。深圳的換房成本很高,而3成首付一個人一生中僅有一次,能夠探一下頂部,就絕對不要探底部。用300W的現金在上海全款買一套1房1廳的房子是愚蠢的。


3、中介一直是被妖魔化的角色。其實,自從接觸到房產交易當中來,我也接觸不少的奇葩案例,也見過各種妖魔鬼怪。而中介,一直被稱為套路之王,因為他們的手段很多。

但是,劇中的房似錦也好,徐姑姑也好,是相對被劇情化的角色,一直在嘗試打造一種人設、一箇中介聖母,太顯得刻意與造作。

劇可能很好看,願景也是美好的,但不真實。相對於泊來品《安家》的出現,我更推薦大家去看日劇《賣房子的女人》,裡面的女主角三軒家萬智表演雖然浮誇,但人設很真實。

難得的賣房大劇,但打6分都嫌多

這部劇的第一季第一集,其實就已經開始展示銷售女王的實力,比如她教普通的中介賣房,第一步就是告訴他,不要依賴地圖,要熟悉房子周邊所有的小路,這樣你才會讓客戶覺得你很專業。

難得的賣房大劇,但打6分都嫌多

難得的賣房大劇,但打6分都嫌多

這是什麼?其實就是所謂的踩盤,瞭解周邊房子的情況,而不是《安家》劇中強打的聖母人設,給對方送西瓜,幫客戶買東西,這些銷售技巧都很LOW,是討好型銷售,而非專業型銷售。

而討好型的銷售,是做不到門店銷冠的。我所接觸的非常歷害的中介,面對客戶的時候,更多的不是迎合,而是專業的引導。

因為很多客戶是搖擺不定且不專業的,你一味被客戶牽著鼻子走,就失去了自己的專業立場,長此以往,這樣的中介成一單兩單是運氣,而非實力。

《安家》這部劇出來之後,被很多中介罵,因為嚴重的失真。因為你看完你會覺得你也可以做銷冠,而且即使是很佛系也可以開單。

一句話,這部劇不值得看,騙騙外行人還可,但對於業內人來講,槽點實在太多,打6分都嫌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